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讀昆蟲記有感作文集錦十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昆蟲記有感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1
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發脾氣。
讀了《昆蟲記》我仿佛看到了法布爾在認真的觀察昆蟲,編寫《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燈下。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2
蟲界魅力_讀了《昆蟲記》有感
自然環境是人人所向往的,鳥語花香,寂靜安詳,遠離城鎮的喧囂,浸泡在清新中。在大自然,水里,天空,陸地,各有動物存在。在300多年前,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對品種各異、形象各異的蟲子著了迷,花費畢生的光陰寫出了這本絕世佳作:《昆蟲記》,他就是法布爾。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蜜蜂的群體生活;看到了螞蟻的兇殘;了解了蟬的自食其力;了解了螢火蟲麻醉其他昆蟲的高超本領;知道了黑步甲能裝死;看到了昆蟲不為人知的秘密。
法布爾用生動脫俗的語言把枯燥乏味的科學描繪的有聲有色,而且在他的語言中沒有半點虛假,因為他堅持“科學可以被修飾,但不能被修改!边@使我們能在昆蟲記中學到真實可靠的科學,而且能把他們好好吸收。
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蟬蟲的蛻變,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塔藍圖拉毒蛛,我看到他反復的觀察和實驗,尋找大量例證。一次實驗失敗了,他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科學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工作作風。讓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神的內涵。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真理而投入畢生心血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又讓我感受到了法布爾超人的毅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他所付出的辛苦是常人無法體會的,我們只有在這部傳世佳作中去體驗。
法布爾讓我了解昆蟲世界,而昆蟲則讓我永遠記住法布爾。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3
《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與一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全書筆調優美,語言親切和善,不僅讓我們充分的感受到昆蟲世界的美麗,更使我們感動于作者的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探求真相、追求真理。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就少了一顆智慧之果。在創作過程中,法布爾勤奮刻苦,幾乎犧牲了自己所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的描繪了多種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對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很大貢獻。
法布爾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后取得多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后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低頭,他勤于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的觀察研究昆蟲和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的興趣,在與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的科學真理。
我多么渴望向法布爾一樣,到知識的海洋去遨游,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欢ú紶栂啾,我真感到萬分羞愧。法布爾能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不懈的研究昆蟲,而我平時在學習上稍遇點困難就畏懼退縮。我要學習法布爾堅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為著理想而不斷奮斗!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4
讀《昆蟲記》有感 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文中有關紅螞蟻等的文章更讓我愛不釋手。最近,在我們家也上演了人與昆蟲的故事。有一天,我在走廊下觀察螞蟻,這些螞蟻正在搬運一只它們俘獲的大蟲子。在它們去巢穴的路上我故意撒了一些餅干屑,我以為它們這下肯定會顧此失彼了。誰知有一只大螞蟻指揮一些小兵去搬運大蟲子,又派一路兵馬去請求支援,不一會兒,又來了一些小兵把餅干屑運走了。螞蟻們的齊心協力的精神真讓我好佩服啊!我知道了螞蟻的團結一致還知道了蝸牛的生存方法。有一次我發現了一只小蝸牛為了試驗一下蝸牛是否真的害怕鹽巴,我照著書上所說的方法拿了一粒鹽弄進蝸牛的體內,不一會,它便喪命了,我傷心極了。它為我的科學犧牲了,我會永遠記住它的!讀了《昆蟲記》我明白了金步甲的婚俗是怎樣的,還有金步甲的食物是什么。
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不要把動物說的那么可惡,其實他們是友好的。他們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像法布爾一樣愛護動物,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友好。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5
有一本書,它擁有散文的優美,記述文的詳細與生動,詩的語言,又不乏幽默,它運用了比喻、擬人、列數據等各種手法。它是鴻篇巨作,它被譽為“法國的《史記》”。它,就是《昆蟲記》。
《昆蟲記》原版一共十卷,連我們現在看見的厚厚的《昆蟲記》也是經過多次刪改剩下的!独ハx記》記錄了各種昆蟲的特點、生活習性等,一打開它,就仿佛墜入了一個昆蟲世界,能與美麗的蝴蝶共舞,聽身材纖長的蟋蟀唱歌-------這樣一本幾乎完美的巨作,究竟是誰寫的呢?哈哈,他就是“罕見的觀察者”讓一亨利-法布爾!
