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林地調研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地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地調研報告1
為推動清原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林業經濟轉型升級,有效破解既要守護青山綠水又要讓群眾增收致富兩難之題,縣政協成立專題調研組,赴桓仁、集安、通化,對林地中藥材、林下山野菜歸圃、經濟果林及農產品深加工考察調研,并結合清原清山綠水資源優勢,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一、學習考察調研情況
桓仁、集安、通化將以人參為主的林地經濟做大做強,形成了“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推進了產業融合發展,有力推動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
。ㄒ唬┳⒅亓值亟洕C合開發,實現產業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溉室陨絽橹鞯牧值厮幉拿娣e達到63。85萬畝,山參保護基地規模居于全國縣級首位。紅松果材、大榛子、核桃楸干堅果經濟林達100余萬畝,桓仁山參、紅松籽、大榛子、山核桃油、林蛙等多個產品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多個山參品牌獲得國家和省級名牌產品,獲得“中國山參之鄉”、“平歐雜交榛子專業鄉”等榮譽稱號。集安市是全國乃至世界“邊條參”唯一產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天保工程”、林地承包到戶等政策,不斷擴大林下參種植規模,經營模式由分散的小戶、小規模向集中連片聯營的大戶、規;D變。
(二)著力打造產業園區,扶持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溉式ㄔO東北參茸城,成為東北地區的山參集散地。全縣注冊的有關山參企業332家,其中上市企業1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有5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遼寧省百強和民營明星企業4家。同仁堂、鶴年堂、天士力、上藥集團等國內知名中藥企業落戶桓仁,進行加工和經銷山參產品,建設山參種植基地。集安中國·清河(澳洋)野山參國際交易中心建設項目,交易額超過20億元。通化快大產業園區計劃投資2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利稅3億元以上,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參集散地。建設有人參特產商貿、倉儲物流、研發檢測、人參文化旅游四大板塊和一個人參產業營銷平臺,研發出人參酒類、飲料類、化妝品、保健品等28類300多種產品,實現了人參產品及制品的電子交易、物流配送、融資貸款等全網絡運營管理。
(三)發揮經營主體作用,推進三產業融合發展。集安鼓勵各經營主體結合林下參種植基地發展森林旅游、林下參采挖園、山野菜采集、人參酒品飲等體驗項目,建設民俗民宿、農家樂,推出人參雞湯、高麗火盆等地道美食、休閑度假活動,舉辦人參主題大型活動。參觀的.清河鎮德源特產種苗基地有林地面積500畝,開發種植蘆筍、大葉芹、刺五加等各類山野菜32種,林下人參、黃芪、白芍等中藥材16種,東北紅豆杉、黃柏、寒富蘋果苗木40種,林下空間得到充分利用,吸引游客觀光采摘,銷售山野菜、中藥材、盆栽及綠化苗木產品、種子、種苗,獲得良好經濟效益。通化縣茂林綜合養殖有限公司在承包流域養殖梅花鹿20xx余頭,發展園參39000平,林下參2200畝,建設小型水庫,養殖林蛙50萬只,建設加工車間400平,生產梅花鹿茸、鹿血、鹿酒、山參、林蛙油等產品,年銷售收入1186。5萬元。
二、我縣區域特色產品開發存在的困境
清原與桓仁、集安、通化相比,資源稟賦相近,多年前產業規模水平差距不大,近年來差距越來越大。
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二、三產業滯后,產業鏈條短,銷售渠道狹窄。鹿產品、龍膽草等深加工企業我們有過但都沒有做大做強,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缺失,導致所有產品都只能停留在賣初級產品的階段,經濟效益無法得到提高。商貿流通環節處于被動狀態,林下參藥材銷售被吉林、桓仁客商主導,平地藥材全縣至今沒有一處交易市場。
二是配套體系建設跟不上,市場服務功能不完善。缺少系統研究指導我縣優勢產業的管理組織機構,對于發展區域特色產業過程中在引導工作上仍有所欠缺,大多數農民存在著不知道干些啥,怎么干的問題,所有生產、加工、銷售都還是以單打獨斗為主的局面,沒有形成全縣一盤棋,沒有形成規;。
三是受天然林保護政策限制,缺少政策資金扶持。國家鼓勵林農發展林下經濟實施林權承包到戶,但矛盾是林農發展林下參不經審批違法,審批又受天然林保護政策影響難以通過(政策一收就死,一放就亂)。此外,林下開發投資額度大,回報周期長,地方財政無力扶持,難以形成集約化經營。20xx年國家千萬畝經濟林工程,對經濟林大榛子、刺嫩芽、果樹等補貼300—600元/畝,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20xx年至今,只有常規造林政策,補助100—200元/畝不等,林地經濟發展放緩。
三、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相關建議
