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跑步人群調查報告
伴隨著近幾年中國參與馬拉松運動的人數增長,馬拉松的熱潮席卷全國。調查機構尼爾森和中國田徑協會近期聯合發布了《2015年中國跑步人群調查研究報告》。該份報告發現,馬拉松這項長跑運動已成為日益富裕和越來越重視健康的中國人的新寵。不只于此,消費者對此項運動的投資也逐漸攀升。
“全國上下馬拉松參與人員數量的急增和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產階級越來越關注健康問題是息息相關的。”尼爾森中國區副總裁張霖說。
在全世界,富人、精英群體和年輕人是馬拉松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在中國這項運動卻是近些年才逐漸流行起來。參與這項運動甚至成為許多中國人的時尚標簽。
在國內哪些人是馬拉松賽場上的活躍分子呢?
尼爾森的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馬拉松運動愛好者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這個國家急劇增長的中產階級人群、年輕人和富裕人群。
從全國范圍來看,生活在中國經濟較為富裕的北部、東部和南部地區的人對于這項運動的熱情度最高。經濟高度發達的特大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是參與馬拉松跑步人數最多的兩個城市,分別占全國總數的17。1%和11。6%。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和中部地區,人們的參與度最低,僅占9。5%和5。4%。
值得指出的是,男性是馬拉松賽事的中堅力量,占到了運動員總數的86%。但是女性核心跑者的數量預計將增長,因為調查顯示,潛在運動員中38%為女性,她們堅持跑步3個月以上,跑步頻率每周1次及以上,過去三年內完成過半程馬拉松、10km等任一跑步項目但未參與過全程馬拉松項目。
有些人認為馬拉松運動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是一項簡單還不貴的運動,僅需一雙跑鞋就可以奔跑。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了。你會驚奇地發現如今的馬拉松賽事更像是一場時裝秀,運動員使出渾身解數給自己配置更好的裝備來提高參賽成績并彰顯個性,用最新潮的高科技產品和身著五顏六色大膽設計的專業跑步服裝來武裝自己。
尼爾森的調查發現,中國跑步者的人均花費為3601元,而越有經驗的跑者越會消費更多來提升他們的成績。
數據顯示,馬拉松核心跑者(核心跑者指那些跑步堅持3個月以上、跑步頻率每周2次及以上、過去三年內完成過全程馬拉松及以上項目的人)的平均花費4594元,遠遠超過潛在跑者(潛在跑者指跑步堅持3個月以上、跑步頻率每周1次以上、每周參加2次以上體育運動但沒有參與過跑步賽事的人群)的2333元的平均花銷。
潛在跑者和休閑跑者把大頭花在了跑步基本裝備上,比如運動裝,鞋子,襪子和運動褲上。但核心跑者大多是科技控,他們花大價錢購置更高端和專業的設備,如運動手表、緊身衣褲和運動水杯,他們中有81%用智能手機,91%用智能手表,57%用運動手環來記錄運動數據。
除了購置運動服和設備以外,運動員也花很多錢飛到不同的地方參加比賽,包括報名費支出、交通和住宿。數據顯示,如果不算運輸費,經驗豐富的跑者開支達到了3746元。他們平均每年參加3。7次異地比賽,所有支出總計6935元。90%的老運動員說他們有參加異地比賽的經歷,甚至有9%的人參加過國外舉辦的馬拉松比賽。
隨著馬拉松這項運動的強勁發展勢頭,主辦城市嘗試借舉辦馬拉松的機會來提高市民的健身意識,同時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譽度。據調查,88%的馬拉松核心跑者說,通過參與比賽他們對主辦城市的好感度提升。
馬拉松也意味著經濟效益。爆發式增長的馬拉松運動群體帶來了新的商機。這項運動的普及吸引了企業的關注,他們希望通過贊助賽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吸引并拉動客戶的購買傾向。
張霖說:“毋庸置疑,贊助商通過馬拉松增加了媒體曝光率,并與客戶和潛在客戶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系。”
據調查,有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贊助品牌印象更加深刻,68%受訪者表示贊助商品牌對他們的吸引力比以前更大,70%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傾向于購買的贊助商的產品。
雖然馬拉松賽大多數的贊助商仍然是運動服裝品牌或汽車制造商,馬拉松的熱潮也吸引了如餐飲和珠寶等品牌來爭取贊助權。然而,相比于傳統贊助商,他們留給人們的印象并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