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美德有感(精選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中華美德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中華美德有感1
讀《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有感故事后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讀到《孔融讓梨》。
孔融把大梨分給弟弟,而自己卻吃小梨子,這告訴我們要有為別人著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傳統美德。還有《臥病求鯉》的王祥,繼母病了,為了能使繼母在冬天吃到鯉魚,就睡在冰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冰融化,用手伸進冰冷的水里抓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盡孝道。 不過,給我留下最大印象的還是曾子殺豬這篇故事。
這個故事講了:曾子的夫人要去趕集,兒子哭著也要跟去,他的母親讓他在家呆著,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的夫人道集市上回來后,就看見曾子要抓小豬去殺,她就勸阻說只是跟孩子開個玩笑,曾子卻說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讀《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有感要向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就是教孩子騙人,母親欺騙他的兒子,兒子以后就不回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把豬殺了,煮了吃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至關重要,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孩子今后的成長,不能言而無信,要遵守承諾,更不能以長輩的身份去期騙小輩。所以我認為誠信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之所在。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人名的結晶,作為祖國的接班人要有繼承并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讀中華美德有感2
美的是我們中華人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領。因為美德世界才和平,因為,美德中國才更加的光輝。
美德,可想而知,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人物都歷歷在目。有機智好學的,勇敢正直的。為人類科學做出貢獻。。。。。。。他們每個人都是一種美德。
示例一在文川大地鎮的綿竹市h漢旺鎮東汽中學到塌教學樓發掘現場,出現令人震撼的一暮一名死難學生手里緊緊攥著一支筆,有詩言志;請記住這只筆,他載著比生命還重要的知識;請接過這只筆,它會出重鍵園的藍天,請接這只筆,他將畫出祖國鍵設美麗的景象,
讀了我才知道,跟他比真是微不足道曾經的我,現在的我都在虛度光陰,從來都沒覺得知識的重要性。一直都是溪里糊涂的。這簡直就是浪費光陰,
實例二;在我的周圍曾經也發生過一個感人的故事,他是一名老師,年紀也有點年邁,可他做出了別人都做不到的事,他無償的獻出血捐給貧困的人,甚至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把腎捐給別人。醫生查出他本身就有一種病,可他還是堅持的把自己的腎捐給了貧困的病人。
這種無私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不是他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而是他有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至高無上的愛心。他比每個都偉大。
真的,每個人不需要做出多么多么偉大的事,耽美的我們都應該會。但也有一種僅美德出現,露出了他們最黑的心。
示例三:一個小女孩在馬路上行走,卻被飛來橫禍的汽車撞倒在地,而那個司機并沒有停車子下來看,而是選擇逃走。但最可恨的是一個更像狼一樣的殘忍的人開著車又從小女孩的身上駛過。路邊的人沒有一個報警或拯救小女孩的,只是微觀,最后是一個撿垃圾的老奶奶通知了她的家人,并送進了醫院。
同學們我不知道你看到這個事情,心情是怎樣的,但我是會很憤怒。難道他們真是狼心嗎?中華因為有美德才會和諧,但你們卻有那黑心玷污美德,美德不就是心靈的美,和行動中體現出對他人的愛嗎?
