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防治艾滋病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工程實施方案
一、背景
近年來,通過“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國際科技合作、應用基礎研究等科技計劃(專項)支持,我區高校、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臨床醫院等機構實施了一批艾滋病防治科技項目,為全區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為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期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和保障。為進一步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多機構和多學科協作,解決艾滋病防治的難點和重大科技問題,全面推動艾滋病防治科技創新、發展和進步,有效控制我區艾滋病疫情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目標
(一)總目標。整合全區科技資源,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艾滋病防治研究技術平臺,健全我區艾滋病防治創新體系,組織實施一批防治艾滋病重大科研項目,自主研發艾滋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產品,并在全區示范推廣,為降低艾滋病的發病率、病死率,提高艾滋病病人生存質量提供科技支撐。
(二)具體目標。
1. 創新平臺與體系建設。
(1)建設18個××艾滋病確證實驗室和2家可開展艾滋病藥物臨床研究、具備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的醫療機構。
(2)建設1個××艾滋病防治人才培訓基地,構建××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和中醫學等多學科、多層次的艾滋病防治科技創新團隊和一支相對穩定的科技人才隊伍。
(3)建設××艾滋病防治科技開發創新服務中心,構建有關高校、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制藥企業等緊密聯合的“科研—開發—應用”一體的艾滋病防治技術創新及成果推廣服務體系。
(4)建設1個××艾滋病科普宣教網站,為宣傳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識和適宜技術提供高效信息服務平臺。
(5)組建3個針對××HIV感染高危(重點)人群的前瞻性研究隊列,特別是針對性傳播及吸毒傳播的`重點人群研究隊列。
2. 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
(1)××艾滋病生物、行為綜合預防技術,防控模式及應用效果評價研究。開發出2-3項針對艾滋病重點人群的生物預防技術產品;研究制定生物、行為預防技術干預及防控模式運行效果的衛生經濟學評價方案;采用循證醫學方法研究國內外實施的艾滋病防治技術的效果;開展艾滋病防治領域的相關社會學研究。
(2)防治艾滋病的中草藥、民族醫藥研究開發。篩選出2-3個治療艾滋病的中草藥和民族藥配方,并開展制劑(如配方顆粒)或新藥研制與機理研究。
(3)××艾滋病臨床診斷技術產品開發。開發以縮短窗口期為目標的新型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診斷試劑和艾滋病病毒新發感染診斷試劑。
(4)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藥治療艾滋病臨床研究。開展艾滋病中醫證候規律、中醫民族醫藥治療艾滋病的臨床療效評價、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及艾滋病合并各類感染的優化方案研究,優選先進、適用、高效的治療技術或方案。
(5)××艾滋病特征性流行規律研究。通過××艾滋病宏觀流行病學、地理流行病學與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包括艾滋病病毒流行毒株變異、重組進化以及艾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監測方法、耐藥性監測,掌握××艾滋病特有的流行規律,艾滋病病毒持續傳播擴散決定因素。
(6)艾滋病致病機制和免疫保護機制的基礎研究。研究艾滋病病毒感染、發病及疾病進展相關因素,探討先天性免疫與遺傳因素對HIV易感性及疾病進展的影響。
3. 技術推廣與應用普及。對自主研發、從自治區外國外引進消化吸收的先進、成熟、適宜××區情的10~20項艾滋病防治科技成果(技術或產品)進行轉化示范,并在全區推廣應用普及。
(1)艾滋病防治科技示范區建設。選擇3-5個艾滋病疫情較重、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體系較健全的市、縣(市、區),綜合集成先進、成熟、適宜的科技成果在這些地區應用,建設3-5個××艾滋病綜合防治技術推廣示范區,其中市級示范區1-2個、縣(區)級示范區2-3個,每個技術推廣示范區的艾滋病流行特征各有特色,如以性傳播為主、吸毒傳播為主等。探索高質、高效的艾滋病防治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為全區提供典型示范。
(2)利用全區各級各類科技培訓網絡,對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員進行艾滋病防治新技術培訓,利用全區各級科技培訓網絡,廣泛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及相關技術宣傳普及。
三、組織管理
由自治區防治艾滋病辦公室統一組織協調,自治區科技廳牽頭,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實施防治艾滋病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工程。
(一)牽頭單位。自治區科技廳及各市、縣(市、區)科技部門。
(二)聯合實施部門。自治區衛生廳、教育廳、工信委、食品藥品監管局、人社廳及各級相應部門。
(三)部門職責。