一個再偉大的人也曾普通過。那么,法布爾究竟是如何從數不盡的平凡的人中脫穎而出的呢?我帶著這個疑問,讀了讀他的大事略。而結果卻令我驚訝,法布爾雖從小就對小蟲子感興趣,但他上了幾年小學后便退學了,他曾在鐵路上做工,也在集市上賣過檸檬,要是我,小時的夢想早已凋謝了,可他沒有!他努力學習著,竟自學完了初中和高中的課程,還考上了阿維尼翁師范學校,更驚人的是,他憑自學還考取了兩個學士學位,一個博士學位!
他的大事到這兒可以結束了嗎?不!還沒有。他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他毅然的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買下了一間位于荒野的石屋。石屋旁雜草叢生,十分荒涼,他卻開心的住了進來,并給石屋取了一個雅致的名字——“荒石園”。已經研究昆蟲40年了的他,在“荒石園”一住就是35年,其中30年都是用來寫這本《昆蟲記》,不難看出,《昆蟲記》中的每一個字,都是法布爾心血的結晶!看到最后,凝視著那一張黑白單色的老人照片,我流下了淚。
讀了《昆蟲記》,我不僅增加了知識,還明白了成功的幾大要素:第一濃厚的興趣;第二勤奮的學習;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對夢想的堅持。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6
暑假,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去閱讀法布爾寫的一部世界名著——《昆蟲記》。法布爾是法國杰出的昆蟲學家和文學家。他成功的重要標志是他根據自己近40年的仔細觀察和悉心研究所得,又花了30年才寫成了《昆蟲記》這部不朽的世界名著。法布爾用了這么長時間才把《昆蟲記》寫出來,真是太不容易了,要是我,絕對堅持不下來的。平時我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發脾氣。所以,我非常佩服法布爾。
《昆蟲記》這本書寫得很好,我很喜歡它。它向我們詳細講述了: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蟬、蒼蠅等昆蟲的生活習性。其中,有一篇文章讓我知道了綠頭蠅原來是大自然的環衛工人呢!因為只要有什么東西腐爛了,綠頭蠅總是第一個沖上去的,每次看到這種情景我都想嘔吐。但我們都錯了,綠頭蠅沖上去是為了把腐爛的東西給清理掉,看來,是我們誤解他了呀!自從我看了這篇文章,我就開始保護綠頭蠅,不讓它們受到傷害,它們可是大自然勤勤懇懇的“環衛工人”呀!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的感受很深,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和學習中,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地記述觀察所得到的試試,即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弊鋈魏问虑槎家獔猿植恍,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7
從現今小學生寫的讀后感來看,很容易陷入模式化,比如總是先介紹一下讀該書的背景,接著介紹該書的主要內容,最后談幾句讀書之后的感想。這樣的讀后感充其量不過是“主要內容簡介”而已,從中,看不到閱讀者如何在閱讀中引發共鳴,如何在閱讀中生發感情,一句話,沒有引發對話。
首先,文化認同是兒童作文的對話立場。兒童生活在社會生活之中,經歷著文化的熏陶與習染,兒童也在作文的過程中,與世界發生;中突、融合,因此,兒童是在與世界對話也就是作文的過程中建構自我的文化身份,認同自我的這種文化身份,是兒童在習作對話中成長應當持有的立場。
在這篇讀后感中,一開始小作者就表明自己對于昆蟲并不怎么喜歡,但是通過閱讀《昆蟲記》之后,她卻能發自內心地對昆蟲充滿敬意。這種態度轉變的原因是作者有了自己對昆蟲世界的一種感悟,那就是”天下蟲蟲都可憐”,具有獨特的打動人的力量。由此可見,作者是把昆蟲作為一種“生命”來看待,把昆蟲的生命與人類的生命放置于一個同等的文化地位上。這種對自我文化身份的認同正是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持有的立場,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作者是真正進入了《昆蟲記》的世界。
其次,自我故事是兒童作文的對話起點。寫作作為一種對話,是需要寫作者敞開自我,與世界建立起“我一你”關系的.。所以從本質上講,任何人的真正的作文其實都是在講述自我故事,也只有講出了自己的故事,對話才有可能產生。因此,兒童作文應當學會從講述自我故事出發。
