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有感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國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三國有感1
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轉瞬即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都已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明代小說家羅貫中用藝術手法編寫的《三國演義》流傳至今?赐赀@部小說,我卻久久沉迷其中,現在才發現它讓我讀懂了這么多。
話劉備,讓我有感動。
世人的評價中,劉備一直是仁義愛人的代表。說起他的三顧茅廬,更是讓人難以忘懷。第一次抱憾而歸,劉備并不甘心;第二次是隆冬季節,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沒能見到諸葛亮他也沒有放棄;第三次終于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盼到了諸葛先生。諸葛亮也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同意出山相助。在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的過程中,劉備也受到關羽和張飛的多次勸阻,但他的決心并沒有動搖,而是義無返顧,不等到諸葛亮就不甘心。倘若是我,前兩次失敗定會讓我知難而退,而劉備卻讓我明白:不到最后關頭就不要放棄,有時候不可能也會變為有可能,最關鍵的是心夠不夠真誠。誠意到了,付出足了,定會有所獲。劉備是一個知人善用,謙虛和善的人,他有難能可貴的品質,這讓我感動。
談關羽,讓我很敬佩。
說起關羽,“義重如山”用來形容他最合適不過了。戰亂之時,他為了保護劉備的甘、糜兩位夫人,只得暫時投降曹操。在曹操手下,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讓曹操欽佩不已。關羽接到劉備的信要走,曹操一心想留住他,可錢財搖不動他的真心,官爵改不了他的志向,他與劉備是結拜兄弟,那么就要誓死為劉備效勞。這樣的忠心有誰不會欽佩?可在如今的社會,有些人為了自己能夠賺更多的錢、謀取更大的利益或是想處在清閑的崗位,不惜離開自己工作已久的地方,想方設法地“跳槽”。或許這本是沒錯的,但在我看來,這是對自己工作不負責任的表現。做一份工作,應該滿懷熱枕的對待,而不是朝三暮四,人應忠于自己的職業,就像軍民忠于自己的首領一樣。關羽讓我領悟到什么是責任,什么是義氣,他因義重如山而在人們心中有偉大的形象,這讓我由衷的敬佩。
論曹操,讓我心沉重。
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曹操是一個被塑造的反面人物,提起他,不難想起“奸詐陰險”這樣的詞語,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他也是一個有頭腦、有本領的英雄。在官渡一戰中,曹操僅有三萬左右的兵力,而袁紹卻率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最終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紹。這正是他參考荀攸的意見,采用混戰計中“分人之勢”的結果。以及在后來,曹操使離間計讓韓遂和馬超故意不和,最終讓馬超兵敗走西涼,這個故事也是很有名的。曹操自己有謀略,而且善于發掘有能力的“千里馬”,毫無疑問他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我們評價一個人不能單從好或單從壞的一方面來考慮。而且要從多角度綜合考慮,就連諸葛亮在荊州駐守人選上,他錯選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而劉備也因要給張飛報仇,不聽趙云等人勸阻,執意要破東吳,卻被東吳軍把自己的七十五萬大軍一夜之間燒得所剩無幾。再料事如神的軍師也會出錯,再令人尊敬的統治者也會因小失大。所以,人還是應該更理性的判斷。論曹操,他有功有過,但不能因為他的過失而看不見他的功勞,而在后人的評論中,總有人把他說得一無是處,這讓我的心沉重。
讀完《三國演義》,再回味一番,作家羅貫中真是下了一番功夫也費了極大的心血。想想這些英雄們個個有膽有謀,令人好生敬仰?吹浇Y局他們個個接連去世,我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但小說依舊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正是應了那句話: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如果你還未讀過《三國演義》,那趕緊讀吧!它會成為你一生的摯友。
讀三國有感2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蔽蚁嘈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不用說,大家也應該知道我要寫讀后感的書是《三國演義》。
上個寒假,我讀了這本書。我讀得津津有味,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有很多,什么桃園三結義、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趙云單騎救主、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
《三國演義》在曹操、劉備、孫權三個政治勢力中,曹操和劉備作為主要對立面,而把蜀國放在中心地位。孫權則主要是作為劉備抗曹的聯合力量出現。這本書中小說通過一些段落刻畫了很多生動的人物形象。
