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修改的時間可能比寫作的時間還多,特別是查重后的修改更是很多同學關心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文查重后論文修改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步:修改材料
修改材料主要指對論文引用的材料增加、刪節或調整; 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它是證明觀點的論據,是論點成立的依托。可以將論文查重結果中飄紅的材料進行適當刪除。
選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
一是必要,即選用說明觀點的材料;
二是真實,即所用的材料必須符合實際,準確可靠;
三是合適,即材料引用要恰當,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第二步:修改結構
修改結構對于論文查重結果影響不大,但是可以使行文更加順暢。修改結構應主要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層次是否清楚,思路是否通暢。
一般可以先從大小標題之間的關系來看文章的思路和層次。如果論文不設小標題,則必須從內容去判斷。這也涉及到材料的使用,對于那些多余的材料,不能為文章提供清晰層次和思路的內容,要徹底刪除。
第二,結構是否完整。
論文要有一個完整的結構。一篇論文要有緒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協調一致,即要有引人入勝的開頭,有材料有分析的論證,有鮮明有力的結尾。同時還要審視各個部分的主次、詳略是否得當。對于缺少的某個部分要及時的予以補充,同時合理的安排各部分的內容。
第三,結構是否嚴密。
一篇論文必須是論點與論據,大論點與小論點之間有嚴密的邏輯性。如果論文結構松散,要加以緊縮,刪去那些多余的材料,刪去添枝加葉、離題太遠或無關緊要的句段。為使結構嚴謹和諧,對全文各部分的過渡和照應、結構的銜接、語氣的連貫等方面,也要認真地考慮和修改。
第三步:修改語言和標點
論文的語言修改直接影響論文查重結果,對論文查重系統查出的重復的句子可進行著重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表達清楚而簡練,用最少的文字說明盡可能多的問題,是一篇高質量論文必不可少的條件。為了使文章精練,必須把啰嗦、重復的地方,改為精練、簡潔的文字;
二是文字表達的準確性。為了語言的準確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話,改為準確的文字;
三是語言的可讀性,為了語言的可讀性,要把平淡的改為鮮明,把拗口的改為流暢,把刻板的改為生動,把隱晦的改為明快,把含混、籠統的改為清晰、具體。
拓展閱讀:論文查重誤區
誤區一:檢測時一定要坐在電腦前面等結果
很多同學寫完論文之后會想要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論文重復率情況,這種急切的心情我們大家都可以理解。因為論文已經耗費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我們不能再多花時間在這里面了,但往往有時候一篇論文檢測了十分鐘以后,我們在電腦前就失去了耐心。我想告訴各位同學的是,正常情況下論文檢測的時常是5-15分鐘,而論文查重的高峰期時常則會有所延遲,這種情況,我們在確保論文已經提交檢測,可以先關閉網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稍后在登錄網站獲取查重結果下載檢測報告。
誤區二:查重結果達到了學校的標準就可以萬事無憂
畢業時節論文并非是小事,它的每個過程都必須把握好,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注意才能順利畢業。有些同學的論文剛好達到學校要求的30%(一般本科院校論文重復率不得高于30%),就直接提交論文到學校了。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因為系統會實時收錄互聯網的資源以及定期收錄期刊文獻資源,可能你這次檢測沒有被標記抄襲的,下一次系統新收錄了該段文獻,就被被標紅了,所以我們需要做到,把論文重復率降到最低再上交論文終稿。
誤區三:中英互譯的改重方法很好用!?
網上有人介紹,說可以用中文翻譯成英文,再翻譯成其他語種,最后再翻譯回中文的方式來規避重復率。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降低重復率,不過文章也將面目全非,通篇充斥著讓人抓狂的語言,所以此種方法不是不能用,不過用了之后要理順全文,但是在理順的過程中很可能回到最初的文字表述上。
誤區四:明明標注了,系統結果的引用率為零是不是壞了?
這種問題,一般是出在論文上傳的方式上。Gocheck論文檢測專家是支持復制粘貼上傳和文檔、一鍵提交三種上傳方式,前者較后二者會有所區別。因為很多同學喜歡用word尾注標注引用,但復制粘貼上傳后word的原本格式消除,因此也就無法被識別出來是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