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
前幾天,姐姐送給我全世界最暢銷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完后,我感觸頗多。
書中的四個主人翁——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它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它們住在一起,為了能夠填飽肚子并享受快樂,天天在迷宮里奔跑,奶酪是它們生活中追求的終極目標。
功夫不負有心人,它們終于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奶酪,它們找到了奶酪C站,那里有數不勝數的奶酪,它們因此得到了快樂和幸福。有一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每個人的反應截然不同:兩只頭腦簡單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隨變化而動,鎮定地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因為它們很早就注意到這些細小的變化了,很快地它們找到了奶酪N站,那里有更多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而小矮人哼哼面對變化不知所措,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埋怨天地,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小矮人唧唧一開始因變化的恐懼而停滯不前,最終沖破了恐懼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穿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終于在奶酪N站找到了奶酪,在尋找奶酪的路上,它在墻上寫下了許多體會,它希望哼哼能看到這些,并找到N站,但哼哼卻仍然在怨天尤人中郁郁寡歡......
文中的“奶酪”是對我們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任何一種東西。
讀完這個故事,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道理:變化無時無處不在,隨時都可能發生,無論我們是害怕改變還是喜歡改變,面對變化,我們不能像小矮人哼哼那樣畏懼改變,拒絕變化,應該像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以及小矮人唧唧一樣隨時鎮定面對變化,盡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為社會作貢獻,,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更好!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2
今日我在教室電腦上看了一則故事。名字叫《誰動了我的奶酪》
故事講的是兩個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為尋找自我喜愛吃的奶酪而去奔波的事。
兩只小老鼠由于頭腦簡單,它們會隨著事情的變化而變化。當它們看到自我喜愛的奶酪突然不見時,不會驚慌失措,而是很快采取措施繼續尋找新的奶酪。沒有思毫的猶豫!突來的改變對它們而言早已成為習慣,要做的只是繼續、、、、、、
而兩個小矮人則恰恰相反,在那里我分別叫他們為A和B。在他們找到一大堆的奶酪時,心境愉悅、為之喝彩!從此他們覺得這輩子不用再愁了!能夠就這些奶酪而安享晚年了!所以整天沉溺于幸福當中!然而他們卻沒有發現身邊的事每一天都在發生著改變,很多細微的變化在他們的眼里根本就觀查不到。可當突然一天發覺自我的奶酪被拿走時,心境一下子跌落到了極點、不知所措,甚至都不敢相信眼前所發生的一切,期望只是幻覺或看花了眼、、、、、、這還只是開始!更可憐的是他們竟然想留在原地,說這不是他們的錯!是誰把奶酪給他們拿走了應當還回來?梢惶靸商臁、、、、、過去了,他們靠著殘留的那一點兒奶酪,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
直到這時其中A才發現這樣做是錯的。他覺得奶酪不見了,在原地守候是沒用的,要相信事實,僅有重新振作起來改變自我,去尋找新的奶酪,這樣才會有轉機;否則那只能是坐以待斃!之后他經過實際行動證明了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重新又找到了新的奶酪。而B開始也還是不贊同他的觀點,堅持認為自我原有的想法。還好最先邁出困境的A在尋找的過程中有想到他的同伴,在一路上都有做了記號!他說只要B能邁出第一步就能跟著記號沿路找到他!也就找到了新的奶酪!果不其然B在堅持不住的情景下邁出了他沉重的第一步,令他欣喜的是他看到了A做的記號!并沿著這條路一向下去找到了A和他所渴求已久的奶酪、、、、、、
整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在現實生活中當你身邊的環境或某一件事情發生改變時,你也必須得跟著改變,有些東西不是我們很輕易就能控制的,那發生了變化,我們也得隨之而變化,否則我們就得被淘汰。試想一下,全世界的人都在不斷的提高,而你卻停留在原地,不去學習,也不去改變,那到最終被淘汰的必須是你。
當今社會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窮人和找不到工作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跟上社會提高的節奏,甚至有些人他根本就不想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隨遇而安成了他們的首選,有了一點錢或生活稍稍有些著落,就覺得這已經不錯了。異常是那些做生意賺了點小錢的人們,覺得這已經夠了,老早就想安定享福,停止了前進?僧斖蝗灰惶彀l現自我的想法是錯了的時候,這一切又得重新再來,生活的壓力會讓他們再次絕望甚至是窒息!
在這個世上突發的事件太多了!我們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人的心理是經不起再三的打擊的。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景再次發生、重蹈覆轍,就得時刻觀查自我身邊的一切細微變化,生活在這個世上很現實也很殘酷,沒有誰能料到今日或明天會發生什么!也沒有誰能控制這一切!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提醒自我,讓自我時刻擁有清醒的頭腦,跟進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才會有生存的可能。
就像那兩只小老鼠一樣,當他們發現自我的奶酪不見的時候,不會想太多,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繼續再找就必須能夠找到。而那兩個A和B卻把整件事都想得太復雜化了,以致于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才獲得重生!
