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7畢業生就業大潮的來臨,新聞,報紙,媒體,各種各樣的都反應出畢業生就業難的報道.而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卻越來越難招到適合的人才,這又是為何呢?難道畢業生就業真的就這么難嗎?
一.下面我們淺析一下畢業生就業難的一些問題與一些企業招聘的現狀和社會存在的一些基本原因
.社會與學校存在的一些問題
就業觀念陳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學而優則仕”、“干部意識”和新經濟時代的“白領情結”影響了大學生以及家長的就業期望和擇業取向。進入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已邁向大眾化,大學生已不再是昨天的天之驕子,但是,陳舊的就業觀念依然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思想,阻礙著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梢哉f,大學生就業并不難,難的是找不到符合他們期望的“好工作”。所以,從根本上說,陳舊的就業觀念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思想根源。
高校體制與市場需求脫軌。目前,我國多數高校的體制依照市場經濟的規則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舊的體制依然在延續。大學生大多數畢業前對社會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而有的學生的所學專業即是高校的部分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的需求之間存在著錯位現象。就筆者所知,好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從事的都是與本專業無關的事業,重慶等地的許多大學畢業生回到職業學;蚣夹_M行再充電,另有許多大學畢業生抱怨自己的大學是白上了,畢業后還不如一個技校的學生。所以說,高校的體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制度性障礙。這也造就了一些地方出現的"讀書無用論"的說法!
二.學生本身的原因
現在大學生有相當部份是道德素質低下, 當今中國大學生中鮮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潑皮。他們行為放蕩,毫無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師,不尊重同學,不尊重自身。
教師上課,他們自顧聊天、吃巧克力、聽隨身聽、化妝、呼呼大睡、半摟半抱著談情說愛、打手機,旁若無人,但是,若是大名人、黨委書記講話,他們便規規矩矩,言聽計從。教師放在講臺上講義或私人物品,課間休息時,他們便隨便去翻動。一些學生還充當國安部的信息員,監視教師上課講了什麼、做了什麼。他們要考研究生時,就圍著教師團團轉,借書、提問,一旦事過境遷,不但不歸還所借的書籍、資料,面對面也不會招呼。碩士、博士對導師打翻天印的更不在少數。
大學生之間很少有真誠的朋友,更談不上志同道合。大家互相防范,絕無交心。背地造謠中傷,偷看別人的日記,甚至盜竊詞典、書籍、錄音機、衣物、人民幣的丑事層出不窮。如果是自己的競爭對手,他們便不擇手段,利用各種卑鄙伎倆,爭奪戀人,搶奪升學、留學機會,置對方於死地。
大學生談戀愛非,F實,他們看重的是對方的家境、對自己的作用,對愛情逢場作戲,未婚同居,有了小孩卻又不負責任,臨到畢業,便揮手拜拜,毫無遺憾之意。
一些大學生出外打工,不遵守時間和信用,敷衍塞責,抓拿騙吃,盜竊經濟情報,甚至出賣肉體和靈魂。 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覺得社會騙了他,書本騙了他,每天怨天怨地的。 這樣的大學生被社會拋棄是有原因的,為什么企業不招剛畢業出來的大學生,因為企業怕了。因為他們大事做不來,小事辦不好。有些企業老板當面實話實說,你這幫才畢業的小孩懂什么?一踏進社會開價就要三千五千的。請你想想你會做什么?制作個表格都不成,上網打游戲倒是高手。
找到好工作就溜
大學生心理不穩定,什么都不懂,但是對于找工作到是很熱情的,當然我從不反對他們尋找更好的工作,只是比如有幾次,一個大學生剛來兩個星期,上了幾天班,人就不見了。后來才知道,原來他們是找到別的工作走了。不通告一聲就走人,搞得一些企業人事負責人四處聯絡他家人和朋友,告訴他家人,這孩子在XX公司工作,人不見了我怎么交待?
