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讀《走向海洋》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走向海洋》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走向海洋》有感1
十月國慶中秋長假期間閑來無事,就把作家崔京山的《走向海洋》拿出來翻了翻,不知不覺就被書中的情節所吸引,仔細的閱讀起來。
小時候就非常喜歡水,老纏著爸爸帶我上水上樂園玩。更向往長大了能到大海去破波斬浪。
通過閱讀《走向海洋》,更增加了我對蔚藍大海的喜愛和敬仰。生命的搖籃,萬物的起源地,怎不叫人神往呢?
以前只知道祖國地域遼闊有960萬公里。現在才知道還有300萬公里的藍色國土。
以前只知道海洋很大,現在才知道,把海面上陸地加起來,也只能填充十八分之一的海洋。
以前只知道,海里有無數自己喜愛的'魚類。現在才知道,海底還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等豐富的礦藏。
以前只知道中國很強大,八年抗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解放戰爭推翻了腐敗的蔣家王朝,建立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知道了,它曾經遭受了那么多國列強的入侵和掠奪。
湛藍的大海是那么干凈和純潔。而這兩天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海邊游客在一個海灘上留下的垃圾就達幾十噸,看著沙灘上亂七八糟的垃圾和蔚藍的大海是多么的不協調,而它留下的后患又是無窮的。愛護環境,關愛我們的大海吧,不要讓后代品嘗我們種下的苦果。
我愛大海,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大海,捍衛大海。只有這樣,大海才能讓你受益無窮。
讀《走向海洋》有感2
海洋,一顆美麗奪目的藍寶石,它懷抱著無數生物,生生不息,從遠古一直走到了現在,它給了無數生物勃勃生機。地球哺育了我們全世界的兒女,海洋則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它給了人類生的希望,我們靠著海洋,漸漸繁衍壯大了起來。因為有了海洋,所以才會有全世界如此之多的人口。
今天,我讀了一本《走向海洋》,這本書里面告訴了我們極多的海洋知識,讓我們更加熟悉海洋,親近海洋,更加從中體會到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
中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第一次在宇宙里回眸地球時,發現原來地球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土黃色、混沌的星球,而是一個藍色且透明的.球體,事實證明地球上水域面積占70。7%,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
瞧瞧中國!在地圖上一道道“藍色的曲線”貫通了整個國家,長江、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們滋潤著土地,給了人類希望。離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它們面積不到38萬平方千米,但在孩子們心中,卻有著45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原來,在日本,海洋是陸地的10倍。
為了讓人類明白海洋的重要性,1998年7月18日世界科教文組織將這個日期定為“世界海洋日”并取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海洋,未來的財富。
海洋,你是那么的美麗,但由于人類的種種破壞,使你“千瘡百孔”。現在,我會從身邊小事做起,提倡環保,所有的河流都是通向海洋的,我要盡力保護好家鄉的河流,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讓大海變得更加美麗。海洋,未來的財富,二十一世紀的希望,我們新一代小學生一定會好好保護環境,好好保護海洋,好好保護我們的希望。
讀《走向海洋》有感3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走向海洋》。我從小生活在四川,大山腳下,沒有去過海邊,更不了解關于海洋的任何事。但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海洋與人類與中華民族的未來。其實,海洋大約占了地球表面面積的百分之七十點八。它是一個藍色的寶藏。它里面的一些植物或者是微生物都可能有藥用價值能夠作為食物供人類食用。例如:沙丁魚,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也就是魚油,可以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海洋也有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可謂是許多塊油氣田。這不,菲律賓頻頻挑釁,也是在爭奪中國南海的石油。
不僅如此,海底還有許多金銀珠寶,這些都是以前有裝有大量財寶的`船只,遭遇30小時一次的大風暴,船員不幸遇難,船沉了,所有的財寶盡數隨之沉入海底。自1500年以來,有多少艘這樣的船呢?而這些財富就已經相當于陸地財富的八分之一了。
海洋對中華民族以后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中國已經打開了禁錮了數百年的國門,通過海洋走向世界,讓中國的經濟與全世界接軌。中國也造起了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它可以連通英格蘭和法國,它是新中國的一個象征。書上也說:最近傳來消息,廈門與金門之間又將架起一座更令人觀止的海上大橋。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中華巨龍飛躍海洋,重寫光彩歷史的日子一定不遠了。
全球的海洋都是相通的,當海洋世紀的鐘聲敲響之時,讓我們手牽手,肩并肩與海洋同行!
