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集合[8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書讀后感1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和妻子給他們的孩子所寫書信的一本合集。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知道如何做一個好孩子,也讓我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讓我知道如何去面對人生。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甚至有些刻薄的人。這是因為他的身世,傅雷自幼喪父,童年時母親家教嚴格。傅雷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正如這本書封面上所提:“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他的確是孤獨的。
當了解到這些時,我曾想過:傅雷是一個如此“孤獨”又學識淵博的人,那么他對家庭,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是否也十分淡漠呢?讀完書后,我發現我的猜測與事實恰恰相反。
傅雷作為一位父親,他對孩子的感情是十分豐富的。每天寫信時,他不僅僅寫自己的生活如何,還會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同伴,有時更會在那遙遠的地方,以書信的形式指導孩子如何學習,怎樣去學。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一位十分稱職的.父親。他對孩子的愛跨越了空間的阻礙。
再來看看他的兩個兒子,傅聰和傅敏。用現在的家長經常說的話,兩人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出類拔萃。從《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出這些書信大多數是寫給傅聰的,傅聰自小學習鋼琴,并且在學習上從未落后。他多次獲得了國際鋼琴大賽的獎項。這不禁讓我想:他的父母不在身邊,他是怎樣做到這樣優秀的呢?答案無疑是他的自主,自覺了。
《傅雷家書》是本書,更是一個真實的環境,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傅雷一家由書信連接的溫情。
傅雷家書讀后感2
假里讀了《傅雷家書》,感觸頗深。
致力于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的傅雷先生不僅是個著名的翻譯家,還是個嚴厲盡責有一套獨特的教育方式的父親。
家書包含了傅雷先生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對兒子深摯的愛。家書中強調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和面對生活的問題。傅雷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淳淳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氣餒,取得成就不去沾沾自喜,正如古人云:“勝不驕,敗不餒”。還要有對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對藝術對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另外,先生對兒子的日常生活也進行了細致耐心的`教導,譬如,日常生活中勞逸結合,正確理財,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傅先生雷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對我日后的工作受益匪淺。
傅雷先生用生動的語言及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洋溢著父子情深,他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能夠真正的去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做好一名優秀的領航人,對孩子們淳淳教導循循善誘帶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翱游。
《傅雷家書》其中一封家書令我記憶猶新。這封信中由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談起藝術,即而得出結論:“藝術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認識,還不能限于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之后自然而然地談到了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真誠做人的主題,諸如此的循循善誘在書中的字里行間都可以看到。
正如傅雷先生說的那樣:“真誠是做人的根本”,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要真誠做人,真誠待學生,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地投身教育事業。
傅雷家書讀后感3
看了《傅雷家書》之后,我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是傅雷先生寫給出國在外學習的兒子傅聰,傅雷用自身經歷來教自我兒子做人的原則、對藝術的修養、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其中,讓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傅雷說過的“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我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我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我,先改自我的。”還有傅雷先生在聽完兒子的協奏曲鋼琴部分錄音后,并對他兒子提出了自我的看法,并且勸導兒子不要為了技巧而煩惱,要靜下心思考。
傅雷先生經過這種平等的傾心交流方式和兒子談藝術,會讓兒子一天比一天長進。傅雷先生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教育兒子的同時,總要將自我擺進去,引導兒子認真對待自身的不足。
我一向認為愛子之情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為兒子樹立了一個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榜樣,讓兒子聽其言,又學其行,成才道路上才會穩步前行。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自我的父母,想起了他們的諄諄教導,他們不是什么偉人,也不像傅雷那樣說出立身處世的大道理,但他們做什么事都會為我著想,為我研究,為我打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
濃濃的親情總是令人感動。《傅雷家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傅雷是用心詮釋什么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4
即使傅聰這樣的天縱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婦的"嘮叨""說教"中成長的。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責任,就是以這種方式傳達的。
——題記
每位父親、母親都有對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與期盼。品讀《傅雷家書》,正如聆聽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溫馨的對話。
傅雷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論家。一生譯著宏富,尤以《高老頭》《約翰。克利斯朵夫》《藝術哲學》等譯作最為著名。