美德之所以稱為美德,因為它比荷花更高潔,更出污泥而不染。我們大家就應該傳承我們所擁有的美德,讓那沒有出生的嬰兒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和平。
讀中華美德有感3
這本書中蘊藏著很多道理,使我讀了之后受益非淺。其中有一個畫家與“釘子”的故事:
著名的法國畫家“莫奈”,小時候是個脾氣很壞的男孩。每天都和小伙伴吵架。爸爸對他說:“你每次和小伙伴吵架時就在籬笆上釘一根釘子。”小莫奈開始釘了37根,后來,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有一天,他一根釘子也沒釘。這時,爸爸又對小莫奈說:“只要你一天不吵架,就可以拔一根釘子。”最后,釘子被小莫奈拔光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犯過類似的錯誤,但是,我卻屢教不改,我把爸爸的勸告當作了耳邊風,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但是,自從看了這個故事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知道了我以前的自以為是是大錯特錯。因此,我的錯誤逐漸減少了,再也不象從前那樣脾氣壞、不聽話、性格固執了人,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美麗。
國家,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和諧。
世界,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繽紛。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從小到大,一直以來父母、老師、長輩總是教導我們要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泱泱中華美德,幾千年來綿延不息就如那川流不息的江河。而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高速發展。“文明進步”成為了最重要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的體現不在于它有多么壯觀、偉大,而事實上,它在我們不經意的動作中已經產生。
在我上學坐的車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那兩位老人上車之前,車上的人們在我看來普通極了,沒有年老、體弱的。而當年老的爺爺、奶奶上車,售票員叫到:“請車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讓個座?”時,原本平凡的人們開始焦躁起來,有的人說我身體不舒服,有的人并沒有說什么,但他們的臉上卻多了一種焦慮的表情。看著每個人的神情,兩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難過。每個炎黃子孫最為平凡的“中華美德”,到哪去了?我很慶幸,我讓了座,我沒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細小的“中華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矢志愛國、善待自然、寬以待人、尊師重道的事跡如中國的瑰寶,數不勝數,“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我相信中華美德會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跡;中華美德會在這個多姿人間流芳百世;中華美德都會影響著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所有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吧!弘揚中華美德,構建的不只是和諧校園,更是一個和諧社會。 ——后記
讀中華美德有感4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知識與道德的關系,也感覺到道德的重要性。坐在窗前手捧著《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我的心被古人那優秀美德所浸潤,我的思緒回到了那一天。 一直拖了好幾天,實在熬不過去了,我只能拖著我的那雙破了卻舍不得扔到的球鞋。 你如果真的舍不得,就到小區門口的鞋攤去修一下就行了! 你都要讀三年級了,這點小事應該難不倒你的。媽媽的堅持使我無計可施,我只得拎著球鞋,拿著媽媽塞給我的五元錢,冒著炎炎烈日往小區門口走去。
媽媽真是的,以前從來沒有讓我一個人做這樣的事,現在卻以我讀三年級為由讓我自己去補鞋,唉!真是衰啊。難道她還不知道我素來是害羞的性子?走到小區門口,我傻眼了,雖是一個小小的鞋攤,卻人滿為患,我只好低著頭排在后面。 鞋攤的人絡繹不絕,我一直淹沒在人群之中!忽然從人群中鉆了個頭出來:小朋友,補鞋嗎?我驚了一下,他,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操北方話的老人。嗯!我點點頭,臉有些紅。把鞋拿過來吧!他笑著說。 擠進人群,我心里異常輕松,先前那種徘徊時的沉重步伐變得輕盈起來。這位老人多好啊!我想著。
