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地心游記》有感【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地心游記》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地心游記》有感1
書乃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古至今,書一直是人們的充電機。我也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在我讀過的書中有一本叫作《地心游記》,它的內容非常精彩,可以說它是我小學階段讀過的眾多書中最愛的書之一了。
第一次目睹《地心游記》的“芳容”是在學校的操場上。那天學校老師請同學們上臺自由推薦自己最愛的書,一位男同學上臺介紹了這本書,說這本書是多么的好看,主人公黎登布洛克教授是他最崇拜的人。最崇拜的人?我的好奇心被激起了,仔細地看了一下封面,書面印刷簡潔醒目,橙紅兩色相間,上面有四個大字:“地心游記”。字上方一個紅色方框內是黎登布洛克教授正在探險。他驚訝的神情讓我很想知道發生了什么。我暗暗在想,回家一定要讓媽媽買給我。誰知學業繁忙的我竟然把這件事忘到了九霄云外,差點與《地心游記》失之交臂。
不知過了多久,在一個星期天,媽媽帶我去新華書店看書,我意外的又發現了它的蹤跡。在那一堆琳瑯滿目的圖書中,我一下就看到了《地心游記》,它不僅是新課標必讀名著,還是全國優秀暢銷書。我如獲至寶,立刻拿起它走向媽媽,告訴她我想買這本書。媽媽翻看了簡介和目錄,說:“嗯,這本書還真挺好的,但是它的版本很多,我們回家上網看看在網上買是不是便宜些。”我有些失望,但想想媽媽說的也有道理,就戀戀不舍地和《地心游記》道別了。回到家里,媽媽上網搜到了這套書,但因為網上顯示在世界讀書日當天買書有更優惠的活動,媽媽就說等幾天再買。誰知后來和我一樣“貴人多忘事”的媽媽竟把買書的事給忘了。可憐的《地心游記》又再次與我“擦肩而過”!
也許我和這本書有緣分吧!一天,我不小心把后排同學桌上的一本書給碰翻了掉在了地上,我撿起來一看,竟是《地心游記》,我立即激動地叫起來!再看看我心愛的書,感覺它是多么期待被我閱讀啊!這次我不敢再拖延了,立刻寫了一張小紙條放在了筆袋,晚上一回家就讓媽媽趕緊給我買。媽媽滿懷歉意,立刻下單了。第二天放學回家,一本嶄新的《地心游記》就送到了我的手中。我趕緊翻開它,細細閱讀。它果然不負所望,非常精彩。黎登布洛克帶著他的侄子開啟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地心歷險,雖然一路上遇到許多艱難險阻,但黎登布洛克教授憑著自身的智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把這些困難都一一克服了,并最終回到了意大利。我讀了無數遍后現在幾乎能倒背如流。每當我向別人推薦它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得到它時的不易,就覺得倍加珍惜。
這就是我尋找最愛的書的故事,你是不是也覺得有點神奇呢!
