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匯編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1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造就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詩人李白,而居里夫人的輝煌一生,也源于她的不屈信念與高遠追求。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梁衡對居里夫人一生挫折與困難的寫照,它講述了居里夫人為了提煉純凈的鐳,經過三年又九個月的艱苦卓絕,最后以成功告終的故事。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她的堅持不懈與永不言敗的精神,告訴我們只要勤奮刻苦,認真對待,把功夫下足,再大的艱難困苦都能迎刃而解。
六年級剛開學,數學書第一單元就學習有關“圓”的知識,這讓我對數學失去了大半信心。在往年的幾何比賽中,那些數學略差的同學都能拿到一張令人羨慕不已的獎狀,而自己卻被擠到千里之外,與第一名無緣。這就成了我這個“常勝將軍”的短板。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單元的考試我又再次跌倒在那個地方,那些討厭的幾何,我對幾何的希望徹底抹滅了。老師知道后,把我叫到辦公室對我說:“一切的艱難困苦都會有解決的辦法,只是我們往往在關鍵時刻止住了腳步,我們或許是缺少了再走下去的堅持和毅力,使自己與心中的.那份初心漸行漸遠。因此,我們做事不要輕言放棄,也不要急于求成,在人生道路上,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下去。”
聽了老師的教誨,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哦,那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我開始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克服自己對幾何的恐懼,最終,我成功了,我奪得了幾何競賽的桂冠,我戰勝了自己的心魔,成功地超越了自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金星曾說過這么一句:“你能承受多少磨難,就可以問老天要多少人生。”
這應該是對居里夫人最好的詮釋吧,我也以此勉勵自己,做一個堅定、剛毅、頑強,有著遠大、執著追求的人。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2
1998年是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肅然無聲。她叫瑪麗·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比埃爾·居里一起在這里宣布一項驚人發現,他們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本來這場報告,她想讓丈夫來作,但比埃爾·居里堅持讓她來講,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女子登上過法國科學院的講臺。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則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里。
關于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光,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鹽可以使膠片感光,這是天然放射性。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立即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物質世界里是不是還有另一塊全新的領域?別人在海灘上撿到一塊貝殼,她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后,她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冰山露出了一角。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謂的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曾停放解剖用尸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一天,疲勞至極,瑪麗揉著酸痛的后腰,隔著滿桌的試管、量杯問比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么樣子?”比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經過3年又9個月,他們終于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真的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它還會自動放熱,一小時放出的熱能溶化等重的冰決。
舊木棚里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熒光,是用一個美麗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換來的。這項開辟科學新紀元的偉大發現好像不該落在一個女子頭上。千百年來,漂亮就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最大資本,只要有幸得到這一點,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項鏈》中說:“女人并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度和嫵媚就是她們身世和門庭的標志。”居里夫人是屬于那一類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掛遍世界各國的科研教學機構,我們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風采。但是她偏偏沒有利用這一點資本,她的戰勝自我也恰恰就是從這一點開始的。當她還是個小學生時就顯示出上帝給她的優寵,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討得周圍所有人的喜歡。但她的性格里天生還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這就是人們經常加于男子漢身上的骨氣。她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為了不受漂亮的干擾,她故意把一頭金發剪得很短,她對哥哥說:“毫無疑問,我們家里的人有天賦,必須使這種天賦由我們中的.一個表現出來!”她中學畢業后在城里和鄉下當了七年家庭教師,積攢了一點學費便到巴黎來讀書。當時大學里女學生很少,這個高額頭、藍眼睛、身材修長的漂亮的異國女子,很快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男學生們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湊上去說幾句話,常常擠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傘柄趕走這些追慕者。