村官創業
“這是我的無公害蔬果會員制配送項目。”站在講臺上,80后大學生村官匡正仿佛忘了臺下是一群評委,那一刻,他似乎又找到了面對客戶的熟悉感覺,開始侃侃而談:180畝的生態農場、目前已擁有近2000名會員、每周兩次當季生鮮蔬果配送、順利運營超過兩年……說到興起處,他還請工作人員送上自己農場的蔬果請大家品嘗。
這是剛剛結束的無錫首屆大學生創業大賽上發生的一幕。經歷過最初的彷徨和迷茫,有一群大學生村官已經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希望的田野上開始踩出了青春的堅實腳印。不過,創業的經歷也讓他們面臨著新的問題:是堅守在這片土地上,還是重新出發,在商海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種靈芝、做團子、開飯店,村官創業帶著“鄉野氣”
1987年出生的李曉峰畢業于南京工程大學,目前是無錫新區鴻山街道的一名村官,幾年前“嗅”到周邊親鄰種靈芝的致富商機,令其產生了創業沖動,開始籌集資金就近搞靈芝種植。
由于勤奮好學、吃苦耐勞,李曉峰創辦的鴻生堂靈芝園第一年就收獲了150多公斤的靈芝,按照估計,后期加工成成品后,產值能達到80多萬元。2012年,鴻生堂靈芝銷售額較2011年增長了30%,并帶動當地老百姓脫貧10人,發放工資等各類資金30余萬元。
同樣是在新區,梅村的大學生村官王琦動起了當地土特產的腦筋。“我創業的項目就是挖掘傳統美食、傳播飲食文化,依照梅村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做青白團子,取名吳韻古法糕團。”王琦說,去年3月,糕團坊已在泰伯商城開業,店里的8位團子師傅都是梅村“4050”的農婦。“不僅帶著村民干,今年還要把店開進大超市、大商場,讓顧客自己動手做團子!”王琦自豪地表示。
“如何當好大學生村干部,我覺得首先要學會適應環境,轉變角色。”作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大姐姐”,如今已是全國人大代表的錫山區山聯村黨總支書記朱虹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2007年,她放棄城里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先是領頭創辦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帶動152名村民就業創業,接著又發起成立了水產專業合作社,為村民戶均年增收2萬多元,從而使山聯村由一個原先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小村以“江蘇省最美村莊”的優美身姿躍入世人眼簾。
“大學生村官創業,離不開這片希望的田野。”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學生村官應該在農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立足農村,這樣的創業才能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普遍認可。
http://www.shddsc.com/【村官創業】相關文章:
大學生村官創業總結報告08-24
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堪效仿08-05
大學生村官畢業回家養雞創業09-25
大學生村官創業-“微博賣板栗”09-25
百姓村官帶動全村創業致富的故事08-24
大學生村官創業需要具備的“三要素”09-25
北京大學生村官有哪些創業扶持政策?08-08
村官辭職報告06-14
村官工作總結02-28
村官工作個人總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