讀《走向海洋》有感4
我在上四年級的時候,學校發下來一本書,名叫《走向海洋》,這本書一直放在家里,沒有時間看。直到暑假在家閑著沒事做的時候,才隨手拿起這本書翻了翻,不看不知道,一看讓人大吃一驚,原來海洋有這么神奇﹗我不禁仔細閱讀起來。
原來我對海洋一無所知,現在我知道海洋的總面積有17968萬平方千米,在它的上面還有一萬多個島嶼呢,是世界第一大洋哦!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洋,原來還有人稱它為“流動的啞鈴”。它的面積藥為9337萬平方千米。印度洋,是最年輕的大洋,面積約為7492萬平方千米,它的地質結構極為復雜的大洋。“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片海洋上哦!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才有1310平方千米,而且被冰覆蓋,嚴寒且環境惡劣,人們對它的了解不多。
海洋的知識真豐富,海洋的資源更是無窮無盡,我一定要好好讀書,保衛我們的領海,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讀《走向海洋》有感5
三年級我們學習了課文趕海、海底世界這兩篇課文,讓我產生了進一步了解的大海的愿望。老師便給我推薦了走向海洋這本書。我滿懷期待地讀完了走向海洋。這本書分別從“海洋與人類”、“海洋與中華民族”和“海洋與未來”三大方面介紹的。
海洋中的'寶藏數不勝數,世界八大寶藏,其中就有兩個沉在深海之中。另外,海洋還是一個大藥房呢!一個面臨死亡的人,醫師讓他每天吃沙丁魚,結果兩年之后病就痊愈了,養成了吃沙丁魚的習慣,一直活到了83歲。海帶可以治療高血壓,日本醫生給高血壓病人口服,4小時就降到了21.5毫升水銀柱。而且海底美麗的珊瑚,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定為有明目、安神、鎮驚的功效,珊瑚骨還與人骨十分相似,是修復人骨的最佳材料,被各國醫學廣泛使用。海中的食品可都是高蛋白食品呢T人體很有幫助。
海洋里不僅有高蛋白食品,還有許多石油、煤、天然氣等許多礦產資源,看來海洋真是一個大倉庫。
這本書告訴了我一個又一個海洋的故事,講訴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的進步。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海事業會更加強大、興榮!
讀《走向海洋》有感6
今天,我讀了《走向海洋》這本書,這是一本有關海洋的科技書很不錯,我很喜歡,所以也要介紹給你們。
書中講述了海洋的面積達3.6億平方公里,足足覆蓋了整個地球的71%。海洋不僅面積遼闊無垠,而且,其中的生命更是多的多,生命更是源于海洋。書中介紹了海洋是地球最初的一個水源,正是在這個水源里,孕育了最初的生命,所以海洋是我們共同的母親;我們人類就是從海洋最初的原始生命進化中演變而來的,所以海洋也是生命的搖籃;人類至今為止還在受益于海洋,因為在海洋眾多生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供我們人類食用,所以海洋又是我們的最大食物儲藏室。書中描述了海洋是地球的'腎,它能夠凈化水資源,百川在流入大海時,總會有一些泥沙、臟東西,經過大海的運動、蒸騰,最后污垢留下;海洋也是地球兩葉肺中的一葉肺,另一葉不說也知道是森林。
書中特別介紹了海洋母親為我們人類解決了一大難題——淡水資源減少。因為海洋就是水,雖然咸,但是我們人類發明了多種方法,來凈化水資源,有蒸餾法、反滲透法等,有效緩和了水資源的危機。海洋母親還能為我們人類發電,比如大型潮汐發電站,可我們人類卻不太愛惜這個母親,我們隨便亂排放各種污物,印度的母親河恒河被污染,幾萬人得了黃疸病,許多人都死了,所以我們要保護海洋,保護水資源。海水中含有許多鹽,鹽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我們祖先早就學會了在海水中提取食鹽的方法,最古老的法子是日曬制造海鹽的方法。
這真是一本好書,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關于海洋的知識,同時我也懂得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人類的道理。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要積極參與到保護海洋的活動中,保護好我們生命資源。
讀《走向海洋》有感7
這本書分為三大部分:
1、海洋與人類:主要寫了海洋與人類的關系,并記載了各國尋找南、北極點的故事。
2、海洋與中華民族:講述了中國由于不重視海防而慘敗多國的事情,同時也列出了中國多個航海英雄。
3、海洋與未來:主要說了幾個國家發展海防的成果。
讀完后,我陷入沉思,為什么海洋自古與人類之間就息息相關呢?
