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調研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調研報告 1
社會生活的基本單元,社區減災是減災救災工作的基礎,創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是加強減災能力建設、減輕災害損失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我區社區減災工作的現狀怎樣?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推進社區減災工作?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深入榮華街、漢水街、漢正街、宗關街等4個街道15個社區進行了調研,并對全區社區減災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
一、全區社區減災工作的現狀
(一)減災工作機制初步建立。通過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減災工作指揮體系,加強了對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據統計,全區有113個社區建立了綜合減災機構,占全區社區總數的35.9%。并建立了街道、社區、門棟三級防災減災工作組織指揮體制,明確了各級防災減災工作職責任務;所有社區建立了以社區書記為組長,物業管理公司責任人、轄區單位領導、社區民警、居民代表為成員組成的綜合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構筑了比較完善的社區減災工作管理體系。
(二)應急救助預案逐步建立。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廳的統一部署,我們在社區減災工作中,比較注重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制定和演練。據統計,全區有883個社區制定了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占98%。各社區結合實際,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應急搶險搶修工作方案,并定期進行了演練。榮華街中山社區針對轄區內排查的3處災害隱患,在預案中按照災害類別明確了災害預警方式、人員轉移路線和救助措施等,增強了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宗關街發展社區定期組織不同類別的防災減災應急演練,社區8000多居民踴躍參與,增強了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安全感。
均100個社區居民就有15個注冊志愿者,他們活躍在多個領域,積極開展扶老、助殘、救孤、濟困、防災減災、搶險救災等活動,“人人都是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在這個社區蔚然成風。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通過開展社區減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險自救技能,促進了社區的安全與和諧,但是全區社區減災工作的整體水平還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工作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各街道發展不平衡。從全區范圍看,城市社區減災工作比村中村改造社區開展得好;全區各街道減災工作已納入當街工委、辦事處議事日程,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廣泛深入,因地制宜劃定減災應急避難場所,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減災工作整體水平較高。調研發現,有的社區條件很好,但認識不夠,工作力度不夠;有的條件相對較差,存在畏難情緒,工作積極性不高。
(二)災害應急預案體系不完善。一是基層預案制定存在空白點。全區11.3%的社區沒有制定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二是預案內容不科學。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修訂;有的預案照抄照搬,套用固定模式,針對性不強;有的預案內容簡單,應急措施不具體,操作性不強。三是預案演練不夠。全區有83%的社區沒有對災害應急預案進行演練,預案的實際作用缺乏實踐檢驗。
(三)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一是社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滯后。多數社區沒有明確設立應急避難場所,已明確設立的避難場所標識有待進一步完善,功能分區有待進一步加強。如有的社區應急避難場所選擇較遠,不利居民及時疏散,根本沒有劃分功能區,其中只有15個社區設立了應急標識和指示牌。二是社區應急物資儲備缺乏。絕大多數社區沒有建立專用的應急物資倉儲設施,救災應急存儲物資缺乏。只有1個社區與商家簽訂了應急救助物資購銷協議。
(四)防災減災意識比較淡薄。一是多數基層政府和組織對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防災減災是務虛的工作,沒有抓經濟、抓發展實在,不愿意把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防災減災工作中來。二是大多數社區居民親身經歷的災害性事件較少,難以形成對災害的感性認識,有的認為災害離自己比較遠,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有的缺乏基本的防災避災知識。如在發生雷電和火災時,有些人缺乏科學知識和逃生技能,如漢正街長江食品廠的一場大火,造成14人死亡的慘痛教訓。三是大多數社區居民認為防災減災工作需要付出現實成本,而預見的結果在未來不一定存在,付出往往得不到回報,使得社區居民在生活中不重視防災減災。一般的居民家庭都沒有配備安全繩、急救包、滅火器等自救設備。當發生火災事故時,不知所措,往往采取跳窗跳樓的辦法,造成至死至傷的慘劇。