其實人類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時刻都在反映著每個人的點點滴滴,很多細微的變化我們是能夠發現的,只要你留心!遇到事情也不要太把它復雜化,跟那兩只小老鼠學習,想簡單點或許這些事會變得很容易。相信每個人都不甘落后,在這個飛速前進的社會里也僅有每個人都行動起來,不斷的改變自我,讓自我越來越有文化、越來越有前瞻、越來越有主見,這樣才不會讓自我被突發的事情而搞得不知所措!相信你也會像那兩只小老鼠一樣應付自如,即使是天大的事情踏了下來你也不會有多大感覺的。
行動起來吧!可愛的人們!此刻上天為我們準備了一切,有待去不斷的開掘。這樣才會有下一頓完美的晚餐等著……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3
早就聽說了這本書,一直沒機會讀,這次讀完這本書,我知道每個人在必須為自己的事業,生活做出選擇時,必須充分地熱愛自己喜歡干的事,熱愛才會努力去鉆研,努力鉆研必會有作為;選擇自己有能力干的事,選擇一經確定,就要棄而不舍地去奮斗,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最小的事做起,努力做到最好,在這個過程中增長才干,樹立信心。久而久之,必定會有所作為,有所發展,有所創造!
世事變化本無常,《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尋,去追尋其他更新鮮的奶酪……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也有很多發人深思的地方,現在我把他們摘抄下來,以求共勉:
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經常聞聞你的奶酪,你就會知道它什么時候開始變質。 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懼時,你就會感到輕松自在。在我發現奶酪之前,想象我正在享受奶酪,會幫我找到新的奶酪。越早放棄舊的奶酪,就越早發現新的奶酪。在迷宮中搜索比停留在沒有奶酪的地方更安全。陳舊的信念不會幫助你找到新的奶酪。當你發現你會找到新的奶酪并且能夠享用它時,你就會改變你的路線。盡早注意細小的變化,這樣有助于你適應即將來臨的更大的變化。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并享受變化。
我們要記。簞e人仍會不斷地拿走你的“奶酪”,所以我們要做好迅速改變的準備,不斷地去適應變化、享受變化。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4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叫《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書,由于題目吸引著我,所以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誰動了我的奶酪》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住著四個小家伙,他們分別是:哼哼、唧唧、嗅嗅和匆匆。他們每天在一個迷宮里尋找一種叫做”奶酪“的美味食物。一天,他們找到了奶酪C站,發現那里的奶酪堆積如山,就馬上吃了起來,把兩只鞋子系在一起,掛到脖子上,這樣吃奶酪會方便許多。過了幾天,嗅嗅和匆匆決定去尋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卻選擇留下,直到有一天,他們把奶酪C站的奶酪吃完了,哼哼大聲說”誰動了我的奶酪!斑筮髤s認識到錯誤,決定去找新的奶酪,終于,他找到了存有更多奶酪的奶酪N站,還碰到了嗅嗅和匆匆。哼哼卻還呆在奶酪C站,不肯面對現實。
通過這本書我懂得了:首先要清楚的認識到,有時需要簡單的看待問題,以及靈敏快速的行動。不必把事情過分復雜化,或者一味得讓那些恐懼的念頭使自己感到心慌意亂。其次必須要善于發現一開始發生的那些細微的變化,以便你為即將來臨的更大的變化做好準備。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5
《who moved my cheese》是斯賓塞博士的一本著作。講了二只老鼠、二個小矮人同時找了C站,C站里有很多的cheese,在C站的cheese被吃完時,能靈活應變,觀注細微的小老鼠,做出了最好的選擇——離開,而小矮人卻還在以為cheesece能回來,最后,其中一個唧唧覺悟了,經過努力找到了N站,另一個哼哼卻因循守舊。
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各自的”cheese“,當然,有時會有一些小的”cheese“出現,我們便有可能深陷在找到cheese的快樂中。這種快樂很快便會變成一種成功的傲慢。
而“cheese”不會永存,,所以我們要適應變化,而不是像哼哼一樣抵制變化,因循守舊。故事中的唧唧雖然一開始也有點厭惡這個變故,但很快就意識到要如何對待此事,他也因此尋找到了N站,哼哼守在C站永遠吃不到cheese了!
