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伊索寓言有感(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伊索寓言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伊索寓言有感1
在我們的前方。總是會有個引領,亦如師長,又亦如目標,它們會指引我們方向,帶著我們去往那個我們所期望的終點。
《伊索寓言》是我最近欣賞的作品,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數量如此之龐大的寓言集,老實說,一邊讀下來,腦海里總是閃過故事的片段,我一直有種云里霧里的感覺。就像剛剛接觸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時。用這一個個短小的詩歌使我們陷入深思。冰心奶奶用他的一生提倡了母愛,而伊索,他的寓言更多地描寫了為人處事,發人深省。多數以動物或者鬼神作為主人公的故事,在這其中,你又是否看到了你的影子?
從《伊索寓言》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當時年代的那個特性:那時的人們依舊認為人是被上帝所創的,雖然展露了人們思想的缺乏,但也為這部書增添了幾分神秘與吸引力,讓讀者在被導入深邃思想的同時,也帶來了幾分好心情。
正因為種種原因,使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伊索這個人。
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后獲得自由。自由后,伊索開始環游世界,為人們講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伊索童年期是一個啞巴,只能發出奇怪的聲音,用手勢表達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長得又矮又丑,鄰居都認為他是個瘋子。但是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他的舅舅恨這個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強迫他在田里做最艱苦的工作。母親去世后,伊索跟著曾照料過他的老人,離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學到了許多故事。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伊索其實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人,他有著一個悲慘的童年—似乎所有有作為的人都要經歷一份折磨。
其實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名人的光輝外表,自以為那些閃爍在熒屏上的人物無所不能,心中對他們產生了一種仰望感,但卻忘記了名人也是人,他們也經歷過那個無知的年代,那個青少懵懂的時期。如同我們一般,一點一點地從一個渺小的筆劃到一個“大寫的人”。困難與挫折是我們一生中所無法避免的東西,正因為有了他們,才煉就了一個個堅強的靈魂。人,是不可能跳躍性的成長的。正如郭沫若所說的一樣——一個人總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會不知不覺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別人罵不倒。契科夫也曾說過“困難與折磨對于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我們在困難中成長,也只有困難也才能助我們歷煉。
我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孩由于同伴的挑釁而去爬崖,但他先天性不足,到一半時想下卻下不去了,這時他的父親出現告訴他,不要想著遠在前方的目標,而要著眼于現在。我看完之后非常有感觸,伊索是個不幸的孩子,但他卻傳下了著名的《伊索寓言》,命運的悲慘并不能成為你不成器的借口,刀也唯有在千般磨礪中才能展現出鋒芒,而靈魂也只有在盡心盡力中才能綻出光芒。所以請不要埋怨自己的不濟,因為,你不是這世上最不濟的人,只要努力,其實世上真的不存在什么不可能。
愛因斯坦,他的智慧與成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但他的小學成績卻是慘不忍睹,直至他后然幡然醒悟才創造了那么多奇跡,他最著名的一句話便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我一直都這么相信著,所謂偉人,并不是單純的有著深邃的思想,紙上談兵的漫漫奇談,更重要的是有一份堅強,自我的心,不被人生路上的“山”所壓倒,自信的面對一切,那種鍥而不舍的心思比學識更值得我們敬仰。
不要認為“山”就意味著黑暗,光就在前方,只要你愿意,他就會出現,陽光就在天上,只要你愿意,抬眼就能看到。
讀伊索寓言有感2
暑假中我又讀了一遍《伊索寓言》。它每一篇講的都是一個寓言故事,每篇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兔子與獵狗》。講的是:一只獵狗再追逐一只兔子,兔子拼命地奔跑,獵狗緊追不舍。但是兔子跑得太快了,獵狗追不上,就停了下來。主人罵他無能,獵狗卻說:“我是為了飽餐一頓而奔跑,而兔子卻是為了自己的生命而奔跑,速度當然不一樣了。”
從這篇故事中,我懂得了:做事的動機不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不同,得到的結果也就不同。
在《朋友和熊》這篇故事中講述了兩個朋友去郊外游玩,突然碰見了一只熊。其中一個搶先爬上來樹,另一個就趴在地上裝死。那只熊過來聞了聞就轉身走了。那個上樹的人就問地上的人熊跟他說了些什么。那個人說:“熊對我說,不可以和那些不能共患難的朋友同行。”
這個故事告訴我:不能共患難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還有一篇《母獅與狐貍》,森林里動物們在比誰一胎生的孩子多。狐貍對獅子說:“我一胎生好多孩子,而你一胎只生一個。”獅子回答:“你生的只是一群渺小的狐貍,而我生的卻是一頭獅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任何事物都在于質量,而不在于數量。
