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后感1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體》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體》讀后感1
左圖封面上的女孩子,應該就是葉文潔吧?以前,我覺得這封面與小說無甚關系,因為我的注意力始終在三體那里,特別是智子。我甚至非常討厭小說里對于葉文潔所有經歷的設置。
這次重讀,我才發現葉文潔的經歷確實是重要的。如果《三體》中沒有葉文潔,那么《三體》只能算一部普通的科幻小說,就像《上海堡壘》,我特別喜歡《上海堡壘》里腦洞大開的宏大場景和各種科幻設置。但是《上海堡壘》真的沒有把人物寫的立體豐滿,更別提把讀者帶入到哲學思考的層次。這一點《三體》做到了——因為葉文潔。所以,這次我終于認可了《三體》的這個封面。
《三體》因為葉文潔而有了宏大而悲憫的視角——包括伊文斯,他們一主一副無不是在反思人類。借他們的嘴,《三體》對于人類和人性做了高度概括的解析。在讀這些的時候,我的內心也是隨著他倆的失望而失望、他倆的厭惡而厭惡,甚至于會認同他倆的人類已經沒有能力以內部力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的思想。
但是,當三體人的信息被獲取和解讀以后,汪淼和丁怡的那種絕望感又捕獲了我,連葉文潔再上雷達峰的那種悲涼感也讓人感同身受。
《三體》讓我們以不同的視角去感受各自的立場:在三體游戲里我們會同情三體文明,在葉文潔的經歷里我們會痛恨人類的瘋狂,在伊文斯的描述里我們承認人類的貪婪與自私,在智子鎖死人類科技時我們跟著汪淼一起絕望,在葉文潔看向齊家屯時我們心中升起無限的悲憫。
正是《三體》使我們以不同的視角去體會和感知,使得《三體》具有了某些哲學意味。這使得它作為一本獨立的小說,是完整的,邏輯和架構是清晰的。
而《三體》的另一個難能可貴之處還在于,它作為一個系列小說的第一部,給之后的續作奠定了宏大的敘事基調,因為《三體》把視角挪到了全人類的生存上。
《三體》讀后感2
“在一小塊陸地上的草叢中,有一滴露珠從一片草葉上脫離,旋轉著飄起,向太空中折射出一縷晶瑩的陽光。”
《三體》描寫的場面是宏大磅礴的,正如曹文軒在給《幻城》的序言說過“語詞的千軍萬馬,無邊無際地簇擁在他的麾下。”但是《三體》亦不同于《幻城》,它的作者是一名工程師,我說的是指當作者用“光年”來計算距離,用“億年”來計算時間的時候,人們才深感知宇宙的宏大磅礴。
看完這本書之后,我久久不能釋懷,心中是被蕩滌了般的空靈,但當我努力地去回想我被打動的文字,就像一個孩子在運動會之后努力回想自己為什么會如此激動般的,停留在我心中的只有三個讓人扼腕的男人——孩子發現他記不得比賽項目和名次卻清楚地記得他參加的項目。
一個是魏成,數學天才。我常常想,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個人像他一樣是絕對的天才。我想為什么現在的人在呼吁勤奮可以超越天才,因為天才是極少數的人,而社會卻是被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所支撐起來的,所以我們需要勤奮的普通人。但是,我們知道自己要做一個勤奮的普通人,我們知道自己對天才的羨慕不用過多,但是每一個人都在渴望做天才。
我從魏成身上看到了天才。但是當我看到后來的時候,已經完全沒有了魏成。我費盡心機想要去尋找蛛絲馬跡,在言語的大軍中尋找那可憐的幾個字,但是被掩蓋的無影無蹤。他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但是后來我卻找不到了。
或許正如魏成所說的,天才的下場不比普通人好。他被時間湮滅在文字之中。正如當今社會中的天才們,有的年僅八歲上大學又有什么用?未成年人能夠做的只有讀書,當你讀完了書只是四顧茫然。四歲精通七國語言又有什么用?做不了翻譯而且當時間被其他瑣事所占有的時候,這些知識會被凍結。
他們是天才,因為他們超越了普通人。超越了普通人,也終將無法與普通人并行。