我們應像兩只小老鼠一樣及早意識到事情的變化,注意細小的變化,才能在大變化時有良好的解決方案。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6
國慶期間,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
這本書是有關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的。嗅嗅和匆匆是兩只小老鼠,而哼哼和唧唧是兩個小矮人。嗅嗅能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匆匆能迅速地開始行動;哼哼因為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唧唧看到變化能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他們住在一個迷宮里。這個迷宮很神奇,里面有一些房間藏著美味的奶酪,可大多數都是黑暗的死胡同;找到了出路的人,可以享受到美好的生活,他們一直在尋找著自己想要的東西……
終于有一天,在某個走廊的盡頭,他們發現了奶酪C站!他們記住地址,每天早上都來享用美味的奶酪。直到有一天,他們再次來到奶酪C站……
奶酪沒了!兩只小老鼠好像早就知道會發生這件事,繼續找尋新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奶酪應該總是在這里的,他們兩人呆呆地站在那兒不知所措。就在小矮人仍然呆在C站的時候,兩只被小矮人瞧不起的小老鼠卻找到了比C站更大的奶酪N站!
過了些日子,唧唧開始行動了,哼哼卻還在原地等著別人把奶酪送過來。在唧唧尋找新奶酪的時候,他學會了自嘲,終于也找到了奶酪N站,在那里享受著美味的奶酪,他高興極了。
我可能也像哼哼,在某件事上很執著。老師要求我們的作業不能使用涂改帶,寫錯了5個字需要重寫,對我來說這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平時太依賴涂改帶了,我隨時面臨重寫的境地,我很苦惱;當我看完了這本書,我豁然開朗,明白了該如何去改變,通過幾次嘗試,我漸漸減少了使用涂改帶的次數,我成功了!
如果我在那個迷宮里,我需要在迷宮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幫助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7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一則西方寓言式的小品文,它以一個淺顯的小童話故事,寓含深刻哲理。上至垂暮老人,下至頑皮稚童,都會從中悟到點什么。我想,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在我看來,兩只小老鼠頭腦中的奶酪,乃人生中的名利。人人都以追尋,擁有這“奶酪”為目標,為榮耀。一旦“奶酪”失去了,無論是因為主觀上的疏忽,亦或客觀上的無奈,我們都面臨著一個問題——該怎么辦?這個時候放棄,往往是一種智慧,一種美麗。就如我所從事的小學教育事業,上班十年來,憑著對工作的熱愛,憑著一種堅韌的執著,擁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擁有了一定的成就與榮譽。一時間,覺得手中有了塊香甜的“奶酪”可是,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轟轟烈烈開展,我一下子又站在了零的起點,昔日的經驗,昔日的榮耀,已不復存在,甚至成了阻礙我前行的羈絆。此時,失落不可能沒有,彷徨不可能沒有,但這些都于事無補,如果守在原地回味曾有的“奶酪”哀悼失去的“奶酪”,“奶酪”將永遠不會再回來。這時,就應勇敢地放棄。既然曾經擁有的“奶酪”已不再擁有,那么,最理智的選擇就是放棄故我,重新開始。去找尋新的“奶酪”。其間定然充滿艱辛,布滿坎坷,但只要邁開了重新開始的腳步,希望就在一寸寸臨近。我堅信前方有塊更大更香的“奶酪”。
其實,人生是由許多次放棄而豐滿起來的,慎之又慎后的決擇也好,無可奈何下的舍棄也罷,只要你能瀟灑地放棄,你就會發現,你會擁有一份別樣的美麗。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8
當我們適應了某種安逸的生活,就會養成一種惰性。
《who moved my cheese》講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小故事:有2只小老鼠與2個小矮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大迷宮里,他們共同發現了C站,那里有許多美味的奶酪,老鼠每天都是從家里趕來,而且永遠是把鞋脫下來掛在脖子上,時刻做好出發的準備,而2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呢?他們因為有思維,時間久了甚至把家都安在了奶酪站里,過著無憂的生活。變化來了,一天C站里的奶酪全沒了,兩只老鼠從脖子上取下鞋穿好就另覓食物了,而小矮人呢,一個勁地在抱怨,他們不明白為什么奶酪就沒了,他們要查個究竟,過了一段時間,哼哼除了哎嘆,甚至想象著奶酪能夠回來,唧唧醒悟了,開始離開C區尋找奶酪,尋找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隨著困難的出現,唧唧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感悟,唧唧終于找到了更大品種更全的N區奶酪站,也在那里看到了兩只早已美味許久的小老鼠。
