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對聯創作談
也許是春節來臨之故,近來,對楹聯突然恢復了濃厚興趣,不但擬了些應景的春聯,也以聯代詩詞,作了些抒發情懷的的小聯。連續發了,引來了一些贊語,甚至賜和。然而這并不能說我就真會作楹聯了,這不,前些時發的一組就碰了個C。為什么呢?因為我忽視了多句聯的“馬蹄律”,而這位編輯可能又特別看重這“鐵律”。昨看了網上的'一組楹聯,由于作者是我的老詩友,也就直言不諱,提請他“多句聯最好按‘馬蹄律’”。那什么是“馬蹄律”,我為什么作這建議呢?先不妨引摘下中國楹聯學會頒發的《聯律通則》。
《聯律通則》其第五條平仄對立。解說為“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俗稱“馬蹄律”,即像馬步一樣,總是后腳踩前腳蹄印。至于聯句的一頭一尾,一般是單平或單仄。因此,通行的規范就是兩句式對聯上聯句末為平仄,下聯句末為仄平,如“繁冗驅人,舊業盡拋塵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畫圖中。”(李漁)“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上云卷云舒。”(馬寅初)三句式對聯則是上為平平仄,下為仄仄平。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乾隆皇帝、紀曉嵐)”。四句式聯上為仄平平仄,下為平仄仄平,如“萬里藍天赤壁,檣櫓灰飛。忍看羽扇綸巾,百歲齊眉成一夢;幾年北地狼煙,戈矛直指。最是龍樓鳳闕,三分鼎足憾千秋。(小喬痛挽周瑜)”五句式則是上仄仄平平仄,下平平仄仄平,六句以上者類推。為什么要如此要求呢?因為楹聯是一種韻文,它要求有音樂美。為此,一是本句內要調好平仄,使之交替出現;二是兩句間平仄相對,句末字音上仄下平。這樣,達到節奏和諧,回環起伏,悅耳動聽,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長聯由兩句或兩句以上句子組成,是單句的擴展。它偏重于句腳平仄,每句的最后一字稱為腰眼,是平仄的關鍵所在,不可稍忽。然而我忽視了,所發一組中三副都成了“仄、仄,平、平”,音律無變化,顯得呆板,降等就在所難免了。當然,評價楹聯絕不只是看律令合否(但這是首先的,起碼的),我的這位朋友這次也忽略了嚴循這個規定,但并沒降等,那是因為他的這組聯內容好,不宜再調整。而且,即便是古人、名家,也并不是都嚴循這套格式的。例如,南宋朱熹有一聯曰:“東墻倒西墻倒,窺見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聞畫馬之音。”上是仄仄,下是平平,卻是一副好聯。郭沫若為濟南李清照紀念堂所撰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上聯是仄、平、仄,下聯是平、仄、平(不是三句式的平平仄,仄仄平)。但這副聯貼切,嚴整,音韻和諧,誠是好聯,沒聽說誰諷他違律——這絕不是因為郭是名家,因人立言或毀言。這就是形式服從內容,如果硬要按平平仄,仄仄平,那“大明湖畔”就不能入這聯了,即或硬要用,也得改為它名了,豈不冤哉!盡管如此,我們作復句聯即多句式楹聯時,還是要遵循這“馬蹄律”即“平頂平,仄頂仄”,對其不合者盡量加以修改。如我將“東風浩蕩,巧飛神梭織錦繡;寅虎雄威,長嘯春日壯山河”改為“浩蕩東風,巧飛神梭織錦繡;雄威寅虎,長嘯春日壯山河”。將《賀李星宇新樓落成》“新星燦爛 祥光繞梁縈福瑞;華宇恢宏 盛時創業呈旺興”改成了
“爭仰新星紫氣繞梁縈福瑞;歡歌華宇盛時創業展宏猷。”
“創業創牌新星光燦明江漢;美侖美奐華宇氣宏慰先君。”
“業就名馳新星光燦輝荊楚;夢成圖立華宇勢雄耀鄉臺。”
至于“春聯耀華宇欣品春聯添春色;喜鵲鬧紅梅樂聞喜鵲報喜音”這一副,盡管是上仄仄,下平平,涉及到內容和音韻,就不改了。
【春節對聯創作談】相關文章:
陳應松談創作美文04-10
創作出對聯的基本要求02-22
經典的春節對聯04-30
春節對聯大全(14字春節對聯)01-08
春節對聯口號04-16
經典春節對聯摘錄01-11
春節寫對聯09-18
春節對聯摘抄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