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基本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近幾年來,椒江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8509元和8447元,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在這樣大好的發展形勢下,椒漁漁民的生活卻沒有得到改善,漁民年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返貧”現象,漁場面積減少,漁業資源衰退,水資源嚴重污染,加上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攀升和政府扶持政策的缺位,導致漁業比較效益的下降和漁民收入的減少,使我區長期從事海洋捕撈和戶槽作業的廣大漁民處在失海失業的陰影之中,生活日益窘困。
失海漁民如何生活、就業、養老,已成為當前漁區的焦點問題,是影響“和諧椒江”創建的一個突出問題。
為此,我們認為,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著力解決漁民的養老、醫療、住房和轉產轉業等一系列問題,提升漁民的生活質量。
一、椒漁漁民基本狀況
1、思想觀念陳舊。
漁民對以捕撈為生的傳統生活方式有較強的依賴性,很難從這一行業突圍出來。
過去捕撈效益好,收入高,漁業心中形成了一種“內行生意不可丟,外行生意不可做”的濃厚守舊意識,有相當一部分轉產漁民抱有計劃經濟時期觀念,希望政府領著干,扶著干。
加上長年的海上作業,致使其社會信息量小,接受新事物能力差。
二、椒漁漁民生活困難的成因
漁民的生活困難是由資源狀況、海洋污染、政策保障的缺位和自身條件共同作用而產生,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漁業經濟的發展空間日趨惡化。
漁業經濟高度依賴自然資源,行業本身具有高度的脆弱性。
中日、中韓漁業協定實施后,僅我市就有1500多艘外海生產漁船因此退出對馬、濟洲島等外海漁場,并加入到近海漁場的資源爭奪戰中,不僅大大影響了漁業產量,更加劇了資源的衰退。
再加上海域污染、海洋工程建設,使漁民作業漁場不斷萎縮。
電信業的發展,海底電纜越來越多,許多海域不能作業拋錨,至少有44萬公頃的面積受到影響;臨港工業發展,灘涂海域面積減少,也影響了戶槽作業;安全隱患增多,大輪航線增加,碰撞事故增多,遠洋漁業發展步履艱難,漁業經濟的發展空間越來越窄,效益也逐步下滑。
3、集體經濟薄弱,漁區社會保障困難。
由于漁村集體可開發利用資源少,生產積累不多,因而集體經濟相當薄弱,難以對棄捕漁民進行自我救助。
除漁村4.6%的漁民享受民政部門的低保救濟以及漁民住院醫療保障制度已實施外,許多因災致貧、因病致貧的漁民尚未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據調查,椒漁現有老年退休漁民459人,且每年不斷遞增。
這些退休老漁民的生活保障也存在較大問題。
4、漁民社會政策的缺位,生活拓展空間狹窄。
椒江漁民是特殊的社會群體,其社會身份界于居民與農民之間。
既無城市居民的社會生活福利待遇,又無農民的.集體土地和屋基地,而其唯一擁有的海洋開發使用權又是大家共有的。
目前,椒漁仍有50%漁民掛靠集體戶,戶籍在辦證中心,無基層公安派出所管理。
同時,漁民占國民比例少,在政策處理上沒有單例,只是參照農業,往往容易被忽視,特別是漁業權益的保護上就比較明顯。
因而,漁民一直以來都沒有享受國家大的生活保障政策,在棄捕以后就變得一無所有,發展空間十分狹窄,生活著落都難以解決。
5、漁民轉產轉業難度大,基本生活難以保障。
近幾年,棄捕漁民的轉產轉業及生活問題,引起了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政府采取政策扶持,加強再就業技術培訓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轉產轉業漁民的困難.但是,由于漁民文化素質低下,技能單一,老齡化嚴重,觀念陳舊,自然生存條件差等原因,漁民轉產轉業空間非常狹窄,許多漁民除了在水產行業找到工作外,很難在漁業以外的職業上謀到出路,加上椒江漁業精加工等附加產業落后,漁業轉產轉業工作依然十分艱難。
大部分棄捕漁民至今仍失業在家,掙扎在社會貧困線上。
越來越多的漁民成為了低保邊緣人員。
三、解決漁民生活保障的對策與建議
漁民生活保障問題的存在必然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筑,也是與改革開放成果不相協調的音符。
漁民因經濟困難無法安居樂業,漁區發展活力必將受到影響,從一定程度上牽制了椒江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
因而,采取政策、經濟、救濟等多方面措施,切實解決漁民的生活保障,使他們有活干、有房住,老有所養、安居樂業,分享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果,共同參與構建“和諧椒江”。
2、建立失海漁民的利益補償制度。
目前,漁民權益受損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突出體現在海域被大量占用,資源和環境受到破壞,建立漁民或漁業的補償機制已勢在必行。
一是海域征用補嘗機制。
其補償形式可分兩種:
①土地補償。
在圍墾填海的土地中按比例劃出一定的土地作為失海漁民的補償,讓他們能上岸就業、創業;②現金補償。
在海域使用出讓金中劃出一定比例用于失海漁民的養老保險;也可兩者結合使用。
同時,在就業和再就業政策方面,失海漁民也應該享受類似于被征地農民的優惠政策。
二是資源生態補償機制。
漁業長期以來不但為工業作出過貢獻,而且也是工業化最直接的受損者。
建議在企業排污費中劃出一部分資金對失海漁民進行補償。
3、保障漁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完善漁業服務機制,政府要在漁港建設、漁業經濟服務、漁業保險、安全生產保障、漁民文化素質教育和生產技能培訓等方面建立健全漁業服務機制,為漁民創造良好的漁業服務環境。
要大力支持和發展水產品交易市場,搞活水產品流通,降低資源不足帶來的負面影響。
同時,積極向上呼吁,建議建立漁業權制度,區別對待漁民和非漁民入漁條件、收費和其他政策,緩解資源壓力,保護漁民權益,有利于漁業生產的穩定。
4、積極推進轉產轉業。
漁民轉產轉業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新的就業門路。
因此,必須廣開門路,拓寬就業途徑。
堅持從漁區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面向市場,充分發揮漁民熟練海上勞動技能和生活習性的特長,著重圍繞開發海洋、海域、海灘、海涂等,做好“海”字文章,拓展各種經營內容,使廣大漁民轉業為海洋多元經濟的三產工作人員。
同時,認真抓好對轉產轉業漁民的專業技能培訓,特別是漁民離捕不離海的技能培訓,提高漁民從事就業的技術素質。
出臺扶持漁民向三產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強漁民發展三產的銀行貼息貸款政策,并設置工作崗位及時引導捕撈漁民轉產轉業,確保漁民平穩轉產轉業。
5、積極扶持漁民集體經濟的發展。
由于歷史的原因,椒漁各分公司有極少量習慣用地。
我們要求該地塊由各分公司按規劃要求盡早開發,或由椒漁各公司建臨時房開展多項經營。
同時,堤塘外亦為椒漁各分公司傳統使用場所,建議區政府予以明確,合理利用,以壯大漁民集體經濟。
同時,對于漁民集體收取的場租費,給予免稅,漁民集體經營的項目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漁民基本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英文簡歷的基本要點基本簡介04-28
基本工資有哪些-基本工資怎么算09-03
客服個人基本簡歷08-23
人才測評基本介紹09-18
個人基本簡歷范本01-20
小學英語基本試題03-27
開題報告的基本寫法03-31
個人基本簡歷參考模板08-06
個人基本簡歷標準模板08-06
基本求職信格式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