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大法學調查專科報告范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大法學調查專科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大法學調查專科報告范文1
通過社會調查,使學生更加明確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具體要求,同時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調查要求:
1、調查主體:最好以個人為單位單獨進行;或者幾人為一組進行,但每人要從不同角度采寫報告。
2、調查范圍:要具體、明確,不能太大而籠統概之或泛泛而談。
3、調查內容:法律實踐的內容應限定在立法,執法,守法與司法實踐范圍內,要選擇的有關單位或場所進行調查,調查內容應結合專業課有關內容,立足于單位,選擇在理論與實踐上有意義和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調查。例如,選擇方向可以是:某地區、某單位普法的措施和結果;某地區法院判決“執行難”情況;某地區、某個行業中某部法律或者條文的執行情況或者普及狀況,例如某地區對網上知識產權的保護情況等等。
4、調查報告材料要求:
1應以直接材料為主,即通過親身實踐、調查采訪所獲取的第一手材料。
2社會調查原始材料及各種記錄力求清晰、完整、翔實,具有一定的針
對性和現實意義。如果在審查中缺少原始材料,則不給予社會調查的學分。
5、調查方法:
1在某個單位的親身實踐
2設計調查問卷
3通過其他相關渠道獲得信息。
6、調查的方式:普遍調查:在一定的調查總體范圍內,對所有對象進行的'調查。
非普遍調查:在一定的調查總體范圍內,只選取部分樣本對象進行調查。
有三種: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
7、調查報告的字數字。
二、報告寫作格式
調查報告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1、標題
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于××地區、對象××問題的調查報告”,例如“關于濟南市居民中婚外同居問題的調查報告”
2、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數據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3、寫作要求
調查報告的主體部分要有充分的調查的事實,數據材料等調查報告的結尾部分要有對策與建議等;
三、成績評定
評定成績時既要考慮調查報告的文體特點是否得到體現,表述的邏輯、語言情況怎樣,也要看報告內容的分量和深淺,要把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具體評定標準如下:
1、調查報告的成績分為及格和不及格兩種評定。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定為不及格:
1觀點有明顯錯誤
2不符合調查報告寫作要求
3論據不足,寫作空泛
4表達不清,結構散亂;或者語言甚為不通5嚴禁抄襲6字數不足20xx
2、經審查不及格者,應在畢業作業前補做,經重新審查合格后,方能取得學分。
電大法學調查專科報告范文2
在電大法學專業的兩年學習期間里,我們學習了《商法》、《合同法》、《國際公法》、《國際經濟法》等一系列的實體法和程序法,學習的都是理論的知識,為了使我們能夠更好的學習、更深入的理解法律,學校組織同學們開展了社會實踐調查。
XX年7月16日——8月5日在大興區XX派出所進行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在北京舉行,十五大的政治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不久后,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治國方略,正式寫入憲法修正案,標志著建設法治社會從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目標轉變為國家的政治目標,我國真正意義上實行了依法治國,現如今,依法治國已經十多年,所起的作用極大,影響也極深遠,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也更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當前,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所面臨的時代主題,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出則是深刻反映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和時代特征。實現農村的和諧才能全名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沒有農村的穩定和諧就沒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問題。“三農問題”的解決,集中代表了億萬農民群眾的強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也正是因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倘若解決失當,則有可能成為限制我國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社會穩定的瓶頸。之所以選擇法律意識這個角度來觀察農村,了解農村的現實法律狀況,既與此地區的整體社會狀況緊密相連,又促進或限制這一地區整體的社會發展方向和速度。
