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約道路》讀后感2000字
導語:塘約道路是群眾智慧的結晶,是實踐迸發的火花,總結塘約道路的成功經驗,對于破解當下農村面臨的嚴峻問題,引導農村向正確方向前進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以下是由CN人才網收集整理的《塘約道路》讀后感2000字兩篇范文,歡迎閱讀。
《塘約道路》讀后感2000字(一)
貴州省安順市塘約村在大水毀村、一無所有、至貧至難的背景下,通過解放思想、沖破束縛,果斷走組織起來抱團發展的新路子,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迅速改變了村子面貌,一舉躍升為全省全國脫貧共富的明星村、樣板村,踏出了一條說服力強、示范性強、輻射力強的塘約道路,為新時期農村提供了一個鮮活的復制模型。走塘約道路,奔共同富裕,正在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塘約道路是群眾智慧的結晶,是實踐迸發的火花,總結塘約道路的成功經驗,對于破解當下農村面臨的嚴峻問題,引導農村向正確方向前進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透視塘約道路,給人的重要啟示就是,辦好農村的事情,必須要追求三個“好”。
一、要有一個好班子。
塘約村是在一窮二白的起點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幾乎陷于絕境的村子,能夠在困難面前昂然挺立,逆勢崛起,能夠在少援之下不等不靠,自強壯大,根本原因在于,塘約村有一個一心為眾、一心為公、一心為多的好班子,在這個班子帶領下,塘約村以共同脫困、共同致富為信念,堅持實事求是,勇于破除迷信,走出了一條組織起來抱團發展的好路子,為全村群眾整體過上幸福生活打下了堅實基礎。
毛主席說:“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塘約道路的形成,生動地驗證了毛主席的偉大論斷。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的,但前提是應把群眾組織起來,這個任務就必須要由干部來完成。塘約村的干部雖身處最基層,卻以實際行動履行了作為干部應有的擔當。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塘約村的干部就是充滿正能量的火車頭。
對照塘約村的干部,現今的很多干部是不合格的,不合格干部的主要表現就是一心為己,一心為私,一心為少,這樣的不合格干部不僅廣泛混跡在各層級,而且廣泛混跡在重要部門,從土地改革和企業改革的資源驅動走勢看,不合格干部正在利用掌握的改革權充當利益集團的忠實代表,正在一步步滑落成危害國家和人民的社會公害。對不合格干部,特別是對擔任領導職務的不合格干部,要堅持零容忍態度,果斷啟動淘汰機制,挽救一批,清除一批,懲治一批!
社會主義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一心為眾、一心為公、一心為多的各級干部,這樣的干部多起來,社會主義事業才會有足夠多的可靠領航者,才會保證社會主義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塘約村的干部級別很低,但他們卻是許多身在高位的干部學習的榜樣,是真正合格的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二、要有一個好方子。
多年來,經過實踐證實,單戶種田模式是實現不了農村的整體飛躍的,不管是一家干一家的舊路子,還是多家歸一家的“新”路子,都是一種在私有制思維里打轉的歪路子,幾千年的私有制歷史告訴我們,走私有制發展的路子,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這條路子帶給中國的只有貧困、落后和動蕩!
塘約道路為農村提供一個良方,事實無可爭辯的證明,塘約道路是解決農村問題具有普適性的.一個好路子,走塘約道路,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推進農村向更高級階發展的優選方案。
塘約道路的實質是把群眾組織起來,走聯合生產、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所以,更本質一點地講,塘約道路就是現代條件下的集體化。
塘約道路的成功,揭示了一個真相,這就是農村真正的危機是制度危機,在貧困道路上掙扎多年的塘約村,為什么一變制度,就很快實現了共同富裕,就是因為,落后的制度阻礙了農村的發展,只有變制度,由散到合,由私到公,才能迅速推進農村的大發展、大進步,才能讓農民群眾盡快過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當前,對待塘約道路,不是一個要不要學習,能不能復制的問題,而是要排除干擾,清除阻力,大力宣傳,強力推廣!
