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精品]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1
以前聽說過《三國演義》里的一些內容,比如《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過五關,斬六將》,都是《三國演義》里的一些著名故事。這些故事對我很有吸引力,所以我決定假期好好看看這本書。
三國是指魏、蜀、吳三國。三國的歷史只有80多年。從漢末董卓叛亂到司馬炎建立晉朝結束。
劉備是一個文比不過諸葛亮、龐統、武比不過關云長、張一德、趙子龍的人。但他為什么能成為皇帝呢?因為他能用人才,勇敢的人在他手里,像神一樣的人也跟著他,所以他可以成為皇帝。
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隆中時,他預計世界將得到三分。他真是個神!他幫助劉備戰無不勝,幫助劉備攻打魏吳,占領西川、荊州、漢中等大片土地,為蜀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周瑜也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但他的氣量太小,太容易生氣。他死后才36歲6歲。
關羽武功高強,是五虎將領之首。他溫酒斬華雄,五關斬六將,非常勇敢。他也很重視友誼。為了和劉備團聚,他通過了五關斬六將。在赤壁之戰中,他放了曹操,因為他認為曹操對他很好。
張飛是一個魯莽大膽的.人。他可以在數百萬軍隊中獲得將軍的首要任務,就像探索袋子和東西一樣。他不僅不害怕曹軍數百萬人,還喊道:燕人張一德在這里。誰敢和我決一死戰!嚇壞了夏侯杰的肝膽爆裂,摔倒了。他是蜀國五虎將領中的第二位,武術非常強大。
我不喜歡曹操,因為他是個大奸雄。
《三國演義》真好看。他不僅讓我了解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也讓我認識了大英雄。
三國演義讀后感2
三國時代戰亂不斷。又奸詐褻權的奸雄、有以仁德治民的明君、有少年大志十五而立的君主。這樣精彩的時期我們不能穿越時空到達。但我們卻能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體會其中的韻味。
這部小說,是我國最早的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生動的寫出了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復雜斗爭。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愿望。
小說中的曹操是一個奸詐的'人,但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從只有一點點家族子弟,發展成稱霸一方的梟雄,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和智謀。但曹操頁不能說是一個十足的壞人。因為三國中并沒有絕對的明君。蜀國大將關羽不是曾在曹操帳下嗎?當關羽要回蜀國時曹操也并沒有強行挽留他。他曾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一般的人一定會說:寧肯天下人都對不起我,不可以我對不起天下人。但這些人做的往往都是和曹操一樣的勾當,只有曹操敢坦率的說了這話。曹操誰然奸詐,但奸詐里面也有坦誠,他至少敢把奸詐的話公開說出來,他是真小人不是偽君子。
還有一個角色我非常喜歡。這個角色就是孫權,孫權的父親才討伐董卓后被荊州劉表的伏兵射殺。他的哥哥也在他15歲時遭到了暗殺。孫權年僅15歲便臨危受命穩固江東。孫權是一個愛喝酒的人,酒喝多了會耽誤大事。但孫權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的勸說。這樣的一位君主卻沒有得到最終的勝利這是讓人痛心的。但也說明了三國時代的人才之多。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豚犬耳!這并不是沒有道理孫權幼兒時便有過人的膽識和智謀。
這本書寫出的事情嗎,人物都耐人尋味,讀懂其精髓的人,必將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讀懂了三國便懂得了一份才略。
三國演義讀后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當耳畔響起這首《臨江仙》,思緒便會穿越千年的時光,去追溯那蕩氣回腸的三國……
《三國演義》記載了從東漢末年至西晉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的形象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其次,《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小說,作者獨具匠心,以妙筆生花勾勒出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
