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集錦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
你看了這本書的題目——《佐賀的超級阿嬤》后一定會說:“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有一個叫佐賀的人他外婆的故事。”如果是那樣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這部書其實是說一位日本喜劇泰斗、作家——本名德永昭廣,小時因為父親受核輻射而死,母親只好將年僅8歲的德永昭廣寄養在住在佐賀的外婆家時發生的一些事情。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明白了:對生活要求不能太高,就算是貧窮,也要笑著活下去。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2
“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而且和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族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窮人。”這是一位既貧窮又開朗的老人的人生格言,她的這些話語不僅深深影響著她的兒女、祖孫,還讓我們深受啟發。就是這短短的幾句話,讓原本貧困的家庭充滿了歡笑。在極端艱苦的日子中,樂觀的外婆總有神奇的法子,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沒錯,窮并不代表什么,只有那些用自信的心態來克服貧困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富豪”!
這是一本頗耐人尋味的書,書中存在著許多富有哲理的語句,這些句子是日本一位平凡老人在有生之年留給他的孫子的一筆“巨大財富”,正是這些句子,讓作者的一生都被人們所敬重。
“人最不了解自己,最清楚別人,因為,人都只看到自己的好。所以,不要討厭別人。”這是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確實,生活中,很多人眼里只有自己,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永遠都只看到自己的好,把別人對你付出的一切都像扔垃圾一樣仍得所剩無幾,往往朋友或親友的一句叮囑都當作一陣風似的即吹即過。還記得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也許這是一句很平常的話語,但卻凝聚著無盡的哲理,只要你有心,就不愁做不到。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雷鋒,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以自己的一顆無私奉獻心贏得了全天下所有人的尊重。從古到今,這都是一個不變的、永恒的道理……
同學們啊,就讓我們學一學這位超級外婆吧,持著樂觀的心態張開雙臂,擁抱快樂,擁抱幸福,擁抱美好的生活!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3
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我對書中的人物感到十分的敬佩。
在文中人物德永紹廣(作者)小時,他就離開母親,與佐賀的阿嬤一起生活。雖然他們淪為“貧窮中的貧窮”,但樂觀的“超級阿嬤”卻能用一種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令作者一生受用無窮。
紹廣和他的外婆,盡管他們經常沒米下鍋,盡管他們住著破破爛爛的小屋,盡管他們只能吃別人不要的畸形蔬菜,盡管......但超級阿嬤依舊露出笑容,依舊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難道這一點還不值得我們敬佩嗎?但在敬佩的同時,我們也要進行反思:與紹廣和阿嬤相比,哪一位同學比他們更貧窮?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與他們一樣,每天生活在快樂中呢?
這本書勾起了我腦海里的回憶:我在新聞報道中看到:一個11歲的五年級小學生,在他五歲那一年,爸爸工作受傷,從此癱瘓在床。整個家庭的重擔全挑在他一個人身上。放學回家,煮飯、做家務等等繁重的任務常壓的他喘不過氣來。但是他有自卑嗎?沒有,他在學校不僅積極樂觀,而且還當上了學校的大隊委! 與超級阿嬤一樣,我也給他“點個贊”。
除了敬佩,當然也要反思。一定要在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不要一味的抱怨生活。可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咯!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4
今年五月,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叫《佐賀的超級阿嬤》的書,我一看起來就迷上過了它。
昭廣寄因為家里無力扶養,母親將年僅八歲的他養到佐賀鄉下的外婆家,沒想到迎接他的卻是一間破爛茅屋!雖然鄉下家里物資緊缺,但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生活過下去,始終讓家里洋溢著笑聲和溫暖。
從這本書里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昭廣寄的外婆總是用風趣的語言來擺脫貧窮帶來的困境。我明白了做人時時刻刻都要樂觀向上,不能自卑自棄。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5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很精彩的書,名字叫《佐賀的超級阿嬤》。
這本書是日本的島田洋七寫的,內容是:廣島原子彈爆炸后,父親只身“回廣島看看”,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母親只好把年僅8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沒想到,昭廣卻在這里度過了8年快樂的生活,雖然物質條件極度艱苦,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快樂!