讀《地心游記》有感2
媽媽在寒假里給我買了一本《地心游記》,讀完這本書給了我很深的觸動。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教授和他的侄子因為發現了一張羊皮紙上的密碼,準備去密碼指引去的地方,在路上他們請了一位冰島人做向導。一開始,他們進入了火山口內,因為竭水而找到了一條含大量鐵質的泉水,之后他們離開火山口到達了岸邊,在這里又發現了很多的化石,最后在海里發現了許多本已滅絕的動物。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人類其實是十分渺小的,有許多的事情是我們還不知道的,我們的科學還有待于加強。目前就有十大科學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UFO、第六感、似曾相識、人類靈魂等。
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敢、積極地面對,還要貴在堅持,不能害怕,一直往前走,如果碰到了一些挫折就放棄了,那么永遠都不會成功的。像我們都不夠有恒心,也吃不起苦,碰到一點點困難就哭鼻子,或者就放棄了,像我國的鋼琴家朗朗,從3歲時就開始學習彈鋼琴,他要付出了多少的辛苦與毅力才能成為是當今世界最年輕的鋼琴大師。
我們只有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樣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做一件事,不斷在磨練自己在風吹雨打的環境中生活才能夠獲得最后的勝利。
讀《地心游記》有感3
早就聽說儒勒凡爾納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讓人百看不厭,被稱為科學與文學碰撞的精品。放假前媽媽也給我購置了一套凡爾納的科幻小說,這可把我高興壞了。寒假里,我就和這套科幻精品來了個親密接觸。
凡爾納的小說總會給我以天馬行空的想象,文中生動的描寫往往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地心游記》讓我好幾個晚上都夢見自己跟隨主人公一起前往地心探險。我似乎也和他們一起飽覽了地下海雄偉風光,見識了異常珍貴的古生物化石,還遇到了放牧大象的遠古巨人,但我們也經歷了探險途中的炙熱、眩暈、饑渴、黑暗、迷路。雖然途中千難萬險,但在里登布洛克教授的帶領下,我們以驚人的毅力堅持了下來,最終獲得了這次地心探險的成功。
跟著凡爾納經歷了這次地心游記后,讓我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在生活中我們只要有恒心、決心和毅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無論任何時候都要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不能放棄,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希望。
這也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二戰期間,一個12歲的猶太小女孩被法西斯抓了關在一個漆黑狹小的房子里,但她在里面并不害怕,雖然飽受折磨,但她還是以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堅持著,生活著。在“房子”里生活了兩年,終于等到了法西斯的下臺,看見了新生活的曙光。這讓我再一次看到了堅持就有成功的希望,放棄只能和成功擦肩而過。
讀《地心游記》有感4
《地心游記》一書,充滿了傳奇色彩。作者儒勒·凡爾納,一定是個富于想象,敢于創作的作家。
本書講述了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中,偶然發現一張羊皮紙,發現前人曾到地心探險。教授也決心作同樣的旅行。他帶著侄子和冰島向導漢恩斯,由冰島的一個火山口下降。他們途中歷經艱險,看到種種奇觀,經歷迷路、缺水、生物襲擊等種種險情。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們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驚世的發現。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
在本書的第六章——“辯論”中,侄子曾提出地心內部具有高溫,但教授否認這種說法,并稱:“這是錯誤的。”結果,他們到達地心后,溫度真的沒有繼續上升!這向我們說明:古代人們的猜測是要經過證實和說明的。
距今五百年前,西方仍相信天圓地方之說。古希臘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麥哲倫就曾經向西行,環繞地球一周,證明地球是圓的。在第二十一章中,由于黎登布洛克教授的錯誤引導,使大家共同面對著缺水危機。在這關鍵時刻,教授卻把僅剩的最后一口水留給了侄子。這是一種怎樣的親情啊!在地球深處,死亡的危機無時無刻在威脅著探險者們。當侄子退縮時,教授卻愿把安全留給侄子,把危險留給自己。人的一生應該不斷地去探索,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奮斗。雖然結果可能不太理想,但享受這個過程是最重要的。