這個小故事,主要還是給我們講了當一成不變的事情發生變化時,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與行動。要及早注意小變化,時刻做好應對準備;只有迅速拋棄舊的奶酪,才能夠早一些找到新的奶酪;不要怕變化,變化時與其守在沒有奶酪的地方,倒不如去積極尋找。
真的,事情發生變化時,不要再去抱怨,去幻想,拿出行動來,克服對前方未知艱險的恐懼,看清目前自己所處的形勢,積極做對自己最有意義的事情,然后再朝著新的目標前進,而且在行動的過程中,會增加許多新的知識與見解,其實成功的過程就是一種美好的經歷,會感覺前所未有的舒暢。
讓我們先勇敢的離開C區,做只不怕困難的小老鼠吧。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9
中國人的日常問候語"吃了么"很流行,對于久別重逢的友人,則問"在哪發財"或者"在哪高就",話一出口,脆響脆響的,心里卻惴惴不安,生怕別人搶了風頭。有問就有答,我們常常把"混"字掛在嘴邊,象醫生一樣隨時拿出兩片阿司匹林療救問診的朋友。其實,正是這個字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大多數中國人的現實生存狀態——晃晃悠悠,吊兒郎當,象游手好閑的二流子。
前些日子,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的《誰動了我的奶酪》紅的發紫,書中闡明了一個國人都知道的再淺顯不過的道理,可為何要人手一本,奉之為經典,值得思考。全球銷量超過20xx萬冊,不敢怠慢,買來捧讀,覺得很不劃算,隨便一本劣等的碩士論文也差不多有4萬字。但又覺得劃算,中國人此時此刻確實需要放慢腳步,讓自己的感官清醒一點,深悟并掌握書中的道理,拿鍍過金的"國粹"當鞭子抽自己一個激靈,從東方一直抽到西方。概括起來,書中不厭其煩、羅哩羅嗦闡明的,無外乎四點:第一,變化是不可避免的;第二,面對變化時要積極行動,不能坐以待斃;第三,手里有"奶酪"的時候,對未來的環境變化(或沒有"奶酪"的時候)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和預見性,要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第四,面對或追求變化時要克服恐懼感,一是對未知領域的恐懼,二是對放棄已有習慣的恐懼。
道理淺顯易懂,只可惜國人冥頑不靈,尚且不能做到。
墨守成規,安貧樂命,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教化臣民的,幾千年的積淀,醬成了國民頑固的劣根性。魯迅、梁實秋、龍應臺、柏楊等幾位老先生都已批判過,不管三七二十一,屎盆子都往孔老夫子頭上扣,誰讓你生的早,死的早。儒家有這樣的說法:利不十,不變法。沒有百分之百的利益,絕對不可以改革,這種觀念使我們茍且偷安,夜郎自大;使國家固步自封,不能發展和強大。儒家用心良苦的教導中,很少激發靈性,很少提到權利義務,很少鼓勵競爭,只一味的要求后人安于現狀,做好撞鐘的和尚。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啥都可干,就是不能冒任何危險。來自美國的朋友,斯賓塞·約翰遜先生,果然了解中國人,一脈就診出了我們的病根兒,更成就了這?quot;經典",倘在美國賣不順的話,中國市場一定可以成為其救世主,象拯救萬寶路一樣容易。
中國人常常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我們對目前的生存狀態和質量不滿,想超越卻有又無力超越自己,只好死守著那只碗絲毫不敢放松。身體的"入世"與思想的"出世",使我們行走在孔孟和老莊中間,顫巍巍如同踩鋼絲,懸在空中,象個半吊子,不是左右逢源,藝高人大膽,而是在夾縫里不知所措,進退維谷。對于上班族,他們一邊標榜,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一邊卻堅守一地。中國人上下班是顛倒的,上班做著下班的事兒——嘻嘻哈哈,男人討論閨房隱私,討論老板的小蜜和女人的更年期;女人討論家長里短,誰家的孩子讀大學,誰家的男人下崗在家吃軟飯,誰家的房子裝修得沒品位。下班則討論起上班的事兒,等著別人請去米西米西,觥籌交錯間,一紙合同就敲定了,一樁生意就談成了,搞不清楚誰是贏家,誰是輸家,或者另有其人。大多數人是好東西落肚,只把頂點兒的牙惠望外吐,索取和奉獻就是在這種比例下平衡,國家就是天平的“支點"(已經不能稱為支點了),國家太大,這方面永遠吃虧。
工人大哥下了崗,知識分子翻了身。真正聚焦"老九",卻發現,他們往往為一頓吃請沾沾自喜,為工會發的一張床單或一斤茶葉沾沾自喜,為單位配給的電腦、打印機、空調沾沾自喜,一邊享受著,一邊把自己埋藏起來。幾乎沒有什么不能讓我們滿足的東西了。多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抱著這個信念,他們就這么撐不死餓不著地混著,永遠走在別人的后面,很少有什么創新和務實的東西。難怪市場經濟的鑰匙最后才要開啟教育這扇大門。
對于農民兄弟,三分田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閑時走街穿戶,摸摸麻將,保證安定團結;忙時就為大蒜那毫厘之間的利潤爭得面紅耳赤,口水淹死對方,是為繁榮經濟。面對當今的中國,我對農民兄弟能有什么奢望呢,幾要成為過分的要求了。中國的老百姓的“我不敢"永遠跟在"我想要"的后面,背著米袋子在城市的邊緣翹首期盼,幻想以不變應萬變,簡直就是自欺和欺人。