《三體》讀后感3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說《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天馬行空的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說有著近乎癡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里,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我始終是科幻小說、電影領域的“追星族”。
這部《三體》讓我重新認識了時間、生命與文明之間的關系。生命意味著什么?對每個個體而言,無不希望其越久越好。那么時間又意味著什么?它無時無刻不推動著我們朝著死亡邁進。看起來,時間與生命是對立的。但是,正因為時間賦予了生命以界限而使得生命個體能展現出異樣的風采,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大千世界。
同樣的,對于文明與時間,正如生命與時間的關系一樣,我們完全可以把一個文明當做一個生命的個體來對待。小說中的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的激烈碰撞,時刻都在體現著生命的價值。
給時間以生命,而非給生命以時間。前者能創造輝煌燦爛的文明,而后者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宿命。保爾柯察金說過,“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認為,這是對生命意義最深刻的闡釋。每個人在其有限的生命里,都會有追逐夢想的想法,但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僅僅是停留在有想法的層面而已,因為尋找這樣那樣的原因而違背了初衷。往往是這些人,常常抱怨現實的殘酷與生命的不公平,就像《三體》中那個可憐的監聽員。
當文明和生命沒有了時間賦予的精彩,該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許比死亡更為難過吧。
不能“心有宇宙路自寬”,更多地認識宇宙、地球、他人和自己,我們需要反思自己,更好地熱愛生命、擁抱生活!
“當初的愿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我給出的答案是:不是的,生命的維度靠時間來丈量,我輩青年胸中尚有升騰的火焰!
《三體》讀后感4
第一次花了這么長時間看了一本電子書,一本科幻書,但是非常值得,真的是好書,讓人腦洞大開,不過之后還是不能想象出,很多名詞也不理解,感慨作者的想象力太驚人了!格局不是一般的大,看完以后,我都認為是真的了,我的思路也開闊多了,人生多一份超然淡泊的心態了。
技巧不多說,前后呼應,細節伏筆。
最關鍵的是人性的剖析和刻畫,讓人去思考,去批評最后去自責,但是仍然覺得不能失去美好,善!
作者塑造的女性角色都不怎么樣,莊顏從頭到尾就是個道具,是個祭品似的人物,卻不斷強調著她是多么的真善美,卻不能讓我發自內心的感覺到真善美,而是填鴨式的告訴我,感覺沒法認同。
還有程心這個主角,我也曾是無腦噴中的一個,對于她一次次的選擇,一次次的犯錯,總要罵幾句吧,心里舒坦點,讓她背個黑鍋吧!我覺得作者的塑造這個形象為了推進時間的走向,宇宙的走向,真的不是個特別有血有肉的人物,畢竟是個科幻小說,還有就是我覺得她真的是一個普通人,雖然一次次讓她僅次于上帝的位置,但是她所有的選擇,就是普通的你我她的選擇,除了云天明的大腦那一次。所以恨她罵她其實就是罵自己,罵平凡的卻有愛的我們。不過因為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我們不需要承擔那么多的責任。而她錯在去競選執劍人,有德無能害死人!
里面的男性角色都塑造的很好,章北海,邏輯,維德,云天明,各有特色,但是總體有一點,都是特別堅強,堅定,堅毅!有軟弱的我們向往的很多品質在,我們有程心的軟弱,雖然不想承認,但是確實如此。
還有感慨一點,就是選擇太重要啦,就像蝴蝶效應一般,我們的選擇也是對我們的人生有太多的影響,所以,一念之間,可能滄海桑田,讓心主導!!!
《三體》讀后感5
一個多月的時間看完了《三體》,如果不是有故事情節,我是肯定看不下去的,什么天體物理學?什么組織?什么恒星行星?各種計劃?傻傻分不清楚啊!
