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肩膀》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肩膀》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肩膀》有感1
寒假里,我讀了《我是90后》這本書,其中《柔弱的肩膀勇敢擔當》這個故事讓我久久難忘、受益匪淺啊。文中“無論春夏秋冬,5歲的小鵬飛總是每天早晨5點準時起床,為奶奶準備早飯、中飯,再給奶奶打針服侍奶奶吃藥,收拾好碗筷再去上學。”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它告訴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小鵬飛一樣孝敬長輩,肯為長輩付出,小鵬飛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不過一定要堅持不懈哦。
孝敬長輩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這也需要有感恩的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行呢!長輩天天為我們付出,難道我們不應該為他(她)們付出一些,做一些什么嗎?感恩是這樣,人與人相處也是這樣的。假如你新交了一個朋友他(她)對你說“你好”而你卻不理他(她),他(她)下次還會理睬你嗎?
有一次,我在青少年宮上特長班。我看見了一個小女孩,她剛剛和我認識了幾天,這時她走過來用柔柔的聲音甜甜地對我說:“吳瑕,你好啊。”我正在聊天沒有理她。第二天我又看見了她,這時侯,我走過去說:“你好。”她沒有理我。我有些生氣,這時我才恍然想起我昨天就是這么對她的啊,我很慚愧。又對她說了一聲:“對不起。”風波就此平息。
還有一次,是剛剛開學那次。班上新轉來了三位新同學分別是:孫雨蘊、蘇暢、朱雨彤。我最先認識的是蘇暢,因為她活潑開朗又很好動,一刻也坐不住,這不來找我交朋友喱。好動歸好動但是還是很有禮貌的對我說:“你好,我叫蘇暢,讓我們交個朋友吧!”,“我很愿意,你好,我叫吳瑕。”從此我們倆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學習上也互相幫助,共進退。
小鵬飛之所以對奶奶那么好,是因為他懂得感恩,我們都應該像他一樣有一顆感恩的心。
讀《肩膀》有感2
我聽說過許多橋的名字,如趙洲橋、南京長江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當我在《小學生之友》這本書的目錄上看到《肩膀橋》這個題目的時候,不禁一陣納悶,便迫不及待的翻開書本,煞有其事地讀了起來,讀后不禁熱淚盈眶。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年青的胡老師在山里面教書的故事。山區每當下雨,河水暴漲時,胡老師擔心同學們的安危,都會來背學生過河去上學。即使是寒冬臘月,也不會間斷。他為了山里的孩子能讀上書,即使是調令來了,他也不走,一呆就是三年。后來有一次,河水漲得厲害,在接一名學生過河時不幸被一個浪頭卷走了,在最后的一剎那,他奮力把學生往上一推,自已卻獻出了寶貴而年青的生命。村長知道后,發誓要建一座橋,橋建好了,名字就叫《肩膀橋》,其含義不言而喻。
此時,我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胡老師的精神怎么不讓我感動?在我們學校里就有許多像胡老師一樣愛崗敬業的老師,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鄧堂蘭老師。有一次鄧老師感冒了,嗓子沙啞,可為了不耽誤我們的學習,她還是帶著病,用沙啞的嗓子堅持為我們講課,那一節課同學們聽的非常認真。
鄧老師不但關心我的學習,更關注我的思想。上個單元測試,我沒有考好,鄧老師就把我叫到辦公室,嚴厲的批評我、教育我,說我最近上課不太專心,思想上也經常開小差,學習態度不端正,所以成績滑坡,她相信只要我改正缺點,認真學習,成績就一定會有進步,給我加油。
這就是我所崇拜的老師,她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迸發出最亮最美的光芒。
讀《肩膀》有感3
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緒,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十三歲的肩膀》,就讓我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寫在一個農村里,有一家貧困戶,由于女主人認為這個家太窮,便出走了。從此,家里只有長子扛著,他曾苦苦地為妹妹找奶喝,又得照顧弟弟和生病的父親。
因為生活所迫,他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得了急性胃炎,在老師的照料下,身體逐漸好轉。可學昆曲和昂貴的藥費還沒有著落,他只得拖著虛弱的身體去批發場賣雜貨。
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后,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老師不斷鼓勵支持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讀了這篇文章,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這個男孩真偉大,和他相比,我不愁吃穿,爸媽為我們準備好一切,我們要什么有什么,而小男孩什么都沒有,她肩負著家庭的責職,在這樣艱難條件下,他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一個一個困難。曾幾何時,我都會因考試不理想而傷心,為老師家長的批評而落淚,我是多么軟弱,和他相比,我是多么渺小,多么不值一提……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人要不怕挫折,要主動鍛煉自已,培養自己的能力,不能讓社會適應你,而是要你去適應社會。我一定會成為一個祖國的`棟梁之材,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教師點評:
能緊扣書中內容,結合自已的感想,寫出了自己生活、閱讀的感受,特別是“不怕挫折,主動鍛煉自己”的觀點,老師也深表贊同。這句話應從此成為你的座右銘!