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對于"危機感"實在太陌生了,對于這樣一個國家,不知國際舞臺什么時候才讓我們唱起主角。我們要為明天活著,不要總是停留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層面,卻改不了。16。8元一本言語循環往復的道理簡單的小冊子,夠貴的。當你知道心疼的時候,就要象一劑特效藥把它吞下,從中吸取精華抵消你的損失。
我們把國人比喻成莎士比亞筆下笨拙的士兵,這本小書恐怕就是槍膛里的火藥,本來是自衛的武器,因為不懂得點燃的方法,說不定卻毀損了自己的身體。套用莎翁的一句話,"斯賓塞·約翰遜大夫,要是能替我們的國家驗一驗小便多好,查明它的病根,拿一劑清瀉的好藥把這些毛病排泄掉,使它回復原來的健康"。
說真的,中國人真正需要從里到外給自己認真地桑拿一回。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0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我在暑假里看的一本書,里面有4個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還有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現在故事開始啦:從前,老鼠嗅嗅和匆匆還有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在一個迷宮里尋找著一種黃澄澄、香噴噴的食物——奶酪。這四個小家伙每天都在迷宮里度過,尋找著香噴噴的奶酪。
迷宮中有許多曲折的'走廊房間,有些房間中有一些美味的奶酪,但的地方還是角落和死胡同。有一天,它們終于在一個走廊的盡頭找到了奶酪C站,奶酪C站里有許多美味的奶酪。自從發現奶酪C站之后,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每天都來奶酪C站大口的吃些奶酪,老鼠嗅嗅和匆匆依舊和沒發現奶酪C站之前一樣,每天都起的很早,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卻懶洋洋的,每天都起來的很晚,不管怎樣,他們找到了奶酪。他們從沒想過奶酪是哪兒來的,只是認為奶酪總是會在那里的。
每天,哼哼和唧唧到達奶酪C站后就感覺回到了家一樣大口大口的吃著奶酪,他們找到了奶酪,感覺實在太好了。就這樣,他們每天都是如此,早晨到達奶酪C站,晚上就回家里,第二天再過去。可是有一天,他們四個小家伙到達奶酪C站時沒有發現奶酪,里面只是空蕩蕩的,只有一些奶酪碎渣。老鼠嗅嗅和匆匆早就發現奶酪C站的變化,他們發現奶酪C站的奶酪堆越來越少,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變化做好了心理準備,所以并不感到驚奇,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沒有觀察奶酪的變化,所以驚奇不已,一下子呆住了,半天動不了。小老鼠們沒有理小矮人,只是一起跑進迷宮去尋找新的奶酪了。哼哼和唧唧終于緩過神來了,哼哼和唧唧很憤怒,說這個世界不公平,還用一切惡毒的語言去詛咒了拿走奶酪的人。兩個小矮人就是不能接受這一切,這一切怎么可能發生呢?它們沮喪的回到了家。
第二天,它們繼續來到奶酪C站,它們還抱有一絲希望,它們希望是昨天走錯了路?墒撬鼈冨e了,奶酪C站依舊在那里,可里面還是空蕩蕩的。過了幾天,唧唧有些想去迷宮里找新的奶酪了,但他不想一個人去,它就去找哼哼,想讓它也一起,沒想到它們一會就吵了起來,它們不知道,就在他們爭吵的時候,小老鼠們已經找到了奶酪,那些奶酪都在奶酪N站呢!過了大概10分鐘,唧唧不跟哼哼一起了——準確來說是哼哼不和唧唧去尋找奶酪。唧唧一個人走出了奶酪C站,走進了黑暗的迷宮里。
唧唧走啊走啊,覺得黑黑的迷宮也不是那么的恐怖了,它便加快了腳步,走了2天,唧唧發現路邊有一些奶酪的碎渣,所以它認為馬上就可以找到新的奶酪站了,可當它到達奶酪站時才知道這是一個空的奶酪站,所以,他又走著走著,又發現了奶酪,它就馬上撿起來,聞了聞,沒想到已經發霉了,唧唧很傷心沮喪,它已經很餓了。唧唧又加快腳步走,在路上發現了不少奶酪,有的新鮮有的不新鮮甚至發霉,在之后的5天里,唧唧都走的很快,而且在墻上留下了不少話,以便他的朋友哼哼出來的話能找到路。又過了2天唧唧終于找到了奶酪N站,里面堆滿了奶酪,唧唧從沒見過這么多的奶酪,它開始還以為這是一個幻覺,直到他看見它的老鼠朋友嗅嗅和匆匆正在和他點頭揮手才明白這是真的,不是幻覺。唧唧很高興自己走出了奶酪C站,他不知道好朋友哼哼有沒有走出奶酪C站出來尋找奶酪,如果他走出奶酪C站,他就一定會來到奶酪N站的,因為唧唧在一路上寫下了許多話可以給哼哼當路標,哼哼一出來就可以看見,他不出來就可能會餓死在奶酪C站,唧唧當然希望它的好朋友不會餓死,但會不會餓死還得看哼哼自己愿不愿意走出奶酪C站。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應該隨著變化而變化,并享受變化!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1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創作的一個寓言故事,首次出版于1998年。主要講述了四個小家伙每天通過自己的嗅覺靈敏、行動力強等不同的特長相互配合去一個迷宮里面尋找奶酪。在面對奶酪消失這一變化時,小矮人哼哼、唧唧和小老鼠嗅嗅、匆匆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作為暢銷書,10多年前,《誰動了我的奶酪》傳到中國時,我曾經閱讀過。如今再次認真閱讀,感受頗深。