讀伊索寓言有感3
《伊索寓言》是伊索的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因為每讀一篇,我都能從中懂得一些道理。
書里有許多經典有趣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最令我難忘,那就是《偷東西的小孩和他的母親》。故事里講了一個小男孩第一次隨手拿了同學的寫字板帶回家里,母親不但沒有批評教育他,反而表揚他有多聰明,知道為自己找東西了。之后,男孩偷的東西越來越貴重,母親卻一味的縱容,致使男孩所犯的錯誤越來越大,最終被判了死刑。
看完這個故事,我為這個男孩不幸的結局感到難過。我覺得他的母親做的不對,假如她能嚴格地要求孩子,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小錯不改,必將釀成大錯!從小大人們就教育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我讀幼兒園大班時就經歷了一次道德考驗。有一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我撿到了一個男士錢包,里面有三張銀行卡,購物卡,兩千多元的現金,還有重要證件……當時我只有五歲半,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奶奶輕輕地對我說:“掉了錢包的人一定很著急,現在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等明天早上交給老師,讓她幫助你找失主,好嗎?”我點點頭。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來到幼兒園,把撿到錢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師,老師通過有關證件,終于在下午的時候找到了失主,當失主領回錢包的時候,高興地對我豎起了大拇指,還送給了我一面錦旗,幼兒園的老師也表揚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
這件小事,讓我懂得了什么叫拾金不昧,知道了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如果我也像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樣,把錢留了下來,那將在我的成長路上留下多么可怕的陰影啊!如果我的家長也像小男孩的母親一樣,貪圖小便宜,那會把我引向怎樣的未來?我從這個故事里明白了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讀伊索寓言有感4
走進《伊索寓言》,讓我走進了童話世界,我感受到了真善美,假丑惡。
其中《行路人和熊》的故事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兩個人一同走在路上,忽然迎面出現一只熊,瘦的那個人快速爬上了樹,而胖的那個人抱著樹總也爬不上,他非常著急,希望得到瘦人的幫助,那個瘦的人沒有幫助他,著急之下,他只好趴在地上裝死,熊來到了他的身邊,聞了聞,以為他死了,就離開了。那個瘦的人覺得很納悶,就問:“熊跟你說了什么?”胖人說:“熊對我說:以后別再和這樣的朋友一起上路,因為碰到危險,他總是只顧自己逃命,不顧朋友。”故事看到這里,我想每個人都會深思。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有共同語言,能互相幫助,在危難時刻,能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所謂“患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我告訴自己,要做別人的朋友,就要做好隨時幫助他的準備。
讀伊索寓言有感5
這本書是我的最愛,原因有三:
一是我非常喜歡作者本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二是小故事大道理,短小精悍發人深思;
三是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伊索寓言》這本書是以作者的名字命名的,全書共有310個小故事組成,一篇篇短文有一個個知識,一個個知識凝結成了一片海洋,有譏諷、有善意相勸、更有苦苦難為。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伊索,是一個在苦難中長大的孩子,童年時期的他是一個啞巴,但是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母親去世后,伊索跟著曾照料過他的老人,離家到各地去漫游,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昆蟲和動物的故事。他們在一起過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有一天,伊索夢見了幸運之神和氣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進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頭。醒來后,他意外地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說話了。也因此成就了《伊索寓言》的誕生。
在《山羊和驢》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害人終害己,算計別人的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狐貍和豹》的故事中我知道了智慧勝過美麗的外表這個道理等等。看著看著,我似乎也成了一個小作家,這不,我也編了一個寓言《鉛筆的虛榮心》:這天,鉛筆戴上了鋼筆帽,就開始得意洋洋,主人過來拔掉了鋼筆帽,鉛筆就如同從十萬米的高空重重摔在地上,一下子失去了自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虛有其表、沒有自身價值是非常可怕的。
在此,我寫了一首打油詩,送給我心目中敬佩的作者:寓言寓言真奇妙,小小故事有奧妙,種種知識藏里面,看你找不找得到!同學們,多看書,多學知識,長大肯定能成才哦!