存在上述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綜合起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指導思想存在誤區。一是在建國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民政等部門存在重抗災救災、輕防災減災的指導思想,對災害發生后的應急救援、現場處置、善后處理等方面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對防災減災工作重視不夠。災害發生后,英勇救災的人可以成為英雄,而平時默默從事防災減災工作的人卻往往被忽視。二是認為現階段的中心工作是抓經濟建設,只要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防災減災問題就自然會得到解決。三是認為沒有把社區減災工作列入政績考核和目標管理范疇,干與不干一個樣。四是基層民政部門認為工作多任務重,社區減災工作一沒項目二無資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有把社區減災工作擺到應有的位置。
(二)財政投入嚴重不足。投入不足,是社區減災工作發展較慢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隨著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逐步深入和國家綜合財力的提升,黨和政府對救災工作越來越重視,救災資金投入逐步增加,但是減災工作投入卻很少。20XX年底以來,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一系列擴內需的措施,投入項目資金達4萬億,但沒有社區減災項目。20XX年以來,我區投入危房改造資金8310萬元,但沒有安排社區減災資金投入。
(三)宣傳教育力度不夠。一是中小學校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中小學校沒有專門的防災減災教材,也沒有安排專門的課時開展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使得廣大中小學生防災減災知識得不到普及。二是宣傳教育的經常性不夠。防災減災要深入人心,就要使宣傳教育活動經常化,但現實往往是“活動來了一陣風,活動完了無影蹤。”三是宣傳教育的針對性不強。社區減災宣傳教育往往是為了完成任務,與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結合得不夠緊,針對性不強,不注重用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使得社區居民參與防災減災的熱情不是很高。
三、對策與建議
加強社區減災工作,提高社區居民避災自救能力和基層災害應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把救災工作的重心轉向救災減災并重上來,是國家對自然災害管理的重大轉型,是傳統救災工作的重大變革。20XX年,南方特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慘痛教訓警示我們,加強基層減災工作,全面提高社區綜合防御災害的能力和災害應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已經刻不容緩。
(一)加強組織領導。一是要轉變觀念。各級黨委、政府要適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提高科學發展能力和水平的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過上安全幸福生活的新期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從保障民生出發,切實轉變重救災輕減災的觀念,牢固樹立防災減災與抗災救災同等重要的思想,甚至是防重于救、有備才會無患的思想,努力推進救災減災協調并重和可持續發展。要將社區減災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綜合減災協調機構,加強對社區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二是要加強協調。民政部門要認真貫徹“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積極承擔綜合協調職能,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對社區減災工作的重視;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整合資源,形成指導和支持社區減災工作的合力。要通過編制實施“社區減災能力建設示范工程”、“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等項目,把社區減災工作變成實實在在的項目,爭取領導的更多重視和財政的更大投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減災工作。三是要加強基層。街道和社區要成立專班,建立健全社區減災組織網絡,建立社區減災工作責任制,把社區減災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內容;要堅持貼近社區、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深入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災自救能力。
(二)強化宣傳教育。一是突出宣傳教育內容的針對性。社區要重點開展火災、房屋倒塌、地陷、地震等災害,生物化學物品和有毒氣體泄露、爆炸,傳染病等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及技能宣傳教育。教育部門應把防災減災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大綱,明確規定社區中小學校必須安排專門教材和課時開展減災教育,讓中小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避險逃生技能。二是注重宣傳教育方式的多樣性。要充分利用社區宣傳欄、宣傳櫥窗,張貼減災宣傳掛圖、資料,建立宣傳陣地;組織社區居民將減災知識編成小品、戲劇等,通過社區文藝活動進行表演,寓教于樂;把防災減災工作納入社區志愿者活動的重要內容,組織志愿者開展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以重大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中的典型事件為例,進行案例教育,引導社區居民增強憂患意識和避險自救技能,自覺配備家庭滅火器、安全繩、應急燈、急救包等必要的防災減災設備。三是開展好主題宣傳活動。要抓住開展5.12國家“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活動的契機,每年確定一個宣傳主題,細化活動內容,精心組織實施,把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推向深入。