與外市周邊山區縣比,清原產業具備一定的優勢,如“清原龍膽”是清原的明片,全國北龍膽銷量82%來自我縣!扒逶R鹿”是我們歷經30多年培育起來的自主品牌!斑|五味”“遼細辛”等都較早獲得地理標志認證。我縣野生歸圃平地藥材品種較多,規模已超過10萬畝,獲得“北藥道地中藥材中國第一縣”稱號。林下參也具備一定規模達到12萬畝,其他產業都具備一定技術基礎,現仍有100萬畝林地空間沒有得到利用。我們的發展空間有,在如何利用好資源,把資源變成資本上做文章,是我們落實“五位一體”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
(一)抓好龍頭企業建設,推動區域特色產業開發。我們應該總結、包裝、宣傳我們的區域特色產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或鼓勵引導本地企業轉向利用本地資源加工方面來,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發、聯合辦廠,把資源、產品轉化為商品,解決農民在銷售方面后顧之憂。探索建設北藥道地中藥材交易市場的可行性,規劃建設產業園區,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體系,促進山區資源加工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ǘ┻M一步放寬森林經營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強開發林下資源、發展重點產業的領導,制定相應的規劃和政策,強化監督管理,實行依法治山治水。指導各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在保護生態環境同時,抓好荒地、林地、草地、小流域開發。合理調控森林郁閉度,對適合林下參種植要求的放寬到0。6—0。8之間,這樣既有利于樹木生長,又可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制定相關政策,避免濫砍亂伐。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對林地經濟品種以及疫病防治的研發給予重視,退耕還林要引導鼓勵農民多發展經濟果林,避免滿山全是紅松林的單一樹種。要對新品種試驗研究進行立項,給予相應的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上級生態工程、綜合開發等政策,出臺相關財政政策,重點用于種子種苗的培育、優良新品種的引進、示范基地的建設、區域品牌宣傳等方面。
。ㄈ┳⒅禺a業文化發掘,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設特色村莊,發展生態采摘、農家樂、民宿項目;結合中醫藥產業發展,開發中醫藥旅游,發展藥浴、養生保健、地方特色藥膳美食,形成特有文化;充分利用林下參、黃精、食用菌、馬鹿、林蛙、柞蠶絲等特色產品,開發旅游產品,打造土特產品基地,延長產業鏈條,推動旅游業發展。
林地調研報告2
xx省xx縣位于xx省北部,屬黃泛沖擊平原。自上世紀70年代初引進南方意楊栽植成功以來,xx的楊樹栽植面積逐年增加,到目前,xx縣森林覆蓋率已達42,擁有意楊成片林60萬畝,木材加工企業1000多家,年加工木材100萬m3.20xx年,xx縣被中國林學會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意楊之鄉”稱號,20xx年9月,中國楊樹節暨首屆中國楊樹產業博覽會在xx縣成功舉辦,使“中國意楊之鄉”響徹海內外。
隨著開發利用楊樹林地資源,延伸農民增收鏈條,成為xx縣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通過充分的調研,提出了科學、合理、可行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思路:60萬畝林地資源中,可開發利用的有45萬畝,其中近期可開發利用的有26萬畝。“十一五”期間,將建設6個產值超1億元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基地,10個特色鮮明、科技含量較高、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示范村;扶持500個主營產業突出、年產值超百萬元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示范大戶。林地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產值比重將達5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將增長2000元以上,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將累計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
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確保林地資源開發合理有序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在保護好森林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開發。大力實施微型林網建設工程、河渠綠化工程、綠色通道工程、高地崗區和沿湖低洼地造林工程、莊臺林改造工程以及四旁植樹工程等綠化造林重點工程,確保每年新植楊樹500萬株,逐步實現“意楊之鄉,生態家園”的目標。在林木采伐過程中堅持林地總面積不減、林木總量不減的原則,確保林業資源動態平衡、逐年遞增。