傅雷先生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家書中傅雷的家教家風,顯現的底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敲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是傅雷先生性情中的文字,不經意的筆墨,不為發表而創作,讀來感人至深。我們能不僅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與藝術修養。
傅雷家書讀后感5
從小學二年級起,我就特別喜歡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國演義》。它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假期里,我又拿出了久違的《傅雷家書》,重新品味了一番,我品到傅雷對孩子的重視及方法,值得我們去敬佩的。可是這次的重新品讀,卻品出了別樣的韻味。
傅雷在教育兒子的時候,并不會講大道理,也不會體罰,而是利用書信嘮些家常事,和兒子心對心的交流溝通,不會和兒子因為距離的遙遠而疏遠,他無拘無束,心里怎么想的'筆下就怎么寫,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中的父子母子之間的愛,才會讓我們覺得是那么真摯,淳樸,沒有半點虛偽,用不著半點裝腔作勢,這是父母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我們都不要抱怨父母,因為他們都回復了一樣偉大。
傅雷告訴兒子,你很懂這些做人之道,但卻永遠不能以此來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約束,又怎么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傅雷通過教育告訴他的兒子取得成功。我認為傅雷是一位熱愛孩子,民主平等的好父親。每當他的兒子犯了些小錯時,傅雷總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當我讀到這里時,心里都會對傅雷有著無限的崇拜,我想當我當上了母親,我也會像傅雷一樣利用書信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有個平和的心態。
傅雷家書讀后感6
看過全文,猶如跟傅雷教師對話一樣,一個生動形像的傅雷展此刻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親,在對我進行諄諄教導。對傅雷教師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教師的愛子情深,管教有方。以前我以往看過劉庸教師寫的《肯定自我》,也是對兒子的告戒,從字里行間里面體現出了劉庸教師對兒子的疼愛。兩本書表現的都是對兒子的疼愛以及管教的方法。而他們本質上卻有不一樣的地方。《傅雷家書》告訴我們的是怎樣把握自我的心態,怎樣把自我的`學業、事業發展完善,而《肯定自我》告訴我們的更多的是開放的思想,以及獨立的觀念。
接觸傅雷教師的《傅雷家書》我就體會到了,一種中國傳統的但又包含先進的思想。我很欣賞傅雷教師告訴兒子的學習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歡傅教師對兒子情感的宣泄,與劉庸相比,傅雷明顯得比較含蓄、保守。
從書中我體會了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為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用功努力,能為將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們辛苦了!而我們還總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強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顧,一意孤行。其實到最終吃虧的還是我們!沒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應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
我想,我們應當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學習,回報他們!
傅雷家書讀后感7
“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景,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堅持獨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并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異常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后,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境。”
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匯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我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里傳承著!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父親是個嚴肅而又幽默的人,小時候,記憶中的他總是喜歡輕輕撫著我的小腦袋,給我講歷史故事、唐詩宋詞。而此刻,隨著我的開銷越來越大,父親也外出賺錢,許久才回來一次。而他卻沒有像傅雷一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可是我明白,父親仍是很愛我的。
天下父親,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向很安靜。
傅雷家書讀后感8
《傅雷家書》我目前只讀了五十幾頁也沒有一個總的概念,但是從字里行間讀出很多東西。
首先是感受。每次家信中都有傅雷夫婦的慰問與關懷,所以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那股愛。在慰問之后,傅雷先生總是以建議的方式提醒孩子某一件事情應該怎么樣處理。比如傅聰的一位好友,牛恩德開刀吃了很多苦,傅雷先生就在家書中建議傅聰寫一封信,給她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不一定要是長信。你不會感受到傅雷先生的強求,從而也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傅聰一定樂意去做這樣的事情。可見傅雷先生很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盡力做到不迂腐、不惹厭。其實傅雷也是第一次當父親,他能與兒子相處的如此融洽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家信。
第二是觸動。我們家天天見面,肯定不需要寫家信,但是要多和父母交流,他們也不是萬能的,他們也是第一次當家長,我有的時候總嫌媽媽嘮叨的煩,其實就是不理解對方,無法體會到媽媽嘮叨的真正目的,而這就是缺乏交流,我們以后可以在閑暇時刻交流交流,或者在周末玩一點游戲,比如身份互換之類的,這樣了解了對方,就可以盡可能的避免矛盾。
第三是啟示。我發現知識不僅僅是靠讀書獲得的,從生活中學習也是重要的方式。比如書中傅雷先生的家庭并不是特別富足,但是他還是愿意花錢將兒子送到國外去學習音樂,并且在學音樂的過程中,傅雷先生提供了很多建議,幫助了傅聰的.成長。這告訴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培養藝術審美也是一種學習,更重要的是學藝術也不能光學藝術,要在這個過程中找方法,如書中傅雷先生告訴兒子學習一首曲子,要充分了解作者,與作者的脈搏一致,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以上就是我這周閱讀《傅雷家書》的感受和啟示。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心得05-10
《傅雷家書》心得04-21
傅雷家書有感12-26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5-16
傅雷家書的閱讀心得12-21
讀《傅雷家書》心得06-08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5-12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3-31
傅雷家書感悟心得01-06
讀傅雷家書心得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