關羽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通過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不僅體現出了關羽的武功高強,更說明了他對于劉備的絕對忠誠。雖然曹操厚待于關羽,可是關于因為在桃園三結義,他不能忘恩負義,所以還是過五關斬六將的走了。還有就是他的胳臂被毒箭射傷了,名醫華佗說要刮骨療傷,而且要把胳膊綁在柱子上,因為怕他亂動。要知道,你就是蹭破一點皮也會非常疼,而當時還沒有麻藥,要把皮劃開刮你的骨頭,可能聽了都會不寒而顫,而關羽說不用,而且還下起了棋。這更能體現出關羽的堅強。
從關羽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知道了不能因為一點誘惑就放棄自己的東西,而且做事要堅強,不能因為有一點小困難就退縮,要勇于面對挫折。讀完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終身難忘。
讀三國有感3
自古以來,許許多多人都有嫉妒之心,當別人比他能干,比他強時,他不是努力超過他,而是不擇手段的去陷害別人。三國演義中的周渝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在三國演義中,心胸狹窄的周渝知道才華橫溢的諸葛亮比他出色時,他就想出;月度年個軍中少箭為借口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枝箭,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了。趁這天大霧彌漫,就像曹營“借”了十萬枝箭提前七天就順利完成了任務,周渝的陰謀又一次失敗,他氣的直吐血。
聽了這個故事,我就想起了四年級上冊我們學的說勤奮,故事里的童第周,他小的時候成績十分的差,可是他卻一點也不氣餒,急起直追,每天,天剛剛亮他就在學校里讀書每天在睡覺之前,他還會,習慣的復習一下當天的內容,就這樣日復一日經理了半年,終于他在班里的成績名列前茅,后來他遠渡重洋,完成可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在歐洲生物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知識基礎比別人差一些,不過只要肯下工夫,那是一定能成才的。
小時候基礎差的人還與很多如華羅庚等等,可是華羅庚最后還是成為了以為十分有名的數學家。他還說了一句名言:“勤能不拙是良訓一分才。
看來只要我們肯下工夫的那就一定會成為像,童第周,諸葛亮,華羅庚一樣會名聲遠洋給我們的朋友們留下一個十分美好的映像,不過,不要學周渝那樣心胸狹窄,而要學諸葛亮一樣想出十分多的辦法來幫助自己的家人和國家。
想到展開,我有的時候也會這樣,現在想起來是多么慚愧呀!
讀三國有感4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一樣的時期讀它,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好處的鴻篇巨作。對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伤膊⒎巧裣,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梢姰斢鲆姳瘋⑼纯、氣憤的事情時,就應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后果將不堪設想!
讀三國有感5
《三國演義》,它不僅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英雄豪杰,還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完美無暇的藝術形式。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顧茅廬等諸多故事都可謂是人人皆知。一段段意味深長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絕倫的畫面,使我陷進了那個年代。
這里面智者的代表應該是諸葛亮了,他有勇有謀,忠心護主,空城計中的著冷靜,草船借箭中的精彩表現,各大戰役中的謀略計策,巧布八陣圖,智退司馬懿,七擒孟獲,無不使人拍手叫絕,真的是無人能及,神鬼莫測。
再來說說關羽。關羽,一位絕對善于作戰,武功精湛到絕的英雄靈魂人物之一,單刀赴會足以體現出他的英勇與威猛,也足以看出他那藐視困難的精神,之后狹持魯肅保全自己更能充分的看出關羽的膽與謀。過五關斬六將中的拼死護主之家眷,說明關羽的忠心。義釋曹操,又體現出了他的仁義之氣。是一位有勇有忠有仁的英雄。
張飛,與關羽一樣也是一代虎將。對劉備忠心耿耿,大敵當前,臨危不懼。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就如同探囊取物,令人刮目相看。具有萬夫不當之勇。
曹操與劉備二人是具有鮮明對比性的人物。曹操是奸詐狡猾,狂妄自大,還說他與劉備是并世英雄。雖然他是為了試探劉備,看劉玄德是否有二心,但試探背后也足以看出他的自大與狂妄。而劉備與他恰恰相反,劉備是位仁德之君,以“仁”字治天下,劉備三顧茅廬,無一聲怨言,可見他的明智,劉備珍惜不但人才,而且愛民如子,挾百姓集體過江,典型的事例,一一說明了他的仁,義,明,智。
三國演義,不但講述了吳,蜀,魏三國以文武爭天下的故事,還讓我們了解了許許多多戰術兵法,并告訴我們不能像曹操一樣陰險,殘忍,也不能像劉禪一樣昏庸,“樂不思蜀”,也不能像蔣干那樣愚不可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里的人人事事令我百讀不厭,似乎我已陷入三國爭霸的世界,又似乎在看一部精彩的電影。
聯系到現在,像諸葛亮那樣聰智的人才幾乎已無,像劉備那樣仁德兼備的也少之甚少,張飛,關羽,趙云……那樣忠心為主的的也少多了。就連最基本的的誠信都幾乎被埋沒了,金錢,職位,身份有什么好的,連最基本的誠信都辦不到,還談什么。為什么現在那么多的心思,人們絞盡腦汁,為的就是錢,難道錢真的那么好嗎?雖然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但是那也是建立在誠信與良心的基礎上啊,這是一個什么社會?我迷惑了!
