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及課后小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并說出自己的識字方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 識記“三”“四”“十”
【教學難點】 辨認“八、入”“九、幾”
【教學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在本童謠中找出整體認讀音節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了不少漢字。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現在,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向識字王國出發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讀課題,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里”。
2、學生試讀,圖文結合,引導學生以圖上的小朋友的身份說說看到了什么?并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
三、識記生字
1、讀一讀:
①小黑板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②拿出自己的字卡,自己讀,同桌互讀。
③卡片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開火車讀。
2、分一分
把這十二個字分成兩類,說說為什么這樣分?
(“一”至“十”是數字,“去”與“里”不是)。
3、組詞,說句子(重點說“去”“里”)
4、記一記
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① 重點引導學生辨析:九——幾 去——云 入——八
(捺在撇上住,撇捺要分家)
② “三”“四”“十”的字音分辨。
課間活動:找朋友
(簡介:拿著阿拉伯數字的學生站在講臺上說:“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相應漢字的學生大聲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
四、朗讀感悟
1、個人自由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相機指導“一”的變調。)
2、想象:
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鼓勵學生想象看見圖上未畫出的景色)重點理解“煙村”
3、 請小朋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問:你來到這個小山村,覺得它美嗎?
說感受,熱鬧,美
4、 男女生齊讀,賽讀。
5、 背誦(齊背,指名背)
五、擴展活動
課下跟好朋友一起說繞口令,比比誰讀得又準又快:
繞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說對十,舌頭別伸直,要想說對四,舌頭碰牙齒,
要想說對四和十,多多練習十和四。
【課后小記】
這節課是我班孩子的.第一節識字課,因此我覺得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應該是本節課的另一項重難點。在本節課上首先用孩子們喜歡的語言引領他們到比較陌生的漢字王國里探索奧秘。
在識字教學上,雖然有些字孩子們已經認識,但在他們的腦海里不夠具體化,形象化,因此我重在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如:①比較字形識字:九——幾,去——云,入——八,在這個環節中出現了一個亮點(孩子們的識字量確實不少,他們能相處的是我在備課時都沒有想到,或者說低估了學生的識字量)他們想到了九——凡,去——法,八——人等,他們反應之敏銳令我及聽課的教師驚嘆。②比較字音識字:四——十,三——山,讓學生學會分辨平舌音和翹舌音;③循序漸進,減輕難度,先讓孩子們讀帶有音節的字,接著去掉拼音再讓他們讀,這樣做會降低識字的難度,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輕松。
在朗讀上,我發揮我的特長——范讀,在我聲情并茂的朗讀之后,我讓學生發揮想象,在老師讀的時候,你又看到了什么?孩子們說得真好。有孩子說:看見蝴蝶在花叢中飛;有孩子說:看見農民博比在田地里更重;有孩子說:聽見村莊里有小狗在叫;有孩子說:還有小鳥在天上飛著叫著……精彩還在繼續,當我讓孩子模仿著我的讀法讀的時候,一個小女孩竟然隨著文章的情節做起了動作,既而全班小朋友深受啟發,都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做起了動作,毒氣課文來。有個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告訴我:“老師,這個村莊真漂亮,真美麗!”這是孩子們真實的感悟,不是教師說出來的,更不是作秀出來的。
總之這節課之后,我有很多感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都不假,只要我們做教師的,能讓孩子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那么他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及課后小計】相關文章: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設計12-18
員工情緒控制的大略小計12-05
《萬里長城》教學設計12-03
《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設計15篇11-15
《貓》教學設計及反思10篇03-30
求職二三事06-17
快樂五一去游玩作文09-04
五一去南昌旅游攻略11-30
五一去桂林旅游攻略12-19
五一去香港旅游攻略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