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的讀書筆記
讀者本書的收獲:認清自己的需求,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辨明真正值得自己爭取的東西,善用自己的良知和責任感,避免不自覺地被一個預謀用施恩的手段來讓你達到順從目的的人利用,做出違背自己原則的事。適當地利用影響力的武器去影響別人,在人際交往中能熟練利用其中的技巧為自己服務,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
書中講了六個影響別人的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短缺。每種武器都指向了我們非理性的弱點,而且這種弱點通常不被我們察覺的。
1、互惠原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一般說來,社會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人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這份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就導致這樣一種情況,有時不公平的交換我們也是愿意接受的。在互惠原理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相互退讓和妥協就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一種方式。
2、承諾與一致原理。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美德,如果是朝秦暮楚,經常失信于人,將很難在社會立足。一個人一旦做出了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和觀點,就會面對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找到各種理由,使做出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
3、社會認同原理。很多時候人們的判斷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做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選擇。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么做,參照別人的行為來決定我們要采取的行為。一般來說,當缺乏信心時或當形勢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占上風時,人們最有可能參照別人的行為。
4、喜好原理。理性上,個人喜好因素與人的判斷決策并無關系,可是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會不可避免地使人的判斷產生偏移。如果一個陌生人自稱認識自己的朋友或和自己有類似的經歷和愛好,就會因有很多共同話題而和他迅速熟悉起來,從而使他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5、權威原理。有些報道,為了讓公眾接受其表達的觀點或立場,往往會引用“專家觀點”,強調表達觀點的人的頭銜,這是因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下意識地接受“權威”的觀點,為了服從權威而做出違背自己意志的事情。
6、短缺原理。物以稀為貴。當某種東西變得短缺,必須通過競爭才有可能得到時,人們想得到它的愿望會更強烈。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抉擇的成本日益高昂,我們習慣于借助外力,卻失去了自己的判斷。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的事物,我們信任權威,信任朋友,相信大眾的選擇,相信物稀則貴,借鑒他人或以往的經驗,能為自己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正是這種依賴別人做決策的思維習慣和心態,使人們在很多時刻不自覺地卷入了別人設計的影響力漩渦,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思考著生活。
【《影響力》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影響力》讀書筆記04-30
影響力的讀書筆記01-19
影響力讀書筆記04-04
《影響力》讀書筆記(15篇)02-26
《影響力》讀書筆記15篇02-02
影響力讀書筆記15篇02-03
《影響力》讀書筆記1000字02-01
影響力讀書筆記(15篇)03-26
關于影響力的讀書筆記三篇02-15