出場較多的人物我還是記得的,于是,整理了一下,形成思維導圖,整個故事脈絡也變得清晰了。
葉文潔,在父親受迫害之前,她應該是過的非常幸福的小公舉吧,家庭和睦,聰明伶俐,受盡萬般寵愛,只是命運突變,父親受審查,母親棄她而去,后來又被那個編輯陷害,大概是對人類徹底絕望,才想著用三體文明拯救地球,后來又經歷了丈夫身死、女兒自殺,可以說是非常悲劇了。
史強,那種狂放不羈又俠肝義膽,頗有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英雄人物之感,但是他又粗中帶細,處處顧忌別人的安全,是整部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了,開始還以為生病之后會死掉,還好后來冬眠,然后病也痊愈了,繼續自己的事業。
章北海,心機boy,明明自己是一個失敗主義者,卻偽裝成一個勝利主義者,最后帶著戰艦逃離太陽系,不但帶走的戰艦幸存,追擊他的戰艦也幸存下來,可以說為人類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了。
羅輯,從消極懈怠的教授,到拯救世界的英雄,是變化非常大的.人物,但是中間有點不懂他到底想干啥,還找了個夢中情人結婚生子,最后還當上執劍人,相比于其他的面壁者,簡直人生贏家有木有?
程心,咋就突然成了主角,一臉懵逼,不是喜歡云天明的嗎?最后就因為世界上就關一帆一個男人了就在一起了?不應該與云天明團聚,然后有甜甜的戀愛嗎?
云天明,費那么大勁兒傳來消息,最后想和程心團聚,但是遇到突發狀況后就和艾AA度過了幸福的一生?也不去長生不老了?不去見程心了?心心念念的初戀就這么說不愛就不愛了?看不懂你們之間的感情,太復雜了!
反正專業的東西我也看不太懂,故事情節還可以瞎扯一下,就這些吧,不是很懂。
《三體》讀后感6
最近,我看完了《三體》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這兩本書非常吸引我。
這套書主要講的是擁有三顆無規律運行的太陽的三體人在無數次文明的毀滅與重生后得知地球的存在后準備進攻地球,在三體人準備侵略地球的這段時間里,人類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訂了“面壁計劃”,精選出4位“面壁者”,希望以此展開對三體人的反擊。而地球三體組織選出了3位“破壁人”,準備對面壁者進行反擊行動。羅輯是最后一位沒有被破壁的面壁者。在冬眠了2個世紀后,他終于知道了宇宙文明的真理,最終保衛了地球……
書中還介紹了兩條宇宙文明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通過這兩條公理,作者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推理:只要宇宙中的一個文明得知了另一個文明的存在,就必須消滅它,不然,自己就會滅亡!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個推理令我非常震撼。雖然這個道理和我們的生活沒有什么關系,但還是使我感受很深:日常生活中,考慮問題一定要多方面考慮,甚至往最壞的方面去想,因為這樣,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不用怕了。
這本書還含有許多科學知識,讓我學到了很多。如物質不同維度之間的關系等等。我還有一些不懂的名詞,我是上網去查明白的,如:閾值、強互作用力……
《三體》第3部曲我還沒有看,據說更精彩,我非常期待!
《三體》讀后感7
一個多月的時間看完了《三體》,如果不是有故事情節,我是肯定看不下去的,什么天體物理學?什么組織?什么恒星行星?各種計劃?傻傻分不清楚啊!
出場較多的人物我還是記得的,于是,整理了一下,形成思維導圖,整個故事脈杭州工裝公司絡也變得清晰了。
葉文潔,在父親受迫害之前,她應該是過的非常幸福的小公舉吧,家庭和睦,聰明伶俐,受盡萬般寵愛,只是命運突變,父親受審查,母親棄她而去,后來又被那個編輯陷害,大概是對人類徹底絕望,才想著用三體文明拯救地球,后來又經歷了丈夫身死、女兒自殺,可以說是非常悲劇了。
史強,那種狂放不羈又俠肝義膽,頗有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英雄人物之感,但是他又粗中帶細,處處顧忌別人的安全,是整部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了,開始還以為生病之后會死掉,還好后來冬眠,然后病也痊愈了,繼續自己的事業。
章北海,心機boy,明明自己是一個失敗主義者,卻偽裝成一個勝利主義者,最后帶著戰艦逃離太陽系,不但帶走的戰艦幸存,追擊他的戰艦也幸存下來,可以說為人類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了。
羅輯,從消極懈怠的教授,到拯救世界的英雄,是變化非常大的人物,但是中間有點不懂他到底想干啥,還找了個夢中情人結婚生子,最后還當上執劍人,相比于其他的面壁者,簡直人生贏杭州工裝公司家有木有?
