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勘察報告范文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勘察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勘察報告范文1
**巖土工程勘察是我第一個完整參與的工程,該工程巖土勘察任務為4970米/216孔,共有八臺鉆機進行施工,野外工作于20xx年10月15日至20xx年10月30日進行,在這短短的半個月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1、放孔
該工程共有216個孔。工期緊,孔數多是該工程的特點,在放孔的時候要首先熟悉圖紙,了解、掌握每一個孔在圖紙上的大體位置,在放孔的時候要記住每一個孔的周邊環境特點,為接下來的鉆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鉆機布置
由于場地廣、孔數多、任務緊、鉆機多,在安排鉆機方面就要按照“勁量減少鉆機搬家距離,多鉆孔”的原則選擇好鉆機鉆探方向,這樣既能節省了勞動力又加快了工程進度。
3、鉆探
在本次工程中有八臺鉆機但編錄人員就有我們兩個,在這樣的情況下是無法為每一臺鉆機同時編錄的,這就要求鉆機機長在一個回次之后再巖芯上寫上米數,但是由于鉆機是按照米數付款的,幾乎所有的機長在沒有人看管的'情況下都會在米數上多寫幾米。這就給編錄人員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在這樣情況下編錄員不僅要自己辨別土樣的實際米數,更要對機長加強教育。比如一個25米的鉆孔,可以讓他們打到21-22米給他們一定的工作量,但一定要保證每一個回次米數準確性。
4、辨別土樣
由于鉆機多編錄員少,不能保證所有的鉆孔都能及時編錄,有的土樣在編錄時已經失水多時了,在區分粉土和粉粘上是很困難的,這時候要用腳踩踩土樣,觀察土樣整體韌性,在一般情況下粉粘的整體韌性要高于粉土。
5、安全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鉆探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人人都戴安全帽,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每一個工程最后階段是該工程事故突發的階段,一定要提醒鉆探人員不要著急趕進度,安全是最重要的。
勘察報告范文2
一、工程概況
二、場區地層及水文地質條件
三、試驗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質試驗
五、結論與建議
附錄:
1、井(孔)標高明細表
2、勘探試驗生產井竣工圖
3、勘探試驗生產井大樣圖
4、抽水試驗綜合圖
5、回灌試驗綜合圖
6、水質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圖
一、工程概況
本文勘測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廠區地層、顆粒特性,含水層分布特點及地下水流向;
2、測試地下水溫度;
3、分析場區內地下水質;
4、評價該場區能否滿足該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熱泵空調系統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確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溫度場間控距離;
6、推薦取、回水構筑物型式;
7、確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設方案(取、回水井數量和各水井間距離、位置等)。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熱泵空調系統提供科學的水文地質依據:
本次勘察功罪執行的技術規范為:
GB50027-20xx《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術規范》
GB50366-20xx《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DB21/1643-20xx《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本次勘測工作于20xx年5月15日至20xx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質條件
(一)自然地理
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由于受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團控制,冬季漫長寒冷,春季多風干燥,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潤涼爽。據氣象臺多年資料統計:氣溫多年平均為7.9℃,最高為35.7℃,最低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為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場區地質、地貌
場區地形起伏較小,地貌上屬于渾河沖積階地。第四系地層覆蓋厚度較大,主要為沖、洪積成因的粉質粘土和砂類土及碎石土等地層組成。
(三)地下水資源開采利用情況及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1、場地及周邊地下水資源開采利用情況
該場地內擬建建筑在施工過程中,勘察期間,在2#井的東側80米處有1眼施工臨時取水井,最大取水量為10m3/h。
據勘察規范要求(距項目500M以內)進行調查得知,距離本場地東側邊線約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約為100m3/h。
2、地質條件
根據勘探資料,場區地層從上至下依次為:
1耕土:雜色,主要由碎磚,石塊及各種殘土等組成,結構松散,厚度1.0m。
