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1
為發現醫療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保障患者安全,防范醫療事故及糾紛、不斷提高醫療質量。現將我院20xx年醫療安全不良事件進行總結分析如下:
一、不良事件上報情況
1、20xx年全院24個科室共上報醫療不良事件共計321例,按照《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xx年版)實施細則》關于對不良事件上報每百張開放床位報告數≧10件的要求,我院目前已達到該項標準。各科室上報情況如下:
科室例數構占比科室例數構占比
藥劑科41 12.77%外三科11 3.43%
內一科34 10.59%兒科10 3.12%
內二科30 9.35年度較前2年大幅度增加。
二、我院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上報存在的問題
1、雖然20xx年度我院不良事件上報數明顯增加,但部分科室無不良事件上報或極少上報不良事件,特別是個別科室無藥品不良事件上報,明顯不符合實際情況。
2、在日常處理投訴及日常檢查過程中發現,部分醫療安全隱患事件,科室并沒有報告或及時上報,存在漏報、遲報現象。
3、臨床醫務人員特別是新進醫務人員,對不良事件的定義及分級、分類標準、上報流程不熟悉,導致上報事件分類、分級錯誤,并且有較多未分級情況發生。
4、不良事件的.上報內容不規范,個別醫務人員上報不良事件時對事件描述不清。
三、對不良事件上報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利用醫療質量管理工具,從管理、科室、個人以及其他4個方面因素進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科室的管理者對不良事件的管理不重視,部分科室內組織培訓不足,培訓效果不佳,從而使制度要求不能到達每一位醫務人員,因此部分科室極少上報不良事件。
2、個別科室對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落實不嚴格,考慮系醫院近一年新進醫務人員大量增加,醫院對新進員工不良事件的培訓力度不夠,對不良事件上報制度缺乏理解,在日常監管中,對臨床科室制度的執行情況監管仍然有所欠缺。
3、個別臨床醫務人員,由于自身的責任心,以及日常工作繁忙,對于不良事件沒有正確的認識,不清楚制度要求及定義,導致錯報、遲報、分級錯誤現象的發生。
4、不良事件上報系統不夠優化,對不良事件上報系統的推廣不足,導致部分醫務人員對上報系統不熟悉,或不會操作也是導致各臨床科室不愿或較少上報不良事件的原因。
四、整改措施
1、嚴格按照醫院規定的規章制度規范醫療行為,加強責任心,對患者要嚴格觀察。針對漏報、遲報不良事件的科室,建立懲罰制度,尤其是對接到患者反映或投訴后,經職能部門調查發現科室漏報不良事件,加大處罰力度。
2、加強院科兩級培訓力度,特別是新進人員進行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訓及宣傳,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臨床醫務人員對不良事件相關知識的掌握度,要求全院醫務人員熟悉不良事件相關知識,醫務人員對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知曉率達100%,并要求科室將不良事件的管理納入科室質量管理的內容中去。
3、監督職能部門加強對醫療人員進行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主動上報無責制度的宣傳,落實不良事件獎勵機制,鼓勵醫療人員主動上報。
4、對20xx年發生醫療安全事件較多的幾個科室,重點加強督導及檢查,了解我院診療活動中的薄弱環節,針對上報不良事件……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2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是發現醫療過錯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防范醫療事故、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促進醫學發展和保護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為打到衛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標,落實建立與完善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時間與隱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規范醫療(不良)時間的主動報告,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及時發現醫療不良事件和安全隱患,將獲取的醫療安全信息進行分析,反饋并從醫院管理體系、允許機制與規章制度上記性又針對性的持續改進。
二、原則
建立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監測行業性、自愿性、保密性、非處罰性和公開性的'特征。
1、行業性:僅限于醫院內與患者安全有關的部門,如臨床醫技、護理、后勤等。
2、自愿性:醫院各科室、部門和個人有自愿參與的權利,提高信息報告人的自愿行為,保證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該制度對報告人醫技報告中設計的其他人和部門的信息完全保密,報告人科通過網絡、新建等多種形式具名或匿名報告,醫務處等專人專職受理部門和管理人員將嚴格保密。
4、非處罰性:本制度不具有處罰權,報告內容不作為對報告人或他人違章處罰的一句,也不作為對設涉及人員和部門的處罰一句,不涉及人員的晉升、評比、獎懲。
5、公開性:醫療安全信息在院內醫療相關部門和公式,通過申請向自愿參加的可是開放分享醫療安全信息及其結果分享,用于醫院和科室的質量持續改進,公開的內容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經認定和鑒定,不涉及報告人和被報告人的個人信息。
三、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性質
1、是對國家強制性“重大醫療過失和醫療試過報告系統”的補充性質的醫療安全信息。
2、是獨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處罰性的醫療不良事件信息報告系統。
3、它是手機強制性的醫療事故報告等信息系統收集不到的有關醫療安全信息及內容。
4、是對《醫師定期考核辦法》的獎懲補充。
四、處理程序