程心,咋就突然成了主角,一臉懵逼,不是喜歡云天明的嗎?最后就因為世界上就杭州工裝公司關一帆一個男人了就在一起了?不應該與云天明團聚,然后有甜甜的戀愛嗎?
云天明,費那么大勁兒傳來消息,最后想和程心團聚,但是遇到突發狀況后就和艾AA度過了幸福的一生?也不去長杭州工裝公司生不老了?不去見程心了?心心念念的初戀就這么說不愛就不愛了?看不懂你們之間的感情,太復雜了!
反正專業的東西我也看不太懂,故事情節還可以瞎扯一下,就這些吧,杭州工裝公司不是很懂。
《三體》讀后感8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自從不知在何處看到這句話起,便對《三體》這本小說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想來獲得雨果獎的大作應該不會差到哪里去,于是便找來這本書仔細的讀了讀。
故事還得從太陽系外的一個行星——三體行星說起。三體環境并不像地球那樣安全,舒適,甚至,不知哪一天就會消失在宇宙之中。三體人為了擺脫這個惡劣的生存環境,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居住的行星,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不用再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只要能活下去就已經很好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三體人發現了地球的存在,這個發現把他們高興壞了,對于他們而言,地球簡直是天堂,比起他們的生存環境,地球環境不知道高了多少個檔次,這個蔚藍的星球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完美的令人陶醉……為了順利移居地球,三體人設法與一群對人類徹底失望的人取得聯系,他們一同建立了一個三體組織,加入這個組織的人堅信,三體人的到來會使人類停止那些愚蠢的破環行為,拯救人類文明。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口號十分耐人尋味:“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于三體。”就這樣,自然而然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讀完了這本書后,我的心情十分的復雜,總有些患得患失。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這么一句話——“你的無畏來源于無知!”人這種生物啊,總是苦于沒有自知之明,自譽為高等生物,實則盡做些愚蠢短視之事,天真的以為無論如何破壞環境,人類也能一直生存下去,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生存變成了一個理所當然的事了呢?呵,羅曼羅蘭有句話說的很對;“認識的人多了,我就更喜歡狗了。”
“沒有什么能永遠存在,即便是宇宙也會有滅亡的那一天,憑什么人類覺得自己應該永遠存在下去?” “活著本身就很美妙。”“在意義之塔上,生存高于一切。”
所以,好好活下去吧!
《三體》讀后感9
1月10日,英國媒體報道天文學家公布了加拿大一座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來自遙遠星系的神秘信號細節。這一無線電脈沖確切的性質和起源尚不清楚,在這一無線電信號中,有一個非常不尋常的重復信號。這一重復信號中兩次相同的無線電脈沖,都來自大約15億光年距離的一個相同信號源。
那么要不要回復[微笑]算起來,15億光年的距離現在收到那應該是36億年前發出的信號?!假如人類回應,就算收到也是36億年以后的事情了,那又會如何?![微笑][微笑]我們為何如此渺小。這本書就是越看越明白,越看越不明白。
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宇宙間生物的交流,但是會是以什么樣的文明?也許就是世界大戰演變為星球大戰,然后占領地盤,然后星球變遷,總之感覺一切都離不開從戰亂到和平再到消滅。物種會滅絕,但是時間不會,空間也不會,對于宇宙來說一切都沒有滅絕,只是反反復復的開始。無論是外星文明或者地球文明,不過是宇宙的不同細胞,他們也許永遠不會相聚,也許會碰在一起,他們也許會相互斗爭,也許會相互幫助,誰知道呢?看看這本書,感覺看世界看生命,看星空看白晝,看周圍的一切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總之,我尊敬每一個自然的生命,我敬畏自然,敬畏地球,敬畏無法想象的宇宙!我還是相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也許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則,不論是同種生物或者異種生物,或者人與人,或亦或是地球人與外星人!我們太渺小,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個空間與時間里,好好生存下去!
