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城區小學大班額問題的調研總結報告
隨著我縣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區居住人口迅速增長,學齡兒童也隨之猛增,城區教育資源明顯不足,學齡兒童入學難矛盾越來越大,部分學校只能以擴大班額來解決孩子們的入學問題.“大班額”成了城區小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成績的進步。如何解決大班額,使學齡兒童能有一個規范良好的教育秩序,成了我縣教育事業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帶著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近日,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先后深入到縣直實驗小學、蒲西中心學校、蒲西西關小學、蒲東南關小學和蒲東實驗小學等5個城區學校,針對大班額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大班額現狀
據調查,5所學校占地面積共計6094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共計22446平方米,在校生共計7944人,共設98個班級,最大班額為99人,最小班額為71人,平均班額為81人,生均用地面積7.7平方米,人均使用教室面積僅0.75平方米。
按照《河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基本標準(試行)》規定的“小學每班45人”的標準,以上五個學校共缺78個教學班;對比“生均用地面積不低于22平方米,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積不低于1.15平方米”的標準,五所學校差距更大。
二、大班額形成的原因
一是城區學校建設滯后
近年來,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不斷向城區涌入,大部分人在城區內宏力、長城、億隆等新建住宅小區安家落戶。根據省、市文件精神,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到城區接受義務教育的,由其父母或監護人持暫住戶口證明或勞動證明,就近入學,并在收費方面與學校招生范圍內的其他學生統一標準.但新建小區均沒有配套建設學校和幼兒園.隨著小區入住率不斷提高,附近城區學校就面臨著大量從農村轉來的學生,使得城區內學生急劇增多,這是形成大班額的主要原因。
二是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
近年來,為了教育均衡發展,教育部門在校舍改造儀器設備等方面均向農村學校有所傾斜,使農村學校條件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相比城區學校,無論是從校園環境、硬件設施,還是從師資水平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離城區較近鄉鎮均選擇在城區入學,這也是導致城區學校大班額的原因之一。
三是城區托服中心的興起
由于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使得農村家長對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更加迫切,但由于經濟問題,他們無力在城市內購買商品房,于是就選擇把孩子送到托服中心,負責接送農村學生在城區上學。同時,由于農村教育布局調整,一些村莊的學校因為規模小被撤并,學生需要到鄰近村莊的學校上學,有的學生家長每天要外出打工,沒有時間接送孩子,也選擇了把孩子送到托服中心.于是,各種托服中心應運而生,為農村學生在城區上學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也是導致城區學校大班額的一個因素。
三、大班額的危害
一是嚴重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和素質教育的精神
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多,學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不斷擴大,而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關照度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不斷降低由于學校的電腦、儀器等設備有限,很多學生得不到動手操作的機會;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得不到表達的機會;教師精力有限,學生無法得到更多的面對面指導的機會…….同時,由于擁擠,學生容易思想不集中,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干擾,分散注意力,加大教學組織難度“大班額”勢必造成很多孩子被忽視,課堂管理和教學進度難以協調,學生不懂的地方無法及時釋疑、不正確的思想無法及時糾正、偏差的行為無法及時制止,精細化教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育成為空談,嚴重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和素質教育的精神。
二是加重教師工作負擔
“大班額”讓教師在作業批改上耗費大量的精力,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的作業批改量尤為繁重,很多時候,在學校改不完的作文、檢測試卷,下班后不得不帶回家里批改,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反思教學,更不要說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了,這無論對于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還是教師個人的成長是都很不利。
三是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
由于班額比較大,這直接導致教室內的二氧化碳含量、通風采光、視聽效果等方面都不能達標.極有可能導致孩子頭暈、頭疼、記憶力下降、學習效率降低,嚴重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更令人擔憂的是,一旦遇到傳染病暴發,其后果更不堪設想。
四是增加學校潛在安全隱患
班額過大,超過了教學樓設計標準的承載能力,安全隱患不言而喻.學校人均占地面積嚴重不足,進出樓梯上下通道和操場空間相對狹小,學生活動空間有限,對于愛動的學生來說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為避免事故發生,有的學校做課間操時不得不分批進行;有的學校則實行各年級分時段放學.同時由于在校學生人數增多,飲食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四、建議
一是擴大城區中小學辦學規模
按照建設部、教育部關于城市規劃及配套設施建設標準.依據城區中小學校建設布局規劃,為義務教育用地劃定強制控制線,并作為城區建設項目審批的依據;要結合城區建設和城區人口發展趨勢,搞好教育基礎設施和學校建設發展規劃,擴大城鎮基礎教育規模。
二是調整優化農村學校布局
積極調整優化教育資源,努力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減少農村中小學生向縣城流動,為解決城區中小學大班額問題釋放源頭壓力.搞好寄宿制學校建設,滿足以后撤校并點產生的學生住宿和就餐需求.繼續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結對幫扶”行動計劃,將更多的先進教學經驗、優秀教研成果在農村學校推廣在評定職稱、評優評先等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保證農村教師隊伍穩定,縮小城鄉師資差距。
三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社會辦學是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是彌補政府公共財政不足,均衡發展教育事業的有效方式.近年來我縣民辦學校發展迅速,在緩解城區學生就學壓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部分民辦學校師資隊伍不穩定,難以滿足群眾對素質教育的需求.要制訂出臺優惠政策,加大引資力度,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吸引有實力的投資商到我縣發展上規模、高質量、高水平的民辦教育,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在政府引導下規范辦學、快速發展,最大限度地分擔公辦學校大班額壓力。
四是加大大班額治理工作力度
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了解城區學校大班額的現狀,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堅持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按照規定學區進行招生,嚴格控制適齡兒童入學的年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方可進入小學接受義務教育;要進一步完善學校內部管理,認真規范辦學行為.加強學籍管理,嚴格控制學生跨學區隨意流動,轉學必須具備正當理由,平均班額超過60人的學校原則上不再轉入學生和安排借讀生,嚴格控制學生留級。
【關于城區小學大班額問題的調研總結報告】相關文章:
城區學校周邊環境的調研報告12-25
城區幼兒教育現狀調研報告01-29
關于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08-20
村小學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范文01-30
關于自治縣脫貧發展問題的調研報告09-17
關于災害應急資源管理問題的調研報告01-30
全市城區非機動車管理現狀調研報告12-21
公司品質問題總結報告12-12
學校安全問題調研報告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