《三國演義》又有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云、許諸、典韋的勇猛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被描寫的陰險毒辣,但他也有優點遇事審慎、渴賢望才、膽識過人。在如今曹操必定也是個很好的政治家。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只用了幾桶油借了曹丞相的幾萬支箭。一把火便把曹操八十萬大軍弄回了老家,不禁讓人佩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溫酒斬華雄”的關羽。他是一個大英雄,但他我行我素的缺點是致命。在華容道時,本來依諸葛亮之計,曹操被嚇得半死、屁滾尿流的逃竄時,正好可以讓他束手就擒。但是關羽念舊情,擅自放走了曹操,可謂遺憾。用俗話來說就是“講義氣”。這一段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真是寫活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斗智斗勇,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
《三國演義》,是一部豐富而深刻的歷史文學巨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不能細說。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
三國演義讀后感4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可是一個響當當的大人物。有一些人認為曹操擅玩權謀、陰險狡詐,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不折不扣的奸臣。但我卻認為曹操最后能在亂世中稱霸一方,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這就足以體現出他是一個聰明睿智,有勇有謀的梟雄。
就拿“望梅止渴”來說吧,“望梅止渴”所講述的是:有一年夏天,曹操領兵討伐張繡,當時正是大中午太陽很毒,天上好像下了火一樣。軍隊已經行軍很長時間了,還是沒有看見一點兒水源,士兵們扛著重兵器,穿著厚盔甲,都已經口干舌燥、頭昏眼花,有的干脆找了個陰涼的`地方坐下來。曹操心急如焚,過了好一會兒,便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目視前方,好像在盯著什么東西。忽然,他大聲喊到:“我看到一片梅林,里面結了許多又大又甜的梅子,咱們加快點速度,就能吃到梅子解渴了!”士兵們一聽,心里想著又紅又大的梅子,精神大振,加速前進,就這樣,他們在梅子的驅使下,一口氣走了幾十公里,終于找到了水源。
曹操在天氣炎熱長途跋涉、口干舌燥的困境下,使出望梅止渴一計,使將士們的口渴感頃刻大減,克服了困難,也擺脫了困境。“望梅止渴”這個故事足以證明曹操的智慧,我甚至覺得得曹操是懂心理學的。
曹操不僅很有智慧,hai非常有雅量。不僅是對他的上司,還有他的敵人。有一次,曹操抓住了關羽,而曹操卻從未把他視為俘虜,還給予了關羽至高的禮遇、封他為偏將軍、賜名駒赤兔,還慷慨的重用他。但是后來,關羽得知了劉備的下落后,便去找劉備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尊重朋友,也尊重于對手。只有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于你。我想,看完《三國演義》的人心中都有一個曹操,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了解到一個不一樣的曹操。
三國演義讀后感5
今年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令我如癡如醉,讓我百讀不厭。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英雄,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謹慎多疑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義薄云天的關羽;武功蓋世的呂布……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關羽。
關羽一生,只求“忠義”二字。如:華容道義釋曹操;為曹操殺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危;過五關斬六將……可這樣的英雄,卻這么早死于非命,這都是他心太軟造成的`。他對劉封存有偏見,才落得被孫權殺害的下場。三國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時代,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你能幫助他就幫助,兩人總比一人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就是報他的恩,你若不忠義,到你需要幫助時,就無人助你,還是用忠義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吧。關羽的忠義是吧雙刃劍,幫助他人是他,不過幫多了,就會對不起主公,心里壓力會很大,所以心不能太軟。關羽有著高強的武藝,天生就是塊當將軍的料,試問三國紛爭的亂世中,將軍能心慈手軟嗎?