《三體》讀后感10
抓緊時間看完要不然又忘記了。最初看了第一部的一點點然后放棄了,聽完高曉松的解讀《三體》又饒有興趣地把書翻出來看。話說其實我比較喜歡被劇透…
大劉的世界很宏大,不只是世界,而是宇宙。地球被二維化的結局,就像梵高畫中的《星空》,定格在那一刻,甚至不留下任何證據。最后歸零者在宇宙發布的廣播中,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都在期待聽到自己的語言,至少在浩渺的時空中自己的文明被肯定過,留下了印記。守衛著地球文明墓碑的羅輯也會欣慰吧。
不懂得深究物理學原理,來不及細看行文描寫,波瀾壯闊的宇宙文明圖景和跌宕起伏的人物情節都足矣讓人叫絕。就像高曉松說的那樣,大劉的每一個腦洞都足夠去拍一部科幻大片,而這樣的腦洞在書中一個接一個,不遺余力地把能想到的都展現了出來,稱得上是偉大。
第三部看到后面,好多人都在罵程心。幾次寫到她俯瞰眾生的視角,她是圣母心了,可地球文明的毀滅怪她嗎…在我看來她只是喜歡攬責任,什么都當作自己的責任,保護全人類全宇宙怎是她一人能辦到?響應歸零者的號召回到大宇宙,卻在小宇宙中留下一盆魚缸。關一帆看淡了,不計其數的小宇宙不會全都歸還質量,一個小魚缸又能改變什么。沒有單一個體有能力決定宇宙的命運。
很多地方是詩意的,把地球變成畫,把情報編進童話,送星星,送宇宙…說到這兒其實最希望看到關于云天明的番外,他在三體世界的生活,他和AA在小行星上的相守相伴。
宇宙規律是無情可怕的,“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宇宙面前,人人都卑微而敬畏,唯有死神永生。
《三體》讀后感11
我所看到的三體
我算是第二遍看三體了,好書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1.我覺得第二部寫完其實就可以終結了,可作者的能力確實非常之強,在黑暗世林法則的基礎上,將地球與三體的大背景換成了宇宙。
2.其實三部書的不分高下,而且一部比一部精彩,就像作者所說科幻在于和現實之間連著一條線,能讓我們感受到真實。在國內科幻題材的作品太少了,如果不是三體獲獎,我根本不會去關注和讀的。可能大多數人已經在內心里默認中國的科幻處在一個比較低端的水平。慶幸的是三體證明中國還是有好的科幻作品和一個好的科幻未來。
3.三體讓我真切的認識到人類的渺小,地球的渺小,恐怕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看完三體那天晚上去打水,不自覺的抬起頭看看了黑黑的天空,沒有一顆星,無盡的黑更顯得孤獨,甚至于產生一種自卑感。
4.我覺得作者如果寫其他方面的小說,我相信拿個茅盾文學獎肯定沒問題[呲牙]。
5.從書中我看到了許多關于人性的方面,其實有時候讓我感覺比較心寒。羅輯用黑暗森林法則拯救了人類,可人類可以說是恩將仇報。書中的很多反轉將人類丑陋的一面都體現了。
6.書中我唯一不太喜歡的地方是最后程心和關一帆在一起了。作為最后的人類可以理解但是云天明呢?云天明的愛情體現了我愛你與你何干,而且給自己的愛人的禮物很讓人羨慕,第一次是一顆星星第二次是一個小宇宙;而羅輯的愛情也讓人唏噓,當一個經歷那么多苦難的面壁者、執劍人在末日來臨的時候看見那幅《蒙娜麗莎》還是留下了真摯的淚。
7.忠告: 傲慢的人最愚蠢
無知者無畏,然而有時候無知還是謀種意義上的幸福
各種主義太多不見得是好事
《三體》讀后感12
活到如今,粗粗細細地讀了許多書。隨著年齡閱歷的不斷變化,對所讀的文章書籍類型也不斷改變著,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喜歡偏現實體裁的作品。人嘛總是活在“吃喝拉撒睡,靜動坐臥走”之中,因而,我給自己下了個定義:一個現實中的俗套之人。
幾十年來,很少讀科幻小說,其中記憶最深的當然就是《西游記》了。文革期間基本無書可讀,但《西游記》卻可讀,一套《西游記》都快翻爛了,書的邊緣卷起掉角,還好不缺頁。不知《西游記》算不算科幻類,可能屬于神話類的讀物吧,不過在童年時代的我看來,是很玄乎很熱鬧一本故事書。
