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

時間:2022-10-14 03:59:34 工傷保險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

  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工負傷或患職業病傷殘后,各級勞動鑒定委員會依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國家標準GB/T16180-1996),按照器官損傷、功能障礙、醫療依賴、護理依賴4個方面的醫學檢查,對其傷殘喪失勞動能力程度和護理依賴程度做出鑒定結論。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

  根據1996年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國家標準GB/T16180-1996),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分為10個等級469條。符合評殘標準1-4級為全部喪失勞動能力,5-6級為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10級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何種情況 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

  工傷 職工在工傷醫療期內治愈或傷情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或醫療期滿仍不能工作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勞動鑒定委員會

  在我國勞動能力鑒定實行屬地管理,各地設立省、地、縣三級勞動鑒定委員會,勞動鑒定委員會是非常設機構。勞動鑒定委員會由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工會方面的代表組成,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聘請有關專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業務和日常工作。

  勞動能力鑒定的程序

  勞動能力鑒定的程序包括:

  (1) 勞動鑒定受理-由申請勞動鑒定的職工所在企業填寫《勞動鑒定申請表》,并向基層勞動鑒定委員會提供有關診斷證明和檢查資料。

  (2) 進行勞動鑒定-由企業所在地的勞動鑒定委員會聘請專家對申請勞動鑒定的職工傷殘情況進行鑒定,作出最初傷殘等級鑒定。

  (3)勞動鑒定復核-經專家鑒定,簽署傷殘等級鑒定意見后,上報勞動鑒定委員會;經勞動鑒定委員會集體審核,寫出書面傷殘等級鑒定結論,并通知申請鑒定職工;職工對鑒定結論不服的,可在接到鑒定結論通知后,向上一級勞動鑒定委員會申請復查鑒定;

  勞動者受傷致殘后,為什么進行傷殘和職業病等級的評定?

  勞動者因工負傷致殘,喪失了勞動能力即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謀生能力,需要通過因工傷殘待遇給付給予補償。補償的額度大小,則應視其傷殘的程度,即勞動能力喪失程序而定。因此,世界各國政府都指定專門機構,依照法定的傷殘和職業病等級標準,對傷殘者進行勞動能力喪失程度評定,根據評定結果確定傷殘待遇給付。

  什么是勞動能力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也可以叫做勞動鑒定。勞動能力鑒定是指當勞動者在生產工作中,由于各種原因,勞動能力遭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害,導致勞動者部分、大部分或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有關部門對此作出的鑒別和評定。我國的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的范圍包括對因工負傷和患職業病或因疾病或非因工而導致的勞動能力鑒定問題。

  什么是勞動能力鑒定制度?

  勞動能力鑒定制度是根據評殘標準,運用勞動和社會保障的有關政策,運用醫學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確定勞動者病傷后醫療康復程序和喪失勞動能力程度的一種制度。勞動能力鑒定制度是工傷保險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為什么要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在職工因工負傷結束治療后,對其勞動能力進行鑒定,是給予受傷害職工工傷保險待遇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也是工傷保險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1)勞動能力鑒定提供的正確結論是批準因工、因疾病和非因工負傷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勞動者退休、退職的科學依據。

  (2)勞動能力鑒定所提供的正確結論也是合理調換因工受傷、造成勞動能力不同程序的損害的勞動者工作崗位和恢復工作等的科學依據。勞動者因工負傷,勞動能力不同程度的喪失,會有三種后果:一是使勞動者可能永遠不能再從事任何工作,二是可能使勞動者不能再從事原本適合他的正常工作崗位或職業,三是可能使勞動者本人恢復適合他的工作崗位或職業。到底會導致哪種后果,要依勞動能力鑒定的結果而定。

  (3)通過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確定出職工因工致殘后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為保障受傷害職工享受其合法的物質幫助的基本權利和勞動就業的基本權利提供了依據。

  (4)通過勞動能力鑒定工作,對職工是否能認定為工傷或職業病提供了政策、標準依據,也保護了受工傷的職工的合法權益。

  對從事勞動鑒定工作的人員有哪些要求?