當發生不良事件后,報告人科采取多種形式,如填寫書面《醫療不良事件報告表》或電話報告給相關部門,報告事件發生的具體事件、地點、過程、采取的措施等相關內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時內報告,重大事件、緊急情況者應在處理的同時口頭上報告給相關上級部門,只能部門接到報告后立即調查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影響因素及管理等
各個緩解緩解并制定改進措施。針對可是報告的不良事件,相關職能部門組織相關人員分析,制定對策,及時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響,盡量將醫療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五、獎勵機制
1、以下所有獎懲意見,經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討論,形成建議,并以院長書脊回憶決議為準。
2、對于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個人,根據報告的先后順序、事件是否能促進質量獲得重大改進,給予相應的獎勵。
3、每個季度以科室為單位評定并頒發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質量貢獻獎。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3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是發現醫療過錯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防范醫療事故、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促進醫學發展和保護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為達到衛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標,落實建立與完善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與隱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規范醫療(不良)事件的主動報告,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及時發現醫療不良事件和安全隱患,將獲取的醫療安全信息進行分析、反饋并從醫院管理體系、運行機制與規章制度上及時又針對性的持續改進。
二、原則
建立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監測行業性、自愿性、保密性、非處罰性和公開性的特征。
行業性:僅限于醫院內與患者安全有關的部門,如臨床醫技、護理、后勤等。
自愿性:醫院各科室、部門和個人有自愿參與的權利,提高信息報告人的自愿行為,保證信息的可靠性。
保密性:該制度對報告人醫技報告中設計的其他人和部門的信息完全保密,報告人科通過網絡、新建等多種形式具名或匿名報告,醫務處等專人專職受理部門和管理人員將嚴格保密。
非處罰性:本制度不具有處罰權,報告內容不作為對報告人或他人違章處罰的依據,也不作為對涉及人員和部門的處罰依據,不涉及人員的晉升、評比、獎懲。
公開性:醫療安全信息在院內醫療相關部門公示,通過申請向自愿參加的科室開放分享醫療安全信息及其結果分享,用于醫院和科室的質量持續改進,公開的`內容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經認定和鑒定,不涉及報告人和被報告人的個人信息。
三、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性質
是對國家強制性“重大醫療過失和醫療試過報告系統”的補充性質的醫療安全信息。是獨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處罰性的醫療不良事件信息報告系統。它是收集強制性的醫療事故報告等信息系統收集不到的有關醫療安全信息及內容。是對《醫師定期考核辦法》的獎懲補充。
四、處理程序
當發生不良事件后,報告人可采取多種形式,如填寫書面《醫療不良事件報告表》或電話報告給相關部門,報告事件發生的具體事件、地點、過程、采取的措施等相關內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時內報告,重大事件、緊急情況者應在處理的同時口頭上報告給相關上級部門,職能部門接到報告后立即調查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影響因素及管理等各個環節并制定改進措施。針對科室報告的不良事件,相關職能部門組織相關人員分析,制定對策,及時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響,盡量將醫療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醫務科、護理部負責備案,每季度進行總結,依據評定標準,提出獎懲意見,經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討論,上報院長辦公會決議。五、獎懲制度
1、主動報告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并積極整改的科室與個人,情節輕重可減輕或免于處罰。如上報的事件對科室或醫院從管理體系、運行機制、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上的流程再造有顯著幫助,促進質量獲得重大改進者,每次給予適當獎勵。
2、當事人或科室在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Ⅲ—Ⅳ級發生后未及時上報,導致事件進一步發展的,主管部門從其它途徑獲知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罰,由此引發糾紛或事故的,另按本院醫療糾紛處理辦法處罰。
3、發生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動報告的個人或科室取消評優資格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4
醫院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之相關制度和職責,為了更好地保障醫療安全,減少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確保病人安全,根據衛生部今年“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精神,結合中國醫院協會《20xx年度病人安全目標》。