三國演義,英雄會集,我真的好佩服那些英雄的氣魄與心地,難道現在的人們就做不到這些嗎?
三國演義,真的使我大開眼界!
讀三國有感6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它讓我了解了古代英雄的雄才偉略,更讓我在從中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主要內容講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之間互相斗爭的一系列故事!度龂萘x》里約有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孔明、陰險狡詐的曹操、義氣深重的關羽,仁義愛民的劉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要數關羽了。
關羽身長九尺,鬢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關羽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講義氣的人。他對劉備講義氣,他降汗不降曹、屯土山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等等……關羽他對敵人也很講義氣,華容道義釋曹操、義釋黃漢升等等……,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關羽是十分講義氣。但關羽狂妄自信,十分大意,有一句諺語就是: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當時關羽既是劉備的二弟,五虎大將之一,坐據荊州,手握重兵,所以他對自己的實力很有自信,自以為可以牢守荊州,可他卻不知道群英聚會,人才輩出,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最終是以失敗而告終為結局。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各有所長,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正確看待和認識最為重要。現在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更要古為今用,從中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好祖國的棟梁之才。
讀三國有感7
滾滾長江東近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沒錯,這就是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英雄曾也如這浪淘般消逝。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長篇白話章回體現實主義小說,是中國最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用三國時期的故事反映了當代的社會情況。
《三國演義》也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或《三國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流傳極廣,影響很大,為人民所熟悉,小說內容多描寫戰爭,講述了自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到魏、蜀、吳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正所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最后讓傲視群雄的曹操吃了一頓大虧,可蜀軍已經帶著十萬余支箭駕船二十余里了,追不上了。曹操對這件事懊悔不已。連氣量狹隘的周瑜也不得不承認孔明(諸葛亮)比自己更加機智,非常佩服他。后人也寫了詩: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三國演義》用各種故事反映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也許你們身邊就有像三國英雄的人物。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時光又淘盡了多少英雄?
讀三國有感8
寒假里我無意中讀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書-----《水煮三國》,這本書是以《三國演義》的人物為背景,來介紹創業的知識,并把創業的知識和哲理故事合二為一,里面還有許多非常好玩的笑話。
書里面的人物挺好玩的。劉表,是一個平型的人物,他十分膽小怕事,對事情不敢做決定。
袁紹是一個完美型的人,非常有才還很大膽,有錢。但他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他非常色,是個色鬼;二是他從不聽別人的勸告。
曹操也是一個十分完美的人,優點很多,但就是太自大了。
諸葛亮的名言是在戰場上的英雄不怕沒有兵士,在商場上的英雄不怕多花錢。
文中還說了很多哲理故事,有向和尚賣梳子的故事,菜市場理論,長在雞窩里的鷹,還有很多很多關于經濟學的故事。這樣的三國好玩吧,能看見三國的人物,又能看見一些哲理故事,還能學到一些創業理論。
讀三國有感9
這幾天我正在看一本書——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著的一本《品三國》。
初次見到此書,心中便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電視里也常常播出易中天教授講三國,品三國。于是我便拿起這本好書專心致志的看了起來……
看了這本書,使我對曹操的看法大大改變了,我原以為曹操是一個陰險狡猾、詭計多端的“奸賊”。這是其實是錯誤的。實際上的曹操是一個頂呱呱的大英雄,真正了不起的人物!只不過《三國演義》的改動太大了,才使我對阿瞞(曹操的小名)產生了誤會。
那么曹操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性格的人呢?他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曹操一生南征北戰,因為享受天倫的時間不多,所以對家人的感情特別珍惜。在臨終前他就說:“我一生所作所為,沒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唯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曹昂,曹操的長子)向我要媽媽,我該怎么回答!
我還覺得他還是一個和我一樣愛笑,愛開玩笑的人。當朋友、親友、戰友去世時,他會哭,會嚎啕大哭?墒,做錯了事,打了敗戰,遭到人家羞辱,他絕不會哭,一定是笑。因為他豁達開朗,大氣磅礴!