1. 科技部門。負責組織有關專家,牽頭制訂艾滋病防治科技項目申報(或招投標)及評估、評審(或評標)方案,做好項目(課題)的立項、中期檢查評估、完成考核驗收等管理。
2. 衛生部門。負責制訂艾滋病防治平臺建設、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方案,艾滋病技術推廣及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并管理,防艾專業技術人員及科普工作人員培訓,協同自治區科技廳做好科技項目的日常管理等工作;負責對防治艾滋病的中醫藥、民族醫藥新產品或醫療機構制劑的研究開發工作的技術指導、管理。
3. 教育部門。負責協調全區內高校對艾滋病防治科研人才培養給予支持。
4. 工信部門。負責對生產艾滋病診斷防治藥具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及技術改造支持。
5.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對艾滋病防治藥具新產品的注冊審批提供政策指導。
6. 人社部門。負責指導和支持艾滋病防治科研博士后工作站的申報與建設。
四、策略與措施
由自治區防治艾滋病辦公室統一組織協調,自治區科技廳牽頭,自治區衛生廳、教育廳、工信委、人社廳、食品藥品監管局、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通力合作,結合本部門工作,認真履行工程實施中的各項職責,各級科技、衛生等有關部門及科研機構、學術團體等參照本實施方案組織或開展艾滋病防治科技工作,加強多機構和多學科協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一)統一認識,加強協調,切實做好防治艾滋病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工程。防治艾滋病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工程需要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負責。各地要加強協調指導,確定目標任務,定期督促檢查,確保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制定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科研發展的政策措施,創造有利于技術創新的政策環境,加強部門協調協同,整合、統籌并優化配置艾滋病防治科技資源,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
各地參照自治區有關部門責任分工,對所轄區域開展的活動給予相應的支持。
(二)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企業、科研單位等自籌經費為輔的全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科技研究基礎條件平臺建設。設立××艾滋病防治科學研究重大專項,重點資助以降低艾滋病新發感染率和病死率為目標的綜合防治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
(三)加強艾滋病防治科技基礎條件和平臺建設。建設自治區級艾滋病防治科研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技術中心、生物制藥企業等科研平臺和基地,重點加強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艾滋病確證實驗室、企業技術工程中心建設,引入競爭機制,有重點地對現有研究機構進行優化,實施跨部門、跨地區共建,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科技創新及科技服務體系,提高重點科研基地的裝備水平和創新能力。
(四)加強艾滋病防治關鍵技術的綜合集成創新、試點示范及應用推廣。重點支持艾滋病特有的流行規律研究、艾滋病致病機制和免疫機制研究、艾滋病毒早期診斷試劑和新發感染診斷試劑開發研究、艾滋病治療及輔助治療的藥物篩選研究、艾滋病中西醫、民族醫臨床治療研究、艾滋病生物預防技術產品開發及推廣模式研究、艾滋病的社會心理學及倫理學研究、艾滋病防治的循證醫學研究、成本—效果(效益)分析評價艾滋病防治效果的研究、艾滋病防治適宜技術推廣研究等10個層面的艾滋病防治科研,開發出10-20項艾滋病防治適宜技術產品。強化艾滋病防治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和轉化意識,有效地組織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工作,實現科研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機結合。在自治區防治艾滋病辦公室統一組織協調下,由自治區科技廳牽頭,聯合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先進、有效、適用的艾滋病防治技術試點示范,建立艾滋病防治成果推廣的示范基地,在艾滋病感染高發地區、感染重點人群及艾滋病患者進行重點推廣,逐步向全區進行全面推廣;組織有關專家對有關科研成果進行應用性與成本效果(效益)分析,評估成果推廣的可行性。
(五)加強國內、國際合作與交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與國內、國際的科技合作關系,不斷擴展新的合作渠道,創造條件將我區艾滋病防治科技創新平臺(體系)融入國家防治艾滋病科技創新平臺,多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地推進艾滋病防治科研的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區域性、全國性和國際性的科技研究合作項目,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成熟、適合××區情的艾滋病防治科技成果(技術或產品)及推廣模式。
五、督導與評估
由自治區防治艾滋病辦公室按照《××壯族自治區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評估辦法》組織考核評估。主要考核本工程相關部門職責落實和配合情況、工作責任目標完成進度情況、平臺建設及運轉情況、科研項目實施情況、技術推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