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李懷源:單元整體教學》有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李懷源:單元整體教學》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了李懷源的單元整體教學,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聞,原來就是我們所倡導的統合教學,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體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圍繞某一個主題,將教材文本、課外拓展資源,將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高度整合實施教學,使整個單元的教學變成由幾個“模塊”組成的,卻又不可分割的整體。它更強調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著眼于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在單元整體目標的統領下,各模塊,每個課時的目標也相對集中。
一、課前預習真正成為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預習就應該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只是,我們一直不夠重視。我所觀看到許多單篇課文的教學,是忽略學生的預習的。在實施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研究過程中,發現運用預習單元,能夠給課堂展示一個良好的依托;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及自學能力。
二、更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終身發展
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是“主題”“整合”,讀寫實踐都圍繞主題展開。它與單篇教學比起來,我以為最大的轉變是:單篇教學更多是老師帶著文本走向學生,學生接受文本;主題單元整體教學則更多是學生帶著探究主題走向文本,老師引導幫助學生去閱讀,去比較,去分析,去理解文本教材中對解決自己問題有幫助的信息資源,以加深學生對主題內涵的理解感悟。它真正的實踐著“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三、教師更要有“取舍”“設計”的教學智慧
智慧的課堂需要設計。也只有設計語文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主題單元整體教學”之中。比如對生字詞預習的檢測,不是將一單元的生字詞語羅列出來,請學生讀讀。而是要獨具匠心地挑重點難點,設計相關練習,以點帶面地進行檢測。再如引領學生探究“細節描寫”的表達方式,一般都是學“獨立找一找”“小組內說一說”“全班匯報”的活動方式。而這里可以設計請各小組選擇一個人物演一演,相互評一評,全班演一演,評一評的方式,學生會更加興致高昂地投入到對課文細節描寫的品悟之中,也深刻體會到了“細節”對于表現人物“心理”的作用,并將這種觀察表達方法及時運用到習作中。這樣的教學模式,課堂容量大了,對老師解讀教材,發現并整合資源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時要求老師有“取舍”的膽氣有“疏密有致”的藝術智慧。
四、擇高處站,就平地坐,觀全局
路更寬可以說,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體教學是比單篇教學站位更高的教學模式。它看到的不是一棵樹木,而是一片森林。教師首先要對課程目標有清晰的認知,學期初至少要對一冊教材有整體的了解,充分考慮每一個主題單元中聽說讀寫的統整,甚至要把課外閱讀和語文綜合性學習都做一個大體的規劃。最理想的是,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對本冊教材的興趣點,初讀情況,了解學生已有的語文水平,對一個學年,兩個學年……甚至整個小學階段都有一個整體的規劃。這就是“心中有人”——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胸懷大局”——要從語文素養整體提高的要求出發。此外,還要“著眼細節”——要在關注大問題的基礎上做好具體學習活動的設計。唯有擇高處站,就平地坐,我們的語文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我希望語文教學研究像懷源他們所做的那樣,要研究微觀層面的問題,更要思考和研究宏觀的問題,譬如,怎樣及早突破識字關,怎樣落實自主閱讀,怎樣培養學習、生活所需的作文能力,乃至怎樣怎樣建設理想的小學語文課程。單元整體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教科書單元編排的長處。基于對課文教學的鉆研,有超越教科書,跳出一篇課文研究的小圈子,站在提高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用整合的理念,探索高效的語文教學。這項研究,追求語文課程、教學的本真,是語文教學的革命。
【讀《李懷源:單元整體教學》有感】相關文章:
單元教學整體設計心得體會11-19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12-13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學生范文(通用12篇)11-24
讀《刷子李》有感02-07
刷子李教學設計08-14
刷子李的教學設計02-05
刷子李教學設計12-22
《刷子李》教學設計06-23
讀《陸績懷橘》有感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