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有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應該讓每個學生的靈魂都得到自由伸展和健康生長。班主任要長期、持續交流,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心理的表層調節變成最大限度的現實調節,從而使其獲得健康生長。
人和人之間并非我們理想中那樣可以自由通行,何況現在孩子們的戒備心理越來越強,想聽到孩子們的真話可沒那么容易。現實的談心往往只是進行了談的行為,很難走進孩子的心里,更別說次數極少的談心了。任何夸大談心,甚至偶爾一次談心的教育效果都可能是教育的虛假,教育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從教育實踐看,讓學生打開“心門”最好的途徑,不是談話的“循循善誘”,而是書面交流,因為孩子們在進行書面交流的時候可以放下很多顧慮。
這一年我接任的是一年級的班主任工作,一年級小朋友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對于我來說是需要適應的,更是一種挑戰。剛入學的孩子們由于年齡小,對老師、同學和班級都是陌生的,更有很多內向的同學缺乏表達和溝通能力,因此在班級文化布置中,我們班就設立了一個“秘密空間站”,孩子們可將自己想說的話寫成簡單的小字條放入空間站中。我會定期查看,這樣不僅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還能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惑。
這樣孩子不僅有了一個可以釋放的窗口,一個可以暢談心聲的空間,更有了一個可以讓自己“放肆”的舞臺。這樣,還有什么問題不好解決呢?
俗話說,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風而馳,易以遠。班主任工作同時還負有教書育人的職責。因此在教育和管理中“借力”,是工作中的一大管理方法。
教育結構的復雜,促使我們需要向外借力。我們可以向家長借力,用我們對孩子真誠的熱愛得到家長真心的交往;我們可以向同事借力,取長補短不斷進步完善自己。那我們是否可以向學生借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學生是我們教育工作的主體,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選取班級之星、編撰班級軼事、班務速遞等都是借力的方向。
對學生有著愛和關注的老師,是每一個人都會喜愛的老師。很多時候,教育會不自覺地變成空洞說教,如果教育能夠從多個方面讓學生親身感受,那一定會產生極大的效果,有時候,這比千言萬語有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