  由于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是給予受傷害職工工傷保險待遇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所以做好勞動能力鑒定工作,就必須做到:及時、公正、準確、合理。因此,對從事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的人員有以下要求:

  (1)工作要實事求是。必須查清事實、尊重事實,嚴格按照政策規定和評殘標準辦理,區別輕重,合理定級,妥善處理,避免主觀隨意性。

  (2)工作態度要科學嚴謹。在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時,要保持尊重科學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建立健全嚴密的工作制度和辦事程序。

  (3)工作要高度負責。勞動能力鑒定的工作人員要對國家、企業和職業的利益負責,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并且勞動能力鑒定部門要把勞動能力鑒定工作和對職工的思想工作結合起來抓。

  (4)執行政策要嚴格。在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時,擴行政策要嚴明、公正,不徇私情,秉公辦理,集體定論,民主監督,排除各種不正之風對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的干擾。

  (5)服務要熱情周到。勞動能力鑒定工作人員要熱情主動、周到細致、耐心,必要時要登門服務,為職工和企業排憂解難。既要作出正確的結論,又要做好思想工作和解釋工作。

  (6)勞動鑒定人員實行回避制度。

  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應遵循的原則

  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政策復雜的綜合性工作。只有做到了以事實為依據,以政策、標準為尺高,才能做到定性正確,定量準確,從而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真正為企業服務。所以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勞動能力鑒定要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政策、標準為尺度?quot;事實“是指傷病地點、時間、原因、傷病殘情、既往傷病史等。“政策“是指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章。“標準“是指評殘標準和有關醫學技術標準。勞動能力鑒定的結論由集體研究確定,向職工群眾公開。只有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才能保證勞動能力鑒定的客觀、公正、合理,才能抵制不正之風對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的影響,克服主觀隨意性。

  (2)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原則。由于勞動能力鑒定的正確結論是確定職工工傷保險待遇、養老保險待遇、疾病醫療、勞動就業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所以,勞動能力鑒定工作關系到職工工傷保險、養老保險、疾病醫療、勞動就業等權益。勞動能力鑒定工作要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不使職工的利益受到損害。

  (3)為企業服務的原則。勞動能力鑒定工作要為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地減輕企業承擔的社會負擔,為企業排憂解難,使企業的經營者能將精力集中在提高生產和經營上,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和求得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勞動鑒定的組織機構形式是什么?

  “勞動鑒定委員會“是勞動鑒定的組織機構,但在有的中小企業里,“勞動鑒定委員會“也被稱為“勞動鑒定小組“。勞動鑒定委員會是非常設機構,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常設機構),負責處理具體業務。勞動鑒定辦公室在各級勞動社會保障局內,有的掛靠在工傷保險處,也有的單獨設立。 勞動鑒定委員會一般由什么人員構成?

  縣以上的勞動鑒定委員會一般是由勞動、衛生、人事等行政管理部門和工會的主管領導組成。勞動鑒定委員會主任大都由勞動行政部門的主管領導擔任,或者由市、縣的政府負責人組成。勞動鑒定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工傷和疾病評殘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社會保險政策法規。勞動鑒定委員會聘請參加鑒定的醫生,應該具有中級以上醫學技術職稱,并由該委員會發給聘書。

  勞動鑒定委員會的職責是什么?

  我國目前勞動鑒定委員會的組織結構分為三個層次,即省、市、縣勞動鑒定委員會,各自的職責有所不同。根據各地普遍的做法,各層次的勞動鑒定委員會的職責是:

  (1)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勞動鑒定委員會的職責是: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勞動鑒定工作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定本地區勞動鑒定工作的規章制度;對全省各級勞動鑒定組織的工作進行業務指導;處理全省各地、市呈報的勞動鑒定的疑難、爭議問題。

  (2)地(市)級勞動鑒定委員會的職責是:貫徹執行上級有關勞動鑒定工作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定本級勞動鑒定工作制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進行業務指導。對于因工因病致殘退休的職工,進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鑒定和審批;處理各縣(縣級市)或企業勞動鑒定委員會呈報的勞動鑒定的疑難、爭議問題。

  (3)縣(縣級市)勞動鑒定委員會的職責是:貫徹執行上級有關勞動鑒定工作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定本級勞動鑒定的工作制度;對縣所管轄的各個單位的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對在勞動鑒定范圍內的職工進行勞動鑒定。

  (4)企業勞動鑒定委員會(小組)的職責是:貫徹執行上級有關勞動鑒定工作的政策、法規和規章;收集、整理、保存職工工傷事故及職業病的有關資料,建立健全職工健康檔案和工傷檔案;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向上級所映情況匯報工作,準備上報材料,做好勞動鑒定的上報工作;協助企業做好傷、病、殘職工的管理工作。

  勞動鑒定的范圍是什么?

