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一分鐘能干什么》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6—67頁《一分鐘能干什么》。
教學目的:
1、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各種具體的活動,使學生對一分、一秒具有親身感受,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2、知道1分=60秒。
3、嘗試估計經歷的時間。
4、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活動親身感受一分、一秒能干什么。
教學難點:嘗試估計經歷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我們上一節課學習了鐘面上的`知識,知道了1時=60分,那么一分有多長呢?我們來聽一聽1分鐘的音樂,邊做口算題。統計一下自己在1分鐘內共做了多少道口算題。
2、1分鐘你能做哪些事情呢?(學生們各抒己見。)
二、探索新知。
1、充分感受一分鐘、幾分鐘的長短。
(1)活動一:
請同學們數一數自己的脈搏次數。一分鐘能跳幾下?
教師計時開始,學生開始數數,指明匯報次數。
(2)活動二:試一試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配合活動,按各自要求進行拍皮球、寫字、讀書、走路等進行統計匯報。
(3)活動三:(估計一分鐘的長短)
2、實踐活動:
(1)選一件你喜歡的事情,估計用了一分后停止,看誰估計的時間最接近一分。
(2)唱一首歌,估計用了幾分。
(3)猜小朋友跳繩1分鐘能跳幾下?
三、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1、認識秒針(出示鐘面)
(1)讓學生指出時針、分針、秒針及它們的區別。
(2)小結:時針是又矮又胖的最短的(走得最慢),秒針是最長的(走得最快),另外的是分針(走得不快不慢)。
(3)秒針是一格一格的走,它走一小格是一秒。
2、秒與分的關系
(1)秒針可以記錄比1分鐘還短的時間,讓學生說出分針、秒針的所在的位置。
(2)小結:秒針走一圈分針正好走一格。
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所以秒針走1圈就是60秒。
(3)教師演示:分針和秒針同時出發,秒針走完1圈,分針正好走1小格,就是一分。
(4)結論:1分=60秒(板書)
(5)讓學生撥一下自己的學具鐘,觀察一下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正好走1小格。
四、鞏固練習。
1、讀一讀、寫一寫。(不足10分要用0占位)
2、通過時、分、秒的關系,引導學生完成單名數與復名數間互換的關系進率為60。
3、讓學生結合實際填寫,再交流。
4、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體會1分鐘能干什么。可以鼓勵小組內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數據的收集、記錄并相互交流。
五、全面小結。
1分鐘很短暫,但也很重要。
舉列說明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做時間的小主人。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一分鐘能干什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卷北師大版01-05
數學二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01-03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單元考試試題10-26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2-23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期中考試試題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