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岳飛傳有感1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岳飛傳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岳飛傳有感 篇1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是南宋著名軍事家岳飛寫下的豪壯詩詞—《滿江紅》。讀了《岳飛傳》后,我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
岳飛是一位民族英雄,一生抗金拒遼,立下赫赫戰功,在即將大搗敵人老巢—黃龍府,結束金侵時被召回。岳飛悲憤交加,寫作了流誦千古的《滿江紅》。怨恨自己年過三十,卻像塵土一般毫無價值,既無洗雪國恥之功,又無統一祖國之名,我可以深切體會到岳飛對收復失地的迫切心情。
可是“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朝廷的軟弱昏庸讓岳飛傷心無奈。
岳飛盡管政治上屢受挫折,壯志難酬,但“精忠報國”是他終身遵奉的信念。一生南征北戰,大小勝利無數,對國家他忠心耿耿,對人民滿腔熱忱。
我敬仰岳飛,我要學習岳飛,一身正氣,心懷對祖國的忠誠,捍衛祖國的尊嚴,盡自己所能,不計個人得失,讓中華騰飛,讓東方這頭雄獅傲立地球。
讀岳飛傳有感 篇2
我最近讀了媽媽給我買的《岳飛傳》,太崇拜岳飛了,他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岳飛的一生,岳飛出生不幸,遇上洪水,只有母親和他,但他刻苦學習知識、武功,很快就去抗金。最后因秦檜對他有仇而被秦檜陷害。岳飛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他很愛國,他為了國家不停的打仗。其實,他愿意與敵人同歸于盡,因為他是在為國家在打仗,只要能把敵人消滅,他什么都愿意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岳飛那樣,為了國家貢獻我們的一切。正如陳毅元帥有一句名言:“國家如有難,汝應當前鋒”。是啊,當國家有難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爭當前鋒,為國出力。我們學生現在無力為國家出多少力,但我們要好好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熱愛我們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岳飛的精神更是激勵著我們好好學習,將來為建設我們的國家出力。
現在,不會有戰爭,我們生活在和平社會,我們有美麗的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整齊干凈的桌椅,這些都是先人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創造的和平,我們要感謝先人們感謝祖國為我們創造如此好的環境,所以我們更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出力。
讀岳飛傳有感 篇3
說起“岳飛”這兩個字在我們國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岳飛精忠報國、仁愛正義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前兩天,我有幸拜讀了《岳飛傳》這本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的岳飛給我的感覺就是兩個字——平凡。岳飛和我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整個岳家軍還有他的師傅周侗也都是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的人。但是,他們懷著一顆愛國的心、懷著自己的信仰闖出了一條不平凡的路。他們都是平凡的,但他們的人生絕不平凡。