例子:某幾位大學生到X公司來工作,剛開始,這間公司是非常看好他們的,X公司還盡心盡力地教他們怎么為人處世,培養他們.可惜他們好象覺得社會是他們的,公司給他們3000元工資還不夠,動輒就說某個人現在有百萬年薪。往往是二三個月后,公司想讓他們擔任某個重要崗位的職位鍛煉一下時他們就跑來對我說,干這個崗位可以,但是現在他們要交女朋友、要買房、要買手提電腦、要穿名牌西裝……老總問:“你是不是要求加工資?”這時他才很不好意思地說,不是他想加,是社會逼得他想加,最后說:“公司利潤這么好,能不能加到8000一個月?不行,6000也可以,如果工作能力行的話,希望3個月后加到8000。”暈了:你什么都不懂,這兩三個月公司白白在養你,到現在,想培養你一下,你卻給公司來這一套。你懂什么?制作表格,你比不上中專生文員;談判,你不給我砸客戶就是謝天謝地了;操作,你把操作成本抬得太高,客戶一樣會失去很多;人際交往,你不如街上的大媽。最后的處理結果是,讓他到最基層去鍛煉,既不給他升職,也不和他聊工資,讓他自動辭職,如果到下面還亂叫立即開除.(當然,這是一個例子)
大學畢業生真的難找工作嗎
總的來說,大學生找工作相對中專生技校生還是相對好很多的,畢竟現在的企業發展還是離不開人才的,
有很多朋友一邊埋怨企業不給機會他們去嘗試,也有很多同學在簡歷上寫著"貴公司能給我一個鍛練機會,我一定會怎么樣怎么樣.....!語言懇切,但當企業招聘需要他過來時卻不是哪么回事!(企業招聘是很簡單,人員對企業發展有用,能幫企業掙到錢或管理,這是很現實的東西)
當然,企業招聘和求職者之間是雙向的選擇,不一定說是雙方都會適合,但是,這不是大學求職難的主要原因,在你埋怨難找工作的同時,你真的反問下你自已你能做什么?你會做什么,你做的東西是不是達到你上司的要求標準?還是你本來就沒哪種能力卻因為你只是一位大學生就以為一定會找份好工作,還是你本來就想進XX企業再慢慢學習,熟悉了,學到東西了就走!這樣的心態,人家會請你嗎?大學生,你知不知一間企業培訓一個人才要付出多少嗎?這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培養的人才竟走到對手公司.這才是最麻煩的!所以,畢業生,你不要再埋怨找工作難了,再說難找工作,就是在跟人家說,你在大學沒學到東西,你也沒好好學!要不就是你的素質有問題,這些東西其實在一些企業人事部工作的人默認的東西了,相反,當你站在企業角度考慮問題,你可能就會了解企業為什么不要你!當然,這也不是絕對,也的確有些專業是較難找工作的!
到低怎么看代現在大學生就業問題呢 我們應用科學發展觀來看待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不斷轉變就業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觀念的不斷更新,學歷、學位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標準,一個人具有的學歷、學位只能說明他相應的學習經歷,不能代表他真正的能力。正如當前所說:“學歷不代表能力,思想不說明行動。”所以,對大學生和其家長來說,應當清醒地認識當今的社會形勢,明確就業首先解決生存問題,而后才是在此基礎上事業的發展問題。另外,高校也應清醒的看到大學教育的大眾化,把大學的人才培養盡可能的與市場接軌,培養以市場為導向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新的時代,進一步進行高校改革。目前,我國高校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也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了大批受時常歡迎的優秀畢業生,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目前就業問題中的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致使個別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各種歧視,如性別歧視、身體外貌歧視等。另外就是分配制度上的失衡,大學畢業生的勞動報酬與其價值體現的不成比例,大大傷害了一些大學畢業生的工作積極性,造就了一系列的“后就業問題”。所以,當前高校要加強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調整人才評估標準,加強服務,注重引導,完善專業設置,盡快與市場接軌和融入市場,在市場中發展壯大。
最后總結
在當前就業形勢普遍緊張的情況下,編這組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打擊我們的大學生,不過是為了敲打一下那些還在校園充電或者正準備就業的大學生,希望你們優秀些,更優秀一些,以免將來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可怕局面。(世上不是沒伯樂,就看你是不是千里馬)
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方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和良好品質的人才得到用人方的青睞,而非“大學生”的身份。大學生需要以這種認識盡早規劃自己的職業,并且使自己處于不斷學習中,讓自己在職場中成熟起來,提高和保持自己在職場的競爭優勢。
瀏覽更多的相關求職指南文章,您可以登陸:https://www.gdyjs.com/qz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