關羽本是一匹狼,卻又有著一副羊的心腸,而那時的天下,是狼的天下,一匹“羊心狼”“獨狼”,能在亂世中站穩腳嗎?亂世中,人們早已被利欲蒙蔽眼睛,對他太好只是徒勞,在他人急需你時,伸出援助之手,他才會感到溫暖。我只想對關羽說:“大丈夫該斷則斷,心軟只能引禍上身。要想和主公打天下,斷了情義少心軟。關羽,太忠義只會要你命。”關羽忠義的精神值得子子孫孫學習。
而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應該選擇忠義,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像排除萬難,為國家效力的錢學森,用年輕生命譜寫忠于祖國熱愛人民壯歌的黃繼光,身為中國人驕傲用自豪的吉鴻昌……他們用“忠義”充分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與真誠,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三國演義讀后感6
《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在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歡、感受最深的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事情發生在劉備駕崩后,他的兒子劉禪即位當了皇帝。這是位無能的新皇,當時勢力雄厚的魏國曹丕就聯絡了孫權以及遼東鮮卑、南蠻等少數民族的首領,大舉伐蜀,卻敗給了諸葛亮。
這次戰爭以后,南蠻王猛獲又舉兵10萬準備反攻,諸葛亮帥兵應敵,運用了他的智慧戰勝了猛獲。為了讓他心服口服,諸葛亮并沒有殺他而是把他放了重新集結部隊再次對戰。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猛獲被諸葛亮抓了七次,讓猛獲心服口服,猛獲說自己“不敢再背叛蜀國了”。
讀了這段故事后,我覺得諸葛亮不但智慧有謀而且又心胸開闊,明明已經把猛獲抓住了可以把他處死,但他沒有這么做,還給他吃大餐等,這種精神讓我感動了,此時的猛獲也體會到了諸葛亮的不殺之恩與他的心胸開闊。最可怕的力量不是拳頭啊!
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事情。有一天,我把同學的一支漂亮的自動筆摔壞了。他生氣地罵我,并叫我賠。當時我是不小心才摔壞他的筆的,我就大聲地辯解:“你罵我干嘛?我也是不小心的啊!”我們就這樣一直吵了下去。過了30分鐘還沒有解決,我有點反應過來,不管怎么樣他的筆是我摔壞的',應該就是我的錯。我立馬對他說“對不起,我剛剛的態度不好,會陪你的!”他也說“我剛剛也不應該罵你,對不起!”就這樣,我們握手言和,爭吵結束啦。如果一開始,我就說對不起那該多好啊!
雨果曾說過:“世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的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寬容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修養。“勢服人,心不然。禮服人,方無言。”希望我自己能擁有這樣美好的心靈。
三國演義讀后感7
《三國演義》這本書對我的意義很大,它不僅是我讀的第一本中國歷史書籍,更是一本讓我讀后有三種感悟的書。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我第一次讀《三國》這本書的時候是在三年級,由于那時候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尚淺,所以讀的是帶插畫的白話版。當時第一次打開這本書就對書的呂布十分著迷,不僅僅是對他那高超的武藝和知恩圖報的品質,更是對他在面對劉,關,張三人時那勇敢,自信的氣勢表示十分敬佩。只身一人,手拿方天畫戟,在洛陽城外虎牢關前,面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英勇無畏,絲毫不懼,大戰幾百回合卻不分上下。
在這時我便立志要做一個像呂布一樣武藝高超英勇無畏的`人,因為那時我還小,正是幻想做一個英雄的年紀。可當我讀到呂布被處死的時候,便悲痛的想:為什么這樣一個英勇善戰的人會死去呢?就這樣,我合上了這本書,結束了我與它的第一次相遇。
足智多謀,料事如神
第二次打開這本書是在五年級的時候。那時心境成熟了不少,不再是迷戀打打殺殺,而是對諸葛亮那足智多謀的智慧表示敬佩。在空城計時,諸葛亮一個人在城門之上,面對司馬懿帶來的15萬大軍,不慌不忙,從容不迫,靠著十分高超的“演技”,嚇退了司馬懿的大軍,讓西城免受災難。