岳飛給我的另一個印象就是愛國。這在他寫的詞——《滿江紅》中體現的尤為突出。整首詞語調慷慨激昂,無時無刻不催人奮進。其中一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不知喚醒了那個社會時期的多少少年,也是他對自己壯志未酬的吶喊!這讓我想到了我們自己。我們是現在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著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成果。我們都沒有經歷過岳飛所經歷的那樣的坎坷,可是無論身處于什么地方、什么年代、什么境況,我們都不能忘了自己身上流淌的血液,不能忘了自己世世代代相傳的中華民族的精魂,不能忘了是什么哺育我們長大。有人說:“愛國不就是兩個字嗎?天天掛在嘴邊有什么用?”這句話沒有說錯,但也絕對沒有說對。愛國不僅僅是兩個字而已,它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情懷,更是一個國家的人心所在。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我們的國家;而外國人也有他們所熱愛的祖國。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任何人留戀它,沒有任何人去為它更繁榮而努力,那么這個國家遲早會完全崩塌瓦解。愛國,只有在嘴上說說是不可能有用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還沒有能力做多偉大的報效祖國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請讓我們從講文明禮儀做起吧!它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我們的祖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吸引著世界各國相交。但是,去年我卻經歷了一件既讓我感到憤慨又讓我感到羞恥的事。那是一個傍晚,我偶然看見了兩位在街邊散步的外國友人。當時風挺大,一只塑料垃圾袋被卷到了天上。他們正在議論:“這里怎么有這么多垃圾?”“這里的人都把垃圾隨便扔大街上……”“中國人都這樣的嘛……”聽到這些話,我心里氣得說不出話來:他們怎么能把中國人想成這樣呢?但我轉念一想:他們這樣評價我們不就是因為現在還有人亂扔垃圾嗎?如果我們沒有人亂扔垃圾,那我們在別的國家的眼里的形象就不會是這樣了。是我們給了別人踐踏自己的國家的機會。同學們,我們是新時代的主人,我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更要講究文明——從現在開始不隨地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主動給人予善意的微笑、給需要的人伸出友誼之手,把路邊歪倒的小樹扶正……這些都是我們隨手可做的小事,它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明。一個人縱然有極高的智商與學歷,如果他不講文明禮儀,甚至于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那還算不上是“人”。
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講文明禮貌只是愛國的體現之一,愛國還有別的表現——努力。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是祖國新鮮的血液,所以我們必須努力發展自己,做“血液”應做的事。岳飛為祖國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這是他能做的事。而我要做的不是去打仗,而是要發奮學習。“八國聯軍”入侵我國,“火燒圓明園”掠奪了無數珍寶;日寇侵華,燒殺掠奪;這都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祖國還太弱小,沒有反抗能力。而如今,我們的國家又開始繁榮昌盛,國力日漸強大了,但是我們還有很多高科技核心技術還沒有研發出來,所以很多方面常常受別國的牽制。我們就該從現在起奮發學習,為將來能作為青年一代為祖國更日益強盛做準備,讓祖國的綜合實力更強,不受其它國家的欺負,永遠屹立于地球的東方。
同學們,我們都是新時代的主人,我們都像岳飛一樣,只是普通、平凡的人,但應有熾熱的愛國情懷,帶著一顆熾熱的中國心努力奮發,讓我們為社會、為祖國走出一條不平凡的路來!
讀岳飛傳有感 篇4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很經典、很有意思的書——《岳飛傳》,岳飛的故事我早就聽說過,所以很渴望多了解些他的事,這個假期終于如愿以償了。