2粉質粘土:黃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組成,含少量鐵錳質結核,呈星點狀分布,局部混有粉細沙顆粒。搖振無反應,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機質,刀切面略見光澤,干強度低,韌性低,可見搖振反應,多與粉質粘土互層分布,濕,一般為中密狀態,中壓縮性。厚層1.5~3.0米。
4中粗砂:黃褐色、淺灰色、石英、長石質,含較多粘性土及少量礫石,局部相變為粗砂,稍濕,中密狀態,該層厚度較薄,變化較大,分布不連續。層厚0.0~2.0米
5礫砂:黃褐色,石英,長石質,充填混粒砂,含少量卵石,卵石粒一般20~40mm,磨圓度較好,呈亞圓形,濕~飽和,一般為中密狀態,層頂顆粒較大含較多粘性土及氧化鐵礦物,呈膠結狀態,層厚6.0米。
6圓礫:母巖巖性多為花崗巖類,分選性差,極配好,混粒結構,磨圓度較好,顆粒呈圓~亞圓形,一般粒徑在3~20mm,最大粒徑在90mm,填充物為中粗砂,層中局部有薄土層夾層或透鏡體,飽和,中密狀態。層厚14.0~14.5m。7粘土:黃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組成,含少量鐵錳質結核,呈星點狀分布。搖振無反應,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高,控制厚度4m。
3、水文地質條件
1、含水層
本場去內主要含水層為礫砂及圓礫層。含水層沿各方向變化均不大,根據勘察期間勘察孔所揭露的地層和地下水的動力性質,本場地僅有一個含水層。該層水位深埋在16m左右,含水層厚度15m左右,該層水由地下徑流補給,地下水類型屬潛水。
2、隔水層
上部粉質粘土及粉土為覆蓋層,下部粘土為隔水層。
3、地下水
(1)、地下水的賦存及埋深
本區地下水類型按埋藏條件劃分,為第四系孔隙潛水,主要賦存在礫砂及圓礫層中。本次勘察期間測得潛水水位埋深在16m左右
(2)、該場地地下水的補給主要是地下徑流補給,地下水水位年變幅在2~4m,地下水的排泄主要為地下徑流排泄和人工開采。在枯水期地下水向渾河等地表水系的排泄。場地地下水徑流條件良好。
(3)、根據調查和測試等,勘察區所在區域地下水流向基本是由東北流向西南。
(4)、地下水水溫
勘察期間地下水溫度為10.0~11.0℃。
(5)、地下水理化特性
本次勘察期間,采取水樣送化驗室進行水的理化分析。根據水樣理化分析結果:總硬度為297.9mg/L,總堿度為112.5mg/L;鐵離子含量為0.43mg/L,錳離子含量為0.003mg/L,不會堵塞過濾器孔隙;Cl-離子含量為69.39mg/L、SO42-離子含量為137.20mg/L、游離CO2離子含量為8.469mg/L,含量均小于規定的標準,不會有腐蝕作用。水質分析結果附后。
三、勘探試驗生產井的布置及施工
1、勘探試驗生產井的布設
根據建設單位的'意見,結合現場條件,在場區內布置2眼勘探試驗生產井,井編號為1#、2#井,設計井深35m,孔徑900mm,井徑529mm。
2、鉆探設備、方法
主井鉆探采用8JH-80型反循環鉆井機,鉆探方法為清水水壓回轉鉆探,成井深度35m,孔徑900mm。
3、井管結構
勘探試驗生產井上部井壁管長9~11m,采用螺旋焊,管徑529mm,壁厚7mm;中部過濾器長22.5m,采用橋式濾水管,管徑529mm,壁厚7mm,外包40目尼龍網;下部沉淀管1.5~3.5m,與上部井壁管相同。所填濾料為混合礫石,4~8mm約占50%,8~12mm約占50%;井管底部用鋼板封底(詳見井竣工圖)。
4、洗井
成井后,首先采用拉活塞洗井,然后用空壓機排水洗井,最后采用潛水泵揚水洗井,洗井時間為6個臺班。
上述工作完成后,開始進行抽水及回灌試驗。
五、結論與建議
1、本次勘察試驗工作共完成2眼勘探試驗井(1#、2#號試驗井),成井深度35m。
2、本次勘察進行了抽水試驗和回灌試驗各一組。
3、場區內主要含水層為中粗砂、礫砂及圓礫層。
4、場區地下水流向由東北向西南,地下水天然水力坡度為2‰左右;勘察期間地下水埋深16m左右,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約為2~4m左右;地下水溫度為10.5℃左右;總硬度為297.9mg/L,總堿度為112.5mg/L;鐵離子含量為0.43mg/L,錳離子含量為0.003mg/L,不會堵塞過濾器孔隙;Cl-離子含量為69.39mg/L、SO42-離子含量為137.20mg/L、游離CO2離子含量為8.469mg/L,含量均小于規定的標準,不會有腐蝕作用。水質分析結果附后。
5、根據抽水試驗得知,該場地內上部主要含水層滲透系數為82.0m/d,影響半徑為177m;根據回灌試驗得知,該場地內主要含水層回灌滲透系數為37.2m/d,回灌影響半徑為208m。
6、根據場地具體情況,經計算可布設熱源井23眼,其中9眼取水井,并編號為Q1~9號井(含1眼備用井);14眼回水井,井編號為H1~14號井;供暖規模在10萬平方米左右,最大取、回水量為600m3/h左右(詳見熱源井方案布置圖)。
7、若貴公司采用水源熱泵技術供熱(制冷),建議取、回水井間距不宜小于100m,熱泵機組對地下水提取溫差宜不大于5℃。
8、為確保該項目安全可靠、合理合法建設與運行,就該項目取、回水情況和對周邊的影響等,建議貴公司應根據取水導則和水法等有關規定,進行取、回水水資源論證工作,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
9、通過本次水文地質勘察試驗及計算并考慮到場地周圍已有取水工程情況,該場區最大取、回水能力可達600m3/h,建議設計單位根據上述場地
取、回水能力并結合擬建建筑物特點等,重新進行熱負荷(制冷)計算和設計等。
10、井群施工時,建議抽水井,回灌井孔徑Φ≧900mm,井徑Φ≧529mm,建設施工中,取水井、回水井井壁管應采用壁厚不小于7mm螺旋鋼板卷管,過濾器宜采用橋式或者鋼管條孔過濾器,井底均用鋼板封底,井深度32m為宜。
11、取、回水井成井后,應及時進行洗井工作,宜采用活塞提拉、空壓機排水及水泵回揚三種方法聯合洗井。
12、為延長井的使用壽命和提高井的工作效率,取水井每年應至少清洗一次,否則取水井動水位會有所下降,造成能耗加大,回水井每年應至少回揚一次,否則會造成單井回灌量減少。
13、在設計及施工取、回水井底下井室時,應考慮洗井及回揚設備安裝維修等。
14、回水井的回水管應安裝在底下水位以下2m左右為宜。
勘察報告范文3
前言
實習時間:XX年年7月7日——7月18日
實習地點:國家地質公園秦皇島市
實習人員:太原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學生
實習目的:1、學會地形圖、地質圖的使用和閱讀地質現象,