三、要有一個好“場子”。
塘約道路是實事求是的產物,是群眾書寫歷史的體現,塘約道路形成后,中央、貴州省、安順市給予了熱情贊揚和積極鼓勵,為塘約道路進一步完善及有序推廣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受到全國人民的極大歡迎。
必須看到,盡管塘約道路得到了黨內外健康力量的普遍支持,但也有一股陰暗勢力在企圖阻撓塘約道路更大規模地造福人民。陰陽怪氣,冷嘲熱諷,亂扣帽子,吹毛求疵,誤導解讀……,是陰暗勢力對塘約道路放出的一枝枝毒箭,對陰暗勢力反社會進步的卑鄙行為,無數群眾深表厭惡!
塘約村是在窮底子上躍起來的,一沒靠救濟,二沒靠造假,是實實在在通過換腦筋、變思維、筑新路走向共同富裕的,很多村子的基礎比塘約村好得多,塘約道路能夠在窮村子里走得通,在基礎更好的村子里更應該能走得通,所以,塘約道路是可以推廣的,不能復制的怪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怪論立場的人,不是短視迂腐,就是別有用心!
一個好的典型誕生了,需要社會給予親切的呵護,典型不是用來做觀賞盆景的,而是為了實現方向引路和范圍推廣,塘約道路只有向全國幅射,才能產生典型的效用價值,才能讓更多的群眾在走正確道路中得到實際利益。推廣塘約道路,就是對塘約道路最好的呵護,就是對塘約道路健康成長需要的“場子”最充滿深情的構建!
農村是中國之根,農村好,則中國好,為農村找到一條好道路,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根本前提。塘約道路不是從洋世界學來的不合胃的西餐式道路,也不是在辦公室想來的不接地的生造式道路,塘約道路是由群眾創造的經過實踐檢驗的管用的道路!毫無疑問,塘約道路就是適合農村的好道路,走塘約道路,農村將迎來久違的美好未來!
塘約道路是農村希望之路!塘約道路越走越寬廣!
《塘約道路》讀后感2000字(二)
《塘約道路》變革發展的故事是從一場大雨開始的,其間的幾個點給我感觸很深,一是百年不遇水災后面的互助共建家園;二是當市領導問及群眾災后需求時“先幫我們修路”勝于糧食、物資期盼的渴望;三是在“為什么不成立合作社?”的問詢中立行立辦的行事作風與公決會上的全票通過;四是扎根群眾依靠群眾的抱團發展模式創收的驚人成效。總觀全書,塘約村由“貧困村”變身“小康村”是新時期“三農”變革發展的縮影與典型,他們的成功離不開幾個支撐點。塘約村的鄉村治理與發展路徑,具有一定的旗幟與樣本意義。
一是村支兩委的凝聚力是引擎發展變革的支撐點。塘約村兩委敢闖敢試的決勝勇氣,使塘約之路在短短的兩年就突圍貧困、脫穎而出。可以這樣說塘約道路不僅是走出來的,而且是干出來的,是支書左文學、主任彭遠科與塘約村干部群眾勇于實踐、敢于實踐的共同成果。面對一個“窮”字,面對百年不遇的災難,塘約群眾沒有“等、靠、要”,而是自發組織互助互幫,直面守舊三農思想所至的“貧窮”環境這個不爭的事實,不忘“要致富,先修路”的發展理念,在面臨房屋毀壞、糧食緊缺的現實中渴盼的不是物資與金錢,而是修路的期盼,這是一群什么樣的群眾。面對發展二字,不等待不回避,在“為什么不成立合作社?”的問詢中當機立斷,馬上就辦,左文學當天就召開了“村支兩委”11人的專題會議研究“建什么樣的合作社”,成立老年協會,兩天做工作,第三天召開大會對成立塘約村合作社,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來統一經營一事進行公決。短平快,不拖不等的行事作風,為引擎發展變革形成強有力的支撐點,為后期的塘約道路快速變革奠定了基礎。