《岳飛傳》是一部敘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壯麗一生的小說。書中通過牛頭山大破金兵、比武槍挑小梁王、義服楊再興等不同章節講述了岳飛這位民族英雄成長為有膽有識、智勇雙全的軍事元帥的過程和他堅忍不撥的品格。他一出生就遇到洪水,家境貧困,但是這些并沒有阻止他學習本領,家里沒錢買紙和筆,他就撿一根樹枝在沙子上寫字。后來他拜文武雙全的周侗為師,同張顯、王貴、湯懷一起學藝,從小就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成長后的岳飛武藝高強,用兵如神,訓練了一支紀律嚴明作戰勇敢的抗金武裝—岳家軍,為挽救民族危亡,與敵人做殊死斗爭,屢戰屢勝。他為自己“還我河山”的誓言努力著,后來被陰險的奸臣秦檜和昏庸的宋高宗害死了。岳飛氣壯山河的情懷和高超的軍事才能,至今受到人們敬仰和緬懷,“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美名也流傳至今,而奸臣秦檜至今被人們唾棄。
聯想到我曾去過杭州的岳廟,大門口寫著岳飛的兩句詩“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不正是岳飛一生的真實寫照嗎?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正說明了英雄一定會受到后人的尊重,而小人連鐵都不愿意刻成他的形象。
通過讀《岳飛傳》這本書,加深了我對岳飛事跡的了解,我更敬佩這位民族大英雄了。
讀岳飛傳有感 篇5
我買了一本好書,它的名子叫《岳飛傳》。我很喜歡看這本書。通過看它,我知道了宋朝的皇帝竟然那么無能、XXX*,無知,讓我氣憤。
整個這本書講了岳飛的一生。他從小失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在七歲時拜周侗為師,并與幾個富貴人家的子弟結成了兄弟。岳飛長大后,有人推薦他去當元帥,岳飛領命接旨。臨行前,岳母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意思是讓岳飛為國為民除害,用自己的忠心報效國家和人民,不得有一點奸心。
岳飛不忘母親的叮囑,在戰場上一次次把金軍打得落花流水,金人見岳家軍不好對付,沒有辦法,就收買了宋的大奸臣秦檜,設計殺死了岳飛。
他們的計謀并沒有得逞。雖然岳飛死了,但他的兒子們招兵買馬,為岳飛報仇,他們勇猛殺敵,先滅掉金,然后又殺掉秦檜,為他們的父親報了仇,也為國家除了奸。
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岳飛不僅在家孝敬自己的母親,而且對國家也非常忠誠,為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為了母親的教導,舍生忘死,他的這種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以后要多看一些像《岳飛傳》這樣的好書,也更要向岳飛學習。
讀岳飛傳有感 篇6
《岳飛傳》,被岳飛愛國的精神深深感動。讀完《岳飛傳》我心中對忠良一個個架鶴西去有無限的惆悵,確實,岳飛、張憲、岳云等英雄豪杰死的冤,太冤了!
這本書主要講了金邦攻打宋朝岳飛擋住,正當要打退金兵時,被奸人秦檜逼上絕路,為了不出賣國家,被害死了。
牐當然你在戰場上手刃敵將保家為國,這點又讓我萬分欽佩,難道不是嗎?你追回失土,驅逐金兵,寫下了一頁又一頁輝煌的篇章,你用你的仁義感動了天下英豪,使無數豪杰投奔于你的旗下。你氣度不凡,氣宇軒昂。歷史上又能有多少人能與你媲美?確實,你戰功顯赫,你在歷史上名垂青史。你在困境中又能以你堅忍不拔的毅力戰勝敵人這點又值得我學習!岳飛讓我在現實中學會用自己堅毅的.毅力去戰勝一切困難!
我對他的勇敢,堅毅,神武,愛國感到敬佩。
讀岳飛傳有感 篇7
古往今來,歷史的長河中出了一位又一位的英雄,讀了《岳飛傳》以后,我最敬佩的是宋朝大英雄岳飛。
岳飛的一生短暫而又輝煌。他雖自幼失父,但是卻自強不息,文武雙全。他7歲能寫一手好詩,13歲精通十八般武藝,并且為人善良、和氣。23歲領八百兵馬破金兵數十萬兵馬。后領兵打敗金兵六十萬,收復多地失陷之地。可最后卻被“皇上”連用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被冠上多罪。可他始終不招,奸臣使用各種毒刑也無濟于事。最終在風波亭從容就義,年僅39歲。
岳飛從小習武,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參軍報國,可他只經歷了短短十六年的軍涯。岳飛一生的經歷恰好表明了當朝皇帝無能,奸臣肆無忌憚。岳飛武童考試時丞相張邦昌收了小梁王的賄賂,差點讓14歲的岳飛斷命;與金兵交戰的第一次以少勝多,可是戰功卻兩次被奸臣搶走;平定山賊,張邦昌又從中作梗,讓他只做了一個小官……就連他被處死時都是奸臣秦檜所害!這一切都表明:奸臣當道忠臣下獄。
還好,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和平安定,再也不可能有奸臣掌握政治大局的場面發生了!
