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貼對聯作文三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貼對聯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貼對聯作文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了迎接新年,我和媽媽也作了充分的準備,大掃除、貼對聯、貼福字等專項活動,一個也沒落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貼對聯了。
除夕一大早,我扛起一架竹梯快步來到門口,架好梯子爬上去,然后拿起小鏟子,打算把舊對聯和墻的親密接觸切斷。這事看起來簡單,其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舊對聯像一個小孩子,緊緊地抱住墻“媽媽”,賴著死活不肯離開媽媽的懷抱。對聯啊,你和墻經過一年的相處,肯定有了深厚的感情,肯定不愿意和它分離,但是你的大限已經到了,迫不得已我才“大義滅親”。我知道你不想“下班”,但是,還有別人在后面等著呢!你必須遵守我們與年歲的約定。
我用小鏟子,上鏟鏟,下鏟鏟,左鏟鏟,右鏟鏟,向對聯發起了全方位攻擊,墻上的瓷磚“噌噌噌”地慘叫著。忙活了半天,對聯終于承受不住我的全方位飽和式攻擊,心不甘情不愿地跟隨小鏟子離開了墻的懷抱。
突破了“鏟對聯”這一道難關,接下來,是一個要求嚴格的關卡——貼對聯。對聯是用紙做的,遇水即軟,遇力即斷,遇風即完蛋,而且只有一次機會,我能成功嗎?
剎那間,一只碩大的老虎出現在我面前,張牙舞爪地向我撲了過來,我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老虎十分兇猛,我根本就無法干掉它。突然之間,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決定試試。
死生看淡,想干就干!我拿上一張對聯,打算沿門的邊緣上下鋪好,使對聯垂直于地面,然后先把對聯的四條邊用膠水貼牢,最后把中間凸起來的地方抹平。別看我說起來這么容易,但是做起來,真不是那么簡單噢!
等我一只手按住鋪好的對聯,另一只手去拿膠水的時候,按住對聯的那只手居然不由自主地顫動起來,對聯就被我的手帶歪了,只有重新再來。這回,我變“精”了,提前把膠水放到口袋里,再去鋪對聯。對聯鋪好之后,我空出一只手去拿膠水,不知為什么,對聯又歪了,它好像在故意和我作對似的。大人們都在忙活別的,只有我一個人站在梯子上孤軍奮戰。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后,我總算是摸清了門道,讓對聯乖乖地待在墻上,不再跟著我的手亂動。
終于,對聯貼好了。雖然我早已滿頭大汗了,但我毫不在乎。為家里做貢獻是我們小孩子應該做的,就算再苦,就算再累,我也要努力做完。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躺到了床上,雖然渾身酸痛,但我心里像吃了一顆蜜糖,感覺美滋滋。
新年到了,我不只會幫家里貼對聯,還會幫家里做許多事情,因為新年意味著我又大了一歲,我是一個小大人了,我能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樣,挑起一份家庭的責任!
貼對聯作文 篇2
昨天我和爸爸一起貼對聯,我首先給大家講講貼門神和貼門聯的來歷吧!
傳說龍王和算命先生打賭明天不會下雨,結果接到了玉帝的指令要下雨,龍王卻為了賭,不肯下雨,觸犯天條,玉帝命令唐太宗手下的魏征去斬首龍王,龍王向唐太宗求情,不要斬掉它的腦袋,唐太宗答應了,于是到斬龍王的時候,唐太宗拖住魏征,哪知,他打了一會兒頓,魂魄就溜到天上斬掉了龍王的腦袋,夜里龍王在夢中抱怨唐太宗言而無信,第二天唐太宗就讓秦瓊、尉遲敬德守住大門,果然龍王沒有來搗亂,唐太宗不忍心辛苦兩位大將,于是就將他兩的畫像貼在了門上,一個手持鋼鞭,一個手拿鐵锏,此后貼門神就流傳下來了。
春聯,原名叫桃符,是為了驅兇避邪才貼在門上的。到了明代桃符才改叫春聯,明太祖宣布每家每戶都要貼上一幅“春聯”,朱元璋親自出門去查看老百姓有沒有貼“春聯”,他路過一戶人家,看見沒有“春聯”,一問才得知這是一戶閻豬的的人家,不識字,沒法貼“春聯”,朱元璋想了想,為那戶人家提了一副“春聯”,叫“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這樣的“春聯”,經明太祖提倡此后貼春聯就成為了我們過年的習俗。
我和爸爸開始貼春聯了,我幫爸爸拿著下聯,他貼著上聯,這副聯叫“出入平安行好運”,“吉祥如意福滿堂”。然后我又撕掉了家里其他門上的對聯,貼上了嶄新嶄新的,看起來我們家現在真的是煥然一新啊!
