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來歷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字數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的來歷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
對聯的來歷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農歷中一年的開始。每到這時,家人團聚,熱烈慶祝,稱為“過年”。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喜歡寫春聯,貼春聯,用吉祥的語句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愿與期盼,因此,春聯就成為了我國節日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神荼(tú;)和郁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時,他心情很好,便讓身邊的翰林學士辛寅遜在桃木板上寫兩句吉慶話,想掛在自己臥房的門口。當辛寅遜寫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筆來,親自寫了十個字:“新年納余慶, 佳節號長春。” 字雖不多,但這兩句話非常吉利。“余慶”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氣。第二句是美好的節日叫做春節,意味著溫暖的春天永駐人間。這十個字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節”四個字巧妙地嵌在了里邊。所以當孟昶寫完,身邊的大臣們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興。
從這以后,桃符就逐漸演變成對聯,后來桃木又被紅紙所代替。一到春節,家家門上貼著鮮紅耀眼的對聯,喜慶的氣氛自然更濃了。
擴展閱讀:有名的對聯
1、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下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此聯為【明】徐渭所作。上聯指年少時好讀書卻不愛好讀書,年老時愛好讀書不好讀書。
2、上聯:獨覽梅花掃臘雪 下聯:細睨山勢舞流溪 此聯的妙處在于上聯急讀如音階:“多來米發索拉西”。下聯為方言讀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3、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下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此聯是聞名的方位聯。上聯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聯是 紀曉嵐即興所對。
4、上聯: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 下聯:他年攀桂登月宮必定有我 當代大文豪郭沫若,在童年時就很有才氣,而且又調皮,常與友童去偷摘桃子。有一年中秋節與友童在一起賞月時,其友童吟一上聯戲笑他道:“。”郭沫若文思敏捷看看中秋圓月即反駁道:“。”對句針鋒相對,淺顯明快,工整自然。 每逢佳節倍思親。那又圓又亮的中秋月,常使游子望月思鄉。
5、北京潭柘寺題彌勒佛 上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慈顏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對聯來歷】相關文章:
對聯的來歷05-20
過年的來歷03-18
鬼節的來歷05-15
大寒的來歷02-06
除夕的來歷01-22
中秋的來歷01-07
元旦的來歷06-12
立秋的來歷01-02
霜降的來歷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