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讀后感(精選5篇)
導語: 清晨,當初升的太陽灑進我們校園,我們來到了校園,熟悉的鈴聲在耳畔響起,朗朗的書聲響遍校園,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笑容。校園顯得格外美麗。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讀后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讀后感1
每個成功者都相信自己能行。一句“我能行”,就能改變局面,擺脫困境;一句“我能行”,就能讓你信心倍增,堅持到底。1958年8月8號的一天,34歲的鄧稼先接到了國家機密任務:研制核武器。聽了有關領導的說明后,鄧稼先隨口問了句:“我能行嗎?”這一問,表達出的并不是疑問,而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及重任的擔當,也許,從1958年的那年起,鄧稼先就給出了答案:“我能行,中國能行!”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每當你用贊賞的眼光去看別人時,別人也會欣賞你。但當你用討厭的眼神去看他人時,他人也會用鄙視的眼神等著你。同學們,贊美詩開啟心靈的鑰匙,給他人以奮進的勇氣和動力,使美好的行為得以延續,從而創造出輝煌的成就。
伙伴們,你們有過自己完成不了的事的經歷嗎?我猜沒有。因為沒有任何了不起的事是我們自己完成的。我們應該學著融洽于集體。
你們有聽過這個故事嗎?一個叫凱瑟琳的7歲小女孩為了不讓非洲兒童染上瘧疾,就自己掙錢為他們買可以有效控制這種疾病的蚊帳。伙伴們,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真善美的幾種體現,是人格升華的標志。與人相處,應當懷著一顆助人為樂的心。大家互相關愛,互幫互助,才能讓這世界更加美好。
你有過幫助別人的經歷嗎?我有。當別人對你說謝謝時,你又是什么樣的感覺?同學們,“謝謝你”這三個字具有巨大的能量,足以改變世界,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輕易脫口而出。向別人表達贊美、敬佩和謝意,不但需要真誠,更需要勇氣!不管以前我們有沒有做到,從現在起,讓我們把“謝謝你”表達出來并成為我們的習慣!
《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讀后感2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幾本書,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本叫《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的書,它指導我們積極開展團結友愛、包容互助,做到知行合一,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傳承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譜寫陽光少年燦爛動人的篇章。
書中敘述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爺爺的輝煌歷程,1958年8月的一天,鄧稼先爺爺接到了國家機密任務:研制核武器。他問了一句“我能行嗎?”這句話,表達的不是疑問,而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也是對國家和民族重任的擔當!接受了國家機密任務后,鄧稼先爺爺便隱身戈壁大漠。他帶領研究人員敲開了原子彈設計的大門,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沙漠腹地順利爆炸。鄧稼先爺爺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世界上研制氫彈的最快速度。不到三年的時間我國又順利的爆炸了第一顆氫彈。一次核試驗時,航投實驗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摔碎。作為理論設計總負責人的鄧稼先爺爺推開其他人,搶上前去檢驗摔破的原子彈碎片,結果受到致命的輻射。住院期間,鄧稼先爺爺向中央提出并起草一份建議書,預言有核國家會在全世界禁止核武器研制,建議中國在今后約10年的時間里,完成既定發展目標。鄧稼先爺爺的敏銳和遠見,使我國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鄧稼先爺爺為我國國防事業奉獻光和熱。他鞠躬盡瘁,將一腔熱情投入到事業中,他的精神體現了“我能行”三個字是一種信念,一種力量,也是一種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態度。同時我也體會到在你覺得最困難的時候,一句“我能行”,就能改變局面,擺脫困境;在你感到無法堅持的時候,一句“我能行”,就能讓你信心倍增,堅持到底去爭取勝利。
《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讀后感3
寒假里的一天夜晚,我坐在書桌旁讀完了這一本《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里面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讓我有感而發。
這本書里講述了我們同學之間的友誼和社會中名人青年時期所經歷的崎嶇和坎坷,特別是助人為樂的典型事例給我了震撼。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幫你”這一章節中《來自大洋彼岸的愛心》。講述了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年山的貧困兒童居多,不能上學,在中國訪問的一個名叫方芳的法國姑娘聽說了便自費幫助孩子們度過難關。她從1990年開始不斷資助孩子們入學,1997年她走訪十多個村,又幫助132名女童入學。
年復一年,方芳的事跡被人們所知并為感動,她招募人員一筆一筆慈善款像雪花般從大洋飛來。不幸的是方芳在2008年的一場火災中離開了人世。很多人以為她一手創辦的慈善入學的機構也將得到“沉睡”這時她的愛心被一個法國姑娘馬琳接下了。以后瑞士的梁定遠,法國的諾亞多繼任者方芳的“愛”