書中令我最記憶猶新的是外婆。因為外婆雖然窮,工作也很艱苦,但她有善良,積極,快樂,樂觀的精神。外婆也很聰明,總是想一些神奇的法子,讓生活多姿多彩。外婆這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也讓我感慨萬分:“經濟上的富裕和貧窮并不是幸福與否的關鍵,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幸福。”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在人民公園看到一位老奶奶和一個殘疾叔叔,在路邊上唱歌,兩人衣衫都襤褸,相信生活也一定窮困潦倒;但他們一個彈琴、一個唱歌,歌聲中絲毫沒有任何悲傷痛苦或自卑消沉,而是充溢了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氣息……我相信,他們的生活雖然暫時窮困一點,但他們的內心世界一定是快樂富裕的,他們的將來也一定不會貧窮。
《佐賀的超級阿嬤》讓我深刻領會了:面對生活,始終要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幸福是靠自己的努力爭取過來的!!!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6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關于愛、關于教育、關于成長的書——《佐賀的超級阿嬤》。讀著里面的一個個故事,我有時狂笑不止,有時又心潮起伏,有所感動。《佐賀的超級阿嬤》主要講述:幼小的昭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爆炸中失去了父親因靠母親開的小酒館無力撫養昭廣,母親便把八歲的昭廣送到了外婆家生活。雖然外婆家的生活極度窮苦,但樂觀、堅強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方法讓日子過下去,比如:在河面上攔一根大木棒,靠上流菜場所漂下來的尾部開杈的蘿卜、畸形的小黃瓜、爛菜葉以及一些賣相不好的蔬果,來決定當天的飯菜;或在腿上綁吸鐵石,靠吸廢鐵來賺錢……在外婆家居住的八年里,外婆除了把昭廣撫養成人,還教了他許多做人的道理,例如:窮有兩種,一種窮得消沉,一種窮得開朗。我們一定要窮得開朗!看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外婆。在那個物質缺乏的時代里,外婆靠著當一個普通的清潔工,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更何況還要加上昭廣了。
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會對生活喪失信心,自生自滅,甚至集體去自殺。外婆卻沒有這樣做,而是以樂觀、堅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并教昭廣怎樣去做一個快樂的窮人。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幸福不是被金錢左右,而是取決于你的心態”的真正含義:不管身處種種艱苦的經歷中,也許只要換個角度去看事物,就能活的輕松、快樂。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7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他是日本作家島田洋七(本名德永昭廣)講述自己小時候故事的書。我被書中的阿嬤深深吸引了。
因無力撫養,母親只好把八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鄉下的外婆家。外婆性格開朗,鄰居都很喜歡她,所以經常會給她一些生活用品。雖然日子艱苦,樂觀的外婆總有辦法讓家里充滿笑聲,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
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幸福無處不在。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充滿幸福。
因為沒有錢,所以不幸福。這是現在很多人的觀點。錢不夠,不能去大飯店吃飯,不能去旅游,買不起名牌衣服……自然不開心。而外婆和昭廣雖然窮,卻能在生活中自給自足,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還是很幸福。那其他人還有什么理由說自己不幸福呢?
幸福不是由金錢掌管的,而是取決于心態。有一次,我看上了一款同學的鉛筆盒,很希望有一個一模一樣的。我放學后一路小跑到家,急不可耐地打開我的“小金庫,”卻發現只有幾個硬幣,錢肯定不夠。正當我無奈地趴在窗臺上時,我想起了這位超級阿嬤。我的生活已經夠好了,為什么還要奢求更好呢?想到這,我茅塞頓開,不再想什么鉛筆盒了。
每當我抱怨生活不幸福時,我就會想起超級阿嬤,她使我不再抱怨生活,讓我樂觀面對一切。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8
它是一本書。它是我人生路上的奠基,使我走得更穩更順更為漂亮;它是我追尋夢想旅程里的一盞明燈,使我做事努力、天天向上……它就是《佐賀的超級阿嬤》……
《佐賀的超級阿嬤》仿佛是一本人生經,告訴了我們很多待人處世的原則。全書不僅充滿溫馨與歡笑,還充滿了感恩與感動,書中的一些話就好似無價之寶,教會了我們很多……
“你一笑,旁邊的人也跟著笑了。”這句話,是我們每個人應值得學習的。每個人與生俱來便被賦予了笑的能力,笑能帶來和平,能化解危機,也能化解矛盾。
在如今快節奏的城市中,人們都形色匆匆,其實只要每個人都盡情展露自己的笑容,這個世界便會充滿愛與和……!
