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研究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端午節研究報告[優]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研究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研究的問題
端午節有哪些的習俗?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端午節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端午節的歷史。
3,通過各種途徑,搜索端午節的習俗。
研究時間:5月1日—6月5日
三.研究過程與內容
端午節的簡介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五、夏節、天中節、浴蘭節、屈原日、詩人節等。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后來楚國詩人屈原于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閱讀報刊端午節的另稱端午節共有六種稱法,分別稱為端陽節,重午節,浴蘭節,解棕節,女兒節,菖蒲節,上網瀏覽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有掛艾葉菖蒲榕枝,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掛鐘馗像。
端午節的佩飾畫額,戴香袋,貼五毒圖,掛艾草、菖蒲、榕枝自己的觀察端午節最常見的事端午節有很多有趣的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
四.結論
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西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五、感想
端午節,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可有可無。其實不然,端午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一個分量很重的節日,只不過近代新文化運動興起,高舉“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把大量舊有的傳統民俗文化都革除掉了。一代代人下來,到如今,有些人竟以為粽子只是一種地方小吃,其中的來歷及文化內涵,已被丟失得非常久遠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端午節研究報告04-03
研究報告03-04
熬夜研究報告12-04
環境研究報告11-07
我的研究報告11-07
研究報告范文11-05
關于研究報告11-03
市場研究報告11-06
高中研究報告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