但她對這種熱鬧不屑一顧,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給那些追尋的目光一個無情的后腦勺。她身上永遠裹著一層冰霜的盔甲,凜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來住在姐姐家中,為了求得安靜,便一人租了間小閣樓,一天只吃一頓飯,日夜苦讀。晚上冷得睡不著,就拉把椅子壓在身上,以取得一點感覺上的溫暖。這種心無旁騖、懸梁刺股、臥薪嘗膽的進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難做到的啊。宋玉說有美女在墻頭看他三年而不動心;范仲淹考進士前在一間破廟里讀書,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劃作四塊,是為一天的口糧。而在地球那一邊的法國,一個波蘭女子也這樣心靜,這樣執著,這樣地耐得苦寒。她以25歲的妙齡,面對追者如潮而不心動。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頭,就會跌回溫軟的懷抱和贊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發現、創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所以她甘愿讓酸堿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
本來瑪麗·居里完全可以換另外一種活法。她可以趁著年輕貌美如現代女孩吃青春飯那樣,在欽羨和禮贊中活個輕松,活個痛快。但是她沒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層的價值和更遠一些的目標。成語“淺嘗輒止”是指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殊不知有多少人對自己也常是淺嘗輒止,見寵即喜。數年前一位母親對我說她剛上初中的女兒成績下降,為什么?答曰:“知道愛美了,上課總用鉛筆桿做她的卷卷頭。”美對人來說是一種附加,就像格律對詩詞也是一種附加。律詩難作,美人難為,做得好驚天動地,做不好就黃花萎地。瑪麗·居里讓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們除了“身世”和“門庭”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1852年斯托夫人寫了一本《湯姆叔叔的小屋》,導致了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林肯說是一個小婦人引發了一場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約晚50年,居里夫人發現了鐳,也是一個小婦人引發了一場革命,科學革命。它直接導致了后來盧瑟夫對原子結構的探秘,導致了原子彈的爆炸,導致了原子時代的到來。更重要的是這項發現的哲學意義。哲學家說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西方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公元1082年東方哲人蘇東坡赤壁望月長嘆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現在,居里夫人證明鐳便是這樣“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質,它會自己不停地發光、放熱、放出射線,能灼傷人的皮膚,能穿透黑紙使膠片感光,能使空氣導電,它剎那間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滲透在每個原子的毛孔里。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她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蒼白乏力。而比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負擔。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她得到了永恒。“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就像化學的置換反應一樣,她的青春美麗換位到了科學教科書里,換位到了人類文化的史冊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于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上帝給的美形她都不為所累,塵世給的美譽她又怎肯背負在身呢?憑誰論短長,漫將浮名換了精修細研,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了她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里是惟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實事求是,超形脫俗,知道自己的目標,更知道自己的價值。在一般人要做到這兩個自知,排除干擾并終生如一,是很難很難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達于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一生,氣吞曹吳,卻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澤東指揮軍民萬眾,在戰火中打出一個新中國,卻從不受軍銜,不背一槍。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一種理性的美麗。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偉人。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3
今天,我讀了《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讀完之后,不禁百感交集。
這文章主要寫了: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莊嚴地宣布一項發明:天然放射性元素鐳。這報告使全場震驚。因為這“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使她發現了鐳。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人歷經艱辛,終于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因此她獲得許多獎項。可她視名利如糞土,而沒有留下自己的財富。
讀完之后,我不禁對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的精神感到十分敬佩。在當今社會,人們看重的就是錢。“生活六件事,處處都要錢”。你想成家立業,哪個地方不需要錢呢?所以現在的人一個一個把錢看得很重,有的甚至看得比生命還重。因此就有人會用不擇手段來謀取私人利益,甚至還會有人因為要錢而去干那些殺人防火的`勾當。這些都是不可救藥的。可是我們這個時代中,能向居里夫人那樣淡泊名利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呀!