2、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3、練習做野外筆記,鍛煉野外工作技能
4、能比較正確地分析和認識一些地質現象
5、了解實習區地層發育情況及接觸關系
6、了解實習區總的構造構架和特點
7、初步分析實習區礦產、地貌、水文地質等的一般輪廓
實習概況:
實習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并對地質地貌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在楊東林等幾位老師的帶領下,太原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100多名同學到河北省秦皇島市進行了為期11天的地質地貌實習。盡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師們的精心講解和耐心指導下,配合一些背景資料,我們得以比較系統地了解當地的地質地貌知識,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時也通過實習,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目錄
1實習區概況
2實習主要內容
3結束語:實習的心得體會及總結
一、實習區概況
實習地點在美麗的海濱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周圍及海濱地帶,距太原市900多公里。其中北區實習區是本次實習的主要區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島市撫寧縣境內,南距秦皇島市約23公里。本區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北依燕山,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最高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大石河河谷內的南部落,海拔70米。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管轄,有秦青鐵路、地方鐵路與秦皇島市相通,交通便利。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比較濕潤溫和。實習區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
二、實習主要內容
地層
柳江盆地為一向斜構造,它位于華北地臺山海關至遵化之間的一個隆起構造上,地層序列與華北地臺標準剖面大同小異,見下表
1、元古界
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2、古生界
《1》寒武系
下統
府君山組:
在東部發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層,巖性主要為暗灰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云質灰巖,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本組屬淺海沉積相,與下伏景兒峪組,上覆的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分層標志十分明顯。底部尾暗灰色含瀝青質、白云質結晶灰巖,局部含碎屑。厚146m。
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71m。
毛莊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較好,化石豐富,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以紫紅色頁巖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顏色比饅頭組頁巖的顏色暗一些,俗稱豬肝紅。以褶頰蟲類三葉蟲化石為主。厚約112m。
中統
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5)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上統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
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采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勘察報告范文4
按照會議的安排,現在向大家報告協會20xx年7月換屆以來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開展全行業專題調研,摸清行業基本狀況
根據協會五屆一次常務理事會提出的要重點開展行業調查研究的工作要求,協會針對行業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圍繞“貫徹節能減排國策,推進技術創新”、“發揮評優引導作用,推動技術進步,確保質量安全”、“企業結構調整,實施‘走出去’戰略,強化自律機制,維護市場秩序”等三個重點課題,組織開展了全行業的專題調研。
去年11月,協會在重慶召開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研討交流匯報會,王素卿理事長就調研情況作了題為《改革創新共擔使命同創勘察設計行業發展新篇章》的講話,向大家報告了行業專題調研成果。在會上通過交流經驗,研究討論工作思路和目標,提出了協會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二、繼續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提高勘察設計現代化水平