作者一開始就講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展現自己與昆蟲的故事。作者從小害怕昆蟲,“莫名的緊張”和“起一身雞皮疙瘩”點明了自己的害怕,同時,作者又說自己喜歡蠶,卻不喜歡蛾子,這又使得故事的講述很有戲劇性。
接下去,作者便把《昆蟲記》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轉述了一遍,這就突破一般讀書筆記的寫法。一般的讀書筆記會用“概述”的方式把全書的基本面貌展現給讀者,這樣的寫法有利于展現全書,但是可讀性不強,其原因就在于失去故事性。而本文作者則以書中一個故事作為講述的重點,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使筆墨集中于一個故事,使文章的可讀性與感染力大為增強。
因此,好的故事是兒童作文的對話起點。
再次,心路歷程是兒童作文的對話呈現。作文需要袒露心跡,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給讀者,但文章貴在含蓄,表達感情貴在曲折,所以在許多時候,這種心路歷程的表達需要蘊含于故事之中,并不是直接表白。而這種心路歷程,又恰恰是兒童作文與世界對話“成果”的一種呈現。
文章從一開始表達的對昆蟲的“厭惡”到讀到《昆蟲記》時感受到的“震撼與驚訝”以及最后作者的“敬佩”,均是對話成果的一種呈現。先說“厭惡”,兒童對于昆蟲的“厭惡”感,很有可能來自于生活體驗,例如蚊子會吸食人血,蜜蜂會蜇人,有的昆蟲有很怪的氣味等,這些生活體驗導致了作者對昆蟲的“厭惡“;當然也有可能來自于成人世界的影響,成人對昆蟲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兒童的態度,這兩種情況恰恰是兒童與生活世界對話的結果;然而兒童與生活世界的對話畢竟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內部,直至作者讀到《昆蟲記》,這部基于研究的作品展現的昆蟲世界突破了兒童的已有經驗,細致深入的描繪令兒童看到了超越經驗的世界,因此,“震撼與驚訝”就產生了。而“敬佩”感的產生,則與兒童對昆蟲產生了新的理解有關。作者寫道:“它們來到這個世界多么不容易啊,它們的爸爸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這句話中可以窺見,作者是以人類的親情的視角來看待昆蟲世界的現象,可以說,此時,對話已然形成,視界得以融合。
最后,建構理想是兒童作文的對話指向。對話為何展開,何以需要有對話?實際上,對話都指向理想生活的建構,都基于對未來的理解與暢想。失去了理想的支撐的對話是無法想象的。對于兒童尤其如此,他們對未知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渴求,他們天然地具有“理想氣質”。因此,真正的兒童作文會表現出兒童對理想的向往。在本篇中,最突出的讓文章具有“理想氣質”的是作者從金步甲蟲的故事引發出對昆蟲的憐愛之情,從一個故事引申出對昆蟲的愛,對于小動物的憐憫,這是一種由此及彼式的人文關懷的萌芽,這使得文章獲得更為廣大的境界。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8
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鉆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那么出那么準確的網;螳螂善于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是對方驚慌失措……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這是第一次接觸《昆蟲記》,是老師布置的寒假任務,一提到《昆蟲記》我就想起了那種平淡無趣的說明文,讓我頓時沒了興趣,但是才讀了一點,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那些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存在。在這之前,昆蟲的世界幾乎是我想象的,想象著他們十分和睦美好,不會有一地爭吵或是斗毆,但是自從看了《昆蟲記》,昆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顛覆了,原來昆蟲跟我們人類一樣有生與死,有勞動與掠奪等許多活動,這都與人有著驚人的相似。他跟我們人類一樣,又善良的食草性昆蟲,又殘酷的食肉性昆蟲,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好像他們就在我眼前進行著一切活動,把我帶到了一個真實的昆蟲世界。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但是我卻沒有這種作風,相反我做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情,而且做事總是馬馬虎虎、草草了事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9
