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教育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
下面是小編為您準備的小學教育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噢!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后續精彩不斷,敬請關注!
一、教學教研工作現狀分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對新課程理念的學 習和實踐,教育觀念逐步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得到改進,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正在呈現出新的面貌。 然而,就總體情況來看,小學數學課程改革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課程改革發展不平衡 。
具體表現為城鎮與農村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咎其原因,一是地理條件及設備設施的差異,導致了大部分城鎮學校的發展優于農村學校;二是由于管理水平、改革意識和教師素質的差異,使客觀條件相同或相近的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存在較大反差。
2、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大。
通過大量的聽課調研,我們發現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仍然 存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著灌輸的教學方式,課堂上教師講得多、講得細,師生間的互動僅限于簡單的“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無價值問答,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少、空間小,而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學習這些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則很難見到。這一現象在農村小學相當普遍。
3、教研活動開展不力。
首先,教研活動形式單一。很多學校的教研活動多為聽課、評課、 說課的"三課"活動,除此之外難以見到其他活動形式。
其次,活動實效性差。活動前目標不明確,方案不具體;活動中參 與程度低,交流質量差;活動后缺少總結歸納,對改進教學的作用不 明顯。
再次,活動的次數不足。少數學校在教研活動的次數上沒有達到基本要求。
對策與建議
加強學習,深化認識。
新的《義務教育法》中,已明確指出"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國家鼓勵教師采用啟發式教育等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由此可知,對于實施新課程、推行素質教育,如果以前只是一種教學研究層面的要求,現在則已成為一種法律的規定,必須在教學工作中貫徹執行。
2、繼續加強課改理念在課堂教學操作層面的研究,將課程改革 落到實處 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全面發展 。
(1)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
一是在備課階段加強對目標的研究。要能夠將數學學科的總目標和學期教學目標細化為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目標,并從目標的育人功能出發,去選擇實現目標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否則,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的教學將是一種盲目的教學。
(2)處理好“四維目標”之間的關系。
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四維目標中, 前一個目標屬知識技能目標,后三個目標體現了新課程以發展為本的理念,屬于“過程性目標”。傳統教學只重前者,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只重過程而不重雙基落實的現象。兩種作法都偏離了課堂教學的正常軌道,都不利于課程改革的正常推進和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牢固樹立課程與結果并重的意識,并在教學活動中努力促成各個目標之間的協調統一與相互促進。
(3)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①創設有效的情境。一是趣味性和問題性的統一。通過趣味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是 創設情境的本質所在,因此,教學中可用掛圖、語言、故事、比賽、 游戲、多媒體等手段創設出各類情境,但要注意避免只重趣味性、淡化問題性的作法。
②讓學生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習數學模仿學習、接受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育人功能。對此,我們應當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既要看到傳統教學中過于偏重前兩種方式對學生發展的消極作用,也要看到其效率高和示范性強的積極作用;既要了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習素質發展的積極作用,也要明確其適用條件和范圍。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再去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讓學生靈活選用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③處理好三個關系。
首先是處理好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的關系。 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創設、提供了必要的學習情境和條件后,對于學生能夠通過獨立探索或合作交流去解決的問題,要敢于放手讓他們去自主探求發現,在這種發現的過程中去收獲知識、發展能力和體驗成功的;另一方面,對那些不容易由學生自己發現(較隱含的)或沒有必要讓學生自主發現(如規定性的)的知識,則可以采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即教師在關鍵處進行突出重點和提示規律的講解,否則,將出現無價值的時間與精力的耗費,從而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達成。課改初期,很多教師反映他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一段時期過去,學生的成績不升反降,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沒有處理好“導”與“學”的關系。
其次是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即在合作學習之前,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通過獨 立思考,對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想法,為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和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要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對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再次是處理好操作實踐與理性思維的關系。
④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發展。一是評價時要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原則;二是在評價中,尤其是過程評價中,既要體現主體多元化和方式多樣化,又不能使評價復雜化;三是要明確書面考試仍然是一種最客觀、最有效、其它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的評價方式。
3、扎實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為了切實解決前面所述的若干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只有深入扎實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1)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要突出“以校為本”的特征。活動中要從本校本班的學情出發, 對課程改革、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在形式上, 除了常規的“三課”活動之外,還應增加專題研討、集體備課、經驗交流、總結反思與課題研究等形式;在研究方式上,提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與專家引領。
(2)積極開展各種交流活動。 ①師——師交流。一是開展校內的結對幫扶活動,尤其要加強已有新教材使用經驗的教師與本期才使用新教材的教師之間的交流;二是邀請優秀教師上示范課。 ②校——校交流。即通過開展校際之間的教研交流活動,達到交流 經驗、切磋技藝、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積極參加各級公開課、觀摩課聽課活動。通過參加校級、縣級、市級的各種優質課觀摩活動,吸取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提高自己對 新課程的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課堂教學方法技能。
【小學教育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11-10
教育實習生調查報告03-13
英語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08-24
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范文12-04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2-14
小學教育的調查報告02-27
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15篇03-22
實習生語文教育調查報告08-23
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1-18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范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