不知我們以后的社會是否會碰到像居里夫人一樣淡泊名利的人呢?我深深的思索著。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4
蛻變是痛苦的,但過后她將是美麗的蝴蝶。這對于她來說并不恰當,因為她天生麗質,她的美是永恒的,而不像蝴蝶那樣短暫。她就是居里夫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就像怕死之情人盡有一樣,棺材抬到家門口,誰不怕呢?真正不怕的,古往今來找不出幾個。但我以為真正的英雄在于克服畏懼心理奮戰的勇氣和抉擇,居里夫人的偉大就在于此。
居里夫人生有動人的臉龐,可人的風姿,傾人的魅力,她也許也愛自己的容貌,終沒有被容貌所牽絆,她明白當鳥翼掛上黃金就不再飛翔。
既然選擇蛻變,那就要付出和奮斗。面對男人都嫌棄的工作環境,她無所畏;面對枯燥的研究過程,她怡然自得;面對無數次的落空,她堅持不懈……她有信念,有目標,所以她有動力。今天,行走在大街上的人,端坐在課堂上的學生,有多少人有明確的目標和責任?現代社會,信仰值錢嗎?如果你問別人你的信仰是什么,他一定覺得莫名其妙。所以世界上能成功蛻變的人很少,沒有了信仰如同車子沒有了車輪,
蛻變是寂寞的`。有人說:“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忙出來的,只有文藝實是閑來的。”其實,人生必須有寂寞時光才會有內涵,給自己留白,給予自己無限的想象空間,以無為為大為,不是很好嗎?
理性的魅力是居里夫人蛻變的法寶,用中國的古話就是寵辱不驚吧。千千百百的打擊,百百千千的榮譽,她始終保持那份端莊堅定。
蛻變就是舍得。居里夫人舍一瞬之美得恒久之美。舍得是人一生的必修課,但許多人學了一輩子都沒及格,從來都是交白卷。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5
瑪麗·居里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一個永恒的傳奇,一個美麗、不朽的傳奇。瑪麗·居里是個美麗的存在,她本身就是美麗的化身。她創造了一個淡藍色的奇跡。她那美麗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她的身姿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她的事跡被后人傳頌。她的業績被載入歷史的長河中。
瑪麗·居里是一位偉人,但她不驕傲、不炫耀,只是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她謙虛、不張揚,她本可以在任何一項榮譽上盡情地享受,她所得的獎金足夠她過下半輩子的生活了。但她沒有,她沒有在任何獎項、榮譽上停留。一切名利在她眼里都是過眼煙云,沒有什么能讓她停下邁向科學桂冠的腳步。這樣的人難道不應該受到人們的贊賞嗎?這樣的人難道不應該享有至高的榮譽嗎?
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位端莊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的一塊永遠的里程碑。她發現了鐳,功不可沒。這點淡藍色的鐳,是那么美麗,但又有誰知道它的來之不易。居里夫人為了提煉純凈的鐳,搞到一噸可能含有鐳的工業廢渣,一鍋一鍋的冶煉,然后再到廢棚里化驗,這是多么艱辛啊!她淡泊名利,功名這些有沒有都無所謂,她只是一心追求著科學,為科學做貢獻。這樣的她被后人所敬重、追捧。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6
什么樣的美麗是能夠跨越百年的?這篇課文描寫了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做學術報告,詳述了她為尋找鐳經過了三年又九個月的艱辛歷程。
居里夫人的事跡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是一生為科學做出貢獻,為人類作出貢獻。這種精神是美麗的,只有這樣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忘我獻身精神的美麗才能跨越百年,才能得到真正的.永恒。
居里夫人是多么傳奇的人物啊!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的女學者,變成了科學書里的一個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變成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是多么堅定、執著啊!她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經過了三年又九個月的漫長時間,提練出了0.1克的鐳,盡管在這個過程中鐳射線在無聲的侵蝕她的肌體和健康,但她仍堅持不懈,執著追求科學夢想。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7
鮮花,固然美麗,因為它有艷麗的色彩和怡人的芳香。但是它的美麗是短暫的,隨之而來的是枯萎與凋零,也許若干年后,沒人會記得它也曾輝煌、美麗過。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它擁有美麗與青春的時光就像鮮花盛開那樣美麗卻有那么短暫,而在這段人生中最美的時光里,你是否想過去珍惜它,善待它?你是否想過這美源于何處?也許只有你白發蒼蒼,才會感慨,要能重來一次該多好!青春啊,美麗而又脆弱的花朵。擁有你的人不懂得珍惜你,你是多么可悲!