他們就像親身父母一樣為這些兒童默默地付出著他們的愛。就如我們學過的課文《愛之鏈》,從芳芳到諾亞,他們的行動成為了一個愛的鏈條緊緊圍住了大年鄉的貧困兒童,使貧困兒童可以上學,可以認識外面的世界。雖然他們有著不同的國籍,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但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貧困兒童。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我們贊賞。正如這本書里寫的一樣,處處包含了濃濃的情懷,我們也需像這本書里的人一樣有愛心,有不怕吃苦精神,誠實守信,樂于助人。
我相信如果世界上多一些人學習他們的品質,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一定也會越來越好。
《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讀后感4
在讀《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這本書時,書中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這篇文章叫《被“奇跡”救助的女孩》。
為什么要叫“奇跡”呢?后來我知道,之所以叫“奇跡”,是因為這個女孩周標亮已經到了絕望的境地,不可能重新開始了。除非出現奇跡,讓周標亮出乎意料的是“奇跡”真的出現了!一天,老師突然來到她家,告訴她可以重新回到學校讀書了。
當時,我也覺得不可能出現“奇跡”,讓我驚訝的是“奇跡”真的出現了,但是令我更加驚訝的是有人捐了款,這不是一般人為周標亮捐的款,而是鄧小平爺爺捐的款。
鄧爺爺資助了25名失學兒童,兩次捐款共計5000元。正是鄧爺爺的這兩筆捐款使曾經失學的孩子們終于圓了上學夢。
周標亮重新回到了希望小學后,十分珍惜這美好的讀書時光,她發奮學習。1997年8月,周標亮以優異的的成績考入田東民族師范。20xx年6月,周標亮即將師范畢業。畢業后,她決定回到家鄉曾經讀過的小學“希望小學”當一名教師。周標亮說:“家鄉的貧困是因為教育落后,我要回到家鄉,點燃大山的火”。在我看來是希望之火,圓了那些失學兒童的讀書夢。
20xx年3月,憑著優異的教學成績,周標亮當選為平果縣希望小學校長,被海內外眾多媒體稱為“希望之星”,是一代偉人鄧小平對希望工程的關心和支持,改變了她的命運,也點燃了我國數百萬失學兒童的希望之火。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讓所有兒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讓更多的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所在。
《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讀后感5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六年的小學生涯已所剩無幾。五年級期末考試的鐘聲敲響了,六年級正邁著矯健的步伐向我們走來。最近,方老師給了我們一本書——《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什么是陽光校園,怎樣才稱得上好伙伴呢?于是我帶著這一系列疑問好奇地打開了這本書。
讀了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愛,在同一片藍天下》一文,我知道了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是中華民族基本的傳統美德,也讓我明白了只要每人都對殘疾人付出關愛和幫助這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頗有感觸的還有一篇文章——《七歲的女孩感動世界》,這篇文章中的凱瑟琳與《夢想的力量》里的瑞恩·西里杰克很像,他們對非洲人們伸出了救援之手,為非洲同胞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也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冰心奶奶曾經在《繁心春水》里說道:“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是啊,我們的童年正是如此,記得剛入學的時候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但卻感到了孤獨寂寞,沒有朋友,也沒有伙伴。傅博同學是我在勝利小學中結識的第一個朋友,現如今我們依然是好朋友。五年來,傅博同學每天都是最后一個回家的,他會在放學之后留在教室里寫作業,直到寫完為止。我十分敬佩他熱愛學習的精神。有一次,放學后我陪他一起留了下來。傅博同學覺得他有一道題目做錯了,特意跑過來問我方法是什么。正好我也覺得這道題我也做的不對。我一看,只要把和傅博同學求出來的得數一加,便可得出正確的得數。看來同學之間多互相幫助才行啊!
是呀,生活在溫暖有愛的集體,享受著同伴間的互幫互助,我倍感幸福。
【《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讀后感(精選5篇)】相關文章:
測試:你是怎樣的工作伙伴?01-18
如何經營好自己和創業伙伴的關系09-21
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09-19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創業伙伴和創業團隊08-09
《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學設計03-02
我是校園小主人征文11-18
一個好的創業想法 是如何產生的10-04
《給予是快樂的》讀后感04-21
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征文范文(精選7篇)07-30
4000億的校園市場是個偽需求?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