曹操也是很可愛的。他常穿薄綢當衣裳,腰里掛一個腰包,用來裝手巾之類的零碎東西。有時還戴著絲綢制的便帽去見賓客。
……
看了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真正的偉人,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個真正的政治家——曹操。阿瞞呀,阿瞞,我真是對你誤解了!
讀三國有感10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聲享譽世界,不同的時期讀三國,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永恒的傳奇故事,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赤壁之戰令人贊嘆不絕!除此,我還明白了一些俗語,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含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雖然我還不全認識當中的字,但它讓我學會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寬仁和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心魯莽的張飛、狡詐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許諸現在六年級的我,再次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義的鴻篇巨制。我對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認識。
我最喜歡的.是三國中有勇有謀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張飛那樣的粗心魯莽!而最終曹操能夠大局在握,也說明了凡事成于細心,敗于嬉戲。我們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讀三國有感11
有人說,三國是個戰亂紛爭的年代,可我不這么認為,因為三國時期是歷史上最引入注目的一瞬間。在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里英杰輩出,魏、蜀、吳三國鼎立,翻了歷史嶄新又極富輝煌的一頁。
提起三國這段歷史,相信大家都能說出幾段吧!眾所皆知的神機妙算之諸葛孔明,亂世豪杰曹操,才能出眾的孫權,斬黃巾的關羽,深得人心的劉備......真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呀!說完人物再談情節,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曹操煮酒論英雄;云長策馬刺顏良;孔明祈山破曹真......讓你大飽眼福。
最終,這個蕩人心弦的畫卷由魏國終結,由“合久必分”演變成了“分久必合”,無數英雄為此拋頭顱、灑熱血。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
當年的金馬鐵戈已經成為歷史,但他仍以那獨具一格的魅力吸引著我。翻開油墨般清香的紙張,徜徉于歷史長河之中,憶過去,展將來,三國這段歷史又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在當今這個競爭的時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強者留下來,反之,弱者終究要被淘汰!叭送庥腥耍焱庥刑!蔽覀儾荒軡M足于那一點點的小成績,而是應該刻苦努力,勇于拼搏,有長遠的目光。家長總是對我們說,讓我們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那么你是否做到了呢?如果沒有,也不要氣餒,畢竟是“圣人千慮,總有一失”嘛,但還是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如果你考得很好,那么你是否是第一名呢?即使你是全班乃至全校第一,那全省、全國呢?所以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高估自己,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好好學習,只有那些付出了努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成與敗,也許只有一門之隔,而開門的鑰匙也是唯一的鑰匙,就是兩個字——努力。
強者制造機會,弱者等待機會,成功的關鍵在于行動,此時的你準備好了嗎?
讀三國有感12
讀了三國以后我發現三國里有很多英雄,也有很多忘恩負義的人,尤其是呂布,他為美色而殺董卓,為美色竟然殺了自己的義父;為錢財他殺了丁原。董卓的脾氣很暴躁,若誰犯了一點錯,就要殺掉他們。
曹操乃是一名英雄,他帶兵打仗,敗仗很少,只是在赤壁之戰中戰敗了。關羽、張飛、劉備桃花三結義,他們的關系很好,為兄弟兩肋插刀。
在故事中,最精彩的是,劉備、關羽、張飛和呂布戰了三天三夜把呂布擊退了。還有孟獲為自己打了一個天下。
三國的故事還有很多,希望你細細品味。
讀三國有感13
大家一定讀過《三國演義》吧!度龂萘x》中的曹操奸詐膽小、濫殺無辜、傲慢無禮,很多人都討厭他,我也不例外。直到有一天,我翻開了易中天的《品三國》,走進了一個人們不太了解的曹操世界。