在這里我便敬佩上了諸葛亮,那面對敵人時的從容不迫,便是我所想要的。可是讀到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的時候,我悲傷的想:為什么這樣一個智慧的人就這樣被疾病傷害而死呢?于是,我第二次合上了這本書。
憶人生
第三次打開《三國》,我已上了初中,這時我才想明白,我當時所追求的不是書里眾英雄的武術和智商,而是他們的品質:英勇無畏,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知恩圖報……這些便是我所追求和學習的精神。
《三國演義》這本書現在還放在我的書架上,雖然已經殘舊,但還是依然改變不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
三國演義讀后感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婉轉著悠揚的旋律,視線又移到了戰火紛飛的當年,三足鼎立,刀光劍影。烽火連天。在這明爭暗斗,分分合合之中,總有一段意味深長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留戀。其實,這難以忘懷的歷史,融會貫通進生活,你會發現它格外發人深省,格外耀眼。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漢朝末年,曹操謀私,“挾天子以令諸侯”,野心勃勃、手握重兵的袁紹“獨占鰲頭”,于是天下雄才輩出,百花爭艷,成群雄割據的形勢。后天下英豪平定四分五裂的中原,三國先主脫穎而出,三分天下,勢均力敵。分久必合,魏國一統江山,一枝獨秀,三國歸晉。
再回首“煮酒論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可否認,三國英豪不論是逐鹿中原、大氣磅礴;還是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或是空有一身武藝與才干,沒有遇到意氣相投的“伯樂”而悔恨終生,他們都值得我們懷念與尊敬。融入生活,最令我念念不忘、晝思夜想的還是粗中有細、大智若愚的張飛。記得一次行軍,大哥劉備決定讓張飛帶兵出征。出發前,大哥、二哥再三囑咐張飛切記不能飲酒。他也就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證。在與敵人劍拔弩張之時,張飛整天憂心忡忡。怎樣才能既殲滅敵人又減少自己的損失呢?坐立不安之時,他想起自己保證過不再飲酒。頓時靈光一閃,便要手下準備一壺水,裝在酒罐里,將計就計,假戲真做。營內的'密探立即將張飛“醉里挑燈看劍”的假消息匯報給敵人。敵軍統領仰天大笑,對張飛掉以輕心,做好了活捉張飛的準備。誰知他們已被張飛“請君入甕”,張飛從而大獲全勝。
其實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當你走入了死胡同,想想張飛,不去與一觸即發的危險硬碰硬,處變不驚,學會從容不迫地變通,試著走另一條路,或許那里就通往勝利,通往榮耀。
生活就像這名垂青史的三國,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去品味。讓我們用心琢磨,去學、去看、去感受,讀懂生活中的三國。
三國演義讀后感9
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可真是“計”藝高超呀!在書中,孔明這一位像神一樣的軍師,常常做出一些讓人震驚的事。比如《草船借箭》,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已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竟然自己將十天的期限縮成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這不是自已往陷阱里跳嗎?讓人看得心驚膽戰,迷霧團團,最后才豁然開朗,孔明成功地借到了十萬支箭,讓前來收箭的.周瑜自嘆不如,輸得心服口服。
《華容道釋曹》中,孔明令將士在有兵的地方點上煙,這不是明擺著對曹軍說:“喂!別過來,這有重兵把守,來了你會吃不了兜著走的!”可生性多疑的曹操,認為天上那一道煙是孔明虛張聲勢,于是就帶著他的殘兵敗將,進入了進而伏圈,要不是關羽放他一馬,他早就片甲不留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一條條妙計不僅獲得一次次勝利,把我也迷得團團轉,是什么讓他有這么大的魔力呢?難道他天生就是聰明的,難道他的腦袋結構與別人不同的呢?