“按自己想要的方式過活,因為是自己的人生。”這句話使我知道,自己應有自己的主見,要有個性,不應總是按別人說的去做。有些人未來的旅途都被父母安排好了,因此這些人的生活基本上也沒了挑戰,沒了冒險,更沒有挫折。每個人都因該去闖蕩,去過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這樣人生之路才會有風景、有精彩……
“讓人察覺不到的體貼才是真正的體貼、真正的關切。”這句話讓我學會了去觀察生活中那些令人不易察覺的體貼,使我找到了父母的對我的愛。其實,父愛與母愛都如空氣一般不易察覺,當我們仔細去觀察時便會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充斥著父愛與母愛……天冷了,床上那悄悄增加的被子,書桌上那悄悄多出的熱水,椅子上那悄悄添上的墊子……那悄悄的、無聲的體貼就是令人感到溫暖的愛……
它能讓人快樂、它能讓人思考、它也許能使我終生受益,它是一本書,它就是《佐賀的超級阿嬤》……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9
丈夫早亡,帶著七個兒女四處漂泊,將他們撫養成人。這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多么的不易。在一間20平方米的屋子內,八個人過著飽一天餓一天的日子,這對任何一個人或家庭都是致命打擊。可當我讀完日本作家島田洋七寫的《佐賀的超級阿嬤》后,我不禁十分佩服書中的阿嬤,他完全詮釋了樂觀的意義。
書中寫了主人公被母親送入外婆家后,過著節儉生活,自己做飯、砍柴、打水、洗衣服、澆花,這一系列的家務壓在年僅七歲的小主人公身上。小主人公也從外婆身上學到了樂觀、堅強、樂于助人的精神。文中的外婆詮釋了樂觀的含義:既然活著,就要以笑臉迎人,這樣別人也會對你笑,生活不就充滿陽光了嗎?這是外婆的經典語錄之一。此外總有人抱怨,生活對自己的不公平,每天愁眉苦臉,生活也覺得索然無味,整個人慢慢就頹廢了;如果嘗試著張開笑臉,那么生活便對她露出笑臉。她也會發現,生活充滿了陽光,也變得積極上進,所謂不公平也就不擊而碎了。只要充滿樂觀,在自己的努力下,挫折與困難就會慢慢被擊碎。
我最喜歡書中的外婆。當外婆看到關于自殺的新聞報道時,她會板起臉,認為那些事業失敗,又不愿賣房賣車,只是面子上過不去而自殺的人十分奢侈。如果放不下過去,又不愿努力,是成功不了的。外婆在家中無米時,并不難過,當小主人公說阿嬤早飯呢,她輕描淡寫回了一句,早飯哪是天天吃的,你就想象一下吃過飯了,再滿足的笑笑,你就能感到肚子十分飽,就有精力撐到中午吃學校的營養午餐了。
當我看到這里捧腹大笑,但又有一點心酸。我不禁在想:外婆認為人不要老拘泥于過去,要一直向前走。外婆的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我心上,我深有感觸。外婆并不是喜新厭舊,而是為了未來努力。如果我們總是為過去做的事情而自責或得意,那么我們會一直停留在那一階段,不再進步;如果我們不拘泥于過去,繼續努力,就可以用努力后的成果來彌補過去,并繼續努力為未來努力。幸福不是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于你的心態。
誠然人生是充滿挫折的。可是如果你像阿嬤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人生不就充滿陽光了嗎?對我來說,阿嬤的笑容是對樂觀最好的詮釋。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0
這本書中的外婆生活在日本戰敗后那個物質極其匱乏的時代,她是那個時代的窮人,一個普通的清潔工,而且還要撫養七個孩子,但她有非常樂觀的精神,從不以為貧困是不快樂的,幽默豪放的她在貧困眼前也保持著應有的姿態和神彩,正是這類樂更多相干范文>>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這本書中的外婆生活在日本戰敗后那個物質極其匱乏的時代,她是那個時代的窮人,一個普通的清潔工,而且還要撫養七個孩子,但她有非常樂觀的精神,從不以為貧困是不快樂的,幽默豪放的她在貧困眼前也保持著應有的姿態和神彩,正是這類樂觀的精神,讓她自己在貧困的生活中感受快樂,也讓她所撫養的外孫島田洋七成了日本笑劇泰斗,就是這本書的作者。我覺得貧困的人固然要承受很多的苦難,但是樂觀可以成為他的精神財富,在外孫和外婆相依為命的8年中,他得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樂觀、堅強、英勇、愛心、節儉等等,這都為他以后的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也應當這樣。