讀伊索寓言有感6
今天我讀了伊索寓言的第一卷感受頗深。雖然都是簡短的文章,但是對我的啟示是很大的。《人和蟈蟈》這篇文章蟈蟈的話句句在理,充滿邏輯,有很強的說服力和論變色彩,正是他理正言順的話使自己擺脫了困境。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只要正確的擺道理、講事實,就能勸服別人。《狐貍和鶴》講述了狐貍用盛在盤子里的豆湯招待客人,從側面反映了他虛偽和吝嗇的性格。告訴我們尊重是互相的,如果我們以娛樂別人為樂,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
伊索寓言告訴了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我們應該細細品讀這本書。它蘊含的智慧既淺顯,又發人深省,往往令人百讀不厭,百思而難解其詳,趣味昂然,獲益無窮。
讀伊索寓言有感7
“美好的生活呀就要來臨了,我的心里是多么歡唱,望著那兒的花兒在開放,我對它是多么向往”。就這樣鶇鳥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個獵人發現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實結出,鶇鳥每天都來吃一整天。終于被獵人用粘棍黏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實是如此甜美啊,把握害苦的卻是你,因為我太貪婪,你那無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說:“不要過于貪戀某種事物,這樣會葬送掉性命。要目光遠大,不能向鶇鳥一樣目光短淺,桃金娘的果實固然好吃,可吃到連危險接近也不知道,也就意味著死亡離你不遠了。”這就跟我們一樣,一個學生如果過于貪戀游戲,每天背著老師、家長去網吧,一玩就是一整天,這樣下午會損失慘重:一、會浪費金錢,家長辛苦掙來的錢被你用來打游戲值得嗎?二、會用眼過度,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太重要了!以后帶個眼鏡不累嗎?三、也很重要,沉迷于網絡,你將不知不覺葬送美好時光好嗎?
玩游戲要適可而止,它只是讓人放松消遣的,你把它當作一項工作任務或專業來進行的話,我只能告訴你沒有一點好處!
最后告訴大家所有的道理都藏在文章里,僅僅一則寓言所給我們的啟示就這么多,我們是不是要讀更多書,去理解,去剖析其中的道理呢?
讀伊索寓言有感8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精品,書中的小故事大都講的是動物們的故事。
我們先來看《龜兔賽跑》的故事,森林里要舉行跑步比賽,由兔子來選對手,兔子哈哈大笑地說:"這太容易了,選烏龜吧!",可是烏龜竟然答應了。
到了比賽那天,只聽見3.2.1開始!兔子象風火輪一樣跑,烏龜在慢吞吞地走著。跑了一會,兔子見烏龜還沒影兒,就躺在路邊睡著了,它睡得正香,烏龜從它身邊走過,笑著說,這也想得第一名?兔子還在說夢話,沒有誰比你還跑得慢了!
等兔子醒了,烏龜已經到了終點了。兔子驚呆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堅持不懈,始終如一的努力,才能得到勝利的果實。
我看《老鼠開會》明白了如果有大膽的`想法,就要大膽的去做。
《伊索寓言》告訴我們身邊有許多事情要自己處理,而且要清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會是錯的,避免犯錯誤。
讀伊索寓言有感9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我愛不釋手,心里明白了這本書每個寓言的道理,書中的內容令我印象深刻。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時的伊索,他是黑人奴隸,善于講動物故事,他寫的寓言都是用動物的形象來嘲諷人類的缺點和諷刺當時統治者的殘暴與蠻橫。比如《狼和小羊》這則寓言:狼看到一只小羊在河邊喝水,狼想吃掉小羊,編了很多條理由,但都不成立,狼最后說:“你的罪就是你的肉很香。”然后就把小羊吃掉了。這個故事說明了當時的統治者非常兇殘,還告訴我們對惡人做任何正當的辨解也是無效的。
《農夫和蛇》這個故事讓我深有感觸。冬天到了,天氣很冷。一個農夫清晨出遠門。走著走著,看到了一條凍僵的蛇。那個農夫看這條蛇太可憐了,就把它撿起來,放入自己的懷里,想幫蛇解凍,蛇在農夫的懷里,想幫蛇解凍。蛇在農夫懷里漸漸地能動了。當蛇完全清醒過來時,它朝農夫的胸口咬了一口。農夫倒下,中毒而死。這個故事說明決對不能對惡人心慈手軟,不然他會反咬你一口,你會有非常悲慘的下場。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中的一只蚊子向獅子挑戰。它咬獅子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抓不到蚊子,只好認輸。蚊子飛來飛去,很驕傲,結果撞到了蜘蛛網上面,被蜘蛛吃掉了。這個故事說有些人雖然打敗了強大的人,卻被小人物打敗。
讀了這些寓言,我受益匪淺。每讀一個寓言故事,我就好像長大了許多。