這兒坐,很快就好!他給我拿出一張小板凳,身子稍一欠,用他的圍裙擦了擦凳面,示意讓我拿去坐下等待。我接過他給我的凳子,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老人看到了我那副囧樣,朝我微笑地點點頭,此時我的緊張感在瞬間釋放了,我安心地坐在他的鞋攤邊看他為我補鞋。 只見針線在鞋上不停的穿梭著,原本脫線的兩個鞋面身不由己的又合攏在一起了,老人就像一個魔法師,三下五除二,一剪、一粘、一敲、一捋,鞋子又煥然一新。看著這一切,一種莫名的感情涌上了心頭,那是一種讓人感動的心情。 我交給了老人五元錢,找你一元。他親切地說著,找零錢去了。剎那間,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際,由模糊而強烈:要不要給他道個謝?是呀,是呀!道謝給這么慈祥的一位老人。
可是那是多么難為情的事啊!對他說聲謝謝么?修了鞋,付了錢,居然還要說謝謝!嗤!怎么說得出口?因為似乎覺得這玩意兒過時了,沒必要!現實中真這么做未免太做作,老人會理會嗎!的確,我并沒有得到比別人更多的照顧,但顧客與店員之間的關系難道僅是金錢上的關系嗎?倘若我還小,我可以奶聲奶氣地說:謝謝,老爺爺!倘若我已經是大人了,我可以瀟灑地隨意地說聲:麻煩了!可為什么我卻沒有膽識說呢? 給,拿好錢!親切的話語又響起了,我似乎于心有愧,低著頭,但在接錢的一瞬間,心卻突然間豁然開朗:謝謝,老爺爺!我終于將謝謝說出口,此時,我覺得今天的陽光格外燦爛,空氣格外清新,回家的腳步也格外輕松。 現在我終于懂得了,我的那一聲謝謝說出口后,為什么人會一下子那么輕松,因為這就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也是一種美德。從那以后,無論什么事,當受到別人的幫助時,我總忘不了說一句:謝謝!謝謝成了我的口頭禪。
讀中華美德有感5
中華美德,顧名思義,中華民族的美好道德。《中華美德故事》正是匯集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故事。
一提到中華美德,可謂是源遠流長。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有著數不勝數的故事,蘊藏著內涵。
香九齡,能溫席。
話說古人黃香,母親早逝,便把對母親的愛和思念都傾注于父親身上。炎炎夏日,黃香就用扇子把床扇涼了再讓父親睡下。冬天,黃香怕床太涼,就用自己幼小的身體替父親捂暖了被窩。一個九歲的孩童,竟如此有孝心。
現在的孩子,似乎比黃香差了十萬里。個個都是家中的“寶貝”,嬌縱任性,有幾個孩子能做到像黃香那樣體貼父母呢。一個九歲的小孩子,都不懂得人情世故,都只知道撒嬌。別說是九歲的孩子了,估計現在連十九歲的人都很難有那么多的孝心。
縱觀當今社會,一些傳統的美德都被拋之腦后。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路見不平一聲吼”?可以做到有難就幫現在人都很冷漠,沒有同情心,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呢也是我們自己所導致的,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利用別人的“愛心”,進行敲詐、斂財,才致使現代人有難不敢幫。
我們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的美德,作為現代人我們應該弘揚才對。不應該利用別人身上的“美德”來滿足自己的欲望。用我們的行為去對比古人,實在是有愧。古人之所以稱為古人,是因為他們已經過去了,作為現代人,應該比他們做得更好。所以,我們必須把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并且發揚光大,讓我們的中國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讓世界的人知道:我們中國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許多美德,而在我們中國人身上都具有這些美德。
只要我們具有美德,才能使自己變得更美好,讓我們將中華美德發揚光大。
讀中華美德有感6
《中華美德》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因為書里告訴我們很多美德,而這些我都沒有。所以,我從里面學到了許多,比如節約、尊老愛幼等等。但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家里很窮。除了妻子兒女需要照顧,還有一位老母親。但是它去吧老母親伺候得非常好,什什么好東西都留給母親,同時還教育孩子們事事都不能和奶奶生氣。所以,奶奶身體非常健康,和他們生活了許多年,而她們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讓鄰居們非常羨慕。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有一次,媽媽買了一雙新鞋,我見自己沒有,便不高興了。可沒想到,媽媽的鞋子早已壞了,而自己還有好幾雙好鞋呢!但和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媽媽起早貪黑,而自己一點都不為她著想,更不要說孝順了,與書里的那個人相比,自自己是多么渺小啊!