這類開朗的人生觀,是當今競爭劇烈的社會中十分難能寶貴的。為甚么相比與一些富貴的人,仿佛有些窮人活得更快樂?秘密就在其中:由于他們具有樂觀的心態,只要有樂觀的心態,就可以有很好的的辦法,讓艱苦的生活快樂地過下去。人生短短幾十年,快樂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渴望的嗎?幸福不是金錢能購買的,而是取決與人的心理。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1
走在兩排擺滿書的書架中間,手指輕輕掠過兩側的書。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從架子上抽出那本《佐賀的超級阿嬤》,饒有興趣地讀了起來……
《佐賀的超級阿嬤》記敘了作者真實的童年故事,二年級的德永昭廣失去了父愛,母親在廣島經營了一家小店,沒有時間照料他,被迫把昭廣送到了遠在佐賀外婆那里。外婆家的日子貧窮但卻充實快樂,她樂觀積極、不怕困難、勤勞善良、熱愛生活的品質和在佐賀發生的點點滴滴給昭廣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外婆曾說過一句話:“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就屬于那些窮得開朗的人。”面對貧乏的生活,外婆選擇了樂觀,這樣的樂觀同時也感染了昭廣。從小生活在蜜罐子中的我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又沒有工作上的壓力,為什么還是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呢?比起昭廣“以樹果為零食,自己做玩具,運動也只是跑步”的窮苦生活,我們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實在是幸福不過了。我們并不需要奢求什么,只是應當做一個陽光健康、快樂成長的少年,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每一天,如果你用悲觀面對生活,生活也就像你所看到的一樣,是沒有明媚的陽光和晴朗的天空的。
“真正的體貼是讓人察覺不到的”,在佐賀的日子里,昭廣感受到的是被人體貼的快樂。為了讓能吃上一次大餐,班主任常會假裝肚子痛,用自己的豪華大餐換來昭廣的甜姜、梅干配白飯;為了讓昭廣看到馬鈴薯和洋蔥的樣子,昭廣的同學竟裝了滿滿一袋的馬鈴薯和洋蔥而受到老師批評;昭廣受傷看病時沒帶錢,醫生不但免去了他的看病費,還給了他回家坐巴士的車費……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當然少不了他人對我們的體貼:每天父母做的一道菜,老師們的一句鼓勵,同學間的一句問候。關心是一種力量,當我們得到他人的關心的同時,也要學會去關心他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當別人遭遇困境或需要幫助時,我們應當伸出援助之手,盡自己的一分能力。他人獲得了被愛的喜悅,你會發現你也會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
讀完《佐賀的超級阿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的力量的偉大。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它都能夠使生活變得美好、充盈。我們也來做一個像外婆那樣的人吧,讓這個世界成為一個愛的天堂。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2
這學期,媽媽給我買了好幾本課外書,可我最喜歡看的還是日本作家島田洋七寫得《佐賀的超級阿嬤》。島田洋七是日本的喜劇泰斗、作家。他本名叫德永昭廣,因為拜漫才(相聲)大師島田洋之助為師,而改名為島田洋七。廣島原子彈爆炸后,島田洋七的父親只身回廣島看看,卻受核輻射而去世。因為無力撫養,母親只好將年僅八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鄉下的外婆家。雖然生活極度艱苦,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歡笑!那段時光雖然過得清貧,但卻令人難忘。