  勞動鑒定的范圍主要是:

  (1)職工因工負傷致殘達到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以上的,需要評定傷殘等級的;

  (2)因工負傷和因病、非因工負傷,達到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要求退休或退職的;

  (3)受理勞動鑒定爭議案件或疑難問題的處理;

  (4)上述殘情發生變化,需要復查或重新鑒定;

  (5)受理有關部門委托的其他鑒定。

  什么是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國家標準?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國家標準是國家為了完善工傷保險制度,頒布的對工傷和職業病致殘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進行科學鑒定的國家標準。該國家標準是在國家科委支持下,由勞動部和衛生部共同委托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研究所共同起草的,1991年11月4日通過專家評審,1992年3月9日勞動部、衛生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頒布《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標準(試行)》(勞險字[1992]6號),經過4年的試行和修訂,1996年3月14日,國家技術監督局以GB/T16180-1996頒布實行該國家標準。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包括什么內容?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根據不同系統和器官致殘類別,分為5個系列標準正文及正確使用標準的說明參考文件,及劃分傷殘輕重的10個等級。

  5個系列標準為:

  (1) 神紅內科、神經外科、精神科評殘標準;

  (2) 骨科、整形外科、燒傷科評殘標準;

  (3) 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評殘標準;

  (4) 普外科、胸外科、泌尿生殖科評殘標準;

  (5) 職業病內科評殘標準。

  1996年3月14日頒布國家標準與1992年3月9日頒布的部級標準相比,在傷殘條目上作了較多的修改,條目也從420條調整為470條。《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是工傷和職業病患者在國家社會保險法規規定的醫療期滿后,進行醫學技術鑒定的準則和依據。 什么是器官缺損?

  器官缺損是工傷的直接后果,諸如器官的切除、肢體的缺失等。顱骨缺損的,即使沒有功能障礙,也屬于致殘。器官缺損是評殘標準分級的重要依據。職業病致殘主要后果是功能障礙,不一定有器官的缺損。

  什么是功能障礙?

  工傷后的功能障礙與器官缺損的部位及嚴重程度有關,職業病所導致的器官功能障礙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功能障礙是評殘標準分極不可缺少的依據。在判定功能障礙時,應該以醫療期滿后的醫療檢查結果作為依據,根據評殘對象逐個確定。

  什么是醫療依賴?

  醫療依賴是指傷、病致殘后,在醫療期滿后,仍然不能脫離藥物或其他醫療手段治療者,諸如外傷后糖尿病不能脫離胰島素治療者,外傷后癲癇不能脫離抗癇劑等。醫療依賴是評殘標準分級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什么是護理依賴?

  護理依賴是指傷、病殘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賴他人護理者。護理依賴是證殘標準分級必須有的內容。根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中的規定,生活自理范圍主要包括下列5項:

  (1)進食;(2)翻身;(3)大、小便;(4)穿衣、洗漱;(5)自我移動。

  護理依賴的程度如何分級?

  根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的規定,護理依賴的程序分為3級:

  (1) 完全護理依賴,是指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自理范圍中的5項均需護理者;

  (2) 大部分護理依賴,是指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生活自理范圍的5項中,有3項需要護理者;

  (3) 部分護理依賴,是指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自理范圍的5項中,有1項需要護理者。

  什么是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指一些特殊殘情,在器官缺損或功能障礙的基礎上,雖然不造成醫療依賴,但卻導致心理障礙或減損傷殘者的生活質量。比如面部損傷、疤痕、毀容,外傷后失去性功能者等等,在評定殘情時,應該適當考慮這些后果。心理障礙是評殘標準分級不能遺漏的問題。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傷殘程序鑒定的分級原則是什么?

  根據條目劃分原則以及工傷與職業病致殘造成失能的情況,職工工傷與職業病傷殘程度鑒定共分為10級,其具體分級原則是:

  1級: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償,存在特殊醫療依賴,生活完全或大部分不能自理。

  2級:器官嚴重缺損或畸形,有嚴重功能障礙或并發癥,存在特殊醫療依賴,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3級:器官嚴重缺損或畸形,有嚴重功能障礙或并發癥,存在特殊醫療依賴,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4級:器官嚴重缺損或畸形,有嚴重功能障礙或并發癥,存在特殊醫療依賴,生活可以自理者。

  5級:器官大部缺損或明顯畸形,有較重功能障礙或并發癥,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生活能自理者。

  6級:器官大部缺損或明顯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礙或并發癥,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生活能自理者。

  7級:器官大部分缺損或畸形,有輕度功能障礙或并發癥,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生活能自理者。

  8級: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輕度功能障礙,有醫療依賴,生活能自理者。

  9級: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輕度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生活能自理者。

  10級: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無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生活能自理者。

  對未列載的個別傷殘情況,可以根據上述原則,參照相應的標準進行評定等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的門類如何劃分?