讀《地心游記》有感5
星期六的一天,我做完作業。閑著沒事,我從書柜中拿出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地心游記》懷著好奇心我慢慢的讀了起來。
在書的前頁,先講述了本文的我是一個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的侄子,他們在一封密碼信里,讀懂了意思,并前往地心。旅程中他們先來到火山口并從中進去,他們在火山底的情況不妙,因為到處都是陡峭的石壁,但在這些石壁中有許多的礦產,還有微量的金和銀。這個陡峭險峻的地方中,他們仍然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并且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幾次面臨口渴的威脅時,他們總能保持冷靜的頭腦,想盡一切辦法找出水源。通過隧道時,他們來到了地下湖泊造了一艘船要度過這大片湖泊,找到下一個通往底心隧道的洞口,可是他們坐在船里始終沒有看到對岸,于是在旅程中,他們駕著船游了800英里,其中遇過許多奇怪和驚險的事。雖然他們并沒有到達地心,但是他們見到了許多人都看不到的事情。再后來他們回到了地面并得到很高的贊揚。
如果我也像本書一樣去探險,我很可能在途中就因為遇到困難就沒有信心失去勇氣,巴不得坐時光機立馬飛到地表。記得在一次半期考試中,我由于在語文成績上考的較差,而失去了信心,并不時地抱怨為什么沒有考好,情緒變得郁郁寡歡。但看了這本書后我知道只有信心和勇氣才能從失敗走向勝利。這些人也因為教授的知識面廣大才知道能通往地心并且躲過災難。所以光靠勇氣和自信是不行的還要有知識。——知識就是力量。
讀《地心游記》有感6
這本地心游記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書中偶然發現的密碼信—一位偉大的煉金術士薩克怒塞姆從火山口進地心后發生的事,于是,李登布洛克就帶著侄子阿克賽爾,準備一場旁人都無法想象的地心之旅,在未真正進入地心前還經旁人介紹認識了向導漢斯,三人便朝著地心進發了……
三人進入火山口后,侄子阿克賽爾一直惶恐不安,因為他怕火山隨時都可能噴發,又想起戴維的地熱理論,就是地心溫度高達幾千度。他巴不得現在就回去,就在他想回去的同時,漢斯和李登布洛克教授正在為從那個火山口進去而發愁,這使阿克賽爾看到了一絲希望,但又馬上破滅,因為有一個火山口上竟然有薩克怒塞姆做的標記,這完全證明了,密碼信的真實。
他們進入洞口后,經歷了迷路、暴風雨、缺水等等在地面上難以想象的困難,而都被向導漢斯解決了,他是個很聰明的向導,在他們為怎么回到地面上而擔憂的時候,“轟隆、轟隆”的聲音不約而同的想起,火山噴發了!他們很幸運,直接被火山沖到了地面上,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回到家園。
最后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一天收到了一封像這樣的密碼信,你愿不愿意開始一場離奇的地心之旅呢?
讀《地心游記》有感7
地球表面上有陸地、大海、沙漠和森林等,那地球中心是否有更多的奧秘?好奇的我們真想去了解地球中心我們未曾知道的秘密。今天我看了《地心游記》這本書便明白了。
拿到這本書時,我感到驚奇,去地心旅游,那么一定能從書中看到地球中心長什么樣,于是我就懷著一顆好奇的、疑惑的心,開始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本書作者是儒勒?凡爾納,他以科學的角度寫出了黎登布洛克教授因從一本古老的書籍中發現一張羊皮紙寫有關于地心的旅游,于是黎登布洛克教授得到啟示,帶著他的助手侄子阿克賽,決定做一次同樣的旅行,到了冰島又請了一位向導漢斯,他們三人照羊皮紙上前人的指導,經過三個月的旅行。從中經歷了缺水,迷路等許多驚險的事情。也看到了種種奇觀,最后因為巖石的沖擊,從地下海中沖回了地面,這本書以冒險的筆法描寫了三個人堅強的去探究,就像郭沫若所說:“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海洋中探求無窮的真理吧。”世界之大,我們雖然無法明白,科學工作者、學者們卻向下一步的成功去努力,去探究。
從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人是黎登布洛克教授,雖然在書本中寫他是一個很急躁的人,但在研究和探索科學時,他冷靜思考,正是因為這樣,在這次的旅游時,教授以自己的假設與想法得到了正確的判斷,就比如說:科學家們認為越向下那么溫度就會越高,地心也理所當然會有很高的溫度,但實際卻并沒有如此,跟地面的溫度是一樣的。原來地心中間也有著一片大海——地心海,海里有許多遠古時代的魚,還有第四代的完整人骨。在這本書中,我還明白了許多的科學知識。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我們不但要大膽假設,還要去探究,尋找正確的判斷,并不是將這個假設藏在心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伽利略大膽的假設,以行動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錯誤。
所以只有用行動來證明你的假設是否正確,只有努力、堅持不懈才能打開你心中的`一幅幅美麗的藍圖。
讀《地心游記》有感8