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阿嬤每次出門腰間總要綁一根繩子,繩子的一端掛著一個磁鐵,每次回家時,磁鐵上會粘著廢鐵和釘子,阿嬤將這些東西扔進桶里,桶里已經收集了不少“戰利品”,阿嬤說這些東西可以賣錢,不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會遭老天爺懲罰。不僅如此,阿嬤還在河面上架一根木棒,這樣可以攔住一些上游漂下來的樹枝和木片,阿嬤將這些樹枝和木片當柴燒。木棒攔住的不只是樹枝、木片,上游有個市場,尾部開杈的蘿卜、畸形的小黃瓜還有一些果皮受損的水果等賣不出去的瓜果蔬菜都被扔進了河里,也都被木棒攔住,這些東西都會被阿嬤利用起來,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解決了他們一家的許多生活難題。盡管食物都是別人扔掉不要的,可阿嬤卻笑稱這條河是“超級市場”。為了解決吃飯問題,阿嬤是想盡了辦法,連朋友送給昭廣的西瓜面具也未能“幸免于難”。第一天晚上還擺在床頭,早晨起來時,發現西瓜面具已經成了美味的腌制西瓜塊。從文中我們不難讀出作者在阿嬤家生活時那段時光的艱難,可是讀著讀著你又幾乎感覺不到生活的辛苦,相反,字里行間流淌著的都是幸福的味道。因為島田洋七有一個樂觀的超級阿嬤。
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島田洋七的阿嬤對待生活的態度,那么苦的日子,卻從不叫一聲苦,苦中作樂,笑對生活,有這樣一位樂觀豁達的阿嬤,誰還會對困難低頭?誰還會對生活說不呢?此時,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的外婆勤勞簡樸、性格和善、對人和藹。外婆年輕時吃過不少苦。那時外公是學校名辦教師,一個月工資才十幾塊錢,根本不夠家里開銷,家里的事都是靠外婆一雙手。冬天的早晨,天氣特別冷,外婆很早起床到山上去砍草送到窯廠賣。因為草上有霜凍,一擔草常常壓的外婆幾乎喘不過氣來,她身上流著汗,可是手卻凍得像大饅頭,又紅又腫。那么重的一擔草賣了也只能得到幾毛錢,可是外婆依舊很開心,從沒說過一聲苦,從沒喊過一聲累,她用勤勞的雙手操持著這個家。我從小也是在外婆身邊長大,外婆給予了我最無私的關愛。小時候我體質不太好,總是感冒咳嗽,在醫院住院的日子,外婆總是寸步不離地陪著我,實在困了就趴在床邊打一會兒盹,每次醒來眼里都布滿了紅血絲。她怕我打吊針時疼,就給我講故事,盡管這幾個故事我已經不知道聽了多少回了,可是卻百聽不厭。在農村上幼兒園時,我每個周五到周日都在外婆家住。那時,一到星期五的那個時間點,外婆就會到村口來接我。見到她時,我就飛奔過去,一下沖進她的懷抱。周末我像只跟屁蟲一樣跟在外婆身后,跟她一起在河邊洗衣服,跟她一起在菜園種菜,跟她一起在后山上拔竹筍……我覺得那段時光是最快樂的。現在我長大了,到城里來上小學了,因為周末要上興趣班,很少有時間回家看外婆。外婆就經常給我打電話,問我的生活,問我的學習。每當她聽到我在學習上取得了進步或是優異成績時,她總是說外婆真為你高興。我也叮囑她在家里要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有這樣一個外婆,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島田洋七有一個超級阿嬤,我有一個超級外婆。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籍,卻都傳遞著一份對生活的執著和熱愛,傳遞著一種樂觀和豁達的精神。
《佐賀的超級阿嬤》——我的最愛!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3
剛剛讀完《佐賀的超級阿嬤》,它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無論是這里面的紹廣,還是有點傻的小新,或超級阿嬤,都給人深刻而又不同的印象。
超級阿嬤有幾句讓我覺得很經典的話,比如:沒有不能用的東西,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笑出聲迎來!