只有一直朝著理想與目標進發的人,才擁有光明的`未來。只有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進取,達到智慧高地的人,青春與美麗才會定格在他身上,他才擁有永恒的美麗。
跨越百年的美麗》講的是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時的事情。其中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使我獲益匪淺。這段講的是居里夫人經過了三年又九個月,終于從成堆的礦渣中提煉了0.1克鐳。而這成堆的礦渣是多么大的數字,而0.1克鐳,確是如此渺小。就是這渺小的鐳,在許多科學家眼里是那么寶貴。
從這一段中,我體會到了,居里夫人具有追根問底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關于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不是第一人,但卻是最關鍵的一人。正是因為她具有追根問底的精神,所以提出了“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這個疑點。兩年后,她發現了釙和鐳這兩種放射性元素,這和她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系。還有,如果居里夫人覺得實驗條件太艱苦,而放棄的話,她也取得不到這樣的成績。想到我們,受到一點挫折,就揚言要放棄,看了這個故事我感到很慚愧。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8
今天,語文老師上課時給我們講了一篇文章,叫《跨越百年的美麗》。
學完這篇課文,我知道,跨越百年的美麗里面的“美麗”并不是指居里夫人的外表,而是居里夫人對科學夢想的不斷追求。居里夫人的美能跨越百年是因為她的偉大發現對社會的貢獻和她優秀的品質。居里夫人的美體現在外在美和內在美。內在美可謂不勝枚舉:有愛國、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治學嚴謹、艱苦奮斗和持之以恒。
說她愛國,是因為她將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說她淡泊名利,是因為她視名利如糞土和將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 說她追求真理,治學嚴謹,是因為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說她艱苦奮斗,是因為她工作的所謂實驗室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說她持之以恒,是因為她,經過三年又九個月,她終于在成噸的礦渣里提煉出0.1克鐳。
這位偉大的女性已經離開我們一百多年了,但她穿著一襲黑色的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以及那雙微微內線的大眼睛,將永遠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一個人心中。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9
“美麗”是本課的主題,“跨越百年”則是本課理解的難點所在,我在備課時想力求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文章句子的含義,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達出他們的感悟和體會,進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為此我做了這樣的設計:課前讀讀居里夫人的名言,從一個角度來談談對居里夫人的認識。課中以“回顧容貌美——研讀精神美、成就美——理解跨越百年,補寫美麗”的程序來組織學習。最后以一首詩朗讀《致居里夫人》來結課。
可上完課后,我的感覺是同學們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尤其是一開課大家就顯得非常緊張、拘謹。那是因為我原先安排在第四節上,后來倉促提前,只是掃除了字詞關,課文都沒有安排時間通讀一遍,對于“容貌美”并沒有深究。所以一開始上課,有同學對于文本還不是很熟悉的。直到后來才慢慢進入角色,課堂也才張弛有度了。我的設想是以“美麗”提綱契領,以“尋找美麗”貫穿始終。可當我讓同學們去尋找美麗的蹤跡時,有一部分同學都不知道從哪兒入手。現在想來是否可改為這樣:居里夫人的美麗只是容貌美嗎?還有什么?在學生回答之后再問:你從什么地方可以體會到這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學習、批注才更有方向感。
另外感覺課堂的容量也比較大,除了文本句子的理解,還有一些“百度搜索”資料,有老師反饋這樣的課文甭說學生,我們老師學起來都感覺難,尤其是在感受居里夫人“成就美”部分。在學生每找到一處句子時,談感受的通篇相似,此時我急于草草收場,有時就以自己的觀念來做定論。現在想來應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思考、討論及交流。
不過課堂中也不乏成功之處:如學到提煉鐳的部分,補充的居里夫人的實驗筆記,讓學生明白了其間的艱辛與不易,通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如果你在旁會怎么勸?”的說話練習感受居里夫人的執著追求,也自然讀懂這0。1克鐳中包含著什么?又如學到四個變成的.句子,通過接讀、填寫、轉換人稱讀等方式,體會居里夫人的不朽功績,心生無限的崇敬。對于“成就美”的總結也無疑是成功的。最后安排的對于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注解補寫練習是學習汪燕宏老師的成功案例,這既是對課文內容的一次回顧,又是對課文主題的一次提煉,更是一次情感的升華。在當堂完成的練筆中,我們聽到了同學們許許多多的精彩話語,成為課堂出彩的地方。
有遺憾,有成功,這或許就是最真實的課堂。前幾天看到一位朋友的文章,呼吁“文本解讀——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選擇”,說的對極了,只是這“解讀”,其背后所包含和要支撐的東西太多了。探索無止境,學習無止境……這也應該是《跨越百年的美麗》給我們的啟示吧。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10
本文記述的是鐳的發明者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跡。一個偉大的發明家,擁有令世人仰慕的光環,沒想到她卻會放棄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而最終為世人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創造成果。堅定、剛毅、執著的科研精神使居里夫人擁有了跨越百年的美麗。