科幻小說《三體》斬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慕名而來,我也斷斷續續地捧讀起來。
雖只讀了一遍,但讀得比較仔細,經常往回翻翻,想一想,并隨手做個筆記。
在我眼中,這是一本“亦幻亦實”的科幻小說,絕大部分是對中國現狀的實錄。靜下心來,回味書中某些章節的內容時,仿佛時光徐徐倒流,從現在開始,一步一步地倒退著往五十年前尋尋覓覓,書中所曾描述的情景歷歷在目,歷史不可欺騙,記憶不可欺騙,人類不可欺騙!
人類需要拯救,這是《三體》的宗旨,也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靈魂深處的神圣使命感。
不知《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的具體情節內容如何?很渴望繼續讀下去,但我的時間及空間實屬促狹。
看了一下內容簡介,好像《三體Ⅱ》是人類掙扎自救,《三體Ⅲ》是生命在宇宙中重生。
很可笑吧,我竟然膽大妄為地揣度巨作,這多像一只井底賴蛤蟆玩味兒偉大天象呀。其實,這也是我心里對人類的無限寄翼。
祝福人類。
《三體》讀后感13
《流浪地球》——20xx年春節檔最火熱的電影,不但讓我知道了劉慈欣這位中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而且也讓我對他的另一部科幻小說《三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便在暑假閱讀了這部書。
《三體》這套書共三部,講了四光年之外的三體文明由于遭受多次毀滅性災害,逃離了母星,就在他們為尋找新家園而一籌莫展時,他們卻意外接收到了地球發出的信號。于是,三體人在利用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后,他們的宇宙艦隊便調頭直撲太陽系——他們妄想毀滅人類文明,在地球上延續自己的文明。人類與其奮力抵抗,但最終兩敗俱傷,三體人不甘此結局,引來了宇宙中更高等的智慧生物,他們戰爭的方式和手段已經超出人類的想象極限,它們僅僅發出了一張卡片大小的“二向箔”,便給整個太陽系帶來了降維打擊,把太陽系壓縮為二維平面,人類未能逃脫被高等文明滅絕的命運。
值得慶幸的是,在太陽系即將毀滅之際,小說中程心和艾AA作為最后的幸存者,駕駛光速飛船離開地球,將人類文明火種帶走,他們在黑域中穿行了1800萬年后,在小宇宙中短暫居住,并最終進入大宇宙生活,保留了人類文明火種,人類文明得以延續。
讀了《三體》,我感慨萬分,同時也陷入了沉思,雖然科幻小說是虛構的,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日行千里、千里傳音、視頻聊天……這些在古人看似科幻的東西現已成真,小說中的“光速飛船”“曲率驅動飛船”“二向箔”等等,如果真的變成現實,這將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巨大的變化。我更希望如果那天真的到來,會出現像電影《絕世天劫》中哈里一樣的人,來拯救全人類,這些人或許有你,或許有我,或許也有他……
《三體》讀后感14
一口氣讀完了科幻小說《三體》三部。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堅定的基督信仰,我一定會被《三體》洗腦了。
在信主之前,特別是在學生時代,我曾經非常相信人類文明是有輪回的,就像三體文明。那時常常幻想在我們現在這代文明之前,一定有一個已經被毀滅的、曾經高度發達的文明。當時也非常愿意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三體》正契合了我的這些主觀瞎想。
《三體》也帶給了我以前不曾想到過的震憾。
首先,我從來不曾想過宇宙是不是一個黑暗森林。《三體》把宇宙中存在的文明比喻成一個黑暗森林,大家都小心隱蔽自己,尋找對手。誰暴露了坐標,誰就等著被催毀吧。而地球人對此茫然不知,反到像一個缺心眼兒的孩子,想方設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最終把自己帶入毀滅。