從農村法律意識這一角度出發進行調研,通過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力圖分析總結農村法律施行的現狀,并從中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決策部門參考。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可見法律作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社會調控機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屏障。但是相對的,農村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仍然很薄弱,這是社會文化、經濟狀況等多方面綜合影響的結果,單從法律的角度說,則是關于農村的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制環節出現了問題的結果。增強農民的法律觀念,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主張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加大完善農村的各項法律制度的力度,能夠改變目前法律發展上的城鄉不平衡的狀態,使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切實的保障,早日實現新農村建設。
目前城市和農村的法律意識及法律運用的情況差距還是很大,在城市尤其是發達的大城市,市民法律意識很強,融入很深,讀法懂法,善于運用,基層農村由于廣大農民群眾受教育的程度及環境不同,法律意識及運用有所不及,但較實施法治建設前有著長足的進步,比如我所調查的鎮,鎮政府經常組織群眾開展法律講座,積極貫徹實施黨中央建設法治社會的方針。
一:現狀
1.封建社會時期過長。
我國經歷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各種封建觀念思想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廣大勞動人民的心中。正如我以上所說,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與外界打交道和盲目的排外思想,使得墨守陳規的農民在經歷了跨時代的`改革開放以后,并沒有感覺到法律意識觀念淡薄的危機。改革開放確實給農民帶來了許多物質收益,但另一方面卻忽略了對農民精神文化也就是思想觀念的更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需要同步發展,缺了哪個都得栽跟頭。正如所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1.法律意識增強,開始信仰法律
在我印象中,以前鄰居或者村民之間有摩擦或者糾紛,大多喜歡通過爭吵甚至暴力來解決,既傷感情又會有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自從實施法治建設后,現在遇到了問題不能協商解決的,都習慣性的想到通過打官司告狀的方式來解決,由法律公正判決。
2.對法律認識不夠,知曉不足
鄰居們忙碌完喜歡聚在一起聊天,討論國家大事,通過與他們的聊天,發現他們對法律懂的很少,大多是通過電視或者別人口中了解的,也有人對于法律持懷疑態度,認為法律只維護那些有權勢的人的權益,這種看法對于法治建設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3.雖然法律意思增強了,但是實際運用還很少
雖然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法律逐漸了解,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真正會去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人很少,比如打架或者交通肇事,多數都是賠償私了,的確,私了解決起來很迅速,但是會產生一些潛在的影響,賠償金額多,具有敲詐嫌疑,賠償過少,又不足以彌補受害人的損失,盡管如此,多數還是不愿司法機關介入干涉。
4.農民訴訟案件少
在民事訴訟案件中,多數都是企事業單位或者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居民,農民很少,這也說明,農村的法治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5.農民對于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爭議有顧慮
多年的法治建設,廣大農民雖然意識到了,可以運用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是,相當一部分人的心里還是存在顧慮的,在他們看來,打官司容易得罪人,招致打擊報復,因為農民總體屬于弱勢群體,感覺他們在司法中地位卑微,不被重視,認為即使有理由也很難打贏官司。
二.解決方案
1.加大法治宣傳,加強法治教育,充分發揮媒體宣傳作用,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向廣大農民宣傳,司法所應經常到農村去進行法律宣傳,演講以及進行普法教育。讓他們學會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引導農民去學習法律,增強法治觀念,增強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2.我們要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從事基層司法工作以及與司法工作有關的服務人員的素質教育,使他們的服務水準更高,能夠更好的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務,可以加強對司法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嚴格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準入和考核。對司法機關進行改革和監督,加強管理,簡化訴訟程序,降低司法成本。
3.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增強農民階層的經濟基礎,使他們可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財產,以便于他們負擔各種司法費用,以及相關因為運用法律而產生的各項支出。