從那以后,我我就開始懂得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了。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行動來踐行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讀中華美德有感7
俗話說得好:''閱讀 ,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基礎教育的靈魂,是人生成功的道路."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于以后的道德觀念的 樹立,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從小 就要給他們正確的引導,使之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道德意志。【中華美德故事】便是從數不勝數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的事例,從孝敬父母、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正直無私、熱愛祖國、立志奮發、友善互助。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得是孝敬父母類的一篇,叫【漢文帝為母嘗藥】,主要講了漢文帝,也就是劉恒,當上皇帝之后,不但政績突出,而且非常孝敬長輩們。可好景不長,劉恒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從此臥床不起,劉恒每天殷勤看護侍候。白天他忙于國政,夜間侍候母親。每次煮藥都是他親手煮,有時因太忙抽不住時間,只好請太醫代勞,不過太醫每次煎完藥劉恒總要先嘗一嘗,嘗嘗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合適了,才拿給母親喝。我認為漢文帝可稱得上是一位仁孝之君,我有一首詩要送給他,歌頌他“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象這樣的孝敬父母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花木蘭替父從軍、緹縈上書救父、伯愈敬母泣杖 .......
我認為‘孝’下面是個‘子’女的‘子’,去掉‘子’。再加上‘匕’,就是老人的‘老’,子女孝敬自己的長輩,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現在的大人整天只想著怎么樣賺錢養活家人,往往忽略了家人的感受,總是以為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時萬萬不能的。從而忽略了家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
我希望小孩能夠尊敬長輩,年輕人能夠給予長輩關心,關愛,與實際幫助。
讀中華美德有感8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在秦末漢初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張良,有一天他遇到橋上的一位老人,老人把鞋仍在路上,老人讓張良去路邊撿,張良去路邊把老人的鞋撿了回來。然后老人又讓他把鞋給自己穿上,張良也照辦了。第二次,老人又把鞋扔到了魚池里,老人又讓張良幫他撿,張良跳進魚池把老人的鞋撿了回來。當他剛要幫老人穿上鞋時,這時老人說;‘鞋子濕了,你把它烘干’。張良又照做了。烘干之后,張良主動幫老人穿上。幾天之后的一個早上,那位老人用畢生心血完成的【太公兵法】送給了張良。這就是【張良撿鞋】的故事,這個事實告訴我們要多做善事,善有善報!
還有一個人,家里很窮,除了妻子和兒女要照顧,還有一位老母親。他對自己的老母親非常好,有好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都會給她留著。同時,還教育孩子們事事不能讓老母親生氣,長期以來老母親的身體一直非常健康。和他們一起生活了許多許多年,他們的家庭也很幸福。
當然,像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沒一一介紹,其實我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只是我們缺少一雙發現美德的眼睛,一顆信任別人的心靈。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從古到今一直延續著,現在要靠我們每一個人把民族美德發揚光大。
同學們,心動起來吧,用我們的行動來踐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讀中華美德有感9
這本書讀過之后我的感觸很深,我挑一個是我最喜歡的來說吧。
《孔融讓梨》:一天,父親從集市回來,帶了一藍梨子,給孔融和兄弟們吃。黃澄澄水靈靈的梨子特別誘人,孔融的兄弟們一擁而上的爭搶梨子,然而只有孔融沒有,父親見狀叫其它兄弟們把手里的梨子放回藍中,讓孔融來分給大家。
孔融先是挑出二個的給爺爺奶奶,然后又依次的分給父母兄弟們,分到最后只剩下二個梨子了,孔融毫不猶豫的把的那個給了小弟弟,孔融卻挑了個最小的梨子。
當父親問孔融時,孔融說;老師教我們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所以理應把大的.發給父母兄長,弟弟比我小應當讓著他。
以后在我的生活里我也要多向孔融學習,做到孝敬父母,敬愛兄長,愛護幼小。
讀中華美德有感10
我今天讀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寫了具有中華民族各種美德的人的故事。有孝敬父母的黃香,有守信的晉文公,有大公無私的祁黃羊,有熱愛祖國的蘇武。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蘇武北海牧羊》。
這個故事講了漢武帝時,北方的匈奴時常侵犯漢朝邊疆。后來,匈奴的單于派使節向漢朝進貢禮物,希望能緩和兩國關系。于是,漢武帝派使臣蘇武向匈奴回禮。蘇武手持長長的、代表朝廷的漢節,帶領和平使團起程了。不幸的是蘇武到達匈奴時,匈奴發生內亂,結果蘇武受到牽連,被扣押在了匈奴。單于想讓蘇武投降,蘇武義正詞嚴地拒絕。最后,蘇武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后,在漢王的多次要求下,匈奴答應放蘇武回去。蘇武終于手持光桿漢節,回到漢朝。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有愛國精神,我們要向蘇武一樣,擁有一心向國的高尚品德。盡管我們現在還是孩子,不能為國家做大事,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我們可以先為社區服務,掃樓道、擦樓梯扶手;我們可以做志愿者,協助pol.ice叔叔管理交通;幫助清潔工婆婆掃地,讓我們的城市更美。
