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不從的成語解釋
發(fā)音:shì sǐ bù cóng
簡拼:ssbc
類型:中性成語
結構:補充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態(tài)度堅決。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7回:“宜之子誓死不從,而衣裳遠避也!
解釋:從:服從。發(fā)誓就是死也不服從。
示例:她違背夫妻的指腹為婚,表示誓死不從。
兵部尚書水居一謹奏,為下自陳情事。竊聞婚姻謂之嘉禮,安可勢求?琴瑟貴乎和諧,豈宜強娶?《詩》云“展轉反側”,猶恐不遂其求,何況多人搶劫,有如強盜;高位挾持,無復禮義?宜女子誓死不從,而褰裳遠避也。幸,妻亡無子,僅生弱女,擬作后人,雖不敢自稱窈窕,謂之淑人,然四德三從,頗亦聞之有素,安忍當罪父邊庭遣戌之日,而竟作無媒自嫁之人之理者也?乃過其祖一味冥頑,百般強橫,不復思維,竟行動奪,一假傳赦詔,劫之于臣家,二伏莽漢搶之于南莊,三鴻張虎噬,制之以御史之威,可謂作惡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