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教育局成職教育改革調研報告
區教育局成職教育改革調研報告
本課題調研報告是區委科教興區的總體調研報告的一部分,區教育局“以職成教育為突破口,構筑區域人才培養的平臺”作為調研課題,對區域內成職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與成就進行了回顧,對職成教育面臨的困難與問題進行了剖析,同時研制了對策與措施。報告最后又以“社區學院調研報告”及“奉賢中等專業學校調研報告”作為局調研報告的附件,予以佐證。
近幾年來,奉賢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堅持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服務經濟為宗旨、面向市場為導向,立足提高我區人力資源素質,積極推進辦學思想、辦學模式和辦學機制的創新,不斷加強知識型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大力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積極推進社區教育,為奉賢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奉賢區職成教育的現狀與概況:
2004年,全區有各級各類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學校、培訓機構共58 所。其中教育局直屬的有2所(成教中心、奉賢中專),鄉鎮成校7所,市老年大學奉賢分校1所,部門、行業(企業)辦學3所(工業技校、農業技校、職工培訓學校),社會力量辦學45所。事業總量達到了286138人次,比上年凈增了
9萬人次。而且辦學層次正在高移、重點比較突出,同時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規格、多樣化的局面,體現了職成教育多功能的特點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學歷教育和文化基礎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語教育的人數分別占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崗位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會文化生活教育,這既適應了我區產業結構調整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又為實現農民市民化和構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區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礎;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占到了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22.05%,這又證明了我區的終身教育體系正在形成。
二、取得的成就與基本經驗:
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始終結合奉賢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深化改革與發展,開拓創新,求真務實,開創了奉賢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培訓的新局面。經過近年來的積極探索,在職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經驗與特色:
1、辦學體制呈現了多元化的良好態勢。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我們在鞏固和調整、完善以區成教中心為龍頭、以鄉鎮成校為樞紐、以社區及村(企業)辦學點為基礎的三級辦學網絡的同時,抓住了上海市百所中職校重點建設工程的契機,抓住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契機,抓住了《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條例》相繼出臺并施行的契機,著力推進了職成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又在2004年取得了質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業自主、社會參與的`辦學體制格局。
其一,奉賢中等專業學校的內涵建設和發展又有新的起色。該校作為上海市現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職校,順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點建設的評估和國家級重點中專的復評,并積極開展了上海市行為規范示范校的創建活動,真正成為了我區,乃至上海職教領域的一個亮點。抓住奉賢產業結構調整和“三個集中”戰略實施,調整中職專業設置,瞄準各工業開發區、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的崛起,積極培養一大批中級專業人才和勞動者。同時又與上海工會管理干部學院等高職院校成功進行了辦學合作,為向高職延伸奠定了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礎,并且學生證了專業建設,已有計算機應用等專業成為或申報為上海市重點專業。更值得指出的是,該校注重教育質量,打造品牌優勢,2004年有效控制了校外辦學點的參與力度和規模,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8%的歷史新高。
其二,區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設得到了加強。該校充分發揮了區域內職成教育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其中,電大作為本區高等學歷教育和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確立,事業規模日趨擴大;整個中心作為政府辦學的主導地位得到了提升,成為政府部門加強職成教育指導、管理和服務的中介和橋梁,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客觀條件;成教中心還在本區職成教育科研工作、隊伍培訓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區域化的有效機制,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全區職成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其三,鄉鎮成人學校的布局調整和功能定位工作進展順利。結合奉賢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三個集中”的進程,以及“1+2+5”的城鎮體系的構建,在以往開展《上海郊區成人教育辦學群建設的研究》和《奉賢區鄉鎮成人學校體制、布局、功能的研究》兩項課題工作的基礎上,區教育局會同各鎮政府對新形勢下成人學校管理體制、設點布局和功能定位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理清了改
革的思路,形成了進一步加強建設的意見。落實了積極而科學的操作舉措。目前,這類學校已從原來的16所調整到了7所,并且理順了由鎮政府主辦、區教育局主管的體制,調整和優化了管理隊伍,明確了集職成教育包括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定位,還創造性地探索了一鎮一校、總校與社區校區整合的辦學管理運行機制,資源組合得到了優化,辦學實力得到了增強,常規管理得到了規范,成為農村城市化、農業現代化、農民市民化進程中極其重要的智力支撐。
其四,部門和行業辦學機構加大了社會化、規范化的推進力度。農廣校、工技校、職工培訓學校、建設培訓中心等部門和行業辦學打破了部門、行業所有的局限,發揮了各自的資源、專業等優勢,面向社會,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為我區的職工崗位培訓、職業技能儲備培訓和農業服務體系人員繼續教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也為現代企業教育制度的構建開創了新的局面。同時,由于主動參與了社會化培訓市場競爭,學員意識、質量意識、品牌意識進一步提升,規范管理進一步加強。
其五,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健康發展。根據“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16字方針,加大了對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包括:開展了以“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推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為主題的風采展示和法制宣傳周等系列活動;組織了校院長和檔案管理員的崗位培訓,建立和完善了辦學水平分等定級評估及其社會公示的長效管理機制。與此同時,還會同民政、物價、稅務等有關部門,開展了規范登記、常規檢查、整改驗收、執法檢查等工作,使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管理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軌道,從而有效地遏止了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文化補課等違規現象,有效地遏制了無序競爭,
凈化了辦學氛圍。目前,全區這類學校已達到45所,其中A級學校8所,也涌現了一批先進的典型。如:去年我們接受了市教育評估院對A級學校抽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被市教委作為樣板在全市推廣。去年培訓約3.5萬多人次,占全區成人教育事業總量的12.3%以上,涉及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專業技術教育及社會生活類教育等。
2、學習型社區建設呈現了整體攀升的良好態勢。
社區教育蓬勃開展。根據市委、市府提出的建設學習型城市的總體目標和部署,結合我區的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各鎮成人學校都加掛了社區學校牌子,建立了由鎮黨委、政府領導掛帥的社區學校校務委員會,落實了社區教育的功能和任務。同時,積極扶植了村(居委)的社區教育點,積極培育了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班組和學習型家庭,從而初步形成了以各種學習型組織為基礎和載體的終身學習網絡,不斷滿足了廣大居民多樣化的學習要求。
在大力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中,順利完成了我區的市政府老年教育實事項目,實現了興辦一所區老年大學和完善南橋、奉城、莊行三所鎮老年學校的目標,使老年人學習環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形成了區老年大學為龍頭、鎮老年學校、各村(居委)老年分校三級老年教育網絡,使全區的老年教育覆蓋率和老年人參與率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區老年教育實事工程的實施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教委、市老齡委等部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區教育局成職教育改革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教育改革的調研報告08-03
區經信局工業發展調研報告12-24
區民營企業檔案管理調研報告12-24
經濟區文化旅游開發調研報告04-02
2017年區屬教育局安全自查報告03-15
區人社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調研報告01-04
店面調研報告02-25
法醫調研報告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