我們可以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報效祖國。
讀中華美德有感11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它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發生了許多體現中華美德的故事。讀了這些故事,我受益匪淺。
古代的司馬光在年僅幾歲的時候就知道砸缸救人,可是我們現在就是最簡單的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都那么難。我記得有一次補課后坐車回家,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奶奶步履蹣跚地走了上來,可是并沒有人給這位老奶奶讓座,而是對她視而不見。我想:現在的人真是一點尊老愛幼的愛心都沒有,連給老人讓座這樣舉手之勞的好事都不愿去做,太不應該了。雖然我坐的位置比較靠后,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喊道:“老奶奶,請到我這兒來坐。”老奶奶感激地看了我一眼,連說:“謝謝。”我心里甜甜的,但同時也有些氣憤,因為如果我今天不給這個奶奶讓座,或許她這么大把年紀的老人家就要站到下車了。而且車的前排居然就坐著幾個和我一樣的小學生。我想:難道他們老師沒有教過要樂于助人嗎?他們難道比這位老奶奶還需要幫助嗎?三國時期劉備曾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牢記這句話,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美好。
現代的雷鋒,做的好事數不勝數。雷鋒經常出去做報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因此,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一天,雷鋒坐上了從撫順開往沈陽的火車。他看到坐車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車員忙不過來,就主動幫著掃地、擦玻璃、倒開水、幫助下車的旅客拿東西,忙個不停。有人勸他,說:“看把你累的,都滿頭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說:“我不累。”在沈陽換車的時候,一出站口,雷鋒看見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是把車票丟了。只見那個中年婦女渾身上下翻了個遍,車票還是沒有找到。雷鋒不由得上前問道:“大嫂,你到哪兒去啊?怎么把車票弄丟了?” 雷鋒又用自己的津貼給大嫂買了票。
從古至今,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刻苦學習等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是該好好學習,但同時,我們也有義務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弘揚中華美德也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吧!
讀中華美德有感12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是一本記載著古代的一些美德事跡的一本好書。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并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就像《曾子殺豬》一文中,可以懂得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
而我最喜歡的也是《曾子殺豬》這一文,文中講述的是曾子的妻子出去買布,為了不讓兒子搗亂,她就說回來給兒子殺豬吃。但是,妻子回來后反悔了,曾子動手殺豬,并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曾子的話教育了我,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以前我經常說話不算數,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到,為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后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蒙混過關。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讀中華美德有感13
是夜,北風呼嘯,時間的推移將萬家燈火變成了那零星的幾扇窗,幾盞燈,幾個人。我手捧書卷,沉寂在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那書的封面,印著一行豎排楷體“中華美德頌”。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中華美德更是一直伴隨中華的發展,從堯的“儉樸”,舜的“寬厚”到孔子的“禮”“仁”再到現在的“尊”“讓”都是中華美德的彰顯和發揚。
書中的感人故事讓人落淚,偉大人物使人敬佩。無數故事路然紙上,然而,最令我久久不能忘懷是他——“最美司機”吳斌。
當我讀到這里時,我的靈魂仿佛飛到了公交車上,我仿佛親眼見證整個過程。11時39分,公交車安然行駛,40分左右“飛來橫禍”的鐵片擊中吳斌。然而后來發生的一幕震撼了所有人的心靈,在接下來的24秋內,吳斌進行了一系列的動作,車并沒有失控,而是安穩地停了下來,而當時,吳斌已是重傷。
時間仿佛定格,我的思維都在飛速旋轉。吳斌用自己的生命給中國人上了一堂課,詮釋了“責任”二字的含義。吳斌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人,顧全大局,他用自己一人的生命換來了全車人的安全。我想,即使車子失控也無人能責任他吧。那時他身受重傷,但正因為他心中有那份責任,那份擔當,便使他在第一時間把車停下,這,便是中華美德,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中華魂。
所謂責任,便是摸著自己的良心,認認真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公交車司機吳斌這樣做了,但盡責之人并不只有他,還有千千萬萬的人民,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卻有著相同的一點。他們的盡職盡責為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但,我們有盡責了嗎?我們有盡最大的能力去住址學習嗎?其實責任不只體現在大人身上,也體現在全中國人身上。