眾所周知,地心,顧名思義,就是地球的中心。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我們都知道地心的存在,對于地心引力也很熟悉,可地球的內部乃至中心,究竟是什么?目前還是眾說紛紜,難下定論。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地心游記》。這本書是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的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一本科幻小說。主要內容是: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阿爾納·薩克努塞姆一封密碼信的啟發,偕同侄子阿克賽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
在這部小說中,儒勒·凡爾納不僅向讀者講述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科幻故事,還用獨特的方式,向讀者闡述了許多自然科學原理。這讓我在讀故事的的同時,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受益匪淺。
在《地心游記》中,作者刻畫了三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故事中的“我”,阿克賽爾是一個年僅十九歲的優柔寡斷的孩子,和許多人一樣,他本來也希望生活在一個溫暖的環境中,并不想接受風吹雨打,認為叔叔想到地心探險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并且有些畏懼。可在叔叔的逼迫下,他不得不離開溫暖的家,稀里糊涂開始了地心探險,他腦子里除了吃、睡和對未來的擔憂之外,沒有別的想法,更談不上什么為科學和真理獻身了。他無力把握自己的命運,只能像盲魚一樣隨波逐流。可是,在經歷了一系列考驗,克服了一系列困難后,他逐漸成長了起來。從剛開始對叔叔的惟命是從,到之后和叔叔平等的討論問題,再到后來對叔叔發號施令……盡管他們最后并沒有到達地心,但整個過程,讓阿克賽爾歷盡磨難,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男子漢。
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個精力充沛,而脾氣又十分暴躁的人物,他很專制,很急躁。可這位固執得有些可笑教授,卻有著堅定地信念和頑強的意志,他相信科學、相信數字,對未知事物十分好奇,并敢于去探索,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科學家。
還有一位主人公,就是冰島向導漢斯,他冷靜、平和、忠誠、睿智,對一切顯得漠不關心,可他臨危不懼,在危機面前毫不退縮。大家缺水時,是他找到了水源;遇到風暴時,是他制造了木筏……可以說,如果沒有漢斯,這次探險不可能進行。
有人說,我們所觸摸到的地球,實際就像吃蘋果時用刀子劃開的果皮,僅限于薄薄的一層。可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卻能堅持探索真理。雖然故事中的事情并不是真實發生的,可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上有晴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的一生,應該要經歷風風雨雨,為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敢于冒險,不斷地磨練自己,勇敢迎接挑戰,這樣才能成功!
讀《地心游記》有感9
《地心游記》的標題似乎名不副實,畢竟主人公們并沒有到達地心,而是在那之前就被火山噴出來了,或許改為《地底游記》更為貼切。不過瑕不掩瑜,《地心游記》不失為一部佳作。
前往地心的團隊由三個人組成,分別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李登布洛克叔叔、時刻冷靜沉著的獵人漢斯以及怯懦的主人公艾克塞,三者相輔相成,使這趟地心之旅格外動人。
李登布洛克是一個地質學教授,他一發現薩克努森留下的信息,便大膽質疑當今流行的地熱說,不懼權威,為了前往地心而一往無前。他很頑固,絲毫不聽侄子的勸告,脾氣也很大,但卻不是一個討厭鬼。他在缺水時留了一口給侄子,在侄子迷路后焦急尋找,關心愛護侄子。更重要的是,他那非凡的勇氣和意志力是他們前進的動力。
“因為,明天就會滴水不剩了。”“那勇氣也一絲不剩了嗎?”教授用嚴厲的眼神看著我。
當然是往上,永遠都要往上。
“什么都不剩,艾克塞,什么都不剩。但是光用眼睛看,你就比較飽了嗎?只有灰心喪志、精疲力盡的人才會像你那樣想!”“您難道不絕望嗎?”我憤憤喊道。“不絕望!”教授堅定地響應。“什么?您還相信我們有活命的機會?”“對!那當然!一個人只要心臟還在跳,皮膚還在顫動,我就不相信一個意志堅定的人會向絕望屈服。”
漢斯堅守職責,執行力極強,是一位優秀的向導。冒險者因缺水而瀕臨絕境時,漢斯發現開掘出一條“漢斯溪”,給他們帶來了點亮明天的希望。
“漢斯用冰島人的秘方,一種我不曉得是什么玩意兒的藥膏摩擦你的傷口,現在傷口都愈合了。我們的獵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人才!”
