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成語解釋
釋義:原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后比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出處:《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原文: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顏子當亂世,居于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披發纓冠救之,可也。鄉鄰有斗者,披發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
譯文:禹、稷處于政治清明的時代,三次經過自己家門都不進去,孔子認為他們很賢明。顏子處于政治昏亂的時代,住在狹窄的巷子里,一筐飯,一瓢水,別人都受不住那種苦生活,他卻自得其樂,孔子也稱贊他很賢明。孟子說:“禹,稷和顏回(處世的方式雖有所不同)有著相同的原則。禹想到天下有人遭受了水患,就好像是自己使他們遭受了水患一樣;稷想到天下有人在挨餓,就好像是自己使他們挨餓一樣,所以他們拯救百姓才這樣急迫。禹、稷和顏子如果互相交換地位,顏子也會三過家門不進去,禹、稷也會過著清苦的.生活而自得其樂。
假如有同屋的人互相斗毆,要去制止他們,縱使披著頭發,連帽帶子也來不及結就去制止他們都可以。(禹、稷的行為正好比這樣。)如果本地方的鄰人在斗毆,也披著頭發不結好帽帶子去救,那就是糊涂了,縱使關著門不理睬也是可以的。”
【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成語解釋04-27
心悅神怡的成語解釋04-06
痛貫心膂的成語解釋04-06
大腹便便的成語解釋04-25
枷脰械手的成語解釋04-06
舉枉措直的成語解釋04-06
居安思危的成語解釋05-14
單文孤證的成語解釋04-05
送眼流眉的成語解釋04-05
二的成語解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