一個很短小的故事,從四個主人公身上可以看到我們人性中簡單和復雜的一面,而食物的消失也可以映射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當環境發生改變時,如何接受?書中哼哼和唧唧看到各式各樣的奶酪堆積成山,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就忘乎所以地撲上去,盡情享受著美味,沉浸在巨大的滿足和喜悅當中。而嗅嗅和匆匆始終保持警惕,不懈怠不放松,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消沉,不被勝利的果實奪取上進心,,用一句話概括: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對于我來說,“奶酪”是一份工作。1988年,我參加石油單位的招工考試,成為一名石油人,端起了“鐵飯碗”,唱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石油工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時社會上打破“鐵飯碗”的風聲四起,相對平穩的石油人也有危機感。我用業余時間在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習,用3年的時間拿到大專文憑。當年有人勸我說,在石油單位,我所學的《現代管理與市場營銷》專業用不著,我回答我只想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開闊自己的眼界。
20xx年9月,重慶氣礦試點電子公文系統,在文書崗位上,我有幸學習全新的文件無紙化辦公,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回到單位后,我對照說明書,一步一步地熟悉操作流程,下載文件,傳閱文件。2007年OA系統在三級單位試點,幸運降臨到我們單位頭上,作為試點,我們單位第一批培訓和使用。試運行時,大家覺得手忙腳亂,我則“一對一”進行OA輔導,確保文件流轉順暢。如今,大家熟練地操作OA系統,享受著網絡辦公的高效快捷。
讀著《誰動了我的奶酪》,改變自己,提高自己,保證自己已有的“奶酪”不變質,越變越美味,越變越充足依然是我的選擇;厥32年的職場生涯,從一名采氣工改行成打字員,轉崗到資料檔案崗,再轉到文書崗,再到如今的宣傳崗,新的崗位新的挑戰,順勢而為,改變也并不可怕。
20xx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國際油價斷崖式暴跌的影響,夏天才到,石油行業已經進入“嚴冬”。認清嚴峻形勢,直面挑戰,才是石油人的本色,在扎實推進提質增效專項活動,“戰嚴冬、轉觀念、勇擔當、上臺階”主題教育活動中,作為一線員工,我堅守自己的崗位,干好本職工作,自然是誰也動不了我的“奶酪”。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2
其實,不論是什么,總會有一個是適合自己的。生活如此,書亦如此。
《誰動了我的奶酪》作為一部全球第一暢銷書,它的作者是斯賓塞·約翰遜。斯賓塞·約翰遜是醫學博士,享譽全球,深孚眾望的思想先鋒、演說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他的許多觀點,使成千上萬的人發現了生活中的簡單真理,使他們的生活更健康、更成功、更輕松。用簡單有效的辦法解決復雜的問題,在這方面,他被認為是最好的專家。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采用童話的方式來激起人們心中的“靈性”,即簡單、直率的生活態度。平實無華的風格讓人們更覺貼近生活。書從文字里透露信息,就像一直蝸居在心底的感受突然躍然紙上,那種釋然的明快讓人頓悟。
書中分為三個部分,第二部分是精華所在。它講的是一個關于變化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迷宮中,有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兩只老鼠嗅嗅和匆匆,他們在迷宮中為找尋他們的各自所要的奶酪。對于有些人而言,書中的奶酪代表了一種物質享受;對另一些人來說,奶酪意味著健康的生活,或是一種安定富足的精神世界。故事中,對于哼哼來說,擁有奶酪可以使他成為大人物,可以領導很多人,而且還可以擁有一座華麗的宮殿;對于唧唧來說,奶酪意味著安定,意味著某一天能有一個可愛的家庭,生活在一座舒適的別墅。所以,在他們找到奶酪C站后美酒每天來到這過著安逸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哼哼發現奶酪沒了,他抱怨、懊惱。唧唧也不相信這是事實,而他們的朋友,嗅嗅和匆匆,一個嗅到了奶酪變了味,另一個在奶酪沒有的時候及早行動,去找尋另一個奶酪站,所以在哼哼和唧唧發現奶酪沒有的時候,他們已經踏上了尋找另一個奶酪站的征程。
顯然,故事中的四個角色各自代表了我們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即將達的一面和復雜的一面。有時候我們的行為像嗅嗅,他能夠及早嗅出變化的氣息;或者像匆匆,他能夠迅速的行動;或者像哼哼,他因為改變而否認和拒絕變化,這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或者像唧唧,當他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這樣的四種人,于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大有人在,在如此強大的時代漩渦下,“嗅嗅”和“匆匆”無疑是最易適應,也最懂生存的人。而“唧唧”是普遍人的代表,他們拒絕改變,害怕改變,但是被生活、生存的壓力所迫,卻又不得不去改變,他們被動的隨大流,雖然慢一些腳步,卻不會被淘汰的人。生活讓他們強大,讓他們懂得在迷宮中搜尋,比停留在沒有奶酪的地方更安全。當他們改變信念的同時,也就改變了他們的行動,而改變自己的最快方式,就是坦然的嘲笑自己的愚笨。