其次,我從來不曾想到過高等文明毀滅低等文明時,是那么易如反掌。一個值班的觀察員隨手甩一張二向箔,不費吹灰之力,太陽系就從三維被降到二維,變成了平面一幅畫。
太陽系一個星球接一個星球被壓入到二維空間。作者對地球毀滅作了特別細致的描繪,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母親舉著自己的孩子,但這個孩子也只不過比母親延遲一瞬而已,統統都被壓成平面。
地球人為了抵御外星人的入侵,曾設想了種種的可能,甚至建立太空城,移民到外太空。但是人類這一切的聰明智慧和建造,在高等文明的打擊下,就像成人看孩子搭的積木,甚至是一個笑話。
放下書,被作者劉慈欣的腦洞深深折服。但他的腦洞再大,也終究是人腦,以人腦就可以幻想出這些我們普通人無法想象到的神奇能力,那么上帝真實的能力和作為,真是我們人類無法測度的。想到有一個老姊妹,當她說到上帝有時候沒有應允她的禱告時,她自己安慰自己說:上帝那么多兒女呢,總有顧不到的時候。我們常常把上帝局限在我們有限的想象中,如果我們想更多地認識上帝,必須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
《三體》讀后感15
早就聽說三體的作家劉慈欣在二零一五年獲得了雨果文學獎——他也成為第一位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籍作家。我為他感到非常的自豪,早就想見識一下他的大作《三體》,所以我這個暑假閱讀了想與中國的《三體》三部曲。
三體三部曲講的就是在紅岸計劃發射并接收外星人的信號后,一部有一部激動人心緊張的形勢的嚴峻變化。最后外星人與地球人展開激烈的競爭的故事。這部書描寫的精彩激烈,讓我不禁沉浸于其中,有時候甚至看到晚上一兩點都不想放下書本,總是抱著書,細心的研究。書中有令人感傷的故事,也有令人痛快的瞬間,有令人不可思議的奇思妙想,也有令人拍掌稱贊的好主意。
其實書中介紹的兩個主人公令我印象最為深刻,一個就是程心,另一個就是羅輯。羅輯所帶給我的是一種男性的陽剛之氣——他做事爽快麻利,絲毫沒有懈怠之情,他每辦一件事就要把它辦到最好,每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優,這樣的人正是值得我學習的。有一次他在制定一個計劃的時候,一些古板的老科學家總是向他提出反對,但是他卻絲毫的不接受他們的意見,因為他總是覺得,他的方法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理論知識支撐他相信一定是正確的。后來的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正確性。而文中的程心這個人卻是非常優柔寡斷,而且有些愚昧的善良的人。他總是把自己的善當作自己的高尚品德,殊不知他這樣的‘善良’其實是一種愚蠢,一種假善。后來也是因為他的這種善良,害死了不少科學家,讓外星文明登陸地球,地球文明從此得到了永生。
《三體》這本書用輝煌壯麗的環境描寫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為人們敘述了未來的一幅神奇的世界。這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驚異。只不過我更期待的是《三體》電影的上映,總是盼星星盼月亮,卻盼不到那部我最心愛的電影。
【《三體》讀后感15篇】相關文章:
讀《三體》有感集錦15篇03-28
《三體》讀書筆記15篇03-27
三體讀書筆記15篇03-25
【精華】藝體工作計劃三篇03-14
三位一體調研報告01-06
高三體訓自我鑒定范本4篇03-17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08-29
優秀班級體獲獎感言范文02-11
傳記體影片公民凱恩09-28
渝北區第三實驗小學體衛藝工作自查報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