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癡者技必良
導語:只有對某件事情事物感興趣才能做到精湛。
小時候讀蒲松齡先生《聊齋志異》,心存微詞。一怨蒲公賣弄文采,讓有情人歷經磨難;二急子楚不諳世故,只留純情;三嘆皇天不負有心人,娟麗無雙終歸迂訥生。全然忘了異史氏的評論了。長大了重讀該文,也不再象兒時欷歔,只是先生"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且如粉花蕩產,盧雉傾家,顧癡人事哉!以是知慧黠而過,乃是真癡,彼孫子何癡乎!"的評論讓自己感嘆不已。
小時候聽到父母講奕秋誨棋的故事,心里總覺得煩。長大了才懂"情必近于癡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的內涵。哎,時光不倒流,后悔藥無處覓。只好重蹈父母路,喋喋不休跟孩子講專注的重要性。
不怪自己小時候學習時的心猿意馬,也不怪孩子難長時專注于一境。因人本性使然。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注意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只要有分心的事,總會影響人的注意,年齡越小越是如此。另外每個人的意志水平不同,日常的精神狀態也難持續不變。所以定心澄慮對于小孩子來說要求確實有些高了。
但隨著孩子長大,專注的品質是可以培養的。清代張潮先生在《幽夢影》中的一段話不無啟示:"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專注離不開興趣,離不開內容,離不開環境。當然,專注更離不開孩子的'日積月累。
家長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孩子能通過自己努力能實現的目標。在孩子努力時,家長其它一切言語與行動都是分心物,包括鼓勵孩子專注的表揚。在田全能兒童教育獨創了"場景沉浸式"教育法,潛移默化地拓展知識、提升能力、培育智慧,全面實現感知、觀察、注意、思維、想象、語言、記憶、創造和人際交流等九大能力的快速提升,從小培養孩子專注的能力與思維。
【藝癡者技必良】相關文章: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01-11
求職者必知的“潛規則”02-03
弱勢求職者制作超強簡歷必殺技12-30
求職者必知的職場“潛規則”01-02
求職者必知的法律問題01-09
你是我不變的癡01-14
裝癡作態成語01-13
癡續秋思美文04-10
良字成語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