4.我國過去是個封建主義國家,有著濃厚的封建底蘊,深受封建思想的感染。農民的封建觀念很強,所以我認為黨中央應該加大力度對農民進行普法宣傳和思想教育。我們國家80%是農民。農民的思想進步就意味著國家的思想進步。
5.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要使農民都進行有效的社會參與提高他們的法律思維必須有完善規范的法律體系。政府應對村委會工作制度進行法制改革,保證村委會有效快速的進行基層工作,使更多的農民參與進來,管理自己的事務。
6.切實加強黨的政策的落實。加強黨的執行力,讓黨的政策完全執行到廣大農村中,讓農民相信黨相信政府。杜絕政府官員違法行政、杜絕行政不合法,把行政不合理降低到最底線。只有這樣,農民就會知法懂法守法,才能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總結
雖然我國開展法治建設已經很多年,但是相對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法律意識及實際運用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就意味著我國的法治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整個社會共同不懈的努力。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的現代化法治進程直接影響了我國依法治國目標的實現。而農村法律意識能夠全面反映農村的法律現狀,給我們解決農村問題提供法律參考。
調查顯示,農村的法律意識仍然處于較低的層次,并未隨社會的全面進步而同步發展。針對農村特殊復雜社會狀態的法律制度不夠完善,現有法律對農民合法權益保護不夠;村委會成員素質較低,濫用權力,謀取私利;法律教育不到位,大多普法宣傳只是走形式農民對法律所帶來的權益缺乏切身體會,難以真正了解和認同法律規定;在農村的管理中,政策的作用往往大于法律,使法律作用難以發揮。
這些情況迫切需要我們從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改善農村法制環境,完善農村法律制度,加強普法教育幾方面入手,改變目前法律發展上的城鄉不平衡的狀態,使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切實的保障,早日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電大法學調查專科報告范文3
一、調查目的:
通過社會調查,使學生更加明確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具體要求,同時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調查要求:
1、調查主體:最好以個人為單位單獨進行;或者幾人為一組進行,但每人要從不同角度采寫報告。
2、調查范圍:要具體、明確,不能太大而籠統概之或泛泛而談。
3、調查內容:法律實踐的內容應限定在立法,執法,守法與司法實踐范圍內,要選擇的有關單位或場所進行調查,調查內容應結合專業課有關內容,立足于單位,選擇在理論與實踐上有意義和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調查。例如,選擇方向可以是:某地區、某單位普法的措施和結果;某地區法院判決“執行難”情況;某地區、某個行業中某部法律或者條文的執行情況或者普及狀況,例如某地區對網上知識產權的保護情況等等。
4、調查報告材料要求:
(1)應以直接材料為主,即通過親身實踐、調查采訪所獲取的第一手材料。
(2)社會調查原始材料及各種記錄力求清晰、完整、翔實,具有一定的針
對性和現實意義。如果在審查中缺少原始材料,則不給予社會調查的學分。
5、調查方法:
(1)在某個單位的親身實踐
(3)設計調查問卷
(4)通過其他相關渠道獲得信息。
6、調查的方式:普遍調查:在一定的調查總體范圍內,對所有對象進行的調查。
非普遍調查:在一定的調查總體范圍內,只選取部分樣本對象進行調查。
有三種: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
7、調查報告的`字數字。
三、報告寫作格式
調查報告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1、標題.
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于XX(地區、對象)XX問題的調查報告”,例如“關于濟南市居民中婚外同居問題的調查報告”
2、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數據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3、寫作要求
調查報告的主體部分要有充分的調查的事實,數據材料等.調查報告的結尾部分要有對策與建議等;
四、成績評定
評定成績時既要考慮調查報告的文體特點是否得到體現,表述的邏輯、語言情況怎樣,也要看報告內容的分量和深淺,要把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具體評定標準如下:
1、調查報告的成績分為及格和不及格兩種評定。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定為不及格:
(1)觀點有明顯錯誤
(2)不符合調查報告寫作要求
(3)論據不足,寫作空泛
(4)表達不清,結構散亂;或者語言甚為不通
(5)嚴禁抄襲
(6)字數不足20xx
2、經審查不及格者,應在畢業作業前補做,經重新審查合格后,方能取得學分。
【電大法學調查專科報告】相關文章:
電大法學社會實踐報告11-17
法學專業電大社會實踐報告11-19
電大本科法學實踐報告(通用15篇)11-27
法學調查報告范文08-22
電大畢業調查報告范文06-21
法學專業調查報告11-21
電大專科自我鑒定04-13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01-11
電大行政管理的調查報告06-23
電大行政管理調查報告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