讀《肩膀》有感4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十分愛我的父母,他們供我上學,讓我參加課外興趣小組,給我買許多課外書,盡可能地為我創造最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我每天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猶如生活在蜜罐里。但是,等我讀了馬鵬飛的故事后,讓我感悟很大,也感到十分慚愧。
這個男孩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愛,就靠著一個接近雙目失明的奶奶把他拉扯到大,他和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就是他唯一的親人。在他5歲的時候,奶奶因為糖尿病病發癥而導致雙目失明,5歲的鵬飛就當起了家里的“頂梁柱”,費勁心力照料奶奶,這是連一個大人都很難辦到的事情,卻被一個年幼的孩子給辦到了,他柔弱的肩膀勇敢擔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2008年汶川發生大地震,生活艱辛的鵬飛卻把他們祖孫倆從牙縫里擠出來的50元給捐了出去。他說:“災區的小朋友太難了,一個3歲的小女孩什么都沒有了,可我有奶奶,有飯吃,我比災區孩子幸福多了……”小小的鵬飛是如此的善良,他柔弱的肩膀勇敢擔當,分擔著災區小朋友的不幸,為他們帶去安慰,帶去信心,更帶去生活下去的勇氣。
是啊,生活的磨難并沒有把馬鵬飛壓垮,反而使他成了一個樂觀、陽光、堅強、樂于助人的人。讀完了馬鵬飛的故事,回想起汶川地震時我才捐了20元,我深受震撼,為他那柔弱的肩膀,為他那勇敢的擔當,更為他那顆感恩的心,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想:我們90后的少年,所缺的不正是這種學會感恩,學會分擔的品質嗎?
讀《肩膀》有感5
“做人就要像大地挺起胸膛以負載萬物,就要像大樹強壯枝干以保護鳥巢,就要像小草直起身子以裝扮春天”。文章這一席話確實讓我感慨萬分,當我讀到肩膀這一文的時候,便感受到到了責任和當當的重要性,心中如同波浪翻滾。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作者通過許多舉例來論證了說明責任的重要性,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大義,不應該像周幽王一樣沉溺于溫柔嬌媚。想到自己的一個伙伴,她喜歡穿著暴露性感的衣服行走于大街,家中事物一概不理,我好幾次聽其通話于夫,兩人言詞苛刻,似乎互相有埋怨之意,你不忠我言,我不聽你意,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又怎么會好過呢?老公在外拼命賺錢,而老婆在家風流快活,說到底就是不負責任,不把家庭重任當做一回事,這樣不但會影響自己,還有可能累及一個家庭。
看到“肩膀”一詞,就想到了母親,母親一直對家庭盡職盡責,恪守婦道,憑借“肩膀”挑著擔,背著籮筐將我和弟弟養大,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就算我爸再怎么無動于衷,再欺負我媽媽,我媽媽始終堅持著,努力著,她從來沒有放棄過我們,她從來不退縮,她也沒有一走了之,對我們置之不理,而是用肩膀挑起重擔,把責任看做是最偉大的事情。
《肩膀》一文讓我許久不能忘懷,那些有力的言詞一直在我胸中激蕩著,我想,不負責任的人,終究一事無成,我必須反思自己的過去,重新認識我的未來。
【讀《肩膀》有感】相關文章:
讀《自信》有感04-07
讀《魯濱遜》有感04-06
讀《鯨》有感04-03
讀《冬天》有感04-01
讀贊美有感03-29
讀《愛》有感03-28
讀《金翅雀》有感03-27
讀中庸有感03-27
讀《狗》有感03-20
讀《釣魚啟示》有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