雖然紹廣的超級阿嬤很窮,但卻增加了生活的樂趣。他們住在小木屋里,紹廣自己煮飯,外婆早上去工作,紹廣要上學,也要照顧比他大的小新。紹廣對小新很好,有一次小新被被人欺負了,紹廣就跟那些人打架。紹廣也和很多人成了朋友,媽媽一年來佐賀兩次,每次都給紹廣和阿嬤帶很多東西,對紹廣來說,一年中最高興的事有兩件:一件是過年,第二件就是媽媽來佐賀了。
我感覺不管什么時候超級阿嬤都是很樂觀的,家里沒吃的了,她就拿一個大網,把河上流的水果蔬菜給網下來,有時還能網到魚蝦呢!家里沒錢了,她就在腰上栓兩根長鐵絲,鐵絲上拴著磁鐵,到處走路,然后吧磁鐵上吸來的垃圾賣掉。
超級阿嬤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記憶,你是不是也想有這樣一個阿嬤呢?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4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 芳草園小學 六(2)班 陳劭謙 這本書是一本教會我們如何樂觀地去面對每一件事的書。
本書講述了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后,父親只身“回廣島看看”,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母親只好將年僅8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
雖然生活極度艱苦,但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歡樂。
現在,幾乎所有人都被“因為沒有錢,所以不幸福”這種想法牢牢地拴住了。但這位超級阿嬤卻不這么想。她認為,其實,就算真的沒錢,只要心境樂觀,也能活得舒坦。
這個觀點就如她常說的一句話一樣:“窮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又如她在生活中所做的點點滴滴。
這本書中的一段對話令我至今記憶猶新:那天,“我”心血來潮地對外婆說:“阿嬤,雖然我們家現在窮,以后有錢就好了。”
而外婆卻回答說:“什么話?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而且啊,我們家跟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你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的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窮人。做有錢人很辛苦,要吃好東西,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著好衣服走在路上,還要擔心摔一跤。光從這一點來看,窮人習慣穿著臟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無所謂。啊,貧窮真好!”
是啊,外婆就是這樣一個樂觀的人。再貧窮的生活,有了她,也會變得有滋有味。 去讀讀這本書吧,它會使你心酸的同時又倍感溫暖。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5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關于愛、關于教育、關于成長的書——《佐賀的超級阿嬤》。
讀著里面的一個個故事,我有時狂笑不止,有時又心潮起伏,有所感動。《佐賀的超級阿嬤》主要講述:幼小的昭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爆炸中失去了父親因靠母親開的小酒館無力撫養昭廣,母親便把八歲的昭廣送到了外婆家生活。雖然外婆家的生活極度窮苦,但樂觀、堅強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方法讓日子過下去,比如:在河面上攔一根大木棒,靠上流菜場所漂下來的尾部開杈的蘿卜、畸形的小黃瓜、爛菜葉以及一些賣相不好的蔬果,來決定當天的飯菜;或在腿上綁吸鐵石,靠吸廢鐵來賺錢……在外婆家居住的八年里,外婆除了把昭廣撫養成人,還教了他許多做人的道理,例如:窮有兩種,一種窮得消沉,一種窮得開朗。我們一定要窮得開朗!
看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外婆。在那個物質缺乏的時代里,外婆靠著當一個普通的清潔工,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更何況還要加上昭廣了。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會對生活喪失信心,自生自滅。外婆卻沒有這樣做,而是以樂觀、堅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并教昭廣怎樣去做一個快樂的窮人。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幸福不是被金錢左右,而是取決于你的心態”的真正含義:不管身處種種艱苦的經歷中,也許只要換個角度去看事物,就能活的輕松、快樂。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集錦15篇)】相關文章: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書筆記(9篇)03-28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書筆記9篇03-26
讀《超級活力班》有感03-18
讀《豐碑》有感集錦15篇04-07
讀《孟子》有感集錦15篇04-05
讀《快樂》有感集錦15篇04-04
讀《將心比心》有感集錦15篇03-31
讀《狗》有感(集錦15篇)03-26
讀《讀者》有感(集錦15篇)03-19
讀《可貴的沉默》有感集錦15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