大年農歷28日是民間貼對聯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忙著貼對聯。爸爸讓我幫他貼對聯,我爽快地答應了,因為我有一篇貼對聯的作文,正好搜集這樣的素材。
爸爸讓我先把對聯拿到客廳里,他端來了自己熬的漿糊。媽媽把漿糊抹到了對聯的背面,然后爸爸把它拿起來貼到墻上。我一看這么好玩,就說:“媽媽,我來抹漿糊吧”媽媽說:“好啊!”我擔心粘不牢,往對聯的背面抹了很多漿糊,結果對聯都濕透了。爸爸拿起對聯,漿糊不停地往下掉,對聯也變得不聽爸爸的話了,亂粘,有的地方還被扯爛了。貼出來的對聯,皺巴巴的,一點也不平整,很難看。媽媽說:“漿糊抹得太多了,只在邊上點幾下就行了。”在媽媽指點下,我沒有涂太多的漿糊。爸爸先把對聯上面粘好,然后用笤帚把對聯從上往下輕輕掃開,對聯就平整地粘在墻上了。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很快貼好了對聯。
看著那張不平整的'對聯,我想:貼對聯看起來這么簡單的事,里面也有這么多的學問呀!
貼完對聯后,我問爸爸對聯是怎樣形成的?
爸爸在電腦上搜到了對聯的由來。又給我講了一遍: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后,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于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貼對聯作文 篇3
過年了,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過春節時,我們大家看春晚,貼對聯,放鞭炮,舞龍燈。
一早,媽媽叫醒我說:“起來了!起來了!今天我們要貼對聯。”我趕緊把衣服換好,去洗臉刷牙了。爸爸媽媽已經在大門前等我了。我興奮的跑過去,媽媽給了我一對金童玉女門貼叫我貼在門上,我到屋里拿了一個雙面膠和一把剪刀,我剪了幾塊雙面膠貼到金童玉女門貼的背面,然后揭開雙面膠。接著爸爸媽媽就拿起門貼比劃著高低,“爸爸,低一點,再低一點,再低一點,再往右一點,媽媽,右一點右一點,再左一點,高一點,再高一點,再高一點。”我仔細的看著,怕等會貼偏了。“爸爸,再往左一點,對,沒問題了,貼上吧!”于是爸爸媽媽把金童玉女貼上了。
緊接著,我又減剪下幾塊雙面膠貼在對聯背面,對聯上面寫著“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上面寫著“五福臨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揭開雙面膠,我們打算先貼上聯和下聯,這一次就有經驗了,每個人只用我糾正一次了。“嗯,挺好的,不過爸爸你往左一點,等等,媽媽在往上一點,嗯,讓我再看一下,好啦好啦,貼上吧。”我說。爸爸媽媽把對聯貼上,再使勁的按了按。“最后我們來貼橫批。”爸爸宣布。我搬了一個椅子和一張報紙,把報紙墊在椅子上,爸爸踩在報紙上,媽媽和我異口同聲地說:“右一點,好了。”于是爸爸就把橫批貼上了。
貼對聯真好玩!爸爸媽媽說:“明年我們家自已寫對聯來貼。”
【關于貼對聯作文三篇】相關文章:
傳統習俗貼對聯01-27
過年習俗貼窗花01-25
彩虹貼貼畫簡歷封面04-19
美國留學住宿貼士11-05
小清新便利貼簡歷封面05-19
小小墻貼走向世界創業故事10-15
上班族防止面部衰老4貼士12-18
關于感受作文04-10
關于母愛作文12-31
關于小路的作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