為了更好地保障醫療安全,減少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確保病人安全,根據衛生部今年“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精神,結合中國醫院協會《20xx年度病人安全目標》,特制定突泉縣人民醫院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具體如下:
一、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定義
本制度所稱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指在臨床診療活動中以及醫院運行過程中,任何可能影響病人的診療結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負擔并可能引發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以及影響醫療工作的正常運行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所屬類別
根據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所屬類別不同,劃分為7類:
1、病房診治問題:包括錯誤診斷、嚴重漏診、錯誤治療、治療不及時、院內感染等。
2、不良治療:包括錯用藥、多用藥、漏用藥、藥物不良反應、輸液反應、輸血反應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墜床、燙傷、自殘、自殺、失蹤、猝死等。
4、輔助檢查問題:包括報告錯誤、標本丟失、標本錯誤、檢查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癥等。
5、手術相關問題:如手術患者、部位和手術方式選擇錯誤、患者術中死亡、術中術后出現并發癥、手術器械遺留在體內、住院期間同一病人的再次手術、麻醉相關事件等。
6、醫患溝通:包括醫患溝通不良、醫患語言沖突、醫患行為沖突等。
7、其他非上列導致醫療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報告部門
1、醫療不良事件上報醫務科。
2、護理不良事件上報護理部。
3、感染相關不良事件上報護理部。
4、藥品、器械不良事件上報醫務科。
5、設施不良事件上報總務后勤科。
6、服務及行風不良事件上報院辦公室。
7、安全不良事件上報總務后勤科。
四、報告形式
(一)書面報告。
(二)緊急電話報告,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發嚴重后果的(如意外墜樓、術中死亡、住院期間意外死亡等)緊急情況使用。
說明:
1、當發生不良事件后,當事人填寫書面《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具體見附件),記錄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過程、采取的措施等內容,一般事件要求24-48h內報告,重大事件、情況緊急者應在處理的同時口頭或電話報告醫務科,由其核實結果后再上報分管院領導。
2、職能科室接到報告后立即調查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影響因素及管理等各個環節、制定對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關科室限期整改,及時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響,盡量將醫療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3、涉及藥物不良反應、院內感染、輸血反應的實行雙重填報。
4、以上處理結果(《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最后統一報醫務科備案。
五、獎懲機制
1、鼓勵自愿報告,對主動報告且積極整改者,視情節輕重可減輕或免于處罰。對阻止重大事故發生的報告者予以200-500元現金獎勵。
2、隱瞞不報經查實,視情節輕重給予50-20xx元的處罰;由此引發糾紛或事故的'另按本院醫療事故責任人處理辦法(試行)處罰。
3、醫務科每季度對收集到的不良事件報告進行分析,公示處理結果及有關的好建議,跟蹤處理、整改意見的落實情況。
4、每年由院安全管理委員會對不良事件報告中的突出個人和集體提出獎勵建議并報請院務會通過。
六、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5
為了積極倡導、鼓勵醫護人員主動報告不良事件,通過了解錯誤,提高對錯誤的識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避免同樣的錯誤反復發生于不同的部門或個人,我院采取集中培訓與書面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對全體醫務人員進行了“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培訓。通過不良事件無責上報,發現錯誤、分析錯誤本質的原因,進而建立預防錯誤發生的'機制,鼓勵異常事件通報,改變面對錯誤的態度,輔以系統性分析,有效改善作為,達到建立安全醫療環境的目的。
本次培訓重點強調了各臨床、醫技及相關科室必須圍繞“患者第一、醫療質量第一、醫療安全第一”宗旨,完善醫療質量保障工作,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醫療規章制度,規范醫療行為。并從強化醫院、科室管理入手,通過大量具體的案例及本院近期發生的醫療不良事件的現狀和產生原因分析,醫療不良事件的發生,雖有一部分原因來自個人的疏忽或技術不良,但更大部分原因來自長期潛在于整個系統中的失誤,是因為系統、程序、工作環境的疏失。因此,安全醫療環境的建立應該擯棄苛責個人,而致力于改善系統。
通過這次培訓,提高了全院職工特別是醫護人員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無責上報制度的認知,消除了職工對醫療不良事件上報的顧慮,提高了大家對不良事件上報的積極性。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相關文章: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5篇03-23
護理不良事件報告01-29
護理不良事件報告11篇01-29
醫療器械安全報告12-13
醫療安全自查報告10-09
醫療安全自查自糾報告01-06
不良分析報告模板01-18
醫療安全自查報告范文02-15
護理醫療安全自查報告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