二是群眾信任觸動發展脈搏是助推發展變革的支撐點。在 “窮”的事實面前,轉變群眾的“觀念”至關重要,塘約群眾面對窮困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只要是有發展機會,他們都會全力支持,在成立塘約村合作社,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來統一經營一事面前毫不含糊,86人全票公決通過,這是對村兩委的信任,更是對“富”的期盼與渴求。而這個信任鑄就了塘約村干群同心圓,從,22天拓寬洗布河,28天修建寬8米長4公里的柏油路等不難看出群眾的信任就是付諸行動,因為他們個人盼“富”與共同致富的目標是相同的、一致的,需要村支兩委的帶動,需要改變過去每戶農家單打獨斗的模式,需要凝心聚力在所思所想中敢作敢為。塘約人民把發展的希望寄予村集體,把發展的命脈交付村集體,就在于他們深信塘約道路一定會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也正因為如此,塘約村從建立合作社到“七權”同確,從“三權”促“三變”實現村級“一清七統”,一路走來既鞏固農村集體所有制,也加強黨支部在農村中的領導作用,構建出“村社一體”重組抱團走集體化道路的新模式,精品水果、淺水蓮藕基地逐漸形成,運輸隊和水務公司依次誕生,變化和成效都令人驚嘆。在這里群眾信任是關鍵,是觸動發展脈搏,是助推發展變革的支撐點。這個支撐點成就了塘約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成就了塘約人民共同致富同步小康之路。
三是新理念構建村民自治是實現貧困蝶變的支撐點。塘約的發展變革是突破固有發展的新模式,是探索確權、賦權、易權之路,以“三權”促“三變”激活農村沉睡資源,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和發展紅利的創新,兩年時間實現蝶變更加證明塘約道路是一個成功的典型,是可借鑒或復制的發展模式。“黨支部管全村,村民管黨員”是左文學的理念,但更多的是在這個理念中看到了村民自治的公平與公開。貧困有根,一個老黨員一年要貸款一萬兩千多吃酒,舉債吃酒何談發展,又如何去談脫貧,這種狀況滋生了“紅九條”,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把全村酒席統一辦理,把權力交給“村民代表大會”,使村民自治在發展中的作用名符其實。窮則思變, 正如作者所言:“農民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而塘約發展之路正是從一個即將毀掉的家園換發成為一個生機盎然的.村莊,在團結協作的干群關系面前,在諸多新的理念構建與形成面前,塘約村的村民自治得以凸顯,是實現塘約貧困蝶變的有力支撐點。這個支撐點,喚醒了新時期“三農”發展的新模式、新形態,形成一種新時期“三農”發展典范,聚集著滿滿的正能量。
中國作協副主席、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這樣評價《塘約道路》:這篇報告文學,樹立了一個中國當代扶貧攻堅的典型,讓人震撼思考。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必須牢牢掌握在手中,給人民以希望。塘約的脫貧是扎實的、沒有水分的真正脫貧。在當下的農村脫貧攻堅的重任面前,塘約道路具有一定的旗幟與樣本的意義,是一塊難得的“他山之石”。塘約道路是關心農村和農民命運的發展模型,開啟農村改革之窗,這條道路上的故事值得我們品味、值得借鑒與學習。
在這里,重溫2016年5月24日,習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的一句話:農業合作社是發展方向,有助于農業現代化路子走得穩、步子邁得開。農村如何脫貧?農村基層黨支部該發揮怎樣的帶頭作用?需要牢記“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天上不會掉餡餅,擼起袖子加油干,每個農村地區都將有切實的合作發展模式、也會有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塘約道路》讀后感字】相關文章:
關于塘約道路讀后心得07-20
塘約道路讀后感1000字08-10
塘約道路讀后感03-20
塘約道路讀后感1000字范文08-10
《約客》教學設計12-25
網約車新政出臺08-26
明天休假的說說求約01-05
關于約看電影的句子01-05
溫州網約車新政落地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