居里夫人屬于漂亮一族,青年時期的她身材修長,面容嬌美,曾經擁有過無數的追求者,可是她對這些都不屑一顧,為了科學研究,她寧肯讓化學元素一天天地吞噬她美麗的容顏。她的實驗室就是一間曾停放過死尸的舊木棚,在那里居里夫婦經歷過無數個日夜,無數次失敗,終于提煉出了0。1克鐳。為了這分量輕微而價值沉重的元素鐳,居里夫人的衣裙上、雙手上,都留下了點點燒痕。那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是居里夫人用她的美麗和信念換來的'。這種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讓我們敬仰。她的內心世界比外在的美更加迷人,更加讓人欽佩。她的美麗永遠地刻在了科學史的里程碑上!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它是屬于全人類的財富,居里夫人用她的心血為世界人民開辟了科學創造的新紀元!世界上從古至今學者如潮,怎樣才能夠真正地為科學研究做出貢獻呢?我想除了智慧,機遇和敏銳的觀察力外,最主要的就是一個人持之以恒的堅定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在科學探究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同學們,我們不要畏懼科學路途上的艱難困苦,即使跌倒了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來,科學先輩們已經為我們鋪就了前行的道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看得更高更遠。”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開拓科學領域里更加廣袤的天地 !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11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文章,其中居里夫人那種堅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跨越百年的美麗》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線索,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外表美,而在心靈和人格美,她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名話是: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位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恒的里程碑。
當我讀到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體會到居里夫人的化驗室竟然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她家境貧窮,還科學實驗,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美貌換來了科學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我們應該向居里夫人學習。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12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文章叫《跨越百年的美麗》。我學完了之后,心中有說不完的感想。
《跨越百年的美麗》講的是: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一百周年。早在1898年12月26日,居里夫人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登上了法國科學院的講臺。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關于放射性的發現,瑪麗·居里是關鍵一人。是她提出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后,她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為了提煉純凈的鐳,他們搞到了一噸可能含鐳的工作廢渣。瑪麗天天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的手上,衣裙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于提煉出了0。1克鐳,那鐳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
從文中讓我體會到:居里夫人卓越的精神品質使她在科學研究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她的丈夫死了以后,并沒放棄科學研究,而是比以前更加努力了。她一生得來的獎章和榮譽一點也沒有放在心上,而是把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把獎章送給六歲的小女兒當玩具。我就用愛因斯坦說的話做結尾: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13
瑪麗·居里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一個永恒的傳奇,一個美麗、不朽的傳奇。瑪麗·居里是個美麗的存在,她本身就是美麗的化身。她創造了一個淡藍色的奇跡。她那美麗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她的身姿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她的`事跡被后人傳頌。她的業績被載入歷史的長河中。
瑪麗·居里是一位偉人,但她不驕傲、不炫耀,只是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她謙虛、不張揚,她本可以在任何一項榮譽上盡情地享受,她所得的獎金足夠她過下半輩子的生活了。但她沒有,她沒有在任何獎項、榮譽上停留。一切名利在她眼里都是過眼煙云,沒有什么能讓她停下邁向科學桂冠的腳步。這樣的人難道不應該受到人們的贊賞嗎?這樣的人難道不應該享有至高的榮譽嗎?