忽然想著前幾時打掃樓梯時我還怨聲連連,抱怨為什么要來掃地,我們明明是來學習的啊。現在想起不禁失笑,或許,再敢不會有這樣的話從我口中傳出了吧。
思緒漸漸回到現實,卻有著周莊夢蝶般的真實,遠處幾家燈火也已熄,空曠的黑夜只剩下我那扇窗,那盞燈,那個人。
讀中華美德有感14
這幾天,我讀了一套好書,書名是《中華美德故事》。這套書講了許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溫席侍母、陸績懷橘、曹操自勉、苗嶺女杰等,還有許多名人,有劉恒、于謙、司馬遷等。這本書里的人物個個都很有美德:騫的后母很壞,冬天不讓他穿暖,還經常打罵他。這事被他父親知道了,他父親要把后母趕走,騫還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對他很不好,但他卻不記恨后母,還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鮮魚,但那時候是冬天,已經沒有鮮魚賣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邊,脫掉衣服,用自己的體溫使冰融化,終于捉到了兩條鯉魚。
讀了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在學校里,我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跟同學斤斤計較,過意不去,甚至鬧別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生不愉快。和書里的人物相比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狹窄了!
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那時候我知道退讓一下,我和同學、好朋友之間就不會發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確,待人要寬容,同學能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是一種緣分,人與人能成為好朋友,更是一種緣分。
和善待人、寬容待人,是我們從小就要學會的。這是做人的根本。
近日,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部好書,它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它既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渝、勤勞節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美德。
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終于領悟到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于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這些故事我很喜歡,也從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歷史上那些很有學問、事業輝煌的人,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他們在生活很困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咬緊了牙關,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讀好書,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只有艱苦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讀中華美德有感15
《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是我喜歡的書之一。因為書里告訴我們很多美德,而且這些美德我們都沒有。所以,我從這里面學到了很多,比如節約、勤學讀書等但使我深受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中華美德的精選》是以一個個故事的格式所寫的。其中說到的一句名言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的讀書方面發揮得格外突出。無論是善于之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無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現在的成就都是從前用自己的努力學習換來的。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只要去稍稍瀏覽一下歷史,一個個動人的讀書故事就會出現在你的眼中。匡衡幼年鑿壁透光去讀書,終以說《詩》乃是人們的必讀之一。
歷史再發展,社會在前進。今天,不像往常人們有了更優越的學習條件,發揚了中國人民勤學苦讀的美德。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他小的時候不喜歡讀書每次老師不在的時候就偷偷地跑出去玩耍。他跑到了河邊看見了老婆婆在磨針就上前去詢問,老婆婆告訴他:“鐵杵是可以磨成針的。”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從此就開始每天起早貪黑的讀書。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用行動來踐行我們名族的傳統美德。
【讀中華美德有感(精選15篇)】相關文章: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03-18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5篇)03-18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5篇03-18
讀《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感03-18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集合5篇)03-18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合集5篇03-18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通用5篇)03-18
讀《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感9篇03-18
讀《狗》有感精選15篇03-26
讀《狗》有感(精選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