通過反反復復地細讀《三國演義》,我終于發現了孔明計計得逞的秘密,那就是: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識人的心理,這些過人智慧都是孔明隱居茅廬,通過不懈地學習而獲得的。我小時候經常惡作劇,每一次都以為自己人的計劃點水不漏了,可是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不是被人識破了,就是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讀了《三國演義》之后我才發現孔明的四法寶是缺一不可啊!無論是誰,擁有這四寶,絕對可以成為現代的孔明。讀了《三國演義》使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有謀有略的人,碰到問題要想方設法去解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只要有計謀,用智慧,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的。我要把自己的一生過得多姿多彩,像孔明一樣用自己的謀略建設社會,創造社會,為自己的祖國走向世界的頂端盡一份微薄之力。
三國演義讀后感10
今天,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從《三國演義》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而今天,我要著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后,但結局卻大不相同。
曹操心胸狹窄,甚至于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里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
在生活中,不要為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為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部,不要為了沒選上干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里能撐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11
我讀了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三國演義》,受益匪淺。
這本書是元末明初羅貫中寫的。它主要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互相爭斗,最后卻被接受為晉國的故事。
三國之爭總會有很多英雄和一些“反派”。《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人物,但是羅燦先生寫得很好。《三國演義》能成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它的.結構清晰,完全遵循事物的發展順序,上下貫通的性質;二是人物多,但不明顯。里面人物很多,但主要描寫的只有幾個,人物突出,不像隋唐演義。
這本書里有些人有“義”“智”之類的綽號,其中曹操被稱為“奸”。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就聽我爸媽說曹操太狡猾多疑,很多人都不喜歡他。但是我自己看完這本書,突然發現曹操其實有很多優點,其中我最欣賞的是他愛才。其實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他珍惜人才,比如溫酒斬華雄。關羽被袁紹看不起,曹操站出來為關羽爭取機會;再比如史燚華容道,從側面說明曹操愛才愛才,對關羽很好。關曾立下字據,要活捉曹操,卻饒了他一命。
在這里,我想想我這輩子到底發生了什么。在一次演出中,我被選為“導演”。我安排角色的時候,一個同學說他想當男主角。我沒同意,但我覺得他不合適。他只是演了一個配角,而且他演的很好。后來我讓他演主角,發現他真的很好。如果是現在,我不會再做了,因為我讀了三國演義,因為我從曹操那里學會了觀察身邊的人,學會了看別人的優點。同時,在我們這個階段,要多學習別人的優點,讓自己變得優秀。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道理和知識,值得學習和欣賞。《好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推薦大家讀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12
《三國演義》是一部婦孺皆知的小說,書中主要描寫了魏、蜀、是三國統一一國的故事。它之所以能夠吸引我,是因為書本中那扣人心弦的文字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性格不一的人物形象。如奸詐多疑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沉著冷靜的'劉備。不僅如此,《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還把一場場戰爭描寫得那么引人入勝、扣人心弦。讓我們無一不為勝利的國家感到歡樂,也為戰死沙場的戰士感到惋惜。書中的故事情節也格外精彩。如三英戰呂布,赤壁之戰,七擒孟獲。
如果說草船借箭是最令我震撼的情節,那么趙子龍單騎救主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趙云一人竟能沖鋒陷陣,在敵軍的攻擊下成功脫身,還救了人。我心想:沒想到居然有人這么勇敢!冒著生命危險救人!讀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體育課上,老師讓我們跳遠。同學們個個都興奮得摩拳擦掌。只有我還是有點兒膽怯:要不別跳了吧。反正我也跳不過,搞不好還會受傷。但是我看到同學們都毫無壓力地一躍而過,我的心頓時燃起來,心想:我不能輸給他們!可輪到我時,我依舊有點兒手足無措,同學們齊刷刷地望著我,我更緊張了。忽然,我身后傳來小明的加油聲:“小耿,加油!你可以的!”我頓時信心倍增,奮力一躍,可始終也不能躍過去。“噗”的一聲,摔入了坑里。同學們都捧腹大笑,可我并沒有生氣,因為我跨過了內心的坎,也漸漸地勇敢了。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了趙云的“膽”,也不能像關羽一樣,大意失荊州。上一次考試,我就是因為覺得試卷太簡單,填完后沒有檢查,所以考砸了。我灰心極了,決定下一次考試絕不大意。于是,在這次考試中,我仔細地審題,認真地答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考了九十多分。但是,這次考得好也不能驕傲,否則就“大意失荊州”了!
做人一定要勇敢,但是在勇敢的同時,也不能大意,必須做到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三國演義讀后感13
放不下的三國——讀《三國演義》有感
在一個烽火連天,狼煙四起的年代,英雄輩出,逐鹿中原,連年征伐,最終形成了三股強大的勢力。這不就是羅貫中先生筆下的《三國演義》里描寫的.內容嗎?