去年11月,協會在南寧召開了行業信息化工作會議,總結“十一五”行業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十二五”發展目標。會上表彰了“十一五”期間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實施信息化建設的先進單位,為榮獲獎項的116個單位頒發了證書和獎牌。介紹了計算機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涵蓋了咨詢、設計、管理和安全等各專業領域,針對不同層次的需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交流和討論可以感受到,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勘察設計行業應用水平明顯提高。王素卿理事長在會上講話,肯定了行業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績,指出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在“十二五”期間,要結合行業特點,大力推廣和應用先進信息技術,開發并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升集中管控能力,增強企業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競爭力,促進行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為了適應行業信息化建設發展新的要求,協會提出了《“十二五”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信息化工作指導意見》,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已在今年5月頒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在“十二五”期間,以同行業為主,規劃統一集成的信息資源系統,啟動全行業信息集成、共享、協同的工作模式;有條件企業的信息化基礎建設、核心業務應用信息系統和綜合管理系統達到和接近同行業的世界先進水平;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信息化,使其加快發展步伐,縮小行業內不同企業之間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差距,創造協調發展的環境。在“十二五”新的起點上,進一步發揮信息化在勘察設計轉型升級、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圍繞國家大政方針,積極籌備行業重大活動
圍繞國家有關科技創新政策和推動技術進步的形勢要求,根據今年工作計劃,協會積極籌備召開以“創新設計、低碳發展”為主題的全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同時舉辦科技創新技術與產品展覽會。為了慶祝建黨90周年,活躍行業文化生活,還將在大會期間舉行一次行業職工文藝演出。舉辦這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要總結和交流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勘察設計行業開展技術創新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展示在經濟建設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和發揮的關鍵作用,提高行業影響力。同時為企業提供一個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的交流互動平臺,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進行探索,促進行業創新發展。
作為今年上半年的工作重點,協會精心組織籌備,通過在珠海召開的秘書長工作會議進行動員和部署,發動行業各方面力量,得到了各同業協會和眾多企業的積極支持和響應。明天召開的科技創新大會,包括展覽會和文藝演出,將充分展現我們行業的實力、水平和精神風貌,相信這次全行業的盛大活動將會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下半年,與本次大會相呼應,協會還要召開一次全行業的管理創新大會,以企業發展戰略轉型和管理創新為主題內容,通過互動交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促進企業不斷創新,提高綜合競爭力,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新的要求。目前這項活動已經開始策劃籌備,計劃在今年11月召開,希望大家積極參與,給予支持。
四、做好主管部門參謀助手,深入開展行業研究工作
按照“三個做好、一個加強”的工作方針,協會積極做好政府主管部門的參謀和助手,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去年召開協會第五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之際,配合住房城鄉建設部質量安全司舉行了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頒獎儀式,郭副部長到會做重要講話,使大會取得了更加圓滿的成果。協會十分重視參與行業發展規劃和政策的研究與制定,積極承接有關課題研究任務,組織專家調查研究,摸清現狀,找準問題,反映行業訴求,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措施和建議,與專業咨詢公司協作,去年完成了部市場司下達的《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十二五”規劃》初稿的起草工作;組織編寫了《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xx—20xx年度)》;同時,協會開始進行注冊執業管理研究工作,在今年4月擬定了研究提綱,調研工作目前正在進行;最近,協會還承接了部質量安全司下達的《促進行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研究》課題任務,目的是通過改進“國優獎”和“勘察設計大師”評選辦法,進一步發揮相應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此外,協會所屬的分支機構也積極參與主管部門一些重要的課題研究以及標準規范的修訂編制工作,取得了預期成果。
