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業發展現狀與對策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區服務業發展現狀與對策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社區服務業發展現狀與對策調研報告1
根據市政府X府辦明__號文件精神,我局組成工作組就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采取聽匯報、實地考察、個別詢問、座談討論等方法開展調研活動,對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情況有了較好了解,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服務業的概念及主要內容
社區服務業是指在政府的倡導、扶持和推動下,以滿足社區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宗旨,以基層街道(鎮)、社區為依托,各類社會主體共同興辦的,具有公益性、地緣性、福利經營性的多元化服務。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對于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于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正和社會和諧;對于提高居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區服務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個特殊領域。政府機構、社區組織、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和社區居民都可以成為社區服務業的投資主體和興辦主體,它是各種社會力量共同開發、服務的領域。社區服務的對象包括社區內的弱勢群體、普通居民群眾、駐區單位等各類社區成員;服務內容涉及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社區就業、便民商業、物業管理、文化教育衛生、家政服務、餐飲、修理等許多行業;具有上門入戶服務、設點集中服務,無償服務、低償服務、有償經營服務等多種服務形式。
二、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l展現狀
1、社區自治機制得到體現。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規范社區各項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了居民會議制度、社區建設理事會制度、民主監督制度、居務公開制度,切實保證居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各社區組織了社區志愿者服務隊伍,培育和發展服務性社區社會組織,較好地實現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機制。
2、社區服務設施得到改善。為改變城市社區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市委、市政府分別在__年和__年開展了兩輪社區共建創建活動,其中第二輪共建創建活動還在進行當中。通過政府、社會、幫扶(駐區)單位、社區自身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市社區尤其是城鎮社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很大改觀,尤其是長期困擾社區服務發展的辦公和服務用房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尤其是中心城區的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平均都達到了300平米以上,都配備了電腦、電視、電話等辦公設施。
3、社區服務網絡基本形成;拘纬闪藚^、街道、社區三級社區服務網絡。如吉州區已有一棟面積達96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中心由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居民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網組成。中心開辦了35項業務,形成了為民服務四大體系:以法律服務為主的社區法律服務體系,以勞動監察為主的社會弱勢群體保護體系,以低保、社保、醫保為主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以社區便民利民為主的生活服務、就業服務體系。全區各街道建立了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街道各部門全部進入中心開展服務。社區全部建立了社區服務站,開展社區困難群體救助、再就業服務、家政服務、計劃生育和環境衛生服務、文化服務等。全區各社區“一站四室”(服務站、辦公室、警務室、活動室、醫療室)都相應齊全。通過三級服務中心(站)的建設,區、街、居三級服務網絡初步形成。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全區各街道全部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以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基本實現小病不出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
4、社區服務內容不斷豐富。社區服務已由原來由政府舉辦的針對特殊和困難群體的福利服務和就業服務發展到由政府、企業、集體、民間組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覆蓋全體社區居民的系列服務。服務內容包括以救助、勞動保障、就業、安全、計生、衛生、文化、環保、教育、體育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和以養老、托幼、家政、助殘、幫困、小型商業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非公益性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僅__年,全市613家托幼機構提供托幼服務55600多人次,370多家家政服務機構提供家政服務78520多人次,240多家中介和代辦機構提供服務31000多人次。
5、服務機構出現專業化和品牌化。__區引進和培育了“萬眾和”,“精誠”等企業化的社區服務機構!叭f眾和”集社區家庭服務、社區就業服務、社區信息網絡技術服務、社區教育服務、社區物業管理服務、社區智能安防服務、社區終端物流配送、社區文化傳播于一體,開發服務項目200多個,創立了“社會化運作、網絡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社區服務模式,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2834個,年產值突破1200萬元,中央、省、市領導和媒體多次視察和報道。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的社區服務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1、社區服務設施不夠完善。雖然近幾年通過共駐共建等方式加大了社區建設力度,大部分社區包括辦公、服務用房以及其它基礎設施條件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但還有部分社區缺辦公、服務用房(有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不足100平方米)、辦公和服務條件落后的面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為社區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手段還比較弱。
2、對社區服務業的認識不夠。目前社會各界對社區服務業的界定不夠明晰,社區居民在單位制逐漸解體,政企分開、政社分開的市場化取向改革的今天,群體歸屬感仍在單位,社區意識不強,對社區服務的認識模糊,參與程度不高,整體活力不強。企業辦社會,單位辦社會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人們對社區服務業存在擇業觀念上的偏見。目前仍舊有不少人認為從事服務業社會地位低、勞動強度大、收入少等,造成社區服務業許多崗位閑置無人干,而下崗人員又紛紛找活干的局面,或者在一個崗位上不能長久堅持下去,既阻礙了社區服務業的發展,又影響了就業面的擴大。相關部門對社區服務業的政策扶持不夠有力,使社區服務業的開拓和發展受到很大限制,難以向更高層次發展。