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位端莊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的一塊永遠的里程碑。她發現了鐳,功不可沒。這點淡藍色的鐳,是那么美麗,但又有誰知道它的來之不易。居里夫人為了提煉純凈的鐳,搞到一噸可能含有鐳的工業廢渣,一鍋一鍋的冶煉,然后再到廢棚里化驗,這是多么艱辛啊!她淡泊名利,功名這些有沒有都無所謂,她只是一心追求著科學,為科學做貢獻。這樣的她被后人所敬重、追捧。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14
今天,老師講了一篇梁衡寫的文章《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我深有感觸。我被居里夫人的那種對事業執著追求和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動。同時也讓我懂得了:人美不在外在,而在內心。
文中講了她是一位端正賢淑的漂亮小姑娘,但她從不在乎這些,不是整天梳妝打扮,而是整天在一個破棚子里面對著一口大鍋的煙熏火燎進行冶煉,她的臉和手都被化學藥品腐蝕了,但她還是堅持冶煉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年零九個月的時間,她終于發現了帶有美麗藍色的熒光的鐳。
要知道,她從幾頓的廢渣中提取鐳要熬多少鍋才提煉出0.1克的鐳,耗費了她多少寶貴時間,也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她卻不顧這些。
鐳的發現當時轟動全世界,可她并沒有躺在名譽里睡大覺。她還在不停地進行研究,鐳射線無聲的`侵蝕著她的肌膚,使她眼花耳聾,渾身乏力,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從一個漂亮,端莊賢淑的小姑娘,變成物理學里的一個名詞。他一生獲得很多獎項,她卻把獲得的獎金捐贈給其他需要錢的人,把獎杯給她的女兒當玩具。她是那么淡泊名利,一般人都很難做到。
由此我想到了社會上 有的人有了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目空一切。我就是這樣的人,有一次,我語文考了九十多分,老師在班里表揚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從此也不好好學習,感覺自己什么都會了,不用學了,結果一考試,成績一落千丈。這時我才知道:無論成績好壞,都要好好學習,名譽只能代表過去,不能代表將來。
以后我也要想居里夫人一樣,淡泊名利,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15
《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文章是我們中國最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學家梁衡所寫的一篇人物散文。讀完后,我深受啟發。
《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不顧鐳射線對身體的侵蝕,堅持進行科學研究的事,體現了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為科學奉獻的精神。
讀完這篇《跨越百年的美麗》以后,我被居里夫人無私地為科學奉獻,只為工作,探究一生,從未停息的精神打動了,居里夫人她為了人類文明的科學,為了所有的人類,為了全世界,她不顧自己的身體被鐳射線侵蝕,不顧自己日漸老化、日漸衰弱的身體。你們說,這是何等的可貴,這是何等的堅強?這是紅燭之心,居里夫人燃燒自己、照亮后人前進的道路!雖然居里夫人已經不在了,但是她為科學無私奉獻的精神永存不朽,什么?不信?你自己看!放射線的計量單位是居里,還有居里定律……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居里夫人為科學無私奉獻的精神,把這個火炬傳遞下去,讓中華民族也奮起吧!讓我們也為自己的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相關文章:
《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11-16
《跨越百年美麗》教學設計05-06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03-18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03-18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書筆記02-13
《跨越百年的美麗》優秀教學設計01-04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15篇)10-31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精選26篇)01-14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 15篇04-22
讀跨越百年的美麗有感15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