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當前鄉鎮城鎮化建設調研對策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一)地理環境。__縣__鎮座落在梧州市西北部,距__縣城12公里,梧州市180公里、桂林市130公里,西接來賓市金秀縣,北靠桂林市荔浦縣。是梧州市、桂林市、來賓市的結合地帶,地理位置優越,321國道南北貫通,交通便利,通訊發達,經濟活躍,是梧州市的"北大門"。1993年撤鄉建鎮,__鎮是自治區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二)人口現狀。全鎮所轄9個行政村,19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7萬人,非農業人口806人,集鎮規劃區人口4500人。
(三)鎮域用地。全鎮面積14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0865畝,占總面積11%。其中水田面積19080畝,人均0.81畝;旱地1785畝,人均0.08 畝,其余為居住用地和荒地,全鎮屬于山區的丘陵地區。
(四)經濟發展狀況。20__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46萬元,農業產值2039萬元,林業收入121萬元,畜牧業收入3568萬元,漁業收入47萬元,財政總收入377萬元,人均純收入2131元,鎮內有紅磚廠3家,針織廠6家,采石灰石場3處,重晶礦廠1家。鎮內還蘊藏著黃金、鋁鋅等礦產資源。建材業是鎮工業的支柱產業。農業以水稻、水果、生豬、養蠶、茶葉為主,其中屯巴茶、柿子、水果起引導作用。
(五)道路交通。國道321線貫穿全鎮南北,途經__、壯村、貌儀三個村委會;新忠公路穿越城區,途經本鎮雙垌、壩頭村委會,__至四聯村、謝村村委會已鋪設了水泥路面,其余村委會都全部通了公路,交通便利。
二、發展現狀
(一)鎮區地理位置及現狀用地特征
鎮區位于國道321線,距縣城西北12公里的地方,鎮用地布局位于__河的西面,呈南北向的帶狀結構,國道321線的東面和鎮區的西北面為丘陵山地,南北向為平原地帶。鎮區內道路有縱橫兩條道路,與外界交通聯系只有__新興大街與321國道連接。__河由北往南,穿城區而過。
(二)鎮區現狀。
1、人口。鎮區現狀居住有45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6人,外地暫住人口300人。
2、公共建筑及分布情況。
鎮內除政府、鎮直單位辦公外,還有供銷社、信用社以及商業、服務業各類主要公共建筑,近年來還投資興建新的政府大廈、成教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和敬老院,新開發建成了新興街商住小區,并將舊電影院、供銷社日雜門市部,政府舊院開發建成了商貿小區,由于新修建了24米寬的大街,鋪設水泥路面、道路兩旁進行植樹綠化,大部分單位,商家都搬到新街上。__市場位于舊城區中心,主干道的旁邊,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年成交額在1億元以上,圩日趕集人數在15000人左右,平時有7000人左右。
鎮現有__中心小學一所,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學生300人;托兒所5所,入托兒童230人;新建衛生院1所,占地面積3535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職工17人。
(三)住宅建筑
鎮區現狀居住用地25公頃,人均55.6平方米,住宅建筑為兩部分,一部分為__村的村民住宅,大多數已拆改建成磚混結構2到3層的房屋,少部分為泥磚瓦房;另一部分為__大街開發的臨街住宅,大多數是3到4層框架結構的商住兩用住宅。
(四) 道路交通
目前除了國道外,鎮區的內部道路網絡只有縱橫兩條,老舊街8米寬街道一條。
(五)電力、電訊
鎮內已建有小水電站兩座,為中良電站和峽口電站,已收歸縣統一管理調度,建成35千伏變電站一座,變壓器總容量為4950千伏安,電源并網由縣城引來,年用電供求正常。
目前,全鎮九個行政村中村村通了電話、有線電視。
(六)給水、排水
給水,現狀供水附近山沖水,只能滿足居民生活飲用水要求,遇旱季時流量嚴重不足。
排水,基本上為自然排放,僅主要街道及商住小區市場周邊建有排水管道。
三、城鎮化建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__鎮被列為縣、市、區三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近年來,狠抓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投入540萬元,拓寬城區街道和全鎮的路網點建設,興建了一批配套設施和部分基礎設施,同時加強對舊街的改造,拓寬街道,由原來僅有3至4米擴寬為8米,小城鎮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但由于__鎮總體規劃始于1988年,1999年又進一步修訂,并且尚未修訂詳細規劃,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真正指導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使小城鎮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出現以下矛盾:
1、道路網絡體系不夠完善,斷面過小,不利于交通疏散。