讀伊索寓言有感10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有了許多感想,心里總是想著這本書的內 容,里面的人物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他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寫的都是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批判、啟示和教訓。 他的作品大多諷刺社會現實,有的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與智慧,還有的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的缺點。《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動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為主人公。
往往簡潔客觀的敘述一個小故事,最后以一句話回龍點睛地揭示蘊含的道理。它們篇幅短小卻寓意深刻,語言不多卻引人回味,藝術上的成就很高。
例如《寡婦與母雞》的故事: 有個寡婦養著一只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蛋。于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這故事說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伊索寓言》不僅僅只是一個個小故事,重要的是,它能教會人們怎樣做一個真真正正、大寫的“人”。
讀伊索寓言有感11
寓言是個小種子,有著自己獨特的魔力。雖然種子現在很小,但它總會有一天長成參天大樹,結下豐碩美麗的果實,灑向大地。
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我最愛看的書----《伊索寓言》。它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伊索是個故事大王,他聰明過人,機靈幽默,善于編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寫得那么精彩,那么幽默,使很多人都特別愛看這本書。《伊索寓言》這本書把動物們寫得是活靈活現,把它們的心理、動作、語言寫得是那么生動、那么豐富,使它們都充滿了個性化。讀完后你會從這本書中明白許許多多的道理,讓我們學會以后怎樣走向社會、怎樣學會做人,真可謂一舉兩得。
比如說《蚊子和獅子》,蚊子雖然打敗了強者,就是因為太驕傲了,最后竟被弱者消滅了。俗話說的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也不要因為取得一點點進步就驕傲。一個故事一個道理,就是讓你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提醒你哪件事該做,哪件事不該做。
讀這本書讓我獲得了深刻的人生智慧,使我受益匪淺,對我今后的學習生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伊索寓言》不僅僅生動有趣,同時也是開啟心靈智慧大門的奇妙小鑰匙,它值得大家看。
讀伊索寓言有感12
《伊索寓言》,世界上最古老,最偉大的寓言集,每一個故事都飽含人生的哲理,言簡意賅,趣味橫生,有趣的同時也值得我們深思,生活中是否也會這樣?
讀了這本書,我也是受益匪淺,家喻戶曉的《狼來了》,告訴我們要誠實,《農夫與蛇》告訴我們做好事也要看對象,《龜兔賽跑》告訴我們要謙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狐貍和烏鴉》,故事中的烏鴉被狐貍夸的天花亂墜,結果失去了它已經到手的一塊肉,烏鴉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但是烏鴉為什么會被騙呢?
“人貴有自知之明”,狐貍正是利用了烏鴉沒有自知之明的特點,得到了肉,當烏鴉放聲歌唱時,它已經被夸得飄飄然,壓根沒有意識到肉會掉,才造成這樣的后果。我讀完這個故事時,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故事:學生出去春游,老師問學生“你做了什么準備?”學生答“100頂高帽子”,老師聽后,大怒,呵斥學生。學生夸口道“老師真是剛正不阿,是一個稱職的好老師……”老師教育了一通,便讓學生走了,學生離開后,說“高帽子還剩99頂”。
這兩個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故事中的老師也沒有意識到學生在給他戴高帽子,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稱職的老師,學生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不要像烏鴉一樣被騙,陌生人的話并不是完全可信的,知道哪些話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做事情前,要認真考慮,謹防受騙。
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爭取博覽群書,學習更上一層樓!