海洋既是地球的象征,也是生命的搖籃,更是一座藍色的寶庫。
地球是一個淡藍色的'水球,而陸地只不過是浩瀚大洋中的一個個島嶼。從這個意義上說,把地球稱做水球或者是海洋之球,似乎更為貼切些。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積為3。67億平方千米,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而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千米,僅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29。2%。
海洋為生命的誕生、進化與繁衍提供了條件。根據古生物學的研究,地球上的生物至少在30億年前即已在海洋中誕生,從原核生物開始,發展到真核生物。直到4。4億年前才有植物和動物向陸地移居,開始了陸上動植物的進化。在陸生動物的發展進化中,人類的出現是距今大約300萬年前的事。追根溯源,大海也是人類祖先的家。至今,地球上的動物中,仍有80%的成員生活在海洋中。
讀《走向海洋》有感8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它帶我走進了那看似遙不可及的海洋,它就是《走向海洋》。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不但使我了解了海底的地形、生物、資源以及海洋災害,而且號召我們要保護海洋,呼吁“保護海洋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剛開始看到這本書,我以為這只不過是一本介紹海洋的書。
但是當我看到紐芬蘭漁場的悲劇,那些已經永遠只能在書上看到的大海雀、史德拉海牛,我明白了,它并不是僅僅告訴我們海洋的美麗富饒,它是在呼吁我們保護海洋!看到這兒,我深深的為人類自私行為感到痛心疾首。當陸地資源面臨枯竭,人們又把那永不知足的魔爪伸向生命的搖籃——海洋。當人們“向海洋要食物”的時候,是否也該為海洋做些什么?人們對海洋的無私奉獻所給予的'回報卻是污染。震驚世界的水俁病,可怕的海嘯、赤潮,都是人類所貪婪的惡果!廣闊無垠的海洋本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她本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然而現在,“千萬年來秩序井然的海洋系統,正在因為人類無止境的掠奪性開發和不顧后果的肆意污染而遭到巨大的破壞”,許多曾經生機勃勃、美麗富饒的海域,已變成一片片死氣沉沉的死海!
人類無休止的開發、污染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海洋的自凈能力,會徹底的破壞海洋的生態系統!正如書本末尾所說的“地球只有一個,同樣,海洋也只有一個。”我們必須重視我們生存的第二空間,保護海洋吧!地球的三分之二被蔚藍的海洋覆蓋。當幾百萬年后,地球能源徹底枯竭時,沒有了地球,失去了海洋,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該怎么辦?保護海洋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保護海洋,保護地球吧!
讀《走向海洋》有感9
海洋是地球的“眼睛”,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洋是藍色的寶庫,海洋是魚兒溫暖的.家。
老師這學期給我們發了一本叫《走向海洋》的書,這本書分為三章:“海洋與人類”、“海洋與中華民族”。“海洋與未來”。讀完《走向海洋》這本書,我對浩瀚的海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海洋分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不光是魚兒天堂更是一個大藥房。海洋里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古代通商的大船經常沉入海底,給人類留下來巨額的寶藏,讀后感。海分為領海、毗連區、海區、海岸線和島嶼。所以海洋是“藍色寶庫“。人類過度開采石油,過度捕魚,破壞了生態平衡。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業,大量的廢水和固體廢物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換不暢,使得海水的溫度、ph、含鹽量、透明度、生物種類和數量等性狀發生改變,對海洋的生態平衡構成危害。
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現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幾個方面;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有波羅的海、地中海、東京灣、紐約灣、墨西哥灣等。每年的7月18日是海洋日,其實每天都是海洋日。保護海洋從你我做起!讓魚兒快樂生活、讓海洋更加清澈、讓地球的“眼睛“更加明亮!
讀《走向海洋》有感10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文明的起源,是藍色的寶藏,也是人類最終的歸宿。看了這本書以后,才知道原來這證明了水是人類進化論的因素之一。
海是一個藍色的寶庫。它蘊藏著無窮的奧秘與智慧,創造出無數奇妙的生物體,從海岸到海底無一處不寶藏。
從海岸邊的官邊的守護神——紅樹林,到盛開在海底的“菊花”——海葵,無一不寶。我最愛的是那海底美麗的“花朵”——珊瑚。珊瑚五彩繽紛,婀娜多姿,隨波搖曵在神秘的海底。總有各種絢麗多彩的魚群嬉戲于其中,在蔚藍的海水之下形成了美不勝收的'形態各異的小從林!