2、商業網點集中在交通要點上,每到圩日,交通嚴重堵塞。
3、市場面積過小,不利于農副產品聚散。
4、居民住房占地面積大,土地利用率低,舊城改造步伐緩慢,城鎮面貌與鎮的`經濟水平不相適應。
5、基礎設施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全鎮建設發展。
6、水資源缺乏,遇旱季居民飲用水發生困難,嚴重制約著全鎮的經濟發展。
7、由于鎮財力有限,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
8、新興街橋頭至新忠路口街道兩旁需要拆遷安置,拓寬到24米。由于缺乏資金,無法拆遷,是直接制約我鎮經濟發展的瓶頸。
四、加快__鎮城鎮化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鎮區周圍除東面為荔梧過境公路和西北面為山地外,其余均較為平坦的水田、旱地,從空間結構發展方向上,主要向西、北方向發展。
(一)人口規模
1、現狀人口4500人;近期人口6500人;遠期人口10000人。
2、用地規模
現狀用地20公頃,近期用地40公頃,人均61.5平方米;遠期用地80公頃,人均80平方米。
(二)發展構思
根據鎮區的現狀和發展方向規劃采用網式格道路結構,公共建筑布局由點轉到面,并合理安排各項用地,使鎮區布局更趨合理和完善。
1、對外交通,過境公路
國道321線在規劃區內按30米的寬度,60米的范圍控制。汽車站布置在新興大街與國道321線的交匯處南側,既方便車輛出入,又不穿越城區,方便群眾上下車。
2、鎮區道路
采用"網格"式,分三級設置: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文秘站:]。主干道,寬度24米,國道321線至敬老院為鎮區生活性主干道。次干道,寬度16米,為交通性干道。支路,寬度8到12米,為商住區的內部道路。
3、生產建筑用地。在西面的山丘處,規劃用地面積6.8公頃。
4、倉儲。在鎮區西面,規劃新的倉儲區,規劃用地4公頃。
5、居住區。以舊城區改造和新區開發相結合的形式,新區開發私房為主,層數3到4層,建筑采用統一規劃、設計,立面的形式;舊城改造因地制宜,逐步按規劃分期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
6、綠化。把西面山地規劃為鎮區的公園綠地,沿河兩邊各留12米寬的綠化帶,沿主要道路種行道樹,使鎮區綠化構成一個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系統。
7、公共建筑用地。由于原農貿市場較小,商業網點過于集中的現狀,規劃在鎮政府后面至糧所之間布置新的農貿市場用地,同時規劃一條12米寬的道路把兩個市場連接起來,沿街布置商店,使商業由點到面。并新規劃有體育用地、幼兒園、擴大小學、醫院的建筑用地。
(三)市政設施規劃
1、加油站,在鎮區東秀村頭設置。
2、停車場,在核心區設兩處,每處不少于600平方米。
3、環衛設施
公共廁所,按3000人一座計,需要5座,規劃在公共活動較密集的地方。
垃圾收集與中轉站,規劃垃圾中轉站兩座,面積不少于200平方米。
環衛工人與設施配套,配備環衛工人15人,運輸車輛2輛,灑水車1輛。
設置垃圾場一個,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4、消防設置。在鎮區給水管網上每隔120米距離,設置一個消防栓,按國家防火規范設置。
(四)工程設施
1、給水。從鎮區南面古造江引水,建造一座水廠,按1000人3000噸每日標準建設,確保城鎮居民生活供水。
2、排水。近期采用雨水及污水合用管道,排往__河,遠期建設汗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2400噸,處理后作為農田用水。
3、電力電訊規劃。已建35千伏變電站一座,主變總量為4950千伏安,電源由縣城變引來,用電有保障。按年增長5%,增設主變臺數,擴大容量。目前電話光纜到達本鎮,鎮內光纜采用埋地敷設方式,實現電話普及率達95%以上。
(五)近期建設
為了切實抓好__鎮近期的城鎮建設工作,按照目前全鎮的經濟情況和發展潛力,近期內主要集中資金加快道路建設和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逐步發展建設成為綜合型小城鎮。
1、在鎮政府北面計劃建一個農貿市場,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以帶動相關項目開發,已初步設計了方案,進行招商引資建設。
2、利用__至忠良公路正在擴建的契機,爭取資金,把新興街橋頭至供銷社百貨大樓公路兩旁舊房拆遷異地安置,拓寬公路街道24米。
3、加快新忠路口兩旁、農貿市場兩邊新村商業區以及政府舊院住宅區的開發建設。
4、抓緊和加快新住宅區建設和舊城區改造,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
5、鎮汽車站建設已完成重地工作,力爭盡快建成投入使用
【抓好當前鄉鎮城鎮化建設調研對策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調研報告范文11-13
當前養豬模式問題調研報告03-15
學科建設調研報告12-24
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2-05
班級學風建設調研報告02-02
教師建設內容調研報告01-24
家庭文明建設調研報告03-31
鄉鎮安全現狀調研報告03-22
鄉鎮計劃生育調研報告11-29
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