但是我推薦大家看看《岳飛傳》這本書,不僅是看看岳飛那富有傳奇的一生,更是了解這些歷史上的慘劇。祖先們建立岳飛廟,將岳飛的英雄事跡載入史冊,就是為了讓我們銘記:岳飛這樣的忠臣必會流芳百世,垂青史冊,而秦檜這種小人,必會讓后人唾罵,遺臭萬年!英雄的故事也告誡我們,擁有一顆愛國心,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
讀岳飛傳有感 篇8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眾所周知,這首詩歌出自于岳飛的《滿江紅》。(詩句引入)一提到岳飛,大家腦海中會不會浮現出那位在百萬軍中取敵首級的猛將呢?接下來我們就談談他的事跡吧!(設問句,引發讀者思考和興趣)
岳飛出生于湯陰縣永和鄉,他頂高額闊,鼻直口方,十分俊俏!岳飛自少年時投軍,作戰勇猛,治軍嚴明,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在抗擊敵軍的戰爭時,岳母在他身后刻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希望他以后能做個忠臣,流芳百世。他作戰有勇有謀,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說法。岳飛性格耿直,寧折不彎,在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罪名將他處死于臨安大理寺獄中,時年三十九歲!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所有人都知道岳飛是無罪的,假如我是秦檜,“莫須有”這三個字怎能讓大家信服?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也無法盼望到恢復中原的那一天了!
讀完了《岳飛傳》我不禁感慨:好一個精忠報國的蓋世英雄!怪不得世人都流傳:“萬古共稱秦檜惡,千年難沒岳飛忠!”他為了祖國的安定,也為了自己的理想,一生都不卑不亢,終于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抗金名將。他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品行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正值年少的我們,應該發揚岳飛這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
讀岳飛傳有感 篇9
談起精忠報國,不得不讓我們想起岳飛。而要對岳飛的事跡做一個詳盡的了解,那就要讀讀《岳飛傳》。我是在三年前讀過的,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再次拿起這本書,我又仍是手不釋卷。
岳飛是南宋的大英雄。岳飛少時勤奮好學,練就一身好武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開始了抗擊金兵、保衛國土的戎馬生涯。臨行時,岳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這也成了岳飛終身尊奉的信條。正是這一點,讓我對他心生敬意,一直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岳飛善于謀略,驍勇善戰。岳飛一向治軍嚴明,他帶的部隊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深受百姓愛戴。在他戎馬生涯中,親自指揮了126場戰爭,未嘗敗績。在和金國四太子金兀術的對抗中,穩居上風。在面對金兀術專門訓練的拐子馬時,鎮定自若,看準弱點,困斷出擊,殺得金兵望風而逃。金兀術不得不退守開封,金兵士氣受挫,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岳飛是個悲劇性的人物。雖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雄心壯志,但卻遭奸人秦檜東窗密謀陷害,報國無門。秦檜用十二道金牌把岳飛調回,明知此行兇多吉少,但岳飛毅然前行。他長嘆道: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以再復。”一代英雄,一生凌云壯志最終難酬。最終被“莫須有”的罪名魂斷風波亭。
一本《岳飛傳》,讀來不勝唏噓。岳飛是一位把一生都獻給國家的人,他用那仇視的目光,注視著外來侵略者;用高超的智慧,保衛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還我河山”誓言,振聾發聵;精忠報國的精神,令人稱頌。
合上書本,我思緒萬千:逝者如斯夫!然而無論在任何時期,愛國的主旋律一定會唱響。岳飛這一歷史人物也必將影響一代代的中華兒女。
讀岳飛傳有感 篇10
今天,我又捧起《岳飛傳》細細地讀了起來,雖然我之前已經讀過很多遍了,但是古人云 溫故而知新。每一遍都有新收獲,新發現,讀起來更有味道。