讀伊索寓言有感13
前幾天,我有幸拿到媽媽新買到的《伊索寓言》,便打開書本,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從書中活了起來,向我講述著可以用一生的大道理。
在我感興趣的幾個小故事中,《農夫和鸛》蘊含的道理很深刻,故事講的是這樣的:農夫在田里設下陷阱,抓住了偷種子的鶴,在鶴群中,有一只鸛向農夫哀求,希望農夫把不是鶴的它放走,而農夫卻說:“你混在鶴中,和它們一樣想破壞莊稼,你應受到懲罰。”
在這個小故事中,還有一句話:“要是你跟壞人交朋友,沒人相信你是好人。”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它只有那么十幾個字,卻值得一番反復思索。是呀,朋友是多么地重要,中國有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只有幾個字,寫出的道理卻和古希臘伊索的道理是那么相似,朋友決定人的好壞。
我曾經有一段經歷,證明了那個道理:在五年級下學期時,我和一個學習不大好的同學走得很近,有時還一起去買零食,過了不久,成績就開始悄悄下降,后來媽媽及時提醒了我,使我這列即將脫軌的火車打正了方向,進入正常的軌道。由此可見,朋友是多么地重要。
沒有朋友,是可悲的,有幾個壞朋友,更是可悲的。一個好朋友,帶給你的不只是一些歡樂,他會影響你、提醒你、幫助你,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讀伊索寓言有感14
整個暑假,我流連在小小書香世界里——爸爸利用休息的時間為我打了一個小書柜。書柜雖然簡陋,上面的書卻摞得整整齊齊;家里雖然拮據,爸媽卻從沒因為我要買書而說個“不”字。
最近,我被《伊索寓言》中《雞和珍珠》的小故事所觸動。有一天,一只雞啄來啄去滿地尋找食物。突然間,它從一堆廢棄的樹葉中發現了一顆珍珠,惋惜地說:“如果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會非常高興。可我要尋找的是米粒,而不是你,對于我來說,你毫無用處。”
這讓我聯想到不久前發生的那件事。很多同學去旅游了,坐飛機、坐火車、自駕游,北京、西安、大草原……可是我呢……媽媽曾經久病臥床,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積蓄;爸爸沒日沒夜上班賺錢,還是無法改變家里的情況。
當好友們神采飛揚地與我聊起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我只有羨慕的份,甚至有一些嫉妒和委屈。為什么我的父母每天埋頭工作,不能像別人的父母一樣陪伴孩子?為什么我生在一個苦苦為生計奔忙的家庭?
那天,我最好的朋友邀請我一起去黃山游玩。欣喜過后,我還是清醒地明白,即使爸爸媽媽同意讓我去,我又怎么能忍心拿著他們節衣縮食省下來的錢去旅游呢?
爸爸媽媽下班回家,看我失魂落魄的樣子,焦急地問我怎么了。看著他們斑白的頭發,渾黃的眼睛,我拼命搖了搖頭,笑了一笑——那真是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他們并沒有追問什么。
那天晚上,我破例沒在睡前看書,只把頭埋在被窩里,輕輕啜泣。
清晨,如往常一樣,當我醒來,爸爸媽媽已經去上班了。飯桌上放著兩只用塑料袋包著的包子,旁邊還有一張紙——是從報紙上撕下來的一角。那上面寫著歪歪扭扭的一行字:
“孩,是巴媽沒用,沒讓你過上好日子,請原亮我們”。
眼眶生疼生疼的,卻流不出眼淚來。心里滿滿的,有什么溢出來,使我全身震顫起來。哎,我這可愛的爸爸和媽媽呀!良久,我把這一角紙端端正正地疊了起來,夾在《雞和珍珠》那一頁。
爸爸媽媽就是我最珍貴的“米”,就算拿金子來,我也不換!感謝上天讓我擁有這樣的父母,你們沒有家財萬貫,卻給我無盡的溫暖;你們沒有多情的話語,卻給我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意;你們沒有璀璨的珍珠,我卻只愿你們是一顆米粒,雖然樸實但不凡!
讀伊索寓言有感15
開學時,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全書大約有300多個寓言故事,這本書中的寓言寓意深遠,充滿智慧與啟示。作者伊索,他寫的故事都是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批判、啟示和教訓,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寓言吧!
《螞蟻和蚱蜢》這則故事令我感觸最深。主要講了蚱蜢和螞蟻在夏日不同的做法。蚱蜢在唱歌,而螞蟻卻在辛勤地儲存食物。到了冬天,蚱蜢在寒冷與饑餓的被迫下,敲響了螞蟻的家門進了屋子。最后,作者借用了蚱蜢的語言告訴我們:只有把握時間,勤奮工作,才有美好的未來。
還有一則寓言《吹牛大王》,講述了一個名叫多德的運動員參加了奧運會,成績卻非常不理想,他離開了那座城市。過了一段時間,他來到另一個城市,容光煥發的逢人炫耀著:“你們知道嗎?我到很多地方參加過跳遠比賽,成績好得不得了!特別是在羅多斯一場跳遠比賽,我奮力一跳,全場叫起來,我刷新了冠軍紀錄呢!”有人叫他去體育館跳,而多德卻說不舒服,推辭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光會自吹自擂而不能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的實力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伊索寓言》的故事雖然簡短,可是每則寓言都充滿了智慧與啟示。
【讀伊索寓言有感(15篇)】相關文章:
狐貍求職伊索寓言故事09-01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15篇)11-09
中考名著《伊索寓言》的考點匯總09-08
讀贊美有感03-29
讀《愛》有感03-28
讀《金翅雀》有感03-27
讀中庸有感03-27
讀《自信》有感04-07
讀《魯濱遜》有感04-06
讀《鯨》有感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