因此,看到一道光倏地在我身邊閃耀,我大吃一驚。漢斯鎮靜的臉龐亮了起來,靈巧的獵人總算點亮了燈籠,盡管火苗跳動到快熄滅,但仍往這可怕的黑暗之中灑了幾點光明。
艾克塞開始時不希望去地心冒這個險,但他無法拒絕李登布洛克叔叔和他心愛的歌洛白的要求,這才勉強上路。他一直與叔叔爭辯,尋找各種論據,希望他放棄旅途,與叔叔無邊的熱情和學識正面較量,這些對決給這次冒險添加了不少趣味。
“聽我說,”我語氣堅定地對他說,“在這人世間,再大的野心都有個極限,我們不應該鉆冰取火。我們的設備差,沒辦法在海上旅行,拿被子當帆,棍子做桅桿,還有拼拼湊湊的橫木,這樣子沒辦法對抗狂風,走完這兩千公里。我們無法駕馭,我們是暴風雨的玩物,要橫渡大海是不可能的,只有瘋子才會再試一次!”
我可以接連提出這些無法反駁的理由整整十分鐘而不被打斷,但這只是因為教授心不在焉,我講的道理他一句也沒聽進去。
“上船!”他喊道。
這就是他的回答。盡管我爭論了,懇求了,發火了,還是無法動搖叔叔比花崗巖還堅硬的意志力。
叔叔是團隊的領袖,漢斯是忠誠的護衛,艾克塞則是一個情感豐富的年輕人,他們之間穿插一些地質學知識,共同奏響一篇和諧的樂章。
《地心游記》中的角色相當豐滿,給我們展示了高傲的學者、柔情的叔叔、怯懦的爭辯者以及自然的探索家等諸多形象,令人格外親切。
讀《地心游記》有感10
這星期,我讀了完《地心游記》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我”和叔叔一起進行的奇妙的地心之路。這還要從那天收到了一封密碼信說起。那時是我和叔叔破解了密碼信之后,發現這封信是一位名叫阿克努賽爾的冰島煉金術師寫的,信中說他通過火山口進入了地心,如果你勇氣可以嘗試進入地心。于是,我們準備開始這場看起來難以置信的地心之路旅。起初,剛進入火山口時,我十分害怕,以為這一去一定必死無疑了。但是,我漸漸地發現,雖然已經到地下幾千英尺了,但可溫度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而且“我”發現這是一趟神奇有趣的旅程,一路上,我們經歷迷路,缺水,地震,甚至差點被巨獸吃掉,但慶幸的是有驚無險,最后在一次火山爆發后回到了地表。
書中的“我”和叔叔通過永不放棄的毅力和不可思議的勇氣經過重重困難來到了地心,又通過火山爆發回到地面……對于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在幸福的我們,如果你看到了這篇習作,你會不會背上旅行包去郊外走走或是去叢林探險呢?假如有一天你也收到這樣一篇密碼信,你又會不會開始一場驚險奇妙的探險呢?