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大力培育林地優勢特色產業林農復合經營是林、農、牧、副等有機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多種群、多層次、多效益、高產出的復合生產系統,具有收益高、見效快、投資回收期短的特點。進行林地綜合開發利用要按照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觀光、外向型農業,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建立和培育林地特色產業。在徐淮高速路、泗沭路等綠色通道兩側建設菌菜產業帶,重點發展食用菌,推進我縣食用菌生產上規模、上水平;在六塘河建立水禽養殖產業帶,發展四季鵝、草鵝、優質商品鴨;在黃河故道建設家畜、家禽養殖帶,充分利用林地草場優勢,穩步發展食草型養殖業,發展生態豬、生態雞、生態羊,加快畜牧業的發展速度,提高規模效益;在沿湖鄉鎮建設水產養殖產業帶,開發大面積的灘涂和灘地,利用溝河發展養殖業,使農、林、漁有機結合,形成多產業結構。
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建設林地資源綜合開發載體堅持“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龍頭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帶動力和輻射力。
(1)催生一批勞動密集型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圍繞畜禽、菌菜兩大支柱產業,鼓勵投資者興辦農產品深度加工企業,鼓勵現有企業開發新產品,擴大生產規模。
。2)培大一批有科技創新開發能力的成長型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和引導省食品集團xx養殖場等企業,抓好產、加、銷一體化經營。
(3)配套一批產業發展服務流通型農業企業。積極引導飼料加工企業、家畜家禽種苗企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服務型農業企業瞄準市場發展生產,組織銷售,加強與農戶間的利益聯結關系。
開發打造綠色品牌,搶占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制高點充分利用中國“意楊之鄉”的綠色品牌,開發綠色有機產品項目,構建綠色有機產品通道,引導綠色有機產品消費。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商品交易會、產品洽談會,大力宣傳林地綠色產品營養價值,突出其綠色品質和保健功能,擴大產品品牌效應。要從原料到成品,從產品到包裝,從產前、產中、產后進行全程質量控制、監測,樹立良好的林地產品信譽。要大打有機綠色產品品牌戰,提高林地綠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塑造綠色生態旅游品牌。依托京杭大運河、黃河故道為主體的自然水系,集地貌、河流、農田、園林、人文景觀為一體,最終建成以森林資源、生態觀光、娛樂休閑、避暑度假、科學考察、科普教育、歷史研究等為主題的森林公園,推動生態旅游與林業生產共同發展。
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重點實施林地水系整理工程和節水灌溉工程等。建立精干、高效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強化科技興農服務,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新技術,健全植物病蟲草綜合防治和動物重大疫病防治體系,為全縣林地資源綜合開發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安全保證。加強信息技術在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中的應用,引導林地種養大戶、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民協會組成大型、多級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及時為林地種養大戶、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保證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
林地調研報告3
××區總體地質條件較好,采石業的興旺對我區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城市建設,大量開礦造成植被的嚴重破壞,采礦過程中沒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每當暴雨來臨出現山體滑坡,暴雨帶著泥沙沖積再次破壞植被,山上沖下的石屑、石塊,嚴重威脅到村民生活、生產,對周邊的交通安全也構成威脅。承流帶走的土塊、石屑,沉積湖底河流后影響湖河的蓄水調洪能力,同時采礦過程中廢水、廢氣、廢渣沒有嚴格按照環保要求處理,導致“三廢”污染當地生態環境,長此以往,礦山開發的經濟效益將無法彌補生態恢復的資金需要,效益與生態俱將破壞。無序掠奪性開采行為導致嚴重的環境破壞,已受到我區廣泛關注。
一、林地采石現狀
經過調查統計:我區采石開發在開發過程中引起了挖損及石漠化2類生態破壞。挖損總破壞面積969.13公頃,石漠化180.79公頃。其中生產礦中挖損破壞825.74公頃;閉坑礦中挖損破壞149.39公頃、土地退化180.79公頃。
㈠林地采石面積與分布情況
我區礦業開采企業在發展高峰時達到300余家,經過幾次清理整頓,截止到XX年年底,全區礦產企業有39個聯合體合計125家,年產量368噸。
全區采石開采涉及開采面積17246.1畝,其中有林地面積 8100畝,灌木林地面積1006.5畝,無立木林地5449.8畝,其他土地454.65畝。采石主要集中在××、××、××、××、××、××,相對比較少的鄉鎮是××、××、××、××。采石分布的范圍、面積分別是:××街1862.15畝,涉及7座山體;××564.45畝,涉及5座山體;××716.25畝,涉及2座山體;××街1307.4畝,涉及6座山體;××2703畝,涉及18座山體;××街2438.55畝,涉及24座山體;××街1982.1畝,涉及27座山體;××鎮272.55畝,涉及2座山體;××57.9畝,涉及3 座山體;××216.3畝,涉及2座山體;××街5024.55畝,涉及8座山體;××鎮100.2畝,涉及3座山體;××800.7畝,涉及8座山體。
