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直錯枉的成語解釋
發音:jǔ zhí cu wǎng
簡拼:jzcw
類型:中性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指選用賢者,罷黜奸邪
出處:《隸釋·漢巴郡太守樊敏碑》:“舉直錯枉,譚思舊制。”
解釋: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
示例:威濟洛波特力盡顯舉直錯枉之徒,他居高臨下的藐視著谷古。
權樞密編修官馬廷鸞輪對,言:“國于東南者,楚、越霸而有馀,東晉王而不足。請遏惡揚善以順天,舉直錯枉以服民。”蒙古自太祖以來,諸事草創,設官甚簡,以斷事官為至重之任。位三公上,丞相謂之大必阇赤,掌兵柄則左右萬戶而已。后稍仿金制,置行省及元帥、宣撫等官。蒙古主既立,遂命僧子聰及許衡定內外官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柄者曰樞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臺。其次,內則有監、寺、院、司、衛、府,外則有行省、行臺、宣慰、廉訪,牧民則有路、府、州、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食有常祿。其長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于是故老、舊臣、山林遺佚之士,咸見錄用,一代之制始備。蒙古額麑湶幾裎琶曬胖骷攘ⅲ分遣心腹,易置將佐,散金帛,賚士卒,又命劉太平、果拉噶拘收關中錢谷。時琿塔哈自先朝將兵屯六盤,太平等陰相結納。琿塔哈復分遣人約成都之密喇卜和卓、青居之奇爾臺布哈同舉事。是月,額麑湶幾袼熳猿頻塾諍土鄭阿勒達爾及六盤守將琿塔哈舉兵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