《岳飛傳》是一部關于岳飛的傳記,講述了從小岳飛出生遇洪一直到岳飛遇害,北宋滅亡。中間也同時描繪出了牛皋、韓世忠、岳云一些生動的人物形象。
《岳飛傳》通過許多互相聯系著的小故事從而生動地展現了兩宋之際中原人民英雄抗金保國的歷史畫面,寫出了岳飛讀書習武,英勇殺敵并成長為抗金英雄的人生歷程,將岳飛的愛國情懷和為人的道德正直刻畫的淋漓盡致。也歌頌了這些扶大廈于將傾,挽狂瀾于既倒,不屈不撓,前赴后繼的英雄人物。
此外,故事中也對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秦檜、張邦昌這些“漢奸”以大加鞭苔,從中提醒世人。
讀完這本書,使我大加感嘆道岳飛的忠絕,他對北宋朝廷那是忠心不二,不斷地建功立勛,金國將領也是十分膽怯,但是另一面也表現出秦檜、張邦昌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貪圖榮華富貴,而去干那些有損自己聲望,敗壞朝廷的事情,從此便在歷史上定格為奸臣,遭歷代人唾棄,所以我們從小就要辨別是非,除惡揚善。
讀岳飛傳有感 篇11
《岳飛傳》講述的是中國古代民族英雄岳飛的故事。岳飛是一位有膽有識,智勇雙全的軍事統帥,他武藝高強,用兵如神,訓練了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隊伍——岳家軍,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與敵人作殊死斗爭,屢戰屢勝,可最后卻被昏庸的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檜所害。岳飛幼年失父,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但十分懂事,經常幫助母親做一些家務。還利用空余時間讓母親用樹枝在沙上教岳飛寫字,他還在學堂外面偷聽先生講課,先生的字字都深深地銘記在岳飛心中。當岳飛7歲時便滿腹經綸了。再瞧瞧我們,從小嬌生慣養,要什么有什么,任性,橫行霸道,自私自利,有的到學校之后上課不好好聽講,欺負同學,不寫作業等等,和岳飛相比,差距甚遠啊!戰爭時期,金兵聽說岳飛武藝高強,曾用金銀珠寶來收買岳飛,而岳飛卻連眉頭都沒皺一下就拒絕了。
第二天,岳母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告誡岳飛要報效祖國,不能背叛民族。這四個大字不僅僅刻在岳飛背上,還深深的刻在岳飛的心中。
沒多久,國家就招人馬前去和金兵抗爭,岳飛二話不說就告別妻母,去報名了。這般英勇,實則令人敬佩不已!最后岳飛本是勝利在握,而高宗皇帝怕岳飛大贏之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皇帝的位置不保,便與奸臣秦檜串通,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立即退兵,無奈之下,岳飛只好收回軍隊,十年之功,毀于一旦。臨走時,當地百姓都依依不舍的向岳飛告別。
回朝中之后,高宗皇帝又怕岳家軍日益強大,與秦檜商議給岳飛定了個謀反的罪名,而岳飛為了國家利益忍辱負重,就這樣岳飛蒙受不白之冤,沒有多久被處死。讀到這,我深為岳飛的經歷而憤憤不平,岳飛盡心盡力地為國家安危而奮斗,而卻如此對待他,真是沒有人情。岳飛忍受這般恥辱都忍了,可我們現在一點委屈都受不了,哪里碰一下就直喊疼,無意說一句話也能使關系不和諧,差異實在太大了!岳飛死后,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修了一座寺廟,造了一座雕塑,并造了四個人在岳飛面前長跪不起。
岳飛實為學習之榜樣,我們學習岳飛,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讀岳飛傳有感 篇12
七歲時就聽爸爸說過宋朝是個軟弱的王朝,北宋缺將、南宋缺相。西夏人欺負北宋,女真人誆騙南宋,奸相多得數不勝數。可就在這個混亂的王朝里,卻出現了名垂青史的大英雄—岳飛。
岳飛是徽宗年間出生的,那個時代,風云變幻。皇帝不記國家大事,整天與昏官們一起吃喝玩樂,壓榨百姓,收集天下的奇花異草、奇石異木,百姓為之痛苦連連。方臘起義,梁山起義都表明了天下之不平。可徽宗仍不變其作風,還作出了聯金滅遼的傻事,滅了遼,惹來了金人入侵的殺身之禍,二帝蒙塵,被金人俘虜。金三次南下,攻中原。
就在這時,岳飛開始和手下官兵同甘共苦,在沙場上屢立戰功,殺得金軍人仰馬翻,狼狽不堪,眼看就要收復東京汴梁,可高宗卻連發12道金牌讓岳飛返回,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同時被殺的還有他的兒子岳云和他手下的大將張憲。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待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一首《滿江紅》表明了岳飛的遠大志向和愛國熱情以及與金軍斗爭到底的決心。
岳飛的一生,生活儉樸,精通兵法,精忠報國,大義凜然!他的一生只在追求“忠孝”二字,孝順父母,忠于國家。他經歷坎坷,而人生的目標就是---讓金人還我河山。岳飛的精神,令人嘆服!