不知為什么,我自打一出生,就害怕昆蟲。你要問了,蒼蠅、蚊子都怕?太沒出息了吧!其實我的膽子也不小,但是……爸爸說:“怕飛蛾?它全身都是軟的,沒什么可怕的……”還沒說完,我就說:“太惡心了,真是的,還軟的哩,咦(代表惡心 口頭語)。我去東北的時候那里全是黃色的七星瓢蟲,真是討厭,我見一只踩一只,毫不留情(后來想起來覺得的些殘忍)。但是,看了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我對昆蟲有了新的認識。
其實昆蟲沒有那么可怕,只是它怕人類會傷害它,所以用特殊的方式防身,像在毒液,易容術(就是和周圍的事物溶在一起)……當然,這也是它捕食的方法。
很多昆蟲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有的喜歡群居,有的喜歡獨自生活。有的昆蟲喜歡吃小蟲(如螢火蟲),有的則喜歡聽懂糞便(如屎殼郎)……上帝對每只昆蟲都是一樣的。
我最喜歡書中的這段話:蜜蜂這種杰出的昆蟲,一旦把蜜罐裝滿就一命嗚呼了。蝴蝶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不過它不是本領杰出,而是打扮出色,它在合適的地方固定好成團的卵后,也就死去了;披掛著厚厚的護胸甲的步甲把后代的胚胎撒在碎石下以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其它昆蟲也是基本如此,除了群居昆蟲以外。群居昆蟲的母親要么獨自生存下來,要么在仆人的服侍之下延續生命。昆蟲從一生下來起,就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是很普通的。但是,因為某種出人意料的變化,這些低下的滾糞球工,盡情地過著日子,最后變成高齡的元老。
我不會再這樣對待昆蟲了,因為它們也有生命,也有愛。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篇10
在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昆蟲記》。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我所不知道的昆蟲和跟昆蟲有關的知識,其中一篇給了我很多教育和啟發。
螢是它的學名,俗名叫螢火蟲,是食肉昆蟲,螢火蟲的主食是蝸牛,喜歡陰涼潮濕的地方,夏天的晚上經常出現在田間地頭,螢火蟲發出來的光,在這種白光的襯托下,小螢火蟲們就像從月亮里掉落下來的一朵朵可愛潔白的小花,充滿了詩情畫意。這種亮光可以照出可以照出有的字母,甚至一個很長的單詞,不在這小小的范圍之外,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吹轿灮鹣x星星點點的光便使我聯想起電視上的一幕一幕。
有一位少年家境貧寒,爸爸因病去世,媽媽不幸得了尿毒癥,生活全靠親朋好友和好心人的援助,他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挑起了照顧媽媽生活的重任,堅強地生活下去,他的行動就像螢火蟲一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給媽媽帶來了希望。這位少年不正像這些微不足道的螢火蟲嗎?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向它們學習,要做螢火蟲。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在學校里同學摔倒了,主動的把他扶起來;在超市里有人迷了路,主動幫他們找到家人,無論是誰,我們都會用我們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別人,世界才會變成一個美好的世界。
【實用的讀昆蟲記有感作文集錦十篇】相關文章:
讀《昆蟲記》有感 (合集15篇)04-05
讀《昆蟲記》有感 (精選15篇)04-05
讀《昆蟲記》有感 通用15篇04-05
讀《昆蟲記》有感 集合15篇04-05
讀《將心比心》有感集錦15篇03-31
讀《狗》有感(集錦15篇)03-26
讀《皮囊》有感集錦15篇04-13
讀《秘密》有感集錦15篇04-13
讀活著有感集錦15篇04-12
讀《豐碑》有感集錦15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