3、社區服務業的產業化程度不高。缺乏資金投入和龍頭企業的帶動引導。我市的社區服務業布局零散,服務面窄,層次低、規模小、經濟效益差,難以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局面。社區服務區域發展不夠平衡,社區服務的產業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4、社區服務隊伍素質良莠不齊。我市從事經營性社區服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社會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嚴重缺乏,一般都是無其它就業選擇的人員,甚至是失業人員加入到服務隊伍的行列,文化科技素質普遍不高,沒有接受過比較系統的社區服務工作的專業訓練,服務技能和開拓市場的能力有限,不能及時地采集信息和有效地配置資源,已成為制約社區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社區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以社區為載體發展便民服務、家政、保健、休閑、娛樂的社區服務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顯出來。社區服務業將成為服務業中重要組成部分。既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發揮“社會服務”功能,又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社會保障”功能。
下一步我市的社區服務業要以滿足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社區服務業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凡屬福利性服務項目,以政府主導、公共財政保障為主;凡屬經營性項目,以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創辦為主,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堅持社區服務社會化,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從各地區、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既注重整體推進社區服務業,又突出解決薄弱環節和重點問題;既要體現政府支持,又要量力而行防止包攬。區分社區服務業的不同類別和居民的需求狀況,給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式。
。ㄒ唬⿲Σ
1、加強社區公益性服務。
、龠M一步健全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服務。積極構建覆蓋社區各類弱勢群體和優撫對象的新型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優撫的工作體系和服務體系。完善市、區(縣、市)、街道(鎮)和社區四個層次的幫扶救助和勞動保障服務體系,做到工作有隊伍,經費有保障,辦公有場所,服務有制度。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形成科學規范的社會救助制度。完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優撫對象生活水平不低于當地平均生活水平。
、谶M一步健全社區為老服務。初步建立起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老年服務體系,基本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加快老年養老設施建設。城區規劃建設一批老人公寓(托老所)。積極探索推進居家養老模式。加強社區老年醫療保健工作。開展老年健康咨詢、老年保健、老年護理和臨終關懷等服務,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老年康復病房(區)。開展社區老年人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市民學校、社區學校等載體的作用,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進一步完善老年活動設施。
、圻M一步健全社區就業服務。構建組織健全、設施完善、程序規范、服務到位的就業幫扶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體系。健全街道、社區管理服務組織,發揮基層黨組織、退休人員自管組織、志愿者隊伍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使企業退休人員及特殊困難人群社會保障服務更加優化,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發展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和非正規就業組織,鼓勵失業人員和殘疾人自主創業興辦社區就業實體。大力開發與社區居民生活相關的社區環境綠化、衛生清潔、安全保衛、設施維護、停車管理等服務崗位,開發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后勤社會化服務崗位,廣泛吸納低保、失業人員和殘疾人就業,積極援助有困難的婦女就業。增強再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提高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能力,提高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的比例。
、苓M一步發展社區治安法律服務。健全以公安機關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為依托,以社區和轄區單位防范工作為基礎的社區治安防范體系。要健全社區警務、人民調解、信訪處理等制度。要建立公安牽頭,有關部門相互配合,轄區單位支持,社區居民參與的群防群治隊伍。深入開展“平安社區”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和維權服務,為困難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積極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健全組織,明確職責,完善措施,規范運作。
⑤進一步發展社區文體科教服務。健全街道、社區文體科普骨干隊伍,加強基層社區群眾性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團隊和科普宣傳隊建設,舉辦社區鄰居節、文化藝術節、體育健身節和科普活動周,組織開展文藝演出和電影進社區“雙百場”等為居民喜聞樂見的科教、文體、法律、衛生進社區的各項活動,并形成制度。發展社區教育。建立市民學校,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活動,創建“學習型”社區,構建終生教育體系。加強社區文體科普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企事業單位文體科普設施向社區開放,加強服務設施管理。
⑥進一步發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按照區域衛生規劃要求,基本形成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網絡,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積極開展以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實施“健康知識進社區”和“醫療專家進社區”工程。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技術、設備準入、管理和監督制度,形成較為完備的社區衛生服務政策體系。
2、加強社區非公益性服務。
積極把與市場化商業聯系緊密、營利性、適宜產業化的社區服務項目,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企業與事業分開的原則,實行企業化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納稅,逐步減少直至取消政府的直接投資。
、俅龠M社區便民利民服務業發展。新建居住區要按住宅面積的一定比例,設置以經營糧油、副食品、小百貨等生活日用品為主的綜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綜合便民商業服務點。通過直營、特許或連鎖等方式,大力推進社區便民、便利連鎖網絡建設,不斷改善老居住區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增強商業網點服務功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加快發展社區醫藥、保健、洗染維修、代理服務等新興服務網點,努力培育和發展一批連鎖化、品牌化、規范化的社區服務企業。鼓勵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等各種力量共同興辦社區養老、助殘服務事業,積極探索政府鼓勵、社會創辦、自主運作的福利服務社會化新路子。積極推動放心早點店、放心肉專賣店、放心食品專柜覆蓋全市社區。鼓勵有條件的商業服務企業在社區服務站設點,開展“四上門”(送貨上門、送餐上門、修理上門、回收廢舊物品上門)服務,發展網上購物、網上服務,促進社區商業服務網絡化、規范化、產業化。