讀《地心游記》有感11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地心游記》,這是法國文學家儒勒.凡爾納寫的,看了以后覺得是一本非常值得我們去看的書。
這本書是本科幻書,故事引人入勝。主人公是個叫里登布洛克的教授(后面簡稱教授吧),他發現了一張由阿恩.薩克努姍留下來的舊羊皮紙,根據羊皮紙的提示,教授和他的侄子阿克賽以及勇敢的向導漢斯一起去尋找火山——地心入口,開始了一段地心探險。
在探險中,他們這三個人遇到了種種困難:缺水、迷路、暴風雨、斷糧、高溫,并且他們在地下深處見到了許多難以想象的東西——無邊無際的“地中海”,還有令人害怕的是地下人遺骸。
在這本書里面,我最喜歡的就是教授,他有學問有力量,在幾次阿賽克想打退堂鼓時,是他及時激勵了他。我也想做一個像教授這樣的人,雖然他有毛病,總是愛開玩笑,還不拘小節,脾氣暴躁,不喜歡別人反嘴自己還喜歡斗嘴,“舌戰”“筆戰”其他的科學家等等,哈哈,這樣的教授好像就活的站在我面前一樣。他博學多才,遇事冷靜,反應機敏快速絕對不拖拉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翻著書一頁一頁,常常忘記了時間。
漢斯是一個向導,這個人我也要提一下,我覺得他跟這他們去地心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錢啊,因為他就是“向導”啊。他性子平靜,不愛說話,是個力氣大能干事情的漢子!對,漢——子!!!他也是個會聽從主人命令的人。在地心探險中,漢斯可也發揮了不少作用。在隊伍中,少了漢斯這樣能執行命令又很有才能的人可不行,不要以為他是花錢買的就忽視了。
這本書成功地把我帶到了地心這個神秘充滿冒險味道的地方,我好像就在里面與他們三人一起冒險、打怪物、爬巖洞、尋水源、吃牛肉。
這是很科幻的一本書,很多人讀過都喜歡,聽了我的介紹和所感,想看的同學,快到我家借來看看吧。說不定你讀過之后也想跟我一樣期望變成主人公里登布洛克的教授那樣的人,去未知的世界探險一番呢!
讀《地心游記》有感12
假期中我讀了很多有趣的書,其中就有這一本書,講述了去地心歷險的故事,我們來看看吧。
1863年五月 德國漢堡的 地質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本編年史中,發現了一封密碼信,經過多日的解讀后,但知該信是一個冰島的煉金術士所寫,信中表示冰島的其中一個火山口能通往地心,教授得知后隨即帶同侄子阿克賽爾出發。
在路上,他們在冰島上聘請了一名當地的導游漢斯,三人千辛萬苦終于跟隨前人的足跡從冰島的史奈非捷酷爾火山下去到火山底部,他們沿著熔巖的通道前進,在地底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海,海岸生長了超巨型的植物,而海底里更生存了第二紀的古生物,他們又發現了古人類的骸骨。繼續前行的途中,他們遇到巨石的阻礙,他們使用炸藥炸開通道,三人隨海水沖到更深的地底。不過激烈的震動引發了火山爆發,他們被火山的氣流噴出地底。回到地面。
這本書中許多人物都告訴我了我許多話,比如李登布洛克,他告訴了我為了科學研究而堅持不懈地向目標前進,表現出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毅力,才會成功。阿克塞爾告訴我,要機智勇敢,勇于面對困難,最終才能化險為夷。而他們三人告訴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怕,微笑的面對它,消除恐怖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
這本書也屬于我在寒假讀的五本書之一。內容也是十分的清奇,希望你有時候也能來讀一讀。
讀《地心游記》有感13
這是一場光怪陸離的夢,卻像現實一樣可觸可感;這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小說,卻有身臨其境般的震撼。僅僅一桿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就向我們呈現了《地心游記》這樣一個奇幻莫測的地下世界……
在偶然間,脾氣暴躁的黎敦布魯克發現了先人留下的一張關于地心探索的神秘羊皮紙,固執己見的他非要效仿前輩,侄子阿克塞萬般阻撓,可最后還是被說服同行。叔侄二人從漢堡出發,抵達冰島的一座火山,并在當地向導“紅發海恩斯”的帶領下,從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多月艱苦卓絕的奮斗,遭遇過水源危機,面臨過迷路險情,邂逅過原始巨獸,感受過死亡威脅。終于穿過半個地區,從世界的另一端回到了久違的陽光下……絢麗極致的筆法,穩重而不失趣味的語言,把最為真實的視角展現在讀者的眼前。這,就是科幻小說的獨特魅力,凡爾納的獨特魅力。他可以帶你暢游東西南北,上天下海,無所不能,但也能讓你去進行奇思妙想,去學習……
沉浸在地質地礦、航海、火山、史前生物,地理等各種在這本書中了解到的知識中,我不禁又對作者塑造的一個個迥異的人物性格展開了思考。相對于阿克塞的小心謹慎,海恩斯的沉默寡言,“黎敦布魯克先生”這個并不算完美的地質學家角色卻使錦上添花。他固然脾氣急,火氣大,“吝嗇”知識,但又具有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為夢想而努力拼搏的毅力,都著實令我敬佩呀!