記得小時候,爸爸給我買了兒童版的《三國演義》。自從我看了那本書后,便喜歡上了三國的歷史,喜歡上了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之后的一個暑假,我經常打開電視,看著1994年版的《三國演義》。那么多集的電視劇很快就被我看完了。
如今,我終于可以開始閱讀原版的《三國演義》了。跟兒童版比起來,文字古樸洗練,情節更加豐富。它總是讓我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不忍釋卷。每當我拿起它看的時候,就仿佛穿越到了那個年代。觀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看劉玄德白帝城托孤。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諸葛亮。更欽佩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為最后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火燒新野,草船借箭都是靠他的謀略才得以成功。可惜他在第六次北伐中不幸病死于五丈原。后人曾用一對對聯來慨括他一生功績: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我還喜歡勇武忠誠的趙云。他單騎救主,計取桂陽,年過七旬還能力斬五將。最后他在諸葛亮初出祁山時失利,退回漢中,不久病逝,不禁讓人扼腕嘆惜。
合上了這本《三國演義》,閉上眼,可里面的情景還在我的腦海里浮現著,讓我難以忘懷……
三國演義讀后感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從黃巾之亂的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后,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是一個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了古代文化,而且讓我知道三國中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我喜歡看《三國演義》。
這個寒假,我看了少兒版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是講三國的歷史,我給你講一個我最喜歡的故事“三顧茅廬”:劉備聽說住在隆中的“臥龍”諸葛亮是一位奇才,如果得到他的幫助,得到天下就如囊中取物。于是劉備就與關羽、張飛一起去諸葛亮住的茅廬前求見,可是書童說不在家,于是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和關羽、張飛又去,結果還是沒見到。又過了好長時間,劉備選了一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諸葛亮家,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自己輕輕的起了進去,在床邊耐心等候而不愿叫醒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舉動感動了,于是就答應幫助劉備,這一幫就是一輩子!
《三國演義》里的人物,除了諸葛亮,我最喜歡的人特就是趙云趙子龍。因為他不僅武藝高強、忠心耿耿,而且不像關羽那么驕傲,也不像張飛那么暴躁,還有一點就是,嘿嘿——我們都姓趙!
以前我經常聽到大人們和電視上說“三顧茅廬”,讀完這本書后,才明白“三顧茅廬”的意思。三國時候烽火連天,天天打仗,明爭暗奪、你死我活,亂糟糟的。我覺得還是現在的和平生活好。
三國演義讀后感15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愛看的一本書,他生動的為讀者刻畫了一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世界。
在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就是劉關張三兄弟,他們的桃園三結義,成為了千古佳話,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關懷、互相信任,真是讓人敬佩。先說關羽,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稱得上是天下無敵;再說張飛,他雖然生性魯莽,脾氣暴躁,但是他英勇善戰,為蜀國掙過許多汗馬功勞;最后說劉備,他一向以德服人,熱愛百姓,善用奇才,一統蜀國。
水晶先生司馬徽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臥龍乃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忠于劉備。劉備有了他,直接定荊州,收兩川。在各種各樣的戰役中,有了他,差不多都是百戰百勝。在空城計中,他只用五百多個小兵,就把十幾萬個敵人嚇得丟盔卸甲,落荒而逃。他所撰寫的《出師表》成為當今巨大的.文化遺產。總而言之,諸葛亮不愧是一代奇才,成為我們所有人學習的目標。
鳳雛乃龐統。他雖然看似好吃懶做,但他也聰明絕頂。在赤壁之戰中,他成功的使曹操上當,大破敵軍,這功勞他可有很大的一份啊!
最后講曹操,現代人都說他十分奸詐,因為他曾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還大言不慚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我對他的感觀卻大不相同。曹操是一個特別守信用的人,他也特別愛惜忠臣。當年關羽死后,曹操不忘以前關羽和他的交情,親自為關羽立下墓碑,這就是我所敬佩的。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大的感悟,告訴了我許多歷史的規律,戰爭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許多的為人處世之道,讓我看清楚了戰爭是多么的殘忍,可怕,就像我現處在的世界一樣,只要去努力奮斗,才有最后的成功!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 三國演義》 讀后感04-11
《三國演義》 讀后感02-04
《 三國演義》讀后感12-13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12-03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28
《三國演義》讀后感08-02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28
《三國演義》讀后感08-12
三國演義讀后感08-13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