珊瑚,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約5億處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珊瑚的色彩非常艷麗,形態也千姿百態,雖不是鮮花,卻又更勝似于鮮花,所以古時候的人一直都以為它是一種植物,它被許多人稱為“海石花”。下到1774年,一位法國科學家鄉終于破解了珊瑚的秘密。原來,珊瑚是由無數微小的珊瑚蟲聚集而成的,它們大多為群居生活,蟲體死后,留下了群體的“骨骼”,珊瑚蟲的子孫后代們一代一代地在它們的祖先的“骨骼”是繁殖后代,經過漫長的積累,就形成是千姿百態的珊瑚礁。這就是珊瑚的形成與歷史。
珊瑚就像一顆顆流光溢彩的寶石,裝點著蔚藍的海洋。珊瑚的美麗是我們無法觸及的,不是“仿造”可描繪的。正因為它的美,和它很高的觀賞價值以及較高的收藏價值,便使許多珊瑚礁遭到了人為了破壞,真的很讓人無比痛心!請不要再讓它們“哭泣”下去了!它們是全在類的寶藏!是我們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環境。
我們有義務保護海洋,就像保護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給了它們一個生存的美麗天地,它們也會為我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請愛護海洋,珍惜生命·
讀《走向海洋》有感11
我讀了《走向海洋》這本書,大開眼界。海洋是我們人類的寶庫。它擁有豐富的油田,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
海洋的喜怒哀樂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在海上,人們還發現了一種資源——可燃冰。科學家譽為“未來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海洋里不勝枚舉的動物和植物資源是我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餐。
書中還介紹了海洋與中華民族的淵源。從徐福出海到海上絲綢之路,再到近代的鴉片、甲午等重要海戰。一段段歷史向我們驗證了海權是國家生存的'真諦。
本書講述了人類與海洋的未來。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海洋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國人認識到海洋興,萬事興。打開了禁錮的國門,迎接八方來賓。
不過,人類要開發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須保護海洋,珍稀海洋資源,只有這樣海洋才會樂于作出它的奉獻!
讀《走向海洋》有感12
我最近讀了學校發下來的書刊——《走向海洋》,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關于海洋的知識是如此的無窮無盡,書中介紹了海洋歷史,未來,地理,能源等。這些都是與人類息息相關。海洋為漁民提供了經濟來源,為海鳥提拱了生存條件。海洋中的資源非常多,非常寶貴。它慷慨地給予人類豐富的水產品和食鹽,它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鐵,銅等礦產資源。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臺已矗立在海濤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駛向大洋深處,先進的海底探測器也已潛入深海大顯神威。核潛艇的研發,帶動了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海洋帶給我們如此多的財富。由此看出海洋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保護海洋,這也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那么我們要怎么樣保護海洋呢?我倡議人類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要禁止向海洋排污,保護海岸和海洋不受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帶來的環境污染。從新聞上得知,許多企業在往海洋里排放污水,導致了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珍貴魚類的滅亡,給漁民和海鳥的生活造成了影響。比如說3·1 1日本地震海嘯導致的核爆炸,給海洋帶來的災難。所以,對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單位,必須要嚴懲,杜絕類似的`事件再發生。其次,要合理開發海洋礦產,避免過度開發,礦物是不可再生能源,細水長流,應該節約它們,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及環境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對海洋各項資源做完整的調查及監測,盡量對海洋資源做到可持續利用。就拿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爆炸為例,它爆炸后沉入海底,石油成噸泄漏,海洋生物深受其害,漁民也打不到海產品了,人的生活也受到影響。
為了更好的“走向”海洋,必須保護好美麗的海洋。我呼吁人類必須做到以上兩點,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只有這樣,海洋才會樂于做出它的奉獻,才會帶給我們更多。
讀《走向海洋》有感13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是我故鄉……”每每聽到這動人心弦的歌曲,我的心便會泛起一陣陣波瀾,久久不能平靜。
的確,大海是我們的故鄉,所有的生命都是起源于這片蔚藍色的海洋,可以說海洋是我們的母親,而我們都是她的孩子,沒有她也就沒有我們海洋美不勝收,宛如一塊通體透亮的藍寶石,在陽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海,水如平靜,好像一位深沉的.作家;浪花飛濺,像一條巨龍在海中翻騰;一望無際,好像永遠也到不了盡頭。
海水滿盈盈的,照在夕陽之下,浪濤像頑皮的小孩子,跳躍不定。海面上一片金光。數只白帆,在這金光閃閃的海面上,就像許多雪白的羽毛在冰面上蕩漾。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那優美的舞姿能使人拋開煩惱,盡情地欣賞。
海洋不僅美麗,而且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她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鐵、銅、錫、錳、硫等,并且向人類不求回報地提供生存空間、高蛋白食品、淡水、食鹽……可見海洋是一個藍色寶藏。
但是,我們并不能因為有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就去近似瘋狂地開采,我們想要開發海洋,首先要先保護海洋,保護我們的故鄉,保護我們的母親,只有這樣,我們的母親——海洋,才會樂于做出奉獻!
