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對大學生活適應的調研報告
摘要:
前言:九月的到來也給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迎來了新的大一學生。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生活,新生們帶著激情與夢想,開始了他們真正的大學生活。面對陌生的人、陌生的事、陌生的學習機制和文化氛圍,新生們多少會感到茫然和困惑,能否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并找準方向對他們來說將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為了更好的了解2010級新生對大學的適應情況我們做了一些相關的調研活動。
正文:
研究背景以及意義:中國青年報報道一段時間以來,通過各種方式向該報刊尋求心理支持的大一新生人數越來越多。在大學階段,不僅出現心理問題的人數比中學生多,問題涉及的領域也更加廣泛,對當事人造成的痛苦也非常深刻。本次調查從多個方面對大一新生的思想狀況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和分析,現就對精神面貌情況、學習狀況、日常生活、對學校的滿意度、人際交往情況、人生規劃等五個方面就其現象和原因進行具體的分析,通過對現象的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從而達到了解新生在角色轉換中所遇到的問題,并給出合理化建議幫助他及早地適應大學生活。
調查方案設計過程:本次調查共分為三部分:① 資料收集:整理材料,收集相關信息。②調查走訪:問卷調查。③資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礎上成文。 調查結論:
(一) 精神狀況
在調查中可以發現,在備戰高考過程中,學生視自由、輕松、浪漫的大學生活為自己的精神寄托,而進入大學之后卻發現,現實與理想之間竟然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依然學著并不知道未來會有什么用途的知識,依然不知道自己現在做的事情能夠為未來做怎樣的鋪墊。理想的幻滅、情緒的落差、自我認知的偏差、對前途未來的茫然等諸多問題,一股腦兒地出現在大學生面前,讓他們不知所措。同時還發現,如果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大學心理適應的輔導,會最大限度地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說,“智慧的實質就是適應。”每個人進入新的環境都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反應,對于身處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除了緊張的學習之外,另一個緊迫的工作就是,要讓他們掌握考察大學的方法,楚地認識專業學習和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學會調試自己的心理。
(二) 學習狀況
大學較以前而言,很大的不同,就是是學習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監督,部分認為,高中時埋頭苦讀,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現在好不容易進入了大學,當然得先好好享受一番。我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模式,高中生對大學持有“60分萬歲”的誤解。認定“鯉魚跳過龍門”就完全可以按照自我的目標自由發展。隨著高校改革和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使部分學生進入大學之后發現學習的壓力是很大的。最低標準是修滿學分,能夠拿到學士學位;同時為了提升自己未來就業的砝碼,還要面臨著保研和考研壓力。對于那些學習方法落后、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而言,連最低的標準都成了很難達成的一件事情。 對專業的了解,67%的大學生表示學生根本還沒有意識到需要了解這些。在填報志愿時不了解大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未來就業情況,這是許多大學生學習不夠主動的根本原因。這是造成許多大學生升入大學后滿意度低的主要原因,誤選專業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出現一些行為問題。
(三) 日常生活
在生活方面,由于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其生活水平、生活習慣也是千差萬異,加上對大多數學生來講,是第一次遠離父母獨立生活,來到平頂山學院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和自身的經濟條件的`限制,會出現一定時期內還不能完全適應的情況。大學一年級是個特殊的階段,原來讀高中大部分學生是走讀,而現在讀大學基本上是住校。對于環境上的變化,在此次調查中反應有許多學生反映剛剛開始時十分不適應,初次現一些行為問題。離開父母,大多不善于理財,自我管理及自我保護意識較為淡薄,往往容易成為“日光一族”。
(四)對學校滿意度
大學是每一個高中畢業生都夢寐以求的地方,是他們理想的殿堂,然而由于缺乏對大學生活的理解,真正置身于現實的大學中,會出現一定的思想落差。初進大學的新鮮感,第一次遠離家鄉,只身在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心中難免一番感觸。44.88%的同學認為我校人文氣息很好,文化底蘊深厚,學習氛圍良好,校園里綠樹成蔭,配以石桌石凳隱現其中,是讀書學習的好地方;有28.26%的同學認為我校與他們夢想的大學“差不多”;但還有23.15%的同學認為我校與他們夢想的大學“不一樣。
(五)人際交往情況
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齊聚于平院,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相處后,雖然對他人還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彼此之間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友誼。調查結果顯示,70.13%的同學能很好的融入班級體與同學友好的相處;68.40%的同學都能夠與室友建立良好的友誼;還有65.62%的同學表示會積極的參加學校和社團舉行的各類活動,希望從各項活動中鍛煉自己,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結交更多的朋友。但是也有一部分新生對新環境的適應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對人際間的交往與溝通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大學新生對新環境的適應有一定的困難,特別 是對人際交往能力的鍛煉和提高表現出較明顯的需要。
調查建議:
1.建議學校安排心理老師下到各系,以學生提問老師解答的方式,幫助學生解答心理問題,融入學生中,使他們想找并且能夠找到心理老師。
2.建議學校圍繞怎樣“學會自主學習”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向新生傳授一些實用的學習方法,明確大學仍以學為主,以發展個人興趣愛好,鍛煉能力為輔的教學理念。
3.建設開設主題班會,讓同學們進行交流學生,并安排一批,有經驗的心理老師、生活老師進行系統知識講座,指導同學們安排好課余時間明確努力方向。
4.建議那些致力于學生工作的同學,在參加學生會和團委的招募之前,先明確自己的個性、優勢,目標等等。選擇社團也要考慮個人的特點,不要盲目地參加,使自己的個人時間、身體健康等背負很大的負擔。如果在高中階段能夠參與一些社團,對社團的建構有所了解就使選擇社團時有了參照。
5.希望學校加快施工進度做好局部衛生管理工作。
6.可以考慮制作理財小知識手冊或開設相關課程,引導學生正確理財。
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關鍵的一代,他們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從總體上來看,大學生群體是好的,是值得養育他們的人民信任的,盡管他們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大學生這個隨著中國高教改革而日益壯大的青年群體依然保持著強烈的獨特性,他們以其出色的知識背景和極具魅力的年齡優勢吸引著人們的視線,他們也以其追求不同凡響的沖動和多夢的青春參與社會的脈動。 一切從大學開始,大學雖然是人生中不長的幾年,但因其匯聚了人們青春最熾熱的年華而影響深遠,有人在這里立下一生的宏愿,也有人在這里走向了永遠的迷失。大學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驕傲與沮喪,也充滿青春的美好與苦惱,大學風景線,永遠是人生中最動人的篇章。而大學生群體,永遠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群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