、诖龠M社區家政服務業發展。鼓勵發展家庭保潔、烹飪、保姆、老年人護理等多種類型的社區家政服務,重點扶持一批規模較大的社區家政服務公司。整合各級社區服務中心,建立覆蓋市內各社區的家政服務信息網絡系統。加強培訓,提升家政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技能,大力提高社區家政服務人員的持證上崗率。
、鄞龠M社區物業管理服務業發展。新建住宅區全部實施物業管理,積極探索和推進舊小區物業管理。建立業主與物業企業雙向選擇的機制,鼓勵上規模、上檔次的物業管理企業進小區實施物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物業管理專業人員的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ǘ┐胧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把社區服務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完善市、區、街道(鎮)、社區四級社區服務組織領導體系。健全市社區服務工作協調機制,及時研究、協調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的重大事宜。各城區、街道(鎮)也要建立相應的制度,理順本轄區內社區服務管理體制。各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職,為社區服務提供指導和保障。
2、完善政策制度。各區、縣(市)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分別制定本地區社區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市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本行業的具體實施計劃,在就業崗位開發、困難救助、醫療保健服務、社區服務中心管理、社區呼叫信息化服務、證書管理、中介服務機構培育、資金籌集等方面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及制度,并認真組織實施,確保社區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
3、加快社區設施建設。按照國家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社區建設工作有關文件精神,切實落實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的問題。新建小區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住宅區建設規劃。新建住宅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要納入建筑設計規劃,必須與小區開發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鼓勵企事業單位以及有條件的機關后勤服務設施面向社區居民開放。
4、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為加快社區服務業的發展,市、區政府要在立項審批、資金扶持、設施保障和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市、區兩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社區服務業專項發展資金,對公益性的服務項目予以保障;對福利經營性的服務項目給予一定的支持;對社區服務業中純經營性的、社會效益和市場前景良好,但初期運作困難的項目,可采用貼息或一次性補助等辦法給予扶持。對符合有關條件的服務項目,要給予相應的稅收減免。同時,采取項目管理的辦法,鼓勵企事業單位和民間組織開辦社區服務項目,興辦社區服務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社區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為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5、加快社區服務業機構和隊伍建設。積極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建立政府對社區公益性民間組織的評估和資助機制,促進社區民間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健康、有序發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調動社區非營利組織提供社區服務的積極性。鼓勵發展并規范管理社區民間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培訓,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服務能力。加強社區服務業從業人員崗位職業培訓,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
6、大力發展社區志愿服務。建立健全市、區、街道(鎮)、社區四級社區志愿服務隊伍。規范社區志愿者組織管理,將其納入社會組織管理范疇,實行注冊、登記和管理。積極支持社區志愿服務組織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重點抓好社會救助、助殘、優撫、就業、為老、文體等服務項目,摸索建立“時間銀行”、“服務儲蓄”等社區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和制度,采取委托制的辦法,將一部分社區公益性服務項目委托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管理、承擔,不斷開拓社區志愿服務新領域,積極發揮他們在社區福利服務中的骨干作用
7、加快社區信息化建設。整合各級社區服務中心,實現社區服務信息資源的整合、交換和共享,使居民通過多種形式的信息化手段享受有關便利服務。積極向市民和社區工作者提供信息技術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加強對全市社區信息化推進的考核和引導。
通過5年努力,全市基本建立起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城鎮建設、產業結構相適應,多種經濟并存、管理效益優良、社會互助經常、群眾參與踴躍、服務手段先進、覆蓋范圍廣泛和服務門類齊全的社區服務業網絡,努力實現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的社區服務業發展新局面。
社區服務業發展現狀與對策調研報告2
社區服務業是指在政府的倡導、扶持和推動下,以滿足社區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宗旨,以基層街道(鎮)、社區為依托,各類社會主體共同興辦的,具有公益性、地緣性、福利經營性的多元化服務。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對于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于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正和社會和諧;對于提高居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區服務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個特殊領域。政府機構、社區組織、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和社區居民都可以成為社區服務業的投資主體和興辦主體,它是各種社會力量共同開發、服務的領域。社區服務的對象包括社區內的弱勢群體、普通居民群眾、駐區單位等各類社區成員;服務內容涉及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社區就業、便民商業、物業管理、文化教育衛生、家政服務、餐飲、修理等許多行業;具有上門入戶服務、設點集中服務,無償服務、低償服務、有償經營服務等多種服務形式。
【社區服務業發展現狀與對策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13
服務業發展工作調研報告12-20
現代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11-26
物聯網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7-10
縣脫水蔬菜產業發展思考與對策調研報告06-14
紡織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11-29
鄉村游發展現狀調研報告范文11-29
藏醫藥現狀及發展調研報告05-10
商貿服務業調研報告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