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就該市場提醒自己——“奶酪”在變化。而往往越是在乎的東西,失去的越快,恰恰是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失去了“嗅嗅”和“匆匆”最直接、最簡單的處理方式。懂得思考,所以才一次次猶豫,一次次的錯失機會,一次次的停住不前。有時我會想到底是生活讓我們徘徊,還是我們導致生活停滯不前?到底是思想在指揮我們,還是我們在用思想行事?也許,我們就像哼哼,呆在原來的地方固步自封,拒絕改變,故意忽略外面的世界,企圖對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F在我們陷入麻煩,這一切只是我們不愿意嘲諷自己的愚笨,不愿意改變所做的一切。
這本書對我的感觸頗深,如若有嗅嗅靈敏的嗅覺,匆匆快捷的行動能力,唧唧遇事改變原有的靜態,突破自己。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以盡量避免被意料之外的變化打個措手不及,那么這一切就會完美。
我走在生活的迷宮中,沒有相同的落腳點,只是不斷改變,我那曾經的夢。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3
我不是很喜歡讀書,但是有一本書卻讓我愛不釋手。這本書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它的作者是一個醫學博士斯賓賽·約翰遜。
故事是這樣的:四個主人公的奶酪被分享一空后,兩只小老鼠能迅速適應變化采取行動。而兩個小矮人則相反,直到過去了很長時間,哼哼還在想奶酪為什么會消失,還在等著奶酪自己回來。而喞喞改變了想法,決定克服心中的恐懼,到迷宮中去尋找新的奶酪。喞喞在尋找奶酪的過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并把它們一一寫在墻上。經過千辛萬苦,無數次的失敗,喞喞還是沒有氣餒,因為它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最后終于找到了大量的新奶酪。這時,喞喞并沒有貪婪地去享受這些美味的新奶酪,而是決定只帶上一點,再去尋找新的奶酪。
如果你問我在生活中要做哪個角色?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會選擇“喞喞”這樣的角色。因為我知道,社會的變遷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同的年代對人的要求也不同。我們只有不斷地調整和更新自己,即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干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如果我們在新的形勢下依然靠“過去的奶酪”吃飯,不想尋找“新的奶酪”的話,那么我們遲早都會被社會所淘汰。
我認為《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值得一讀,誰讀了都會受益。我讀了不僅受到很大的啟發,很可能會對我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引領我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去奮斗,去描繪宏偉的藍圖。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4
“我們呆在原地自封,拒絕改變。我們故意忽略思想的正確,企圖對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這時,我們就將陷入我們歪曲思想制造的麻煩。我們在面對失去的奶酪時,就應該像卿卿那樣看到并承認自己的過錯,坦然面對自己,努力改變自己,這樣才能重新樹立信心,解決問題,并認真地把一切做得更好,這樣才能找到更加可口的奶酪……”
直到現在,我還在回味著我寫在上面的精辟的言論,并為之備感驕傲。
這是我第七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了。它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和字里行間蘊含的哲理令我為之心動。當然,隨著年齡的變化,每次讀這本書自然會有不同的感想。現在的感想已不再停留在表而,我正在嘗試著體會文字背后的文字—開始迫求“深度”了。
其實,在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中,都會遭遇變化—有些變化甚至會讓白己叫苦連夭。不過,像課文《桃花心木》中所說的那樣;在多變的環境中生活的人,在經歷多變環境的考驗后,最終會得到思想上的升華。要知道,變化總在發生,心懷la;測的人會不斷地拿走自己的好奶酪。在這之前,你一定要做好所有奶酪都被拿走的心理準備。而這時,你就要追蹤變化,然后盡快地適應變化。這時,你就會改變,變成一個能享受變化的人。走好這一步,你就有資格去享受變化帶給你的更新更好的奶酪了。