㈡已停采的面積、分布情況
停采情況比較好的鄉鎮為××、××、××。
通過幾次的整頓和礦區的分布調研,歷年呈不斷減少趨勢,到XX年年底,全區已停采的面積4811.4畝,分布在75座山體。分別是:××街530.1畝,涉及4座山體;××716.25畝,涉及2座山體;××街1307.4畝,涉及6座山體;××454.5畝,涉及10座山體;××街510.6畝,涉及15座山體;××街413.7畝,涉及 19座山體;××鎮272.55畝,涉及2座山體;××33.45畝,涉及 2座山體;××62.85畝,涉及1座山體;××街440.7畝,涉及 3座山體;××鎮11.55畝,涉及2座山體;××57.75畝,涉及 4座山體。
㈢正在開采的面積、分布情況
正在開采地集中在××、××、××。
截止到XX年年底,正在開采的面積12434.7畝,分布在43座山體、12個鄉鎮。其具體分布為:分別是:××街5320.05畝,涉及3座山體;××564.45畝,涉及5座山體;××2248.5畝,涉及8座山體;××街1927.95畝,涉及9座山體;××街1568.4畝,涉及8座山體;××24.45畝,涉及1座山體;××
153.45畝,涉及1座山體;××街4583.85畝,涉及5座山體;××鎮88.65畝,涉及1座山體;××742.95畝,涉及4座山體。
㈣林地臨時征戰用審批情況
我區林地臨時征占用審批嚴格按國家林業局印發的《占用征用林地審批管理規范》的通知要求辦理。臨時征占用林地時效為一年,對每家采石單位征收森林植被恢復費,XX年年辦理臨時征占用林地手續的采石企業31家,目前已有7家截止,另有24家到今年6月31日截止。
二、林地采石治理情況
由于長期無序掠奪性開采,已形成采石跡地面積17235畝,其中造成重度破壞面積2150畝,中度破壞面積12383畝,輕度破壞面積2712畝。為了遏制林地采石,××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一方面從資源開發保護利用方面入手,加強對采石單位的控制和管理,加大對采石廠秩序的整治力度;另一方面,多次組織專門人員對采石破壞山體進行調研,精心規劃山林扶綠、森林植被規劃,林業局于XX年年5月組織進行了××區礦區植被保護與生態恢復工程規劃調查,制定了××區礦區植被保護與生態恢復方案(主要目的與任務是查明礦區基本情況、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礦區開發引起的森林植被與生態破壞問題及危害種類、面積、分布狀況;調查與評價礦區植被保護與生態恢復模式、恢復成本及效果;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匯總、資料的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測算礦區植被保護與生態恢復的相關技術經濟指標,提出礦區植被保護與生態恢復工程規劃建設內容和規模,以及建議。),為下步開展生態修復奠定基礎。另外,配合××區對烏龍權環境大氣污染破壞綜合治理,制定了《××地區森林植被恢復規劃》。
三、存在的問題
我區雖然已經多次調研制定森林植被恢復方案,但是就目前的局面從根本上解決還有一定的難度。主要存在以下的二個問題:
㈠采石場的管理需要多部門聯動。
林業部門對礦區的森林植被恢復有管理權利,但是對采石廠管理必須依靠區政府,多部門互動協調,對于生態破壞嚴重的企業必須引起區政府的高度重視,該類企業的生態破壞導致的森林植被恢復已經遠大于其產生的經濟效益,讓政府牽頭,科學合理有序關停這類企業。
㈡礦區恢復植被難。
一方面是技術上,廢棄礦區一般土壤稀少、沒有水土保持功能、巖石分布廣泛、坡度大,不具備植被生長的必備條件,如何治理大片的廢棄礦區將是個很大問題,需要引進比較成功的分階段治理、分不同坡度、分不同條件的山體扶綠的技術。另一方面是資金上,在礦區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進行植被恢復,需要的資金是一般地段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采礦企業繳納的森林植被恢復費遠遠無法彌補植被恢復的.需要,如何籌措資金將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四、工作建議及進一步打算
㈠保護環境,進一步加大對采石企業的管理。
采石企業采石行為必須在科學規劃合理利用資源的管理下有序進行。區政府制定以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的科學利用資源方案,協調多部門聯合管理,采取多樣措施,對于現階段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企業給予堅決的關停;對于不注重保護環境、生態破壞未予治理的企業給予處罰和限制,將保護環境、植被恢復的工作放在一個重要位置。
㈡恢復生態,進一步加快礦區生態修復的步伐。
制定科學可行的廢棄礦區生態修復的規劃,加快綜合治理進行生態修復的步伐。要采取生態和非生態治理的方式分年度實施。雖然需要巨額資金,但進行森林植被恢復已
勢在必行,迫在眉睫,資金的籌措采取多元化投入。一是財政每年安排一定項目資金;二是由采石企業交納森林植被恢復費;三是把一部分不可逆轉的采石跡地轉變為建設用地,將拍賣土地的資金用于恢復植被。
××區林業局
【林地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村委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10-22
調研的報告02-07
學校調研報告學校調研報告怎么寫10-29
店面調研報告02-25
手機調研報告01-20
離婚調研報告08-13
需求調研報告01-21
法醫調研報告01-21
宜家調研報告04-14
rfid調研報告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