“一個意志堅強者,只要他的心臟還在跳動,它的肌肉還在繃著,他就不會沮喪!他就不會絕望!”教授的那句話仍縈繞在我的耳畔,是呀,不論我們遇到怎樣的苦難,身餡如何的逆境,都要冷靜清醒,在困境中尋找希望,絕不輕易言棄!有夢就會成功!
讀《地心游記》有感14
在一個無風的夜晚,我靜靜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新聞上說美國夏威夷島上的火近日爆發,使當地面積擴大了數倍。
這條新聞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心想:火中的巖漿是從地心中噴出的,既然火爆發的威力那么大,那么地心中有什么呢?這時,我突然想起了被我束之高閣的一本書——《地心游記》,我立馬被吸引過去,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
我打開書的第一頁,上面寫著:本書作者凡爾納,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代表作有:《神秘島》《氣球上的五星期》《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等,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對父子和一位冰島向導從火口一直到達神秘的地心世界,歷經千難萬險后順利回到地表的故事。
從此,我每天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地去讀這本書。一星期后,我終于讀完了全書。這本書的主人公一共有三個,他們分別是一對父子和一位當地向導。在到達地心前,他們需要通過火管道下到地心。途中兒子與父親、向導走失了,通過他的堅持不懈以及他過人的智慧,終于找到了父親,并順利地抵達了神秘的地心世界。從這個節可以看出父親的機智勇敢,兒子的沉著冷靜。在到達地心后,他們需要穿過一片沸騰的海洋才能回到地表。在這途中,向導幫了很大的忙。作者在這段用了很多科學知識以及結合各種自然現象,最終三人駕駛著船到達對岸。書中的人物都有著對科學探索的獻身精神。
讀完這本書后,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書中的主人公更是帶給我很多人生的啟示。他們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和諸多優秀品質將永遠激勵我成長。
讀《地心游記》有感15
寒假我認真的閱讀了“地心游記”這本書是法國作家,凡爾納寫的。在與主人公地心探險的過程中,使我大長知識。從中我學到了地理學、歷史學、地質學、天文學。我深深的感嘆作者的知識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呀。
故事講述了利登布洛克教授得到了一本古書,書中有一張羊皮字條。教授在侄子的幫助下破譯了字條的內容,非常興奮。立刻決定,要按照字條上所寫的,到地心去一探究竟。教授協同侄子阿克塞爾,還有向導漢斯,從斯奈菲兒的約庫爾火山口出發,向地心探索。其間恐高、膽小的阿克塞爾,幾次想打退堂鼓,但是,他都經受住了考驗。在探險的途中,他們經歷了缺水的痛苦,經歷了因為走錯了路而折返,經歷了因為走散而驚恐……。在大家的努力下克服了一個有一個的困難,也使得年輕的阿克塞爾變得堅強。地心中居然有大海,海里有猛獸。海邊有森林,林中有大象和巨人。海邊到處散布著二疊紀時期的遺骨。這一切是多么奇妙呀。他們造船在海上與風浪搏斗歷經艱險。最后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遇到了火山噴發。把處于絕境的三位探險者沿著火山噴發的路徑,被噴射到了地面,返回到了人間。
作者把緊張的環節,一環扣一環完美的銜接。看過這本書真過癮。作者是一名科學的預言家,讀了這本書,回味無窮。
【讀《地心游記》有感【推薦】】相關文章:
【推薦】讀《信任》有感03-28
讀《詩經》有感【推薦】03-20
【推薦】讀《詩經》有感03-20
讀養花有感【推薦】03-27
讀《散步》有感【推薦】03-16
【推薦】讀《圍城》有感03-10
【推薦】讀《感恩父母》有感03-22
讀《感恩父母》有感【推薦】03-22
讀森林報有感【推薦】03-20
【推薦】讀《狼來了》有感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