人們貶曹操有一點是因為他說了一句“寧我負人,休人負我”。盡管這是小人話,但我體會到了曹操的大氣和真誠,他有勇氣說這句話,他就不是偽君子。事實上,是曹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他對不起人家,但是現在走投無路,也只好說寧可我對不起人家,也不能人家對不起我了。應該說,曹操還保留了一份善心在里面。但這句話在《三國演義》中就變成理直氣壯了,曹操就被誤解為奸賊。
人人都說諸葛亮識人心,曹操也識人心。曹操是個很有娛樂精神的人,他可以陪你說笑,也可以陪你喝酒,但是他在說笑喝酒時把每一個人的特點都記在心頭。到了戰爭時期,曹操都摸準了每一個敵人的心思,于是做法十分正確。
說到“奸詐”,我認為是因為曹操迫不得已,當時天下大亂,面對敵人只能說假話。其實,曹操對待自己人是很真誠的。張秀曾背叛過曹操,張秀被曹軍俘虜后,曹操并沒有殺他,而是很好地對待他;當曹操要獎賞一個人時,一定會獎賞得十分周到,絕對會超出眾人預料。曹操的這片誠意換來了一片忠心,他與曹軍團結一心,努力奮戰,從不像袁軍一樣窩里斗,因此魏國日益強大。
這個具有兩面性的曹操,讓我想到了很多:剪刀可以剪出美麗的花朵,但不慎會剪破手指;火可以做飯,但也會燒毀房屋;油炸食品很好吃,但會危害人類健康;網絡可以造就人才,但也會讓自控能力差的人走向無底深淵……
盡管曹操的奸詐不可否認,但曹操擁有一般人沒有的優點:善于用人,唯才是舉,不拘一格,勇于承認,虛懷若谷……他是一位在非常之時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遠遠超出了袁紹和孫權。許多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不能一味的追求它的一面,因該去探索另一面。
難怪在眾多歷史學家的眼里,曹操是一位亂世英雄。
讀三國有感14
跟周圍的同學一談起劉備,仿佛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跳出兩個字:“好人!”劉備的仁善是他性格的主導特點,也可以看作是劉備最后能立蜀的其中一個原因。羅貫中,“尊劉貶曹”,他尊的也許就是劉備的仁善吧!
《三國》中把劉備稱做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也許我們一開始都會認為劉備是一位無能之輩,如果他沒有諸葛亮,豈能成就蜀國的雄圖大業?但是當我深入探讀《三國》之后,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難道純粹這樣一個無能之輩就能讓英勇善戰的趙云、關羽和張飛一直跟隨著他,始終不離不棄?讓智謀過人的諸葛亮鞠躬盡粹,死而后已?他身上肯定有其過人之處,是常人所沒有的,所以才會得人心。有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劉備的成功不僅在于他的仁善,更在于他有一顆向上拼搏的心。他不愿意永遠寄人籬下,不愿做人下人,他想要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他有雄鷹般的斗志,不愿屈身于籠中。他要像鯊魚一般在海中暢游,不愿意就此擱淺。有這份斗志與信念就確定了他不會久居人下人的地位。而且他用他的仁義招納賢人,善于用人,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他有一雙善于發現人才的眼睛,善待屬下,這讓關羽、張飛、諸葛亮以及其他良將謀士為之效命至死,不離不棄。
關羽因驕傲敗走麥城而死,劉備和張飛立誓要給關羽報仇。可是,天不遂人意,張飛也死了。劉備悲痛欲絕,理智已失 ,立志要給關羽、張飛兩人報仇,不聽諸葛亮的勸告乃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慘敗。由這個情節可以看出劉備十分重情義,但是遇事缺乏冷靜,有時過于沖動而導致失敗。
總之,劉備 并非一個無能之輩,他有雄心壯志,善于對待下屬,重兄弟情誼,愛國愛民,寬厚仁德,知人善任,對人公正真誠,有不屈的斗志和頑強的毅力以及堅定的信念。正是因為這種性格,才讓他建立蜀國,讓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劉備,亂世英雄也。
讀三國有感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俗話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最近,我利用假期時間看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其中《赤壁之戰》最讓我難忘。
《赤壁之戰是孫、劉聯盟一同破曹,曹操大軍八十三萬應對孫、劉五萬大軍,而且孫、劉還大勝,真不愧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
要說《赤壁之戰》還得從群英會蔣干中計開始說起,蔣干可是曹操的大謀士,蔣干和周瑜是少年朋友,曹操讓蔣干來說服周瑜投降,周瑜已料到蔣干之來意,想借曹操的刀殺了曹操的水軍大都督蔡瑁和張允。周瑜寫了一封信放在書臺,故意讓蔣干發現,信上大概內容是:蔡瑁、張允要和周瑜聯盟除曹操,曹操聽蔣干的話后,把蔡、張兩人就殺了!周瑜真是智勇雙全,很讓我佩服!
【讀三國有感15篇】相關文章:
讀《三國》有感(14篇)03-25
讀《易中天品三國》有感(8篇)03-07
讀《易中天品三國》有感8篇03-07
讀《生命》有感03-11
讀《狗》有感03-20
讀《囚歌》有感03-19
讀散文有感03-19
讀《長城》有感03-15
讀《墨子》有感03-14
讀王昭君有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