(三)完善應急預案。一是要組織社區開展全面細致的災害隱患排查,準確掌握社區的災害隱患及災害發生規律,為制定和完善社區應急救助預案提供依據。二是要結合社區環境、居民特點和現有救災減災能力等現狀制定預案,明確指揮機構、應急程序、協調聯動機制和應急反應、群眾轉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職責,把預案制定成社區及居民應對突發災害事件的行動指南,把預案所規定的工作職責明確到具體單位和個人。三是要針對災害隱患,積極支持、配合社區,定期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活動,通過演練查找預案存在不足,及時對預案進行修改完善。年底前,所有社區要完成預案制定工作,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案體系。
(四)推進避難場所建設。一是要確定應急避難場所。要充分利用現有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等空地和學校、醫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整修加固的江河堤防,采取確認、修繕等方式,建立社區應急避難場所。二是要逐步完善應急避難場設施及功能。要設置顯著標識和指示牌,劃定緊急疏散通道;要合理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有必要的床鋪、被褥、急救藥物等應急物資,對不宜長期保存的物資與商家簽有應急購銷協議;要對避難場所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把廚房、休息區、衛生間等基本生活區分開,保證避難人員的正常生活。
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調研報告 2
防災減災工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xx社區不斷加強社區防災減災工作,提高社區居民避災自救能力和災害應急管理水平,通過制定方案、緊急處置、及時救援等有條不紊的開展防災減災工作,更好的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一)領導高度重視,健全工作機構
xx社區根據轄區實際情況,成立由社區黨委副書記、中心主任冉宇峰擔任組長,分管領導鄧秋維副主任為副組長,各工作部部長、居委會書記主任為成員的防災救災領導小組,組織抗災救災、緊急救援、災民轉移安置等有關方面的工作,并制定相關的`工作方案,確保自然災害應急工作順利開展。
(二)做好應急準備,確保及時救援
總結近年來防汛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結合社區實際,落實雨鞋54雙、雨衣46件,鐵鍬25把,手電筒20把,抽水泵1臺,救生衣20件等防汛物資和設備,并明確專人保管。同時,切實加強了應急隊伍建設,強化了100多人組成的應急分隊,并加強應急隊伍拉練,確保將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三)強化隱患排查,防范監測到位。
對轄區化糞池、圍墻、山坡、大樹、危樓、老舊居民區等易產生安全隱患的地方進行拉網式排查,認真檢查、登記、造冊,及時安排人員排除隱患。對部分無法立即解決的問題,及時上報區有關職能部門協調解決,并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四)及時開展救援救濟工作,及時安排部署居民的生活救助
災情發生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救援救濟工作,及時安排部署居民的生活救助。8月18日在暴雨來臨之后,xx社區組織近40人的應急隊伍,認真做好白云公園門前積水處的值守工作。同時還組織機關干部和網格“一警兩員”到各網格調查災情;并做好受災情況統計工作,及時將轄區內的受災情況上報民政局。
(五)慰問受災困難群眾
在XX年新春前夕,xx社區服務中心為了表達社區對受災居民的關心與關愛,對XX年因災受到損失的群眾141戶發放每戶200元救濟金,共計28200元。
1、加強宣傳。充分利用社區大廳led屏、一號一論壇、居委會黑板報、宣傳資料等載體,重點開展火災、房屋倒塌、地陷、地震等災害、有毒氣體泄露、爆炸、傳染病等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及技能宣傳教育,增強居民自救能力。
2、排查隱患。組織轄區居委會開展全面細致的災害隱患排查,準確掌握社區的災害隱患,制定和完善社區應急救助預案。
3、吸納社區志愿者。動員每個家庭成員積極參與防災減災工作中來,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大好局面。
【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7-25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2-31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8-26
農村社區建設情況調研報告10-19
社區防災減災工作總結02-20
社區防災減災工作總結03-11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8-31
社區建設與基層群眾自治調研報告07-24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范例3篇)10-21
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通用11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