我相信自己所感悟的東西會成為人生的路標,幫助我把握變化,走向成功!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5
前一段時間,心境不太好,壓力很大,所以就和小蔣(我的閨中密友)聊天,聊天之際,她推薦我看一本書,說這本書很值得一看。我懷著既好奇又試著看的心態拿過來詳閱后,正如朋友所言,恍然大悟的自嘲一番,然后及時調整好自我的心態,進取去應對各種環境所帶來的壓力。它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
這本書講述了兩個小矮人和一對小老鼠尋找奶酪的小故事。在故事中,作者虛構了四個主角:小矮人唧唧和哼哼、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分別代表著我們的不一樣方面,即復雜的一面(小矮人)和簡單的一面(小老鼠)。奶酪的意義則很廣,它能夠代表著是一種物質的享受,或者是意味著健康、休閑的生活,或者是給我們帶來的榮譽,等等。兩個小矮人和這兩只小老鼠分別以不一樣的方式在一座迷宮里尋找夢中的奶酪。有一天,它們都在迷宮的一個角落里找到了它們自我想要的奶酪。那里各樣的奶酪堆積如山,它們痛快的飽吃了一頓。此后,每一天都來到這個奶酪站,把那里當成了自我的家……日復一日,最終有一天,它們都發現,所有的奶酪不翼而飛,精彩的故事從此而展開……
其實,小老鼠嗅嗅一早就嗅出了奶酪的變質,那個奶酪站不見了奶酪,兩只小老鼠并不感到驚訝,對它們來說,問題和答案一樣簡單:奶酪站的情景發生了變化,所以它們也應當隨之而變化,采取行動去尋找新的奶酪。
生活中,人的思維往往受限于各種所謂的閱歷、情感等控制,當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經過一番思想斗爭,過多的思前顧后,因害怕困難而變得膽怯、畏縮,就這樣反復深思熟慮的過程里,錯過了好的時機,失去了許多發展的機會和機遇。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要像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一樣,以靈敏的嗅覺和觸覺去發現其中大大小小的變故,進而迅速調整自我的步伐,適應新的環境。人不能改變大環境時,就要進取去適應新環境。這時候如果思想固執,不懂得改變,就必須會被淘汰。
兩個小矮人唧唧和哼哼在失去奶酪的一段時間內常常憤慨“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難于理解突然的變故,怨天尤人,怒氣沖天。每日往返于原先的奶酪站,期望等待奶酪回來。之后,其中的一個小矮人唧唧在幾經思想斗爭后,最終明白——正是恐懼讓自我裹足不前,事情發生了改變,就再也變不回原先的樣貌了。這就是生活,日子在往前走,就要隨之而改變。
人一旦醒悟,意識到自我并非是沒有本事、其實是腦子里有諸多因素在制約著自我的行為才望而怯步時,就能夠調整好心態,改變前進的思路,學會舍棄一些陳舊的東西,吸取教訓,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去迎接新的東西。人是有著復雜思維的高級動物,有時候要把繁雜的事情簡單化來處理,不能有過多的情感和包袱,有時候也要去深思事情的原委,分析事物的本質,不能被表面的量變所蒙蔽,這兩種方式并不矛盾,它在唯物辨證法上是對立而統一的。每一種環境和事件,應根據不一樣的情景去分析如何處理和解決問題。我們不該像小矮人哼哼那樣,因懼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外部環境不是個人所能夠左右的),應當學唧唧一樣,認識到其實變化也能夠使事情變得更好,要及時的調整自我去適應新的變化,這樣才能在變化的年代找到我們正確的道路,才能找到屬于你的奶酪,才能獲得成功。
誠如一名人所說——
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必須從中找到自我的出路,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尋,但只要我們始終深信不疑,有一扇門就會向我們打開……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相關文章: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07-11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06-23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04-30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04-18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05-28
【薦】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08-04
【推薦】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08-03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薦】08-03
【熱門】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08-23
【精】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