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讀后感精選
第一篇:《西行漫記》讀后感
第一次從一個美國人的作品里了解到一段珍貴的歷史.從埃德加.斯諾的四個月西北紅色旅行,看到另一個側面中國共產黨是怎樣領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更大的勝利.
另我震撼的是在基于當時的延安,在1938年,<<西行漫記>>的結束語,斯諾先生就語言,帝國主義反動派一定會被這個新生力量所埋葬.
另外,也了解到當時共產黨不但領導紅軍加強部隊建設,還了解到黨還認真做好根據地的行政建設工作,不斷研究做好經濟工作,發行貨幣,搞好商務流通.緊緊把握土地政策,以取得廣大農民的支持.認真做好統戰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不論身份,不計前嫌,只要是共同抗日都是我們的朋友.認真做好人力資源工作,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人盡其才.充分發揮全體成員的力量.從十幾歲的兒童到年事已高的村民,都是生力軍.認真做好宣傳工作,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發揚革命主義的樂觀精神,寫標語,唱快板,演話劇,每一名紅軍戰士,后勤人員,都保持較高的革命思想純潔.認真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領導和員工一個樣,沒有多少區分.共同遠景就是建立了新中國,自己會種地的去種地,會做工的去做工.
我想偉大的斯諾先生,正是基于當時解放區的情況,又和國統區的比照,才得出如此高瞻遠矚的結論.
我們多么該認真的把我們自己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光大啊.
第二篇:《西行漫記》讀后感
在《西行漫記》中,除了共產黨領袖的故事,作者還描寫了許多形形色色的黎民百姓。從斯諾火車上偶遇的老者,到飛奪瀘定橋的敢死隊隊員,還有穿得破破爛爛、頭上拖著辮子的農民,這些普通人的群像組成了紅區真實鮮活的生活畫卷。
對于不了解紅區的人來說,普通人在紅區的生活狀態,更能真實反映紅區的狀況,也更為可信。同時通過對這些小人物生存狀況的描繪,作者在開篇提出的問題也一一得到了解答。對斯諾而言,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反映主題,只是西方記者慣用的新聞表現手法。但他筆下普通人的群像和生活狀態,卻在無意之中為后來的史學家們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一個社會史學的視角。
在斯諾筆下的那些小人物,看似不加揀析全部寫出,但從他們的身上,卻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精神狀態,折射出當時思想、道德趨向的.光芒。這些人可能彼此互不熟識,只是憑借當時共同的社會舞臺才得以彼此聯系。但通過對他們群體經驗的描述,卻可以清晰展現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如何由顯入微地悄然推動著歷史前進的腳步。
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他們的言語和行為,他們的思想,也籍由這些小人物的環繞,獲得了更加人性的衡量尺度。如此的敘述形態,恰好在某種角度上符合了歷史的要求。它的意義,在于和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相互滲透、相互參照,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多維度、多方位的視角。
與同時期其他的同類作品比較,斯諾的《西行漫記》是第一本打破,向世界報導中國革命真相的書。美國新聞記者白修德說:“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現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正是這種唯一性和特殊性,使得《西行漫記》的成功在必然性之外,還蒙上了一層偶然性的神秘色彩。
【《西行漫記》讀后感精選】相關文章:
簡愛讀后感精選15篇05-15
簡愛讀后感(精選15篇)05-13
《駱駝祥子》讀后感精選15篇05-15
青銅葵花讀后感精選15篇05-15
駱駝祥子讀后感(精選15篇)05-12
駱駝祥子讀后感精選15篇05-12
紅樓夢讀后感(精選15篇)05-06
海的女兒讀后感(精選15篇)04-26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精選15篇)04-25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精選27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