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理教育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理教育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地理教育調查報告1
20xx年10月,本人開始對目前浙江省高中地理教育的情況進行了一定的抽樣調查,選擇了10所浙江省重點中學(包括桐鄉市高級中學、桐鄉市茅盾中學、永康一中、嘉興一中、紹興一中、武義一中、象山中學、上虞中學、金華二中和景寧一中等)作為調查對象,以電話聊天或面談的方式進行調查,經過半個學期的調查,了解了抽樣學校的地理教育的情況,對資料進行總結分析,可以看出整個高中地理教育的許多優缺點,現整理如下。
一、地理教師客觀結構狀況:
從地理教師的數量上看,由于近幾年高中學生人數的擴大,各個學校的地理教師的人數都在增多(具體數量與班級規模有關),但與實際教學需求人數比,都處于緊張、短缺狀態。使得地理教師的工作量偏大,如許多的高一年級的地理教師要上5個平行班的課,就意味著每周的工作量為15節課,壓力大;許多教師一定要跨年級任教,備課的任務重。
從地理教師的學歷結構上看,已經達到100%為本科學歷,總體知識層次比較高,保證了教師的專業業務素質。
從地理教師的職稱結構上看,與年齡結構相對應的是,一級和二級職稱的教師所占比例在65%以上,高級教師和特級教師的人數不多。
二、學校的地理課課程設置情況
高一年級開設2節課,主要目的是迎接全省會考;高二年級每周3節課(有單雙周之分,雙周5節);高三年級每周4節,雙周5節。
從授課的安排來看,高一:新授高中地理必修本(上、下冊);高二:第一學期新授選修
(一),下學期復習世界地理;高三上學期復習中國地理,新授選修
(二),復習高一必修上,下學期復習高一必修下,及總復習。此種安排較合理。
三、地理教學的具體情況
1、教學模式上:
教師在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以接受式教學為主。為何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另外的教學模式,大致因素有:學生的情況很能控制;教師備課的難度太大;總的課時緊張,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地理學科的知識特點很難讓學生參與等等。
2、教學手段上:
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上課的教師所占的比例很高,使用多媒體課件中,運用PPT的比例最高,而技術含量高一些的Flash和Authorware設計課件的比重就低的多。從課件來源看,大多數的教師是利用在網絡上的課件,再進行修改使用,也有部分是自己制作的。
3、教學方法上:
在教學中,由于教材的穩定性,備課所花的時間隨教齡的增長而下降的情況很普遍,值得警惕。認為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地理教師達100%,但對教學各個環節(如:導入、過渡、板書、提問技巧、結尾等)精心設計的教師不多,除非是公開課。認為目前的公開課中,表演大于實質的占90%,值得深思。
5、教學評價上
由于大多數的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形式單一,以所任教班級的成績在平行班中的排名情況來評價,使得教師評價學生的方式也以分數為最主要的'方面,至于學生在地理識圖、地理實踐上的能力并不看重。往往用大考的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地理能力的。
四、地理教研的具體情況
學校有獨立的地理教研組,也有每周2次的教研活動,但教研活動的內容集中在對教材中重、難點和考試范圍的探討上。對于教材長期變化較少的地理學科,內容當然陳舊、乏味。大多數的教研活動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的狀態,有文件、會議精神就傳達一下,沒有就聊天,教師覺得沒效果,對地理教學幾乎不起作用。對參加校外的教研活動的情況:幾乎每位地理教師每學年會有參加的機會,但共同的感受是:形式單一,就是聽課、說課、評課和聽報告,在加上目前的公開課有太多的表演性質,對實際的教學幾乎沒有啟發,還有評課的時候過分講好話,使評課往往變成相互吹捧的場合,讓人厭煩。
五、地理教師的態度情況
從調查看,由于教師的工作的煩瑣性、復雜性;還有教師的待遇不高;教師的社會認可度的下降;學生對老師認知的偏差;教師崗位的事業性差;教師的重復性工作多;教師的精神壓力大等等因素,使得大多數地理教師有工作的厭煩情緒,積極性不高,沒有工作的熱情。
大多數地理教師認為地理學科是小學科,在學校的整體課程中處于弱勢,在教師考核、職稱評定中都有弱勢,再加之學生不重視,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六、地理教師對待新課改
從調查看,大多數教師都關注新課程改革,對課程改革寄予希望。對新課標中的要求: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等非常期待,也有信心從自己做起,努力地適應對地理教師的新要求。
對于課改,許多地理教師認為,初中的地理教學的安排要同步改,對于目前學生區域地理知識差的情況,地理教師的感受是一樣的,到高三時,要對學生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知識進行重新的學習,這種屬于精力的重復浪費。本來應該在初中打好的地理基礎,要到高中再來補!
地理教育調查報告2
20xx年8月28日,我被安排到xx市xx中學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實習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地理教育教學;二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實習期間,我積極努力地投入實習工作:一方面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并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探討交流地理課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跟隨原班主任學習班主任管理的一般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等。同時,利用實習之余,我還在實習學校針對初中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開展了教育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通過掌握目前中學生對地理課學習興趣情況的第一手資料,針對調查所反映的現狀探討出其中的原因,并最終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解決措施以方便的今后的教學工作。
一、調查概況
剛來到xx中學不久,我便發現該校學生的地理成績普遍較低,而且成績跨度較大,通過與該校地理老師的交流與探討,我發現這兒的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都不是很高,而且此種現象在這片區域的其它中學也比較普遍。為了找出這一現象的原因,我開展了這次調查,希望通過調查結果,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當前中學生對地理課學習興趣的現狀
2、探討出現這一現狀的具體原因
3、針對原因制定相關解決措施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三、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涉及本校初一、初二各2個班,主要以發放問卷,訪談,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從回收的有效的問卷來看: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程度狀況并不樂觀。對地理課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有28人,占總人數的18.7%;對地理課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有36人,占總人數的`24%;對地理課排斥討厭的學生有30人,占總人數的2x%。從調查情況來看,對地理課的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占較大比例,而真正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不到五分之一,這就說明目前初中生對地理課這一門課程的學習情況處在一個整體不感興趣的狀態,盡快找出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的原因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已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趨勢。
四、調查結果原因分析
1、地理課內容抽象枯燥
在本次調查中,許多學生都認為自己不喜歡地理課的原因就是地理課的內容太過于單調,枯燥無味,學起來沒勁。地理本身是一門涵蓋范圍很大的學科,其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之外,而有一些計算類的知識與數學聯系密切,涉及學科比較廣,讓學生學起來感覺枯燥乏味。而且絕大部分學生最喜歡的授課方式是將地理課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聯系起來講解,然而對于那些對于生活不是很實用的一些數據性內容是無法做到的,這樣自然就會減少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
2、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偏向功利化
從調查結果來看,存在30%的學生認為地理課的內容缺乏工具性、實用性,感覺自己學了以后根本沒什么用途。其實這也反映了目前的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出現了偏差,他們把目前的學習只是作為實現自己功利目標的一個手段。對于地理課的學習,他們老是喜歡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該課程的實用價值,實用價值大的部分就有更高的學習興趣,而實用價值低得部分學習興趣就偏低。同時他們也要求地理課能夠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一旦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學習興趣自然就會下降。
【地理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地理調查報告07-19
地理教育心得體會03-14
地理教育實習自我鑒定11-22
地理教師教育總結04-17
教育調查報告06-27
學前教育教育調查報告01-26
優秀地理教師教育心得02-15
地理教師教育教學總結05-17
數學教育調查報告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