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假用心的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看這本書的初衷是自己身為老師和媽媽的雙重身份常年面對孩子有時候也會困惑和迷茫,有時情緒波動也很大。這本書內容通俗易懂,我閱讀完收獲很多,也有許多感慨。
國家和平安寧,人們衣食無憂,生活富足,我們是幸福的一代。然而,我們也是焦慮的一代,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遷,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越來越浮躁的心理狀態,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全感”,常感覺到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經常處在焦慮煩亂,無聊無助的狀態中,感覺活的很累。
圖片
許多心理專家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常常直接影響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到他的某個具體行為。”去看心理醫生,為我們打開心結,調整狀態,梳理情緒,這是一個簡單、有效、直接的方法,但是絕大多數人還是非常抗拒看“心理醫生”。其實,人的心理本身具有一定的彈性,擁有神奇的治愈力,只要我們能夠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自我調節,每個人根據自己狀況可采用不同形式的自我放松,緩和自身的壓力和排解心理障礙,激發我們內心深處的自愈力,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與自我對話,選擇想要的人生。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便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便對你哭。我們要把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只要保持一顆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便可以化悲痛為祥和,生活便可以是快樂的。有時候與人攀比是毫無意義的,這樣只會擾亂自己的心性失去分寸,如果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我,改變自我上面,相信一定會有令人驚喜的成就。不被外界的雜音所干擾,不被他人打亂自己的節奏,生活就會有條不紊,內心就會安定自然。
生命無常,請別辜負好時光。這個世界上沒有固定不變的東西,人的一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即便你做好了準備,計劃了許久生命的軌道,也會因為某一個意外而偏離原先預設的方向。人生充滿了偶然性,但是總有一些美好的事情令人振奮、期待,所以面對那些令人難過的事情和局面,請倍加感謝每一個或陰或晴的日子,不辜負天賜的好時光。
用平和心態享受一生。患得患失是浮躁的一個重要表現,一味的擔心得失對事情斤斤計較,整個人生好像背負了一道沉重的枷鎖。有些人非常擔心外界的負面評價被患得患失的陰影所籠罩。凡事多一些豁達,自然會更輕松。人生最重要的價值不是名和利,而是自己的生命與理想。
這本書的閱讀學習也讓我認識到管教孩子是需要藝術的。我們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來與孩子們溝通交流。站在孩子的視角上看問題,幫助孩子但不要隨意為他們做決定,給予建議而不是命令。
除此之外,我還學會了做自己情緒的管理者。我之前有一些情緒化的狀態,有時候在發生一些事情,會讓我的情緒波動比較大。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情緒是可以自己控制的,我們可以采用一些好的方法來調控自己的情緒,轉移注意焦點,通過適當的途徑發泄出來。
在紛繁蕪雜的世界中歷練一股強大的內心力量,做內心強大的自己!每個人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強大。要懂得不是優秀了才強大,而是強大了才優秀。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會被輕易打倒。
與自己對話,選擇想要的人生。適合自己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