讀岳飛傳有感 篇13
看著這本書,似乎就站在歷史的那一頭,面前顯現著千軍萬馬,讀岳飛傳有感。
當徽欽二宗葬送了北宋的盛世,原本千瘡百孔的江山更加不堪,來自北方的鐵騎踏入中原,妄圖取代大宋王朝。是他,一點一點地保住了大宋江山。
他,在青龍山上以八百之眾大敗一萬金騎。他,帶領岳家兵勢如破竹,直搗黃龍,連自大的兀術也不由得贊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談起他,金兵人人變色。
然而,昏庸的宋高宗擔心他功高蓋主,突然從京都發來十二道金牌,急召他回去。他不由得仰天長嘆:"十年之力,廢于一旦。"摸了摸背上的刺青,他甚至以感到內心萬分冰涼。精忠報國,報國忠君啊!他仿佛看到兀術在金營里獰笑,笑他英雄一世,最后功虧一簣,葬在了這個昏君手上。
他無奈把馬牽回,一摸長槍,長槍上染有無數敵人的鮮血,但今后可能要伴他長眠了。
果然,他這一去,就再也沒回到戰場上來,再也看不到他英勇殺敵的景象。
他,在母親的教導下一心為國,最后卻是被一個奸臣玩弄于鼓掌之中,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他,在前線奮力拼殺,大破金兵,一生無過,居然被冠以"謀逆"這個莫須有的罪名。他,是可悲的。
他,遵從母親教誨,精忠報國,雖被奸臣毒害,卻無怨無悔;他,在前線奮力拼殺,大破金兵,無愧于大地。幾百年后的今天,他聲震八方,名揚天下,受人崇敬。他,是成功的。
真正看破名利的人,才會明白他為什么在戰場上奮力拼殺;真正懂得他的人,才會明白他其實得到了更多;他,就是岳飛。
讀岳飛傳有感 篇14
我讀過中國十大名著,其中有一本書叫《岳飛傳》,里面主要講了岳飛的故事:由于岳飛年幼時家鄉發生水災,岳飛一家不得不去逃難,岳飛和岳母進了一個木桶,岳飛的父親卻不幸被大水沖走。
那個木桶漂到一個地方,他們便定居下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岳飛長大了,岳母卻一天不如一天了。岳飛天天堅持練武,最后有了一身好本領,岳母怕自己去世后,岳飛不再用心,便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
后來岳飛投了軍,就不能經常去看望母親了。岳飛也結識了許多出生入死的好朋友。他們交往的很融洽。后來,岳母去世了,岳飛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個孩子,名叫岳云,他經常跟隨父親出兵打仗,也有一身好本領。
但是,他們被奸臣陷害,最后被害而死。死時,岳飛才三十九歲,岳云二十三歲。
俗話說:“好壞都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統統會報。”話雖這樣講,但經常是好人被害。
這句話不是在岳飛和岳云身上不是恰恰相反嗎?
但是,岳飛雖然被害,但是他的愛國精神不是流傳下來的嗎?他們寧死不屈的精神不是也流傳下來的嗎?所以他的精神還在讓人們奮發向上,他的所作所為也受人們夸獎。
《岳飛傳》使我懂得了,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愛自己的國家。
【讀岳飛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岳飛傳》有感05-27
讀《岳飛傳》有感11-07
讀《岳飛傳》有感01-09
讀岳飛傳有感12-19
讀岳飛傳有感06-10
讀《岳飛傳》有感15篇02-03
讀《岳飛傳》有感10篇01-15
讀岳飛傳有感15篇01-17
讀《岳飛傳》有感(10篇)01-23
讀《岳飛傳》有感(15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