  按照臨床醫學分科和各學科間相互關聯原則,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標準對殘情的判定劃分為5個門類:

  (1) 神紅內科、神經外科、精神科門;

  (2) 骨科、整形外科、燒傷科門;

  (3) 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門;

  (4) 普外科、胸外科、泌尿生殖科門;

  (5) 職業病內科門。

  根據上面5個門類以及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分級,根據傷殘的類別和殘情的程序劃分傷殘條目,可以列出殘情470條。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的晉級原則是什么?

  根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的規定,對于同一器官或系統多處損傷,或一個以上器官同時受到損傷者,應先對單項傷殘程度進行鑒定。如幾項傷殘等級不同,以重者定級;兩項以上等級相同,最多晉升一級。

  什么是醫療終結?

  醫療終結是指醫療機構或醫師對病人或傷殘者診斷治療的全過程的結束,包括病情檢查、確診、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醫療措施的結束。職工因病或因工傷殘醫療終結,必須由指定的醫療機構認定。醫療終結是確認職工是否病情痊愈或者傷殘的依據。

  什么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指因工致殘或者因病、非因工負傷致殘,身體喪失勞動機能,只是具有生命能力,表現為既不能繼續從事原來的工作,也不能從事其他輕便工作。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可以分為兩個標準:一是飲食起居需人護理扶助,二是不需人護理扶助。職工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重要條件之一。 什么是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是指因工致殘或因病、非因工致殘,身體的勞動機能大部分或部分喪失,表現為尚能從事輕便工作或其他工作。職工因工致殘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重要條件之一。

  什么是飲食起居需人扶助?

  飲食起居需人扶助是指因病或非因工致殘或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飲食、起居不能自理,都需要別人來護理或幫助。

  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飲食起居需人扶助的職工,可以享受比較高的保險待遇,包括護理費。

  對原有傷殘及合并癥如何辦理?

  根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序鑒定》的規定,如果受工傷損害的器官原有傷殘和疾病史,或者工傷及職業病后出現合并癥,在進行致殘等級的評定時,應以醫療期滿時,本次實際的致殘結果為依據。

  職工發生工傷或職業病致殘后,如何進行評殘鑒定?

  職工發生工傷事故與職業病,喪失勞動能力,需要評殘時,由職工所在單位填寫《勞動鑒定申請表》,并備好歷次病、傷、殘醫療機構治療的原始病歷材料。另外,屬于因工致殘的,還需持工傷傷事故調查報告及有關資料;屬于職業病的,需持衛生部門授權的職業病防治所(院)提供的診斷資料;屬于精神病的,還需持精神病院的診斷資料;屬于其他情況的,還需持有說服力的證明資料等,做好勞動鑒定案件的上報工作。

  勞動鑒定委員會受理鑒定案件時,對資料齊備的,統一安排鑒定,并通知職工單位鑒定的時間、地點、人員。對于資料不全或情況不明的,不予受理。

  由勞動部門、醫院的技術專家組確定傷殘、病殘職工狀況,寫出定性,定量的診斷意見,由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傷病等級,并發給等級證明書。

  職工如對勞動鑒定結果有異議,可以逐級向上一級勞動鑒定組織申請復查,由省一級的勞動鑒定機構作出最終結論。

http://www.shddsc.com/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相關文章: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大全02-26

臨沂工傷職工傷殘津貼標準再次提高07-27

企業職工工傷保險12-30

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2014全文02-13

《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2014全文02-10

工傷職工怎么辦理治療手續03-02

工傷職工應享有的待遇及救濟途徑07-19

工傷鑒定委托書09-17

工傷鑒定委托書12-07

企業職工工傷保險條例全文03-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搜索| 榆树市| 大丰市| 西盟| 五河县| 元谋县| 邻水| 来凤县| 东乡县| 惠来县| 黄梅县| 绥宁县| 平远县| 霍州市| 迭部县| 保亭| 香港 | 盈江县| 龙泉市| 辛集市| 清流县| 区。| 当雄县| 秭归县| 屏山县| 松潘县| 百色市| 兰考县| 鄂托克旗| 桂东县| 宁明县| 札达县| 南华县| 襄樊市| 法库县| 武邑县| 海原县| 英山县| 翼城县| 塔城市|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