讓我們攜手并肩,共同高歌,與海洋同行。
讀《走向海洋》有感14
從小到大,我一直以為海洋是我們的另一個媽媽。因為當我們注視著大海,仰望著湛藍的天空,站在金黃的沙灘上沐浴者溫暖和煦的陽光。就算你有再大的煩惱也會煙消云散的因為大海會把你所有的煩惱都隨海水的'流逝被沖到遠方的世界。
但是當我讀完《走向海洋》這本書的時候,我對海洋又多了一些新的了解。比如海洋里還有許多生物蘊藏著巨大的藥用價值。如我們常吃的魚類。魚類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有教好的醫療保健作用。海參被譽為“海中人參”,不僅是海味真品,也是名貴中藥滋補藥品,具有滋陰、補血、調經、養胎等功效,亦是治療高血壓和冠心病的良藥。巨大的海洋世界里除了這些可以用來當藥品,就連海洋里的海蜇身上的毒刺都可以提煉出質肽。海洋可真是一個無所不有的大藥房啊!
海洋里的生物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人們根據鯊魚制造了潛水艇。根據各種各樣的電魚發明了伏特電池。人類還根據水母的順風耳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
海洋,我親愛的母親!您為人類付出了這么多,可是,年邁的您卻還是如此辛苦,人類永無止境的向海洋投放垃圾,使美麗的海洋變的又臟又丑。還不斷的捕捉鯊魚,從它們的身上割下魚翅。最后這些鯊魚都沒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只能被它的同類吃掉。如果我們都拒絕吃魚翅,就不會有人去傷害鯊魚。我們都應該去保護這些珍貴的鯊魚,更應該去保護美麗的海洋世界,使它們都變的更加美好!
讀《走向海洋》有感15
假期時閑來無事,捧起一本《走向海洋》便讀了起來。
西塞羅說:“誰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 ,然而,在歷史上,中國的統治者們大多“重土輕海”,特別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強泛波而來,使華夏歷史屢屢蒙受恥辱。
世界上陸地是分割開的,只有海洋是相連的。只有通過走向海洋,才能走向世界。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
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及簽定的有關條約,中國近代遭受的戰爭危機大多來自海上。清朝實行海禁政策,只保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海禁目的是為了抵抗東南沿海的流寇。然而,隨著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普遍確立,工業革命開始了。他們渴求廣闊的市場和原料產地,開始陸續發動殖民戰爭,中國當然首當其沖。
這刺激了中國有識之士,他們認識到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優越性。近代中國人開始走向海洋,首先是感受到自身的差距,然后就有向西方學習的意念和行動: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就沒有和平與發展的空間。
南海是中國四大海域中面積最大的海域,同時也是中國同周邊鄰國爭議最大的'海域。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沙群島及其周圍海域被探明有著巨大的水產資源,豐富的油氣和礦產資源。南沙群島不僅有可觀的經濟地位,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貿易通道,而且因為它扼兩洋,制八方,前出大陸上千米,還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
然而印度尼西亞卻宣稱擁有5萬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并建立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中國一貫主張以和平方式談判解決國際爭端。這一立場同樣適用于南沙群島。之后中國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了有關南海的爭議。
縱觀中國歷史,“走向海洋”多數是被逼出來的。一是內在的需要,土地資源不足了,就要走向海洋開發資源;二是外在的挑戰,海洋不安全了,能走向海洋保家衛國。所以,只有變被動為主動,建立開放包容的全球視野,積極擁抱海洋,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崛起于世界。
看完這本書,我回顧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輝煌與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它重申了海洋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這對于促使中華民族海權意識的崛起,無疑是無疑能起到一種振聾發聵的作用,隨著中國航母的首次試航,我們構建“海洋強國”的夢想不再是遙不可及。
深藍,中華民族的底色;海洋,中華民族的未來!
【讀《走向海洋》有感】相關文章:
《走向海洋》有感06-15
讀《走向海洋》有感11-28
讀《走向海洋》有感11-28
讀《走向海洋》有感01-05
讀《走向海洋》有感01-05
讀《走向海洋》有感01-28
讀走向海洋有感04-21
讀《走向海洋》有感【熱】02-24
【薦】讀《走向海洋》有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