五、加強協會自身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
協會第五屆理事會成立以來,十分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一是在去年下半年,協會在分支機構管理、會議制度、公文處理、登記證書管理、檔案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外事工作等方面,重新制定了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內部規章制度,使協會及其秘書處的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二是為加強協會秘書處力量,進行了社會招聘,調整了秘書處部門設置。三是根據今年工作計劃和重點任務,協會在調研基礎上,計劃增設科技創新工作委員會、執業注冊管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產業規劃設計工作委員會和施工圖審查機構分會四個分支機構,主要目的是要通過落實機構建設、專人負責,建立長期性工作機制,加強協會在促進行業技術創新,實施節能減排;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深入研究注冊執業管理制度及相關問題;配合城市化發展進程,引導企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咨詢服務;促進施工圖審查機構和職工隊伍健康發展,建立行業性自律機制,維護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等四個方面的工作。本次大會將專門審議這項議案,通過后將向有關主管部門申報批準。四是為進一步發揮行業內專家的作用,協會計劃成立行業發展咨詢專家委員會和行業優秀項目評審專家委員會,作為協會的非常設參謀機構,分別從促進行業改革和技術創新兩個方面,就有關勘察設計行業調查研究、規章制度建設、體制機制創新、行業自律、工程項目的評優創優、國內外交流等重大問題和重要活動提供咨詢、提出建議并參與指導,以利于協會提高服務水平。今年協會還啟動了《中國勘察設計年鑒》的編撰工作,期望通過年鑒記載行業的發展軌跡,成為具有史料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文獻性資料。
按照協會的統一部署,各分會、工作委員會繼往開來,積極履行服務職能,在推進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擴大試點;推行工程項目管理和總承包,探索企業發展戰略轉型、經營模式和管理創新;開展項目評優創優,進行技術交流,落實節能減排基本國策;推動行業信息化建設,加快專業軟件正版化步伐;協助有關主管部門編制行業標準,開展專題調研;進行多種形式的技術交流與培訓,為企業人才提高素質、繼續教育提供服務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效,并且使協會整體工作得到加強。
在開展業務建設方面,協會提出要加強“五個平臺”建設,并進行了工作部署,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主要包括:一是宣傳和信息共享平臺,通過整合,加強行業內報刊、雜志、網站的宣傳能力,推進信息報送制度建設、通訊員隊伍建設和行業形象整體建設,同時加強政策法規、企業改革建設經驗等信息共享。協會網站經過調整,信息量有所增大,能夠配合本次大會召開進行同步報道,并為參展企業專門制作了為期一年的“網上展覽”,使展會效果得到延伸和擴大。二是科技創新推進平臺,籌備組建科技創新工作委員會,研究行業節能減排長效機制的建立,在工程項目中推廣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強化評優引導作用,制定專有技術的認定辦法,推動行業專有技術的交易,同時組織開展創新成果的經驗交流和總結,推廣先進適用的新技術。三是信息化建設平臺,主要任務是貫徹實施《“十二五”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信息化工作指導意見》,以信息化促進勘察設計現代化。四是國際工程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國際交流,宣傳“走出去”企業的先進經驗,為行業企業提供國際市場變化情況和重大工程的招標等信息服務,提升中國勘察設計行業的國際影響力。最近協會領導已經和對外工程承包商會方面進行溝通,雙方將加強合作,共同為會員單位提供有效服務。五是施工圖審查自律平臺,籌備成立施工圖審查的自律組織機構,加強對施工圖審查人員的培訓,規范審圖機構行為,維護審圖人員權益。
近一年來,在廣大會員單位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協會按照理事會確定的工作方針,經過共同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行業深化改革和發展對協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進一步改進工作,按照“三個做好、一個加強”的工作方向,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行業自律和協會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協會“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職能與作用,更好地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勘察報告】相關文章:
勘察工作總結05-26
勘察設計合同03-28
勘察工程合同04-18
工程勘察合同04-20
勘察技術與工程個人簡歷07-24
建設工程勘察合同01-